彝族火把节有哪些有趣的习俗?
火把节举办的乡镇都设立了牛羊、土特产、洋杂货、食品市场,吸引了一群群身着色彩缤纷的妇女和顾客。但最吸引游客的还是那些树林里、山坡上、弯弯的角落里,年轻人吹着笛子、弹着钢琴、吹着口弦,黄色雨伞下一对对的人影载歌载舞。火把节活动当晚拉开帷幕。
参加活动的每个人都拿着火把(用细竹和树枝压碎后编成捆,长约1米)。他们首先点燃火把点燃家中驱虫祈福,然后步行穿过村庄。沿着小巷走向篝火。最引人注目的是从遥远的山村、寨子里传来的火把,照亮了山林田野,象征着驱除害虫、驱除虫害。d 祈求丰收。人流化作一条火龙,在山岗上跳跃。游行队伍中有锣鼓声,青年男子吹笛声,月琴、大三弦的演奏声,姑娘们也适时地载歌载舞。
其中一首歌曲《达拉火》,歌词是:彝历(农历六月)每年都有虎月,虎月是彝族的火把节人们;远行的客人都回来了,团聚了。节日。塔拉火,塔拉火! (彝语“来来来!”)一支火把是光柱,万把火把就像火龙;火龙照房子祈福,火龙照田地祈丰收。喊叫着火,喊着着火!火龙从四面八方涌向广场,摇曳的火把交织在一起。聚集在一起,像火球,像火海的波浪,耀眼夺目,有时直到黎明。
火把节,又称七夕节,是白族古老的新年。由于南诏、大理地方政府的推动,它首先成为云南各民族流行的节日,后来扩展到四川凉山和贵州彝族。据专家学者考证,火把节的确定与古代埋葬部落所使用的十月阳历有关。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