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西部、以洱海为中心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少数散居于四川、贵州、湖南等地。由于白族风俗仍为白色,历史上曾被称为“白人”、“白王”、“白史”。新中国成立后,他们被正式定名为白族。白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白族语族。大多数白族都精通汉语,并将其作为与其他民族交流的工具。白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着自己灿烂的科学文化。在天文、历法、气象、医学、文学等领域有许多发明和杰出著作。

关于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侗族偷月菜

湖南侗乡的中秋之夜,流行着一种有趣的“偷月菜”习俗。

相传古时候,中秋之夜,月宫里的仙女会下凡,向人间洒甘露。仙女们的甘露是无私的,所以当晚人们可以一起享用洒满甘露的水果和蔬菜。董家将这种习俗命名为“偷月菜”。

中秋之夜,侗族姑娘撑着花伞,选择心爱孩子的菜园摘菜,不被视为“偷窃”。还故意大声喊道:“喂!我把你的菜扒了,来我家吃油茶吧!”原来,他们是利用月宫仙子来传递红线的。如果他们能摘到平行茎的瓜,则意味着他们会有幸福的爱情。因此e,成双成对的豆子成了他们的采摘目标。当晚,嫂子们还去其他菜园“偷月菜”。不过,他们希望摘最肥的瓜或者一把鲜绿的毛豆,因为这象征着孩子的肥胖和毛茸茸的。健康(毛豆同音,指儿童)。青年男子也有“偷月菜”的习俗,因为他们也希望月宫仙子给他们带来幸福。不过,他们只能在野外煮着吃,不能带回家。 “偷月菜”给侗寨的中秋之夜增添了无限欢乐和神奇。

台湾的球舞

台湾的少数民族同胞,每到中秋之夜,穿着美丽的民族服装,聚集在“日月潭”,在银色的月光下,男女老少玩“球舞”游戏。

相传,古时候,有一对年轻夫妇在D阿清河。男的叫大建哥,女的叫水花姐。他们以捕鱼为生。有一天,太阳和月亮突然消失了。天黑了,大地也黑了。秧苗枯萎,花果不长,虫鸟啼鸣。大健和水花决定夺回太阳和月亮。在白发老妪的指引下,他们用金斧杀死了深潭中吞噬太阳的雄龙;他们还用金剪刀杀死了吞月的母龙。他们还用大棕榈枝将太阳和月亮托到天空。为了征服恶龙,他们始终守在池边,化作大剑、水花两座山。这个大水池,人们称之为“日月潭”。

因此,每逢中秋佳节,高山同胞怀念大剑和水花的奉献,纷纷到日月潭模仿彩球。夫妻俩举起太阳和月亮,不让它们掉到地上,以求保住太阳和月亮一年。气候昌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少数民族有哪些民俗风情? ,

蒙古族服饰包括首饰、袍子、腰带、靴子等,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喜欢穿袍子。春秋两季穿袄袍,夏季穿单袍,冬季穿棉袍或皮袍。男子的袍子一般较宽,表现出豪爽、豪爽。女性的长袍比较紧身,以展示苗条健美的身材。男装多以蓝色、棕色为主,女装则喜用红、粉、绿、天蓝等。腰带是蒙古族服装的重要组成部分,用缎子或棉布制成,长三至四米。蒙古族喜爱的靴子分为皮靴和布靴两种。蒙古靴做工精细,具有精致的品质。鞋面和靴子其他部位的图案。佩戴首饰、戴帽子是蒙古族的习俗。玛瑙、玉石、珊瑚、珍珠、白银等珍贵原料,使蒙古族珠宝富丽华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