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少数民族风俗习惯调查?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汉族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92%,其他55个民族约占全国人口的8%。我国人口以汉族为主,其他55个民族中人口相对较少的是少数民族。由于这55个民族人口较少,习惯上称为“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虽然数量不多,但对国家的稳定团结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国家的长治久安、繁荣昌盛,有赖于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共同发展,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我们来看看各个“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我国少数民族中,大多数是恩族农业生产。虽然他们都以粮食作物为主食,但饮食习惯却有所不同。北方的朝鲜族、回族、新疆的维吾尔族和南方的大部分民族以粳米为主食,傣族、侗族、水族则喜食糯米。
生活在高原、山区和北方平原的民族,主食种类繁多,吃各种谷物。在饮食习惯方面,各民族并不完全相同。佤族、黎族喜欢用竹筒做饭,做出来的米饭带有新竹的清香;流动游牧民族常用青稞、燕麦等制作炒面。广西山区的瑶族、侗族人民喜食油炒面。泡好的茶叶加盐煮成浓汤,再冲泡炒米花、炒黄豆制成的“大油茶”;新疆少数民族烘焙将面粉、玉米或高粱面条制成馕(波斯语意为“面包”)作为每日主食;他们还特别喜欢吃“帕罗”,这是一种用羊脂、羊肉、洋葱、胡萝卜、葡萄干等制成的甜米饭,此外还有新疆维吾尔族的烤羊肉串、朝鲜族的凉面、回族的煎饺也有自己独特的特色。
我国一些少数民族至今仍有禁忌习俗,如游牧民族忌吃狗肉;藏族忌鱼;穆斯林禁忌猪肉等,我们必须尊重他们的习俗。
体现在爱情、婚丧嫁娶等方面,如哈萨克族的《追姑娘》和布依族的对歌《丢花包》,深受青年男女的喜爱。回族的无棺土葬和藏族的火葬。 、水、天葬。
这些风俗习惯的形成,受到宗教信仰和传统习惯的影响,并与社会历史原因复杂。我国民族风情多样,民族文化丰富多彩。藏族人民能歌善舞,以踢踏舞闻名。音乐节奏悠扬,用鼓、钹来表达欢乐和轻松。蒙古牧民善骑射。射箭、赛马、摔跤是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的重头戏。传统的演唱形式是深受群众喜爱的“好来宝”。莫里努古尔琴是最具特色的民族乐器。
帽子是哈萨克族最具特色的服饰。男子戴黑绒圆形高帽,女子戴圆形绣花棉帽等。
通过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调查,我们对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这对于国家的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共同繁荣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只有当汉族和少数民族平等团结、互相帮助,加强民族经济交流,才能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正是因为民族团结,我们的国家才如此繁荣发展。然而,历史上中国积贫积弱,失去了领土。今天,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统一的局面在中国近代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大团结日益巩固和发展。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为了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我们党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伟大构想,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
。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