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的元旦习俗?
傣族不庆祝元旦。按照傣历,新年大约是农历清明节后七日。节日期间,傣族同胞举行热闹的泼水、赛龙舟、高空飞翔等活动。泼水活动是傣族庆祝新年的高潮,也是傣历年最热闹的场面。因此,人们通常把它称为“泼水节”。
傣族青年男女喜爱抛糠游戏。春节期间,青年男女互相抛糠,看谁扔得准,谁接住。当戏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姑娘们就会悄悄地偷走小伙子身上的腰刀、头巾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如果这个年轻人有兴趣,他就会跟随他。父母见女儿头戴头巾、牵马归来,便设宴款待。
傣族的主要节日是傣族新年——泼水节、制作样品节、开门节。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推陈出新的传统节日。它发生在公历四月中旬。节日的主要活动有祭祖、堆沙、泼水、丢包、赛龙舟、燃放烟花、歌舞等。
这一天,人们互相泼水,用水表达心中真挚的友谊、纯洁的爱情和祝福。泼水可分为文泼水和武泼水。温泼水是给长辈的。他舀了一勺清水,说了声祝福,拉开对方的衣领,让水顺着脊椎流下去。被溅到的人高兴地接受了祝福,不被允许逃跑y。吴泼水没有固定的形式。可以用勺子、盆子或水桶互相追逐,正面泼水。别人给你泼的水越多,你得到的祝福就越多,这个人就越快乐。
1961年的泼水节对傣族人来说是什么样的?1961年的泼水节对于傣族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因为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庆祝了这个有趣的民族节日。
1961年4月中旬,周恩来视察云南西双版纳,与景洪市傣族、布依族等人民一起庆祝傣族新年——泼水节。周恩来穿上傣族服饰,走进欢乐的人群。首先,众人将柏树枝浸入银碗中的清水中,礼貌地洒在首相身上。当周恩来看到有人拿着大盆泼水时,他按照当地的习俗,高兴地拿起一个大盆。大盆子开始溅水。
众人见周恩来如此和蔼可亲,立即解除束缚,用大脸盆向总理浇水。按照傣族的习俗,泼水节期间,泼水越多、越热情,彼此之间就越亲近、越尊重。保安担心总理着凉,就用雨伞遮挡溅起的水。周恩来极力劝阻说:“没关系,到群众中去,像大家一样就行了。”
周恩来很好地融入了群众。他告诉当地干部:“傣族人民的每一滴水都是温暖的,我一点也不觉得冷。” “只有尊重民族风俗习惯,才能与各族人民相通!”
傣族、壮族历史?傣族起源于怒江中上游,澜沧江;在傣族祖先居住的地区,有大量的许多古代遗址。
其中,“鱼水坪遗址”(怒江州兰坪县通店镇)已被认定至少有一万年历史,“塘子沟遗址”(龙阳区普惠镇) ,保山市)至少已有一万年的历史。据鉴定,它至少有8000年的历史;从出土的房屋遗物、火遗物、劳动工具、动物化石等实物中,我们可以看到傣族先民详细、厚重、生动、生动的无字史书。
至少在三千多年前,傣族的祖先就在澜沧江、怒江中上游建立了几个小国,其中以“孟章”最为强大;汉代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孟章”为“城厢国”。
在公元前五世纪,澜沧江、怒江中上游的傣族小国结成了以“孟章”为中心的联盟国家。 “孟章”之王成为整个联盟国家的共同拥有者,各国人民称其为“昭龙”,各国国王称其为“艾龙”,“孟章”逐渐被称为“孟大光”。
中国典籍《华阳国志》、《后汉书》等记载这个傣族联盟国家为“哀牢国”,傣族典籍则记载为“孟大光”(音译为“大光国”) ”)。 ”,意译“中心国家”)。
公元前109年,汉朝吞并滇国(滇池、抚仙湖一带)后,又征服了“昆明”、“奚”等滇国西边的部落,乘势进一步向西进入“蒙大”,在广境内设置了军事据点(县)”(埃拉)o国);
此后百余年,“滇”、“昆”、“奚”等民族多次反抗汉人,均遭到汉人追击王朝“孟大光”(哀牢之地);傣族先民吸纳了大批“滇”、“昆”、“奚”等民族的人,最终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民族。
傣族风俗习惯:
外地人忌骑马、赶牛、挑担子,忌披头散发;
进入傣族竹屋,必须在门外脱鞋,在屋内轻装上阵;不能坐在火坑上或火坑对面,不能进入主人的内室,不能坐在门槛上;
不能在火坑上移动三脚架,也不能用脚踩火;在家的禁忌 吹口哨和剪指甲;不要用衣服当枕头或坐在枕头上;晾衣服时,将上衣放在高处晾,裤裙放在高处晾。t 低处;进入佛教寺庙必须脱鞋,禁忌触摸小和尚的头部和佛像、长矛、旗帜、旗帜等一系列佛教圣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