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苗族服饰款式繁多,色彩缤纷。

苗族女装有100多种款式,堪称中国民族服饰中最受欢迎的。比较有代表性的传统“服饰”有几十个插在发髻里的头饰。

苗族妇女一般上身着窄袖大领双排扣短裤,下身着百褶裙。连衣裙的长度可能长及脚部,优雅多彩,也可能短至膝盖,优雅迷人。穿着休闲服装时,一般头戴头巾,上身着大裙短袄,下着长裤,绣花边,系绣花围裙,还有一些精美的银饰来衬托。苗族男子的服饰比较简单。上衣多为双排扣短裤或右襟长衫,肩披织有几何图案的羊毛毡,头戴青色包头,d 小腿上的打底裤。

2.苗族能歌善舞

苗族的“飞歌”音高、嘹亮,感染力极强;舞蹈有芦苇舞、板凳舞、铜鼓舞等,以芦苇乐器舞最为常见。正月十五、三月初三、重阳节等节日以及建房、丰收、婚宴等日子都会表演芦笙舞。舞蹈姿势包括下肢的多种变化。民间群众性芦笙舞通常由二至五人带领吹芦笙,其他人则随着音乐围成一圈。场面壮观,气氛热烈。

在苗族,青年男女集体歌舞的自娱自乐,常被称为“踏堂”。然而,“踏堂”舞蹈离不开伴奏。芦笙,“踏堂”的传统现在基本上已经改名为“芦笙舞”了。

3.独特的建筑风格

由于独特的迁徙历史,苗族在建筑材料的选择和房屋的建造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苗族喜欢木结构建筑,一般为三层。首层一般用于解决坡度不平的问题,因此通常是半屋,用于堆放杂物或圈养牲畜。二楼为主屋,三楼为粮仓。有人特意在三楼搭建了一个“美女披屋”,供年轻女孩凝视、炫耀自己的美丽,以此与苗家大哥建立初步的关系。

特色苗寨

在贵州东南部和北部的部分地区,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房屋形式,叫“吊脚楼”。建立在斜坡上,基础被切割成“厂”字形土台。土台底部用长木柱支撑。房梁和房梁根据土台高度分段安装。它们与地面平台齐平,楼板放置在梁上。它用作房屋的前厅,下面用作猪、牛的圈舍,或存放杂物。

4.苗族的饮食习俗有自己的特点。

贵州东南部、湖南西部、海南岛和广西融水的苗族,以大米为主食,兼食玉米、红薯、小米等杂粮;贵州西北部、四川南部和云南东北部的苗族以玉米、土豆、荞麦、燕麦等为主食。副食种类繁多,肉类以自家饲养的畜、禽、鱼为主,蔬菜以豆类、蔬菜、瓜类为主。

此外,他们还采集野菜、从事渔猎来贴补收入。酸辣口味是苗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过去,由于山区缺盐,很多苗族人常年吃清淡的食物,只能用酸辣的食物调味,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习惯。

苗族特别爱吃酸的。几乎家家户户都会自制酸汤、酸菜、酸辣、酸菜鱼。苗家的鱼肉酸汤,肉嫩鲜美,香浓可口,远近闻名。苗族人民喜饮酒。平时工作后喝一点酒,可以放松肌肉,活络血液,消除疲劳;亲朋好友来访、逢年过节、婚嫁时,必须用酒招待客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套传统的饮酒习俗和礼仪。在人身上在各地,苗族在宴饮和敬酒时,还有唱酒歌的习俗。

扩展资料:

从中国苗族的分布来看,其特点是大散居和小聚居。从人数来看,聚居的人多,散居的人少。

苗族很早就有自己的宗教信仰。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不同地区的苗族宗教信仰各不相同。部分苗族地区,由于交通拥堵,苗族信仰原始宗教;在湘西威宁、石门坎、沅陵等少数苗族地区,受近代外国传教士的影响,部分苗族皈依了天主教、基督教。但总体来说,大多数苗族仍然信仰民族长期形成的原始宗教。n,包括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魂崇拜、祖先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