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民族风情?
揭阳8大风俗民俗你知道吗?
1.年年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民间俗称“过年”。超艺非常重视这个节日。一大早,人们走亲访友,这就是所谓的“拜年”。拜年时一般要带“大吉”(即橘子,比橘子大,故称“大吉”)。来访的主人也要回赠“妲己”,以示相互吉祥,互祝“新年好”、“除夕夜”。 “吉祥如意”、“恭喜发财”等用来表达吉祥的祝愿。大年初一,揭阳人有吃素早餐的传统习俗,以表达对佛的敬意和诚心。春节期间,有舞狮、竞猜、光标旗、潮州等娱乐活动城乡均有锣鼓组织。此外,大人还需要给老人和孩子“压岁钱”。
壬生节
农历正月初七是壬日,也是壬生节。出自晋人议郎董训的《答礼俗》,“正月初一鸡,初二狗,初三猪……七日”。天是一个人。”这一天,人们将七种蔬菜放在一起煮成汤。据说吃七种蔬菜会带来好运。这种习俗至今仍然流行。
元宵节
又称“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祭祖是揭阳民间的古老习俗。有些村庄还有做“定酒”的习俗(注:男孩出生时,家里要摆酒席招待男孩)县城通常有赛灯、放烟花、舞狮等习俗。在普宁等农村,元宵夜还有“见新娘说四句”的习俗。
清明节
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每年4月初(一般是4月5日)。清明节前后,是人们扫墓、祭奠先人、缅怀先烈的节日。
端午节
俗称五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据说是为了纪念投江殉国的爱国诗人屈原。这一天,大多数家庭都会吃粽子。揭阳至今仍有“担龙须水”、“洗龙须水”的习俗。据说,端午节期间,河里的水是“龙须水”。
出园
在朝宇里,有的地方还举行“赛龙舟”活动。揭阳地区每年农历7月7日,15岁以上的男女要举行“出园”仪式,以示自己已经长大,类似于现代的“成人节”。花园里,外祖父家为孙子举行“花园仪式”,一般有红公鸡、红木屐、酵母等,亲戚邻居要多准备布、肉、蛋等以示祝贺。习家组织“拜公公婆婆”的仪式,孩子们在这一天要吃甜丸、红鸡蛋、甜猪肝,寓意完美成长。
饿鬼节日
农历七月十五俗称“七月十五”,又称“鬼节”。祭祖活动潮州各地普遍存在这种现象。节日前后一两天,各慈善堂、寺庙也举办救助孤儿的活动。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家人欢聚一堂,吃月饼、尝水果、赏月。这一带的民间中秋特产必然有月饼、芋头、柚子。相传元朝初期,统治者势力强大,每个汉族都被迫养一名元兵。反元人士不满压迫,便用月饼传话,同意在中秋之夜的某个时间杀死各家养的“元兵”。一举成功。当时汉人称元兵为“鞑靼鬼”,因此中秋节剥芋头被称为“剥鬼皮”,剥柚子吃肉被称为“吃鬼肉”。其中民俗中还有“拜月母”、荡秋千、烧瓦塔等活动。海外华人也喜欢选择中秋节回家乡探亲、与家人团聚。
重阳节
九是阳数,所以农历九月初九被称为“重阳节”。这一天有爬山的习俗。荣成人们经常攀登黄旗山、紫磨山等休闲娱乐。 。京城有吃鱼粥的习俗,有的地方还有吃杂粥的习俗。在这一天,孩子们经常放风筝。民间有“9月9日,风鸟(风筝)满天飞”的说法。
冬节
农历冬至为冬节,俗称“小年”。在古老的习俗中,过年时要祭祀神灵和祖先。冬季过节,祭祀中必须有汤圆,以代表团圆快乐。民间有“冬节吃,老一岁”的说法。还有在器物、房梁、农牛上贴汤圆的习俗,祈求丰收。
2.结婚
揭阳旧婚俗需办理问名、受礼、受礼、问期、受喜、迎亲等六道程序,称为“六礼”;有些地方还有女儿出嫁前一天晚上睡草席的习俗。相传,这个习俗源于一位继母虐待、羞辱前辈留下的女儿,让她睡成这样。没想到女儿后来发财了,孩子也发财了。从此,人们纷纷效仿,成为习俗;另外上,还有“提友叔”、“造四句”等习俗。 “提友叔”是指女儿出嫁当天,兄弟们必须携带五件礼物到新郎家。他们被称为“提友叔叔”。他们在新郎家里最受欢迎,通常出现在主宴席上。 “行四行”是指各种婚礼仪式。女孩的家人不得不聘请一位看起来像戏剧中的客人的老妇人唱四句“恭喜”来主持仪式。这四条线路既有常规线路,也有现场线路。我自己写的诗大多押韵、幽默。结邑还有一个习俗,这在其他地区是很少见的。即将结婚的男女,如果遇到家里有丧事(通常是长辈),必须在百天内结婚。否则的话,需要三年的时间才能举行婚礼。这些古老的习俗在一些地方仍然流传下来,但在大多数地区,婚礼新颖而简单。甚至集体婚礼、旅行婚礼等时尚也逐渐流行起来。
3.龙舟竞渡
揭阳龙舟竞渡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揭阳素有水乡之称,周围溪流纵横。榕江南北两条河流连江、龙江水深而长。河面宽阔,波涛平静。是划龙舟的好去处。赛龙舟一直是古往今来流行的活动。揭阳龙舟规格比较统一,是潮汕各市县中最长最大的:船长32米,宽1.5米,共有25对桨和一个舵。揭阳龙舟造型优美,威武有力,颈细长,头高,威武俊秀。每年端午节前,都要举行祭龙仪式船落入水中,然后进行训练,称为“试桨”。龙舟比赛有表演赛、友谊赛、胜负赛、锦标赛四种形式。清末出任福建总督的丁日昌晚年定居揭阳时,发起邀请朝阳、蒲州等地的宁夏、揭阳等地的龙舟队在榕江南江上竞技。结果,揭阳棉树红船夺得冠军,丁日昌授予他一面红绒锦旗,上书“钦差大臣丁尚”。
4.莺歌舞
莺歌舞是一种集舞蹈、南拳套路、戏曲表演于一体的民间广场舞。演出气势磅礴,气氛浓厚。莺歌舞相传始于明代,取材于《武林外传》中元宵节梁山泊好汉闹大明府的故事。舞队分为前摊和后摊,前摊一般由36人组成,大的由108人组成,每人手持一对彩色木棍,并联锣鼓齐鸣,挥动双棍,交错翻转敲击,边走边舞,每步每叫,阵形变化,如“长蛇进”、“两条龙出”等。出海”、“四虎并驾”、“两条龙打架”,18个套路穿插曲折。后摊位人数不等,但装扮成各种杂耍演员表演的不超过72人
5.潮剧
潮剧是潮汕地方戏曲,用潮汕话演唱。明朝嘉靖年间,揭阳潮剧有地方特色剧目《李靖记》和《苏六娘》。潮剧在东方很流行广东、闽南及台湾、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柬埔寨、越南等国潮人聚居地区。演唱风格是曲调与板式变化的结合和板式变奏两种体系的融合。保留了一人合唱、二人或三人同时合唱、歌曲结束时演唱的形式。音乐分轻三六、重三六、活五、反行。伴奏音乐借鉴了民间锣鼓音乐、寺庙音乐、民间小调等;乐器有唢呐、笛子、二弦、胡弦、扬琴等,锣鼓有大锣、小锣、苏锣等。早期角色有生、旦、丑七种角色。 、围、帖、莫、静。到了现代,已发展为十丑、七丹、五升、三经。其中,周、丹的表演是最有特色的。清末,揭阳潮剧班众多,台词齐全,阵容整齐,表演艺术精湛,享誉潮汕。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揭西县棉湖桥园的“捞鱼汤春”、揭东县曲溪村的“捞鱼汤春”。玉湖江夏的“春香”、“老元征”等。 如今,潮剧界的名人很多都是结吉艺人。
6.纸皮影戏
纸皮影戏,俗称皮猴戏,是用皮革或纸板平面雕刻成各种人物形状,通过灯光投射到棚窗内的纸屏上进行的表演。戏剧的一种形式。到了清末,皮影形式改为形体形式,将原来的皮或纸平面雕塑改为木偶的立体造型。一根铁丝穿过他的背部和双手他是操纵和表演的傀儡。低皮影改为木偶,但时髦人士仍称其为纸皮影戏。纸皮影戏也是地方剧种,包括正音戏、潮音戏等,清末以后,揭阳纸皮影戏十分盛行和流行,有纸皮影戏班数百个。纸皮影戏表演时,台上只有五七个人,生、旦、净、丑等角色全部都在表演,唱打鼓。因此,新潮的习俗有“手打鼓、脚敲锣、口唱、头冲深浪”。
七、潮汕工夫茶
潮汕工夫茶历史悠久,最具地方特色,起源于明代中后期。潮汕工夫茶重点关于品味和欣赏。有一套茶经讲究茶具,茶叶、水、冲泡方法、口味:茶叶的选择,时尚人士最喜欢乌龙茶。选水时,以山泉为上,河水为中,井水为下。对于炭火,时髦人士最喜欢使用“尖枝条”木炭。这种木炭无烟,具有木炭的香气。可以用来烧水,火势均匀。茶具包括茶壶、茶杯、茶壶、茶洗、茶托12件。泡茶前,先用开水烫茶壶、茶杯,称为“烫壶、烫杯”。装茶叶时,注意小叶在下,大叶在上。还有“高冲”、“低倒”、“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等特色。日本口腔福利协会会长、日籍华人陈东大教授在《谈喝茶》一书中说:“日本的煎茶方法来自于日本m潮汕工夫茶。”
8.广场文化
云游神游戏
揭阳地区的云游神,其中有云游城隍和关帝神古老的习俗是,每年正月期间,城里的绅士和各酒楼的负责人首先择吉日来拜神。大型的则配有高光彩旗、灯笼、服饰、舞狮队、大横幅、大锣鼓、笛乐、英文歌舞等。乡村的游神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时间。村落里都有,但方法都差不多,神灵四处游荡的时候,都要伴随一场大戏,这叫“神戏”,据说表演是专门为神灵表演的,所以舞台都是设于寺前。旧俗比赛多在每年九月举行,但村里也会举行庆祝活动。比赛时,各村祭祀村信仰之神,准备“三兽”、“五兽”以及精制食品制作的各种艺术品,如用糯米制作的各种飞禽走兽、奇花异草等。面粉。 ,摆放在宝座前,不仅是为了祭祀神灵,也是为了比拼看谁的技艺更胜一筹。
燃龙
揭阳燃龙始于明代盘西都城古桥,即现在盘东的桥西、桥东、桥南。现已发展成为揭阳最隆重的民间艺术活动。按照其传统习俗,每年农历正月初二开始舞龙迎春,直至初十晚上才烧龙。那条彩龙充满了烟火,被一群年轻力壮的男子托起。当龙被点燃时,伴随着声音锣鼓齐鸣,鞭炮齐鸣,彩龙翩翩起舞,嘴里吐出火球,身上喷出烟花。它色彩缤纷,极其壮观。另外,烧龙时天气还很冷,舞龙者只穿短裤,涂植物油(火花容易落在身上)。在烟花的反射下,周身闪烁着红光,这又是龙被烧时的奇异景象。相传燃龙活动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星彩桥
星彩桥是揭阳民间祈福的习俗。它历史悠久,流行于今揭阳市区及揭东县。该活动一般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一至十六之间举行。十一天之前是准备阶段,各种桥梁都装饰有榕叶、彩带和灯笼由附近的人。第11天叫“星头桥”,第15天叫“星儿桥”,场面比星头桥更盛大,第16天叫“星尾桥”,是这一系列活动的高潮。老俗名:参加星彩桥的每个人都暗暗祈求上天保佑,每人写下四句话:“摘榕叶,天天有钱”、“星桥都,明年娶你”等。 “走彩桥”的习俗代代相传,“文革”期间,被视为“四旧”的东西一度被废除。近年来,城乡之间又重新兴起。
赏花灯
赏花灯是揭阳的一种民间娱乐习俗,一般在每年元宵节前后进行。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赏灯有伯爵y 历史渊源。据清代《揭阳县志》记载:“上元时,放树灯,放烟花,扮人,舞狮,猜灯谜;妇女过桥,过桥,或拿起绿瓶子,回来捡瓶口生男孩;在乡村,他们搭起秋千玩耍,比拼畲歌,以好歌赢得胜利,这是一个欢乐喝酒的夜晚。整整一夜。”元宵节期间,揭阳城乡赏灯盛行。节日前后,满城灯火通明,锣鼓喧天,乐声连天。各种各样的灯笼比比皆是,有屏风灯、纱灯、宫灯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