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端午节(5月5日)习俗:傣族宗保节
傣族民间节日。流行于今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部分地区。它在农历五月初五举行。节日期间,身着盛装的未婚青年男女在村边的树下围成一圈唱情歌。然后,小伙子把粽子袋扔给了他喜欢的女孩。如果女孩也感兴趣,他就拿起粽子袋,到附近僻静的地方谈情说爱,直到日落。
满族端午节
满族人民在五月庆祝端午节,以求吉祥、避祸。相传很久以前,天帝派人下凡,体察民情。农历五月初五,天帝的使者打扮成卖油的,喊道:“一葫芦,二葫芦斤,二葫芦,三斤。”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去买,但只有一位老人不仅不肯买,还告诉老人计算错了。当油卖完了,老人就跟着老人走了。没有买石油的人说:“你是个好人。今晚瘟神会带来瘟疫。如果在屋檐下种艾草,就能避免瘟疫。
“老人听了,就挨家挨户地告诉大家,家家户户种艾草,瘟神就不会瘟疫了。”降下瘟疫,大家都得救了。五月端午节期间,满族人讲究在屋檐上种艾草以预防疾病,在农村也讲究在露水里行走。据说认为用这天的露水洗脸、洗头、洗衣服,可以避免疮、疖子和眼疾。
水族端午节
水族有过五谷的习俗素食主义者。
相传水族的远祖从江西迁居到贵州三都地区,在那里开垦荒地,成家立业。某年秋天,元祖四子前来探望。元祖上楼拿肉招待他们时,不慎滑倒,摔死了。从此,水族从端节初一开始只能吃素,直到端节结束才可以吃肉。
纳西族端午节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纳西族家家户户都要吃糖枣糯米,喝雄黄酒。
门前插一根白杆,三颗葛根,两颗大麦穗。长辈要在15岁以下的孩子身上系上五色棉线,称为“延命线”。男孩将其缠绕在左手腕上,女孩将其缠绕在右手腕上。时间延寿线需要佩戴一个月,直到6月27日火把节的最后一天才取下并烧毁。每逢节日,市场上还会设立药材摊位,出售各种名贵药材。妇女们绣小香包、小钱包、娃娃、扇套、笔套等工艺品。

彝族杨梅节
彝族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新民区和阿山彝族自治县高鲁山地区。时间是农历五月初五。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位道士路过高鲁山区,在山路旁种下一粒瓜,并从瓜田里摘下一把细米。
后来,瓜藤变成了山,瓜果变成了村庄,细米变成了杨梅。这里的人们守护着瓜田,繁衍生息,世代相传。一代人。每逢农历五月初五,杨梅成熟时,人们便聚集到山上,一边采摘杨梅,一边玩乐,以纪念道士。这一天,人们除了采摘杨梅外,青年男女还聚集在一起,进行对歌、跳芦笙等娱乐活动。
一些青年男女通过对歌进行交流,往往关系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