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的年,彝语称为“库斯”。 “库”是年,“司”是新,即新年的意思。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凉山彝族人民的传统祭祀和庆祝节日。 “库斯”一般选在农历十月,正是庄稼收获的时候。彝族的一年持续三天。彝族新年的第一夜称为“觉罗吉”,初一称为“库斯”,初二称为“多波”,初三称为“阿普吉”。

彝族火把节有哪些风俗习惯?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拉祜族、哈尼族、普米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彝族、纳西族、基诺族在农历6月24日举行节日,白族在6月25日举行,拉祜族在6月20日举行。节日持续两三天。彝族人们相信,火把节期间,谷穗会长得像火把一样旺盛。后人用这种祭火驱赶家中、田间的鬼怪、邪灵,保证人畜安全。节日期间,各族青年男女都要点燃松木火把,到村里的田野里进行活动。行走时,他们将松香撒入火把中,照亮天空,祈求好运。他们可以唱歌、跳舞、赛马、斗牛或摔跤。他们还可能举行盛大的仪式。篝火晚会和派对通宵达旦。如今,人们也在节日期间利用聚会的机会进行社交或结识恋人,开展商务活动。

火把节之夜,居住在毗邻鹤庆、丽江的五峰山山麓的白族、纳西族群众要举行放火活动。人们把一簇簇、一束束红花系在所有的大花上。村里的树木,象征着“红花红树,火炬燃烧”。当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时,人们各自手持点燃的小火把,围着“红花火树”载歌载舞、歌颂。

每年火把节,宁蒗县普米族都会举行祭祀火神的活动。相传普米族崇拜的火神叫安古米,原是摩梭人的女祖先。为了子孙后代和与自己民族共存的普米族人民的幸福,她潜入天宫盗取火种,并以自己的身体为火炬,将火种引向人间,让摩梭人和普米族人人们同时获得火。为了世世代代不忘安古米的恩德,普米族人把安古米带来火的日子定为节日,祭祀火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