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家竹楼搭建仪式简介
傣族竹楼:
竹楼是傣族的传统建筑形式。傣族生活区地处亚热带,地温较高。据说,竹建筑有助于防止酷热和潮湿。因此,傣族至今仍保持着“多筑竹楼,临水而居”的习惯。
傣族村寨少则二三百户,少则十几二十户,都是由独特的竹楼组成。村庄周围有防护林带。每一座竹屋都被竹篱笆围起来。围墙内种植各种花草树木、果树。真可谓“村里绿树成荫,花园里花团锦簇”。竹楼下有一大片空地作为庭院。每栋竹楼呈方形,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堆放牲畜和柴火架势。竹塔由20至24根柱子支撑。屋内的横梁穿过柱子,有的横梁上还雕刻着图案。楼板或竹篾铺设在距地面七八尺的地方,将建筑物分成两层。过去,屋顶是用茅草或木片覆盖的。近年来,大部分已更换为瓦顶。
独具特色的民居——傣族竹楼
[ 2009-2-28 21:58:00 |作者:黑郁金香]
2
推荐傣家竹屋
踏上傣族居住的土地,你就进入了一个绿色的世界。远远望去,到处都是翠绿的凤竹和铺天盖地的油棕林。竹林深处,不时传来鸡叫声、狗叫声。竹楼全部隐藏在茂密的绿色竹林中。
竹楼是我国传统的建筑形式傣族。傣族生活区地处亚热带,地温较高。据说,竹建筑有助于防止酷热和潮湿。因此,傣族至今仍保持着“多筑竹楼,临水而居”的习惯。
傣族村寨少则二三百户,少则十几二十户,都是由独特的竹楼组成。村庄周围有防护林带。每一座竹屋都被竹篱笆围起来。围墙内种植各种花草树木、果树。真可谓“村里绿树成荫,花园里花团锦簇”。竹楼下有一大片空地作为庭院。每栋竹楼呈方形,分上下两层。楼上住着人,楼下堆着牲畜和柴火。竹塔由20至24根柱子支撑。房子里的横梁穿过柱子,有的梁上刻有图案。楼板或竹篾铺设在距地面七八尺的地方,将建筑物分成两层。过去,屋顶是用茅草或木片覆盖的。近年来,大部分已更换为瓦顶。
如果你是戴家的客人,走进竹篱,爬上梯子,来到屋外的走廊。进门,是一间很大的正房,中间铺着一张大竹席。这里是家庭活动的中心,也是招待客人的地方。两侧是卧室,用木板或竹篾隔开,外人不得进入。傣族竹屋的建筑结构一般比较简单,但十分宽敞、独特、美观。室内的通风也很好。坐在室内,微风徐徐,花香扑鼻,和水果。
建造竹屋是傣族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按照传统习俗,首先要选好地方,打好地基,然后立柱立梁。竹楼最重要的是中心柱。中间通常有8根柱子。选择中柱是一件严肃而重大的事情。当中心柱子从山上被带进村里时,大家都去迎接它,并给它浇水祝福。傣族还有一个习俗:一家人盖房子,全村人帮忙。新楼落成后,要举行“竹楼立”仪式。这时,全村的人们都涌来,喜气洋洋,热闹得像过节一样。同时,“Zanha”(歌手)也受邀演唱歌曲《恭喜乔迁新居》。据说这样可以给家人带来吉祥、平安、兴旺。
送龙节是西双版纳傣族独有的节日。每逢农忙、五谷丰登、生活富裕时举行。所谓“送龙”,并不是“送走”龙神,而是送祭龙神,意思是龙神照顾他,带来好日子,所以他必须报答龙神。龙神。
送龙节的日子选定,一般在公历一月,春节前。佛陀将会组织它。有的家庭会送食物,有的会送衣服,有钱的甚至会送金银首饰、钱币、毯子等。大家都可以参加,外人也欢迎,没有什么大忌讳。
各种物品运抵佛寺后,佛寺组织能工巧匠编织“龙宫”。佛陀念经供养,把各家各户送来的礼物放在“龙宫”上。全体参加者敲锣打鼓。将“龙宫”吊到猛龙河边,经过一番仪式后,将“龙宫”放在竹筏上,让竹筏在祈祷声和诵经声中随水漂流。被认为是龙神的“恩赐”
本回答来自南北游旅游网官网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