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春节民俗
中国传统节日中,最热闹的就是元旦。最重要的节日是春节。春节是农历的元旦,也是新的一年的开始。每当年末临近,人们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过年。由于这是一年中的第一个重大节日,潮汕地区有许多与中原地区既相似又不同的风俗活动。 -贴门神、贴春联 新年伊始,第一件事就是贴门神、贴春联。大年三十(或二十九),家家户户都要上街买春联。有心情的还铺纸泼墨装饰屋内外的门。据说这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明朝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下令永不停息。各家各户贴对联,改名为春联,全部写在红纸上。相传有一次,朱元璋亲自巡视百姓,发现只有一户人家没有贴春联。一问之下,原来此人是个阉人,不识字,便亲手为他写了一副对联:“双手劈生死路,一刀断是非根。” ”由于历代的大力推广,春联已成为我国一种特殊的春联。民间文学艺术形式长盛不衰。潮汕人非常重视春联,买一副春联往往要花上很长时间。从各家各户贴的春联来看,能体现出不同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大部分都体现了特点歌颂潮汕人艰苦奋斗、奋发进取、团结和谐的精神,如“家和万福,平安二字千金,广勤丰收,齐家治家”。繁荣。”最著名的潮汕楹联,最特别的莫过于明代潮州学者林大钦写的那幅对联“日久生人寿,春光人间福”。相传林大钦早年曾当过私塾教师。有一年正月初一,给妻子庆生。赖先生写了春联和寿联。只见林大钦提笔蘸墨,想也没想就写下了这副对联。在潮汕的春联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单扇门上、谷席上、福龛上的大字。 “春”字。这里的“春”字有两个意思s:一是指春天回归大地,万物更新;一是用“春”与“寸”潮声和谐,表达年年有余的吉祥。愿望。这与北方人过节吃鱼类似,与“鱼”谐音。它有不同的意义。 2.团圆饭。家家户户的房子都装饰得焕然一新后,除夕夜也临近了。于是,主妇们就忙着准备做饭。一年中最丰盛、最有意义的团圆饭。团圆饭顾名思义,就是过年期间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顿饭的时候,就连已故的祖先也不会忘记。因此,家家户户准备好团圆饭后,首先要“拜夫”(祭祀祖先)。祭祀祖先时,应将代表祖先的香炉从神龛上取下,放在供桌上。e、然后烧香、祈祷、请祖先吃饭。然后长辈、晚辈依次下跪,充分体现了新潮人谨慎追古、一切善行以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祭祀结束后,祭祖的饭菜重新加热,大厅里摆起一张大桌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这是每个家庭团聚的美好时刻。不管平时一家人怎么样,分开几天,或者平常有多少痘痘,这个时候也应该笑一笑,不要说伤心的话,不要吵闹。吃完晚饭,家庭主妇忙着收拾桌子。随后,他们点起了炉子,开始准备明天的祭品——蒸红糕桃、鼠糕等制品。如果家里有客人,女主人会给你奉上一盘素果,并泡上香浓的工夫茶,让你品尝著名的潮汕小吃的美味。腊月二十四“灶神升天”之后,潮汕人就开始忙着准备过年了。各家各户进行房屋内外的全面清洁、整理和装修;蒸制红糕桃、鼠糕等各种产品;买年货、新衣服;接受理发和美容护理。除夕早上,他们杀了“三只鸟”,买了祭祀物品。午饭后,全家洗澡,穿新衣服,祭祖,贴春联,挂灯笼,在墙上贴符咒。当晚,大厅里支起灶台,全家人围着灶台吃团餐。无论家人相距多远,他们都必须赶回家团聚。 “绕火”后,长辈们会给晚辈们“压岁钱”,晚辈们可以给晚辈们压岁钱。赚到钱还要给长辈红包,这就是所谓的“腰包”。在这一天,你不应该发出任何噪音或打碎盘子、碗和其他器皿。如果弄坏了,就说“张口发财”等吉祥话来弥补过错,象征全家人一整年都圆满。家里的水缸要装满水,米缸要装米,象征“年年有余”。这是一个彻夜灯火通明的夜晚,家家户户都在一起熬夜,等待新年的到来。答补充
农历正月初一,是一年中的第一天,称为“春节”。古称“元旦”,俗称“元旦”。这天一大早,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放鞭炮,祭拜天地祖先。,并祭祀祖先。祭祀祖先时,要用素食作为供品,因为相传这一天弥勒佛坐像,所以用素食。这种习俗由来已久。清代顺治所著的《潮州府志》说:“大年初一,祭祀时用素食”。清代乾隆皇帝所著的《普宁县志》记载:初一以素食祭祖,初二以肉祭祖。 “然后全家人在温馨舒适的气氛中吃早餐。晚辈给长辈祝福,长辈寄托希望给晚辈。早餐后,家长带着孩子去亲戚朋友家付钱。”给每一个去亲戚朋友家拜年的人拜年朋友们拜年,一定要带潮州柑橘。因橘子比橘子大,故名大橘子,与橘子同音,寓意吉祥。用谐音来理解意义,就成了“大吉祥”。大橘子寓意着好运。带多少个大橙子并不重要。但它必须是偶数,而不是奇数。而主人的咖啡桌上总是摆着一盘红绿橙子和橄榄,还有糖果,以迎接客人。当客人进来时,他们互相说“新年快乐”。诸如“恭喜发财”之类的吉祥话。主人要请客人吃橄榄、糖果,喝工夫茶,交换吉祥,并给孩子们互送“吉祥物”(红包)。然后主人摆酒设宴招待客人。俗称和政。据清嘉庆《澄海县志》记载王朝曰:“各方有酒食相请。俗话说“正月家家有酒”。答案补充
春节是个节日,所以潮州人有很多禁忌,比如不扫地、不洗衣服,怕赔钱;吃饭时不要使用长筷子或短筷子。 ,否则转场的时候你会赶不上船;不要吃粥、米汤,否则出门会下雨;不许说脏话、咒骂、打架。如果A家的孩子打骂B家的孩子,A家的家长就会得到一对大橘子来道歉,并祝别人好运。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迷信习俗逐渐淡化或被赋予新的内容。解放前,城乡有“走灯”的习俗,俗称“少爷”。民间多用潮州锣鼓或舞龙舞狮向名人和企业拜年。解放后,这些习俗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城乡举办的彩旗赛、锣鼓、舞狮、猜灯谜、象棋、篮球等娱乐竞赛等文化体育活动。各级开展拥军惠家、拥政爱民活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