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清明节习俗。舟山清明节。舟山人去坟墓祭奠祖先。九鼎海海墓的供品有一个特色。很多菜都是凉菜、沙拉,还有清明特色小吃——青糕、银糕都可以凉着吃。可见,寒食节的习俗虽早已淡去,但其精神却依然存留在清明节的食俗中,历久弥新。闽南清明节 清明节这天,家家户户早起,备好香烛,煮上几碗菜饭(或用三畜酒、甜酒),祭祀自家的亲人。祖先。中午,就要进行祭祖的习俗。祭祀祖先的场所多为同乡镇的“祠堂”、“家庙”。d 社区。凡本姓氏族子孙成年以上(已娶妻者),均可进入宗庙享用宴席。家乡的长辈们也趁着这个时间商议寺庙的必要事宜,所以他们认为这一天是最重要的一天。山西的清明节 山西有一首古老的民谣:“清明细雨让人哀悼,荒漠土野花开,祭品在手,锹在肩,都埋在死者的坟墓里。”形象地概括了当时人们的心境和心情。扫墓的特点。春天,人们常常修缮房屋,防止夏季雨水渗漏。从生者到死者的追忆,田野里的坟墓常常因风吹雨打而倒塌。清明节扫墓的最大特点是扫墓清除坟墓中的杂草,并使用新土来加高和加固坟墓。这叫修坟,表达子孙对祖先的哀思。清明节,晋南地区的人们包着核桃、红枣、豆角等包子,称为子福。寓意着你的子孙后代将会受到福祉,这一切都得益于你祖先的庇佑。家家户户还做黑豆凉粉,切成薄片,倒入汤中。把枯草铲起来,在炕席上摩擦,这叫驱蝎子。山西东南部地区,人们头戴柳枝、枯叶。妇女须在太阳穴上贴金彩饰。晋北地区有生吃黑豆芽的习惯,搭配玉米饼、黑豆芽馅儿吃。在山西西北地区,用小米粉做糕点,俗称“炭黄儿”。在吕梁地区,清明节后的这一天,人们要接女儿、请女婿,俗称“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