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节日有哪些习俗?
潮汕地区有许多与中原地区既相似又不同的节日习俗。
一、贴门神、贴春联
新年伊始,第一件事就是贴门神、贴春联。每逢除夕(或二十九),家家户户都会上街购买春联。兴高采烈的人们还铺纸泼墨庆祝新春,并装饰屋内屋外的大门。
在潮汕春联中,经常可以看到用斗打写的“春”字写在单扇门上、粮席上、福龛上。这里的“春”字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春天回归大地,万物复苏;二是指春天回归大地,万物复苏。一是用“春”与“寸”潮音的和声来表达年年有余的美好愿望。这和北方的做法很相似人们在宴会上喜欢吃鱼,与“鱼”读音不同。
2.吃年夜饭
家家户户的房子都装饰得焕然一新后,除夕夜即将来临。于是,家庭主妇们忙着准备一年中最丰盛、最有意义的团圆饭。
团圆饭,顾名思义,就是过年期间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顿饭,就连已故的祖先也不会忘记。因此,家家准备好团圆饭后,
首先要“拜夫”(祭祀祖先)。祭祀祖先时,要把代表祖先的香炉从神龛上取下来,放在神台上,然后烧香、祈祷、请祖先吃饭。随后长辈、晚辈依次跪拜,充分展现了时尚人士的传统美德。为人谨慎,以孝为先。祭祀结束后,祭祖用的饭菜重新加热,堂上摆上一张大桌子,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这是每个家庭团聚的美好时刻。不管一家人相隔多远,平时有多大的烦恼,这个时候都应该开怀大笑,而不是说悲伤的话或者吵闹。
吃完晚饭,主妇忙着清理餐桌,一场大规模的清洁活动开始了。这次清洁不用特别讲究,纯粹是为了干净卫生。不像年底的时候,得用松枝、草来扫。然后他们点燃了炉子,开始准备明天的祭品——素菜。
素菜的种类有很多种,有的是芋头做的,有红薯做的,有枣做的,还有花生、焦油做的o 和红薯。所有素菜的原料应在下午准备好并晾干。炒素菜时,火着了,放铁锅,倒入大量花生油。油烧开后,将这些材料混合成浆状,放入锅中。油锅里会起泡。成熟时,色泽金黄,香气扑鼻,格外诱人。这时,如果家里来了客人,女主人就会给你奉上一盘新鲜炒的素菜,然后泡上香浓的工夫茶,让你尝尝潮汕名小吃的美味。
3.迎财神,放鞭子
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民俗活动就是晚上拜财神。平常腊月二十四,诸神都上天,天下的神仙都上天“报工”。但人们宁愿相信财神爷还不忘造福人间,在新年来临之际,还会为人间送去财富,所以此时家家户户都应该祭拜。于是,午夜的钟声敲响了,鞭炮喧闹,炊烟袅袅,如祥云一般,“财神爷到了”的呼喊声给这午夜增添了许多热闹的气氛。关于鞭炮,很多书籍都有详细的介绍。它们最初是人们用来辟邪、避灾的。 《荆楚纪年》载:“正月初一,已是三元之日,春秋时称端午节,雄鸡起,鞭炮齐。”在法庭前放火,以驱除邪恶的山魈。”
宗茂的记述似乎是根据西汉东方朔的《神意经·西黄经》:山中有一人西边,一尺多长,光着身子,钓虾蟹,也不怕人。见人过夜,黄昏时倚其火,灸虾蟹。仆人不在的时候,他就偷盐吃虾蟹。其名为山味,其声自称。当竹子着火并爆炸时,人们会感到害怕。
让人感觉冷又热。虽变人形,却也如鬼魅一般。它们都在今天所在的山区中被发现。东方朔所说的,就算有这种东西,恐怕也只是一种动物而已。后人会散布谣言,所以鞭炮有避邪、避灾的作用。然而,随着落后意识的逐渐淡化,潮汕人燃放鞭炮的习俗很少含有驱鬼的元素,而只是为节日增添了欢乐的气氛。随着一个现代文明的出现,许多大、中、小城市都开始在节日期间禁止燃放鞭炮。
四、送压岁钱
送压岁钱是潮汕人过春节的一个重要习俗。长辈应该给晚辈钱,能赚钱的晚辈也应该给长辈钱。这笔钱不应该白白送出去,而应该小心地装入利袋或用一张红纸包裹起来。这就是俗称的“压腹压腰”,意思是从年初到年末,口袋会饱满、富有。特别有趣的是,孩子睡觉前,家长会把一张大面额钞票放在孩子的肚兜里,起床后把钞票取回来。
5、拜年,送“吉祥”
拜年,又称“拜年义”。在电子大年初一清晨,人们起床换上新衣服后,第一件事就是在家拜拜。往往都是晚辈先为长辈祝福,然后长辈再给晚辈祝福。早餐后,大家纷纷向亲朋好友拜年。潮汕有句谚语:“有心拜初二,无心拜初三、初四”。意思是拜年越早,越显得有诚意。因此,有的人起床后立即去给亲戚朋友拜年,回来后才吃饭。
不管带多少贺年礼物,大橘子(潮州橘子)都是少不了的。大橙谐音“大吉大利”。字符多或少没关系,但不能是一个奇数。拜年的人进亲戚朋友的门时,要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问候。对老人说“新年快乐”、“万岁南山”,老人就会咧嘴一笑。对有工作的人说“工作顺利”、“新的一年进步”,听者会很高兴。如果你是生意人,最高兴听到的就是“新的一年里大赚一笔”、“致富利市”;如果是正在读书的孩子,他们最希望的就是在新的一年里学习取得进步,取得优异的成绩。给他们发这样的信息,他们会对你非常友善。落座后,主人会奉上著名的潮汕工夫茶招待客人。临走前,主人会从客人的礼物中留下两个大橙子,然后拿出自己的橙子进行交换,意在互赠美好的礼物。哎呀。有些善于幽默的人,出门拜年时往往只在裤兜里放两个大橙子。一一拜完年,裤兜里还揣着两个大橘子。因此,民间有识之士把年初的拜年习俗称为“换橙运动”。
6. 春生
春节期间,潮汕另一特色民俗活动是“普春生”(春,一种分成三层或三层的礼盒)四层),带盖的竹礼篮,通常成对使用,故又称“单春生”)。
大年初一,娘家要给即将出嫁的女儿送礼物。过去,这些礼物总是装在一对大弹簧袋里,由已婚妇女的兄弟们携带。姐夫来了,公婆就会杀人鸡和鹅,并热情地对待他。这就是民间俗话说的“大叔来了,抢鸡摊”。姐夫送来的礼物中,除了必不可少的大橙子之外,还一定有几十根甘蔗,大概是在暗自祝愿女儿生活幸福吧。礼金的节俭是由女方家庭的经济状况决定的,但一般来说:新婚的女儿应该准备比较丰厚的礼金,否则会被公婆看不起;而结婚已久的女儿,甚至是婆婆,就没有那么讲究了。女儿家人收到这些东西后,就分给了亲戚和邻居。这就形成了潮汕春节习俗的一大特色。春节期间,鞭打声噼啪作响。除了赶着拜年的人之外,还有很多提着花篮、拿着红盘的老妇人,来来往往。m挨家挨户喊:
“xx啊妈妈,这里有一些食物(阿姨,这里有一些零食)”。因为家家都有儿媳妇,所以家家户户都要送出一些帮助。从这个习俗中,我们可以看出潮汕人与邻里和睦相处的习俗。另外,如果家里有兄弟失散,送礼的人就会分到各家各户。
不过,出嫁的女儿在这一天不能回娘家。大年初一回娘家被认为对娘家不利。
七、家庭赌博
春节期间的娱乐活动很多,如游神、敲锣打鼓、插旗猜灯谜等,值得一说。春节期间有“赌博”的习俗。
春节期间,大家都休息了,口袋里都有钱了。在大街小巷,你可以看到一群群的人在周围赌博。通常,“家庭赌场”是全家人聚集在一张桌子旁的地方,父母是庄家,其他人下注。赌注遍地都是,但最终“钱不流到其他家庭”,所以乐趣无穷,没有真正赌博的紧张和担心。尤其是辛苦工作了一年,难得有玩乐机会的家庭主妇,更愿意趁这个机会尽情玩乐。大多数家庭只赌博一晚,然后就不再赌博,但旧的习俗仍然存在。但有些人也可能对赌博产生兴趣。如果他们继续赌博,“有人会高兴,有人会悲伤”。
如今,赌博是违法的,您无法从中获得乐趣。这种坏习惯一定要彻底改掉。
8. 回娘家(日食)
正月初二、初三,出嫁的女儿们带着丈夫和孩子回娘家拜年。 。
女儿回娘家时,必须带一大袋饼干和糖果,由妈妈分发给邻居和村民,就像过年一样。如果家里有多个女儿,而这些女儿不是同一天回来的,那就得一次来一个,而且礼物也很薄,只有四块饼干。然而,它所体现的亲情却是非常强烈的。真正的含义是“礼数小而情重”。表达了女孩对同胞的深切思念。女孩回家后,如果家里有侄子,阿姨就得再掏她的口袋。虽然大年初一她就已经给了压岁钱,但这一次的意义却不同。这种习俗被潮汕人称为“吃太阳和日子”。顾名思义,它只是为了吃午饭了,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九、迎神受福
正月初四是“迎神”或“迎神”的日子。原来,上一年的腊月二十四是“祭神”的日子。这一天,下界诸神纷纷升天向玉皇大帝表示祝贺,并向玉皇大帝报告一年来下界人类行为的善恶。正月初四他又回到下界继续督导人们,于是家家户户都在正月初四迎来了神的降临。富裕人家迎神时要供奉三种动物:鸡、鱼、猪头。如果经济不允许,这个可以省略,但是一盘米饭和一盘红糖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献上千盘白米饭就意味着丰收新的一年;一盘红糖,寓意着生活的甜蜜。烧香祭祀完毕,放鞭炮,然后诸神就位。
有趣的是,在诸神升天的这些日子里,各个村庄的寺庙一定不能忘记祭祀。为什么神升天后还要供奉呢?因为神只提供了各路神的“领导”,而他们的属下仍然在“坚守岗位”!谁勤奋敬拜,谁偷懒,一一登记。
十、禁忌
由于正月是一年的开始,潮汕人常将其视为新年吉凶的征兆。因此,过年期间有很多“禁忌”。在语言方面,凡是“断”、“坏”、“死”、“死”、“光”、“鬼”、“杀”、“病”、“痛”、“输”等不吉利的词语, ” 婆禁止说出言语。婴儿哭也是禁忌,因为哭意味着“不吉利”,预示着疾病和不幸。因此,即使孩子在这一天遇到麻烦,你也不能打他在行为上,处理杯盘碗碟时要格外小心,不要打碎,如果不小心打碎了,在场的人要立即说几句吉祥顺口溜(如“开缶口,大富大贵”等)来弥补,这一天米缸不能空着,以免一年中断粮的风险。避免洒水水、扫地、倒垃圾,这叫“聚财”,因为在这一天,潮汕人常视水、人为“财”,视垃圾、粪便为“沃水”,清扫、倾倒。垃圾,担心自己的“财富”被卷走、扔掉。同时,Ch除夕夜,敖山人把大大小小的水缸装满后,要举行封井仪式。即用大簸箕盖住井面,然后祭祀井神。大年初一不能打开簸箕,因为人们往往视水为财。簸箕一旦打开,用水了,那不是意味着财富就会流走吗?近年来,由于使用自来水,这里常常关井祭神,而那里则打开水龙头,水流畅通。因此,盖井禁饮的习俗也只是流于形式。扫地的习俗也在慢慢被淘汰,因为春节期间放鞭炮,人来人往,地上有很多纸屑和垃圾。不清理地板确实是不道德的。因此,为了注意卫生,很多年轻人不太注重卫生。传统禁忌习俗。
这一天,债权人不准前来讨债。人们认为,在这一天追债对借款人和贷款人来说都是不吉利的。从别人口袋里掏东西也是禁忌。人们认为,如果有人在正月初一掏口袋,可能会出问题。每年都有被“掏空”的危险。避免死亡,也避免举办葬礼,因为这会给家人带来不好的后果。同时,避免在这一天理发,因为人们总喜欢将这一天理发与葬礼联系在一起。在这一天甚至禁止杀人。杀戮被认为会导致刀灾、兵灾、血灾等灾难。不过,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吃东西不再为了新鲜而烦恼,食欲也快了。
饮食方面,严禁服用这一天吃药。否则,认为会导致患病,持续服药一年。关于大年初一早餐不吃肉,有几种说法:一是吃了这顿饭,其功就等于一年;二是说,吃这顿饭,功用等于一年;二是比喻治家要勤俭节约,不要铺张浪费。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