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区有喝功夫茶的习俗,男女老少都喜欢喝功夫茶。传统习俗是早上和下午吃潮州粥。潮州粥是指米粥加一些泡菜,富人和穷人都吃。潮州人还有几个特点:1、善于做生意,比较狡猾。他们在光复地区被称为广东犹太人。 2、相对排他性;指外人。 3、肯吃苦,敢于拼搏。潮汕地区人多地少,移民大量。无论走到哪里,都必须从最底层开始。想要做好一件事,只要有三分机会就必须敢于努力。 4、内部团结,凝聚力强;当时香港的大毒贩,马氏兄弟、赖浩和五亿侦探陆雷都是潮州人。潮州人就是靠这些poi不去其他地方打仗。无论内部有什么纷争,只要有外部势力干涉,他们都会搁置分歧,团结起来,共同抗击外来侵略。因此,世界各地的潮族社群都可以独立并称霸一地区。潮州人一般不接受外人进入自己的圈子,除非你能说一口流利的潮州话,并且充分尊重潮州的风俗习惯。还有一个习俗是潮汕妇女没有地位。女性没有资格在餐桌上服务,只能坐在炉子上。只有家庭中最年长的成员才能在餐桌上服务。
这就是我所知道的一点点,其中还有很多有趣的轶事。必须在潮汕住一段时间才能体会到! !

潮汕风俗习惯

腊月二十四“灶神上天”之后,潮汕人就开始忙着准备过年了。每家每户都有车进行房屋内外的一般清洁、重新布置和装饰;蒸制红糕桃、鼠糕等各种产品;买年货、新衣服;接受理发和美容护理。除夕早上,宰杀“三鸟”,购买祭祀物品。午饭后,全家洗澡,穿新衣服,祭祖,贴春联,挂灯笼,在墙上贴符咒。晚上,大厅里支起火炉,全家人围着火炉吃团圆饭。无论家人相距多远,他们都必须赶回家团聚。 “圈火”后,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能挣到钱的晚辈也会给长辈发红包,称为“腰包”。在这一天,你不应该发出任何噪音或打碎盘子、碗和其他器皿。如果你打破了它们,请说诸如“张口发财”等吉祥话来弥补过错,象征着全家人这一年都圆满。家里的水缸要装满水,米缸要装米,象征“年年有余”。这是一个彻夜灯火通明的夜晚,家家户户都在一起熬夜,等待新年的到来。

农历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称为“春节”。古称“元旦”,俗称“元旦”。这天一大早,家家户户的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燃放鞭炮,祭拜天地祖先,祭祀祖先。祭祀祖先时,要用素食作为供品,因为相传这一天是弥勒佛坐像,所以素食使用etarian餐。这种习俗由来已久。清代顺治所著的《潮州府志》说:“大年初一,祭祀时用素食”。清代乾隆皇帝所著的《普宁县志》记载:初一以素食祭祖,初二以肉祭祖。 ”然后全家人温馨和谐地吃着早餐。晚辈给长辈祝福,长辈把希望寄托给晚辈。吃完早饭,父母带着孩子。女孩去了学校。到亲戚朋友家拜年,每当去亲戚朋友家拜年,总会带上潮州柑橘,因为柑橘比橘子大,所以被称为大橘。发音化为吉祥。用谐音,就成了“大吉”。大橙色代表好运。带多少个橙子并不重要,但必须是偶数,而不是奇数。主人的茶几上总是摆着一盘红绿橙子和槟榔(现在换成了橄榄),还有糖果,以迎接客人。关于潮汕人吃槟榔的习俗,《府县志》中有详细记载。清代乾隆皇帝所著的《潮州府志》说:“若无槟榔,谓之简”。因为槟榔与宾郎读音相同,都是客人的意思,所以“槟榔”与“大橙子”谐音,意思是“到时吉祥如意”,是一种互相问候、互赠美好的礼节。运气。客人进来时,互相说“新年好”、“恭喜发财”等吉祥话。主人应该请客人吃橄榄、糖果、喝工夫茶(揭西客家也有“雷茶饭”的习俗),交换吉祥,互相给孩子“利”(红包)。然后主人备酒设宴招待客人,俗称和政。清嘉庆《澄海县志》:“家家有酒食相请,俗话说‘正月家家有酒’”

春天节日是一个神圣的日子,所以潮州人有很多禁忌,比如不扫地、不洗衣服,以免赔钱;吃饭时不要用长筷子或短筷子,否则过渡时会抓不住船;不要吃粥、米汤,否则出门会下雨;不要说脏话、咒骂或打架。如果 A 家庭的孩子打、骂 B 家庭的孩子,A 家庭的父母应该带上神气的大橙子到门口道歉并祝他们好运。转为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