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的人都比较了解衣服、衣着、风俗习惯,所以我们就选几个你觉得特别的经历分享给大家。

就像所有旅游指南中对女性的善意提醒一样,9岁以上的女性在伊朗公共场所必须用头巾遮住头发,上衣长袖过臀,下装长袖盖住脚踝。电影、电视、报纸和杂志上出现的形象也不例外——1979年爆发的伊斯兰革命期间,头巾作为一种明确的宗教表达方式融入了政治。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伊斯兰国家,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过了一系列立法,明确妇女不承担戴头巾的法律责任。而且我还郑重观察了围巾的正确使用方法:其实把方巾或者长围巾放在额头上方,用两边包住额头。该区域位于肩膀上方。不过,当地女孩的头巾总给人一种高中校服的感觉。有的姑娘穿着黑袍,头巾却垂到脑后。说到公共场所,唯一能让你暂时喘口气的地方大概就是地铁的女车厢里;街上的服装店大多卖剪裁考究的风衣或长款上衣,偶尔还能看到家用吊带和女式短裤——无论什么款式,橱窗里的女模特也必须戴头巾。

近年来德黑兰对女孩围巾的监管似乎不那么严格,也是因为各国游客较多。

伊朗的官方货币单位是里亚尔,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喜欢使用托曼(1里亚尔=10托曼)进行结算。然而,自从我第一次在炸鸡摊上被这两个单位搞糊涂后,我就自动放弃了这个想法。请理解它们 - 令人困惑的不是转换,而是像天体符号一样的伊朗数字。我实在没有心理准备,因为所有的菜单和价目表都包含一系列难以理解的波斯文字。事实上,从我进入这个国家的那一刻起,这里就是一个没有阿拉伯数字的日常世界。阿拉伯人曾经毁灭过波斯。正如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基督教历法(公历时代)一样,伊朗仍然使用波斯历,仿佛在以一种固执的态度向世界宣告:土地可以被占领,但文化不能被摧毁。 。所以在他们那个时代,今年并不是2018年,而是波斯历的1397年。

说到德黑兰地铁,它是中东最大的地下铁路系统。闷热干净的站台、明亮的标志和狭长的通道,看起来与任何现代国家的地铁设施都一样。每条线路都配备了不同颜色的车辆,传闻中的女性车厢通常位于最后两节车厢(实际上是一节半车厢)——宗教习俗和特殊待遇将普通地铁车厢分隔成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拥挤如沙丁鱼罐头的男性和宽敞相对宽松的空间女性。

然而,打破这种安静划分的是那些画着奇形怪状的摊贩:大多是女性,偶尔也能看到年轻的男性摊贩,无一例外地拎着或拖着自己的货物。大包小包,围巾、珠宝、化妆品以及毯子、毛巾、袜子、牙刷等日常用品都有售。叫卖声、叫卖声此起彼伏——简直就是一个小型的流动市场。与北京地铁无人问津的情况不同,人来​​人往,常常熙熙攘攘,逛得很开心。

还有必须提到的番红花。如果你在伊朗生活久了,你会发现无论无论是粥、汤、羊排甚至奶酪,都必须用藏红花来点缀。普通家庭经常在米饭或馕饼中加入藏红花水,街边卖的糕点、乳制品中藏红花、冰淇淋等甜点中,随处可见藏红花的影子——看来伊朗人对这个民族确实有着不屈不挠的热爱宝特产。而后来我才偶然得知,原来我们习惯称为“藏红花”的植物并不是因为这种植物生长在西藏,而是因为它是从地中海沿岸经印度传入西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