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正是中秋时节。秋天空气清新,可以登高望远,舒展筋骨。因此,重阳节从季节上来说是最适宜人们登高的。此外,重阳节还有赏菊、喝菊花酒、栽茱萸树等习俗。

重阳节有哪些习俗?

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在古代,人们将九定义为阳数。农历九月初九恰逢,故称重阳节。重阳节期间,人们有登高喝菊花酒的习俗。

相传东汉时期,有一个叫桓景的人师从方士费长方学道。有一天,费长方告诉他,发生了一件大事。紫苑将于 9 月 9 日降临到你的家人身上。你立即回家。只有让家里的每个人都在手臂上绑一个紫色的袋子,袋子里装满山茱萸,然后出去爬山喝菊花酒,才能避免这场大灾难。桓景听从了师傅的建议,九月初九,全家出去爬山喝酒。晚上我回到家,发现家里的鸡、狗、牛、羊都死了。费长芳说,这些动物才是给焕景一家带来灾难的罪魁祸首。从此,重阳节登高喝菊花酒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

1.登高

重阳节登高的由来很荒唐。随着岁月的流逝,迷信的色彩逐渐褪去。登山不再是为了避灾,而是成为人们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之一。 9月9日正是秋高气爽、山清云淡的时节。此时登高望远,令人心旷神怡,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现在很多地方都会在这个时期举办登山会。

重阳节期间,北京西山数十万株黄栌树化作一片红毯,使西山显得格外美丽、独特。漫山遍野都仿佛披上了一件红衣。和几个亲朋好友一起上西山看红叶,已经成为北京人秋季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2.赏菊

九月初九,也是菊花、黄蟹肥美的时节。菊花一簇簇地绽放,千姿百态,十分可爱。人们不爱值得称赞的不仅仅是她美丽的外表,还有菊花坚强的气质。深秋的寒风中,只有菊花在绽放,让秋天更加热闹多彩。正因为如此,赏菊的习俗才得以保留下来。萧瑟的深秋,一些地方的公园举办菊花节、菊花展。这是一个比春天更美丽的景象,吸引了许多游客。

3.喝菊花酒

“朝饮玉兰落露,晚食秋菊”。从屈原的《离骚》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吃菊花的习俗从战国时期就已有了。 。后来,喝菊花酒就附上了神话,说喝菊花酒可以避灾。菊花在秋寒霜中绽放,香气扑鼻。它被认为是治疗 l 的良药。长寿。菊花含苞欲放时,人们将花蕾、茎、叶一起采摘,与小米一起酿造,直至次年九月初九。重阳节时才开坛饮用。

4.种植山茱萸

种植山茱萸的习俗起源很早。山茱萸又名月椒、艾草,是一种有益于脏腑的药用植物。晋代时,人们已认识到其药用价值并开始栽培。重阳节期间,人们把山茱萸折下来,贴在头上。据说这样可以御寒避灾。这时山茱萸的作用就被夸大了,成为辟邪的圣物。宋代,人们还给山茱萸和菊花起了两个雅名。他们称山茱萸为“驱邪”,菊花为“延年益寿”。

独自一人在异乡,
节日里更加想念亲人,
知道远方的兄弟正在攀登高处,
播种到处都是山茱萸树,少了一个人。

诗人王维在《9月9日缅怀山东兄弟》中真实地描述了重阳节爬山栽茱萸的习俗,也表达了诗人对重阳节登山栽茱萸的习俗的真实描述,也表达了诗人对重阳节登山栽茱萸的习俗的真实描述,也表达了诗人对重阳节登山栽茱萸的习俗的真实描述。重阳节合家团圆。宋代以后,种植山茱萸的习俗逐渐淡化,山茱萸不再被视为圣物,仅作为药材使用。这种习俗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5.吃重阳糕

重阳糕是重阳节的时令食品,就像元宵吃元宵、中秋吃月饼一样。重阳糕是重阳节的时令食品。用面粉制成,与枣、栗子或其他干果一起蒸制而成s,上面挂着小彩旗。明清时期,人们吃重阳糕是很有讲究的,而且还伴随着一种小礼仪。九月初九一大早,长辈们就把重阳糕切成薄片,放在未成年子女的额头上,祝福他们:“祝我的孩子们事事顺利。”这是“蛋糕”和“蛋糕”的组合。 “高”同音,表达了人们对孩子的真挚祝福。人们相信重阳节登高吃糕象征着未来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