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饮食文化习俗
1.吃饺子
明朝中期以后,饺子逐渐成为北方传统的春节食品。因为饺子的形状像元宝,所以有“招财进宝”的寓意。春节饺子是在除夕夜十二点包的,因为正值一年中的时节,有“除夕”的意思。
2。吃年糕
过年吃年糕寓意年年有余,用来祈求风调雨顺,寓意年年万事如意。年糕的种类有:北方有白年糕、黄年糕;江南地区的水磨年糕;西南地区的糯米糕;还有台湾的红龟糕。
3。贴春联
春联这个名称正式诞生于明代。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后金陵,他在除夕之夜下旨:大臣和百姓家中必须写对联以示新年。后来春联就普及了,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
4.燃放鞭炮
春节燃放鞭炮的习俗始于汉代。古代燃放鞭炮时,将竹子放入火中燃烧。随着竹子内部的空气受热膨胀,发出“劈啪”的声音。这是用来辟邪、祈求来年吉祥如意的。唐宋以后,发明了用火药制成的鞭炮。
5。互送贺岁钻
古代文人墨客中流行互送贺岁钻。新年贺卡就是今天的贺年片,它是由古代的名片演变而来的。阿科据清代赵翼考证,西汉时期没有纸。而是将竹、木削成刺,上面写上名字、姓氏,称为“明刺”。
后来又用大红色绒线在锦缎上绣上了“名片”几个字。东汉以后,以纸代木,称为“名纸”。六朝简称“明”,唐代称“门庄”。宋代又称“手刺”、“门刺”。明清时称“存处”、“红丹”。
参考来源:中国政府网-春节习俗
参考来源:中国政府网-春节饮食习俗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