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旦

居住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彝族居民要在农历新年后的二月初十、十一过年。新年过后,彝族把这个节日称为“马龙火”。每天二月初十早上,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盛的团圆饭。然后主妇给丈夫敬了一杯酒,然后全家人一起吃午饭。

中午,大小男人都聚集到两个“马公巴”家里喝酒。 “马公巴”相传是先祖征战时首领的化身。人们在他家只喝酒,不吃饭。第二天,男女老少齐聚舞池,在两位“马公巴”的带领下,按照“喇嘛”(老夫子)和“萨南”所画的路线跳起铜鼓舞。 (开始这首曲子的人)。

舞蹈结束后,“秧八”(第吹武笙的人再次吹奏武笙,然后人们就地吃午饭,互相敬酒,共同庆祝节日。

2.火把节

火把节-彝族狂欢节:“火把节”一般在农历二十四至二十六举行。这是彝族人民的盛大节日。当时杀牛羊,祭祖,有的地方还祭祀地主,互相宴饮,吃肉,希望能丰收粮食。

火把节通常庆祝三天。第一天全家人聚集在一起,两天后举行各种活动,如摔跤、赛马、斗牛、锦标赛和拔河等。然后举行盛大的篝火,尽情享受夜晚。

3.服装节

顾名思义,就是服装服饰的比赛。这是一个充分展现聪明才智、勤奋和能力的节日彝族的 ty。这也是爱美人士、选美比赛、选美比赛的日子。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彝族人民都会聚集在一起庆祝盛装节。参观彝族服饰节真是大饱眼福。

比赛场地色彩缤纷,充满了色彩鲜艳、鲜艳的服装,一定会让您眼花缭乱。彝族妇女还很擅长刺绣。她们不仅在衣服、帽子、围裙上绣花,还在包包、鞋子、鞋垫上绣上可爱、调皮、俏丽的图案。

4.花脸节

花脸节流行于丘北县,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持续三天。节日期间,各彝族村寨的青年男女聚集在一起,杀猪杀鸡,备好酒肉饭菜,先祭祀神灵,然后用最好的酒和肉请老人先吃饭,然后每人们围坐在一起互相敬酒、吃肉。

吃完晚饭,他们到村头村尾,用墨水和锅烟互相擦脸,擦得脸黑了,身子黑了。当他们累了的时候,他们就不再笑了。花脸节由此得名。擦花脸时,除青年男女互相擦拭外,其余人也按年龄、辈分互相擦拭。人们相信,擦的越黑,擦的人越多,那一年风调雨顺,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5.拜舅节

拜舅节是云南省阿山彝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二举行。这个节日大多在村庄举行。到时候,人们会把村里出嫁的姑娘带走过去三五年里,我们和叔叔们一起回过村子。之后,先给各家各户的叔叔送上红色贺卡,然后村里组织狮子、龙灯、花鼓队、大头和尚去各家各户拜拜。

伙计们必须放鞭炮来欢迎我们。并拿出了糖果和糕点作为礼物。有的地方把全村的叔叔都请到一起进行集体祭拜,让各家的叔叔在这个集体的场合中展示自己的智慧和才华。集体祭祀时,除了放鞭炮、糖果、瓜子外,有的还贡献自己的劳动成果,比如各种高产农作物的种子。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彝族

1.彝族年

彝族年是川、云、贵州彝族人民的盛大传统节日。彝语称“各地过年的时间有所不同,一般在每年农历十月至十一月中下旬的吉日过年。

2.火把节

是彝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6月24日举行,持续三天。节日期间,人们身着盛装聚集在平地上村边的水坝或缓坡上唱歌、跳舞、赛马、斗牛、斗羊、摔跤、选美等,活动丰富多彩,热闹非凡。手持火把,绕着农田走动,烧死害虫,祈求丰收。

3、火葬

彝族大部分地区实行土葬。凉山人实行火葬,下葬后,就地挖土,用石块盖严,或将骨灰装入袋中,d 用马来驮它们。隐藏在一个山洞里。之后,为死者举行“安息”仪式。将一寸左右的竹子裹上白毛,缠上红线,放入一根五寸长、有凹槽的木棍中,再裹上麻皮,将两木棍削尖。最后挂在一块竹篾上,灵位就制成了。彝语称“马渡”。 “麻渡”置于室内横梁上方的祭坛上。

4.敬拜神桌

神桌是家中最神圣的地方,不可玷污。父母的“马都”通常供奉在年幼的儿子家里。每逢节日,家人都要祭酒祭肉,以表示对逝者的精神寄托。父母双亡三年后,会在某一天举行隆重的葬礼,并将“马杜”送到人们无法进入的山洞下葬。

5.订婚典礼

何时订婚,应先求吉兆才可结婚。男女各杀一头猪,取出胆囊和胰脏供观赏。胆囊颜色鲜黄色,胰腺大而脂肪。是吉祥的,如果胰脏卷曲,则是不吉利的,说明不合。结婚日期是根据双方出生年份的生肖来选择的。一般在秋收后的11月至次年2月的黄金季节举行。最好的日子是六颗星星与月亮平行的日子。当时彝族人称他为“塔波”。最佳结婚年龄是17岁或19岁。如果女性17岁以后还没有结婚,就必须再次举行成人仪式。

参考:百度百科-彝族

参考:百度百科-火把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