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河特色旅游线

景泰河位于甘肃、内蒙古、宁夏三省交界处。自古以来,干旱一直肆虐。为了彻底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甘肃省委、省政府于1969年10月启动了景泰河电力灌溉工程。历经5年,由13个泵站组成的灌溉工程已达到最高水量。提升高度472米,设计灌溉面积30万亩,顺利竣工。从此,黄河水像生命之源一样滋润着景泰河。景泰河电力灌溉工程的建设展现了新中国治水振兴的壮丽故事,成为新中国黄河文化精神内核的最好佐证。

为了保留历史印记景泰川电力灌溉工程,景泰川电力灌溉管理局至今仍保留着1600多件见证该工程建设过程的实物。建设一座博物馆,将这1600多件老物件打造成感动人心、激励人心、启迪人心的历史古迹,是历届政府领导的夙愿。然而,资金的匮乏、人才的匮乏,让这些记录着黄河文化精神的文化遗产静静地躺在露天货场里,沉默无语。

黄河水文化遗产是讲述“黄河故事”的绝佳素材

黄河流域的开发具有悠久的历史。实达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竣工投产。从秦代关中郑国渠的开凿,区域经济实现了第一次繁荣跨越到现代的河套灌区,宁夏引黄灌区成为中国西部的粮仓。五千年流域开发历史为黄河流域留下了遗产。大量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种类繁多,历史悠久,数量巨大。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黄河流域约有不可移动文物12.4万处,占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总数的16.2%。该地区不可移动文物密度约为全国平均密度的1.9倍。黄河流域有世界遗产地(含文化景观和双遗产)1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1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54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8815处。 d国家安全单位分布密度约为全国平均密度的2.6倍。这些遗产已成为诠释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载体。

时至今日,许多黄河文化遗产在流域内依然存活且保存完好,并继续发挥着水利、交通等功能,衍生出独特的地域特色文化和景观功能。 ,已成为见证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遗迹。郑果渠水利风景区、壶口水利风景区已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各界游客首选旅游目的地,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支撑。嘉应寺、济渡寺也已建成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成为彰显水利延伸的重要场所。五个博大精深的黄河水文化和区域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节点项目。

水利风景区,生动讲述“黄河故事”的绝佳场所

水利风景区是我国水利风景资源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具有水生态修复、水文化科普、水经济发展等复合功能的场所。有机整合黄河文化遗产资源,凝聚黄河文化品格,建设黄河水利风景区,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手段。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水利风景区建设将连接大量黄河水系黄河流域传承千年的文化遗产和治水治水故事,铭刻着炎黄子孙的共同记忆,铸就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构建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名胜区立体空间格局,将进一步促进黄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有利于整合黄河流域生态资源和文化元素,促进协调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保护黄河水文化遗产的三点思考

如何提炼黄河水文化遗产核心价值、塑造核心黄河文化。黄河流域文化遗产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如何发现Yell的核心价值流域文化以复杂的遗产为基础,凝练具有流域特色、地域特色的文化元素,并加以保护、传承、利用、塑造。黄河文化灵魂是当前讲述“黄河故事”的一大挑战。

如何整合文化资源,实现黄河水文化“点、线、面”群体发展。黄河流域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黄河水文化遗产具有沿河线性分布、空间分散的特点。因此,当前需要对多源黄河水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梳理和空间整合,通过开放整合创新,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黄河文化群,通过特色旅游线路进行空间串联和区域联动,实现e 总体发展情况。生动讲述“黄河故事”的重大挑战。

如何科学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实现遗产继承利用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发展。黄河流域幅员辽阔,区域资源条件、社会文化特征、经济基础差异较大。因此,黄河水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与区域社会经济综合管理之间存在诸多博弈。如何科学处理遗产保护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推动黄河流域“生态、形态、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实现遗产保护与开发有机融合,是当前讲述黄河流域遗产面临的重大挑战。《黄河故事》。

讲好“黄河故事”的三点建议

扎实推进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一是开展流域黄河文化遗产专项调查评估,摸清家族背景,形成专项遗产数据库。二是加强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修复,本着抢救一批、修复一批、保护一批的思路,建立并实施分级分类保护修复名录和项目库。一批。三是组织黄河文化遗产专题研究,有序推进古堤防、古码头渡口、古水道等重要遗产地、遗产区的考古调查、发掘和展示工作。与此同时,研究对黄河文化遗产的历史沿革、工程价值、技术和管理进行研究,客观再现黄河流域的历史发展成就,为后续的展示和解读工作奠定基础。

建设完善黄河流域水利风景区。一是完善水利风景区现有黄河文化展示解读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完善黄河流域水利旅游线路服务设施,将风景区建设与黄河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周边特色小镇建设,实现文化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二是开发优质黄河水利旅游研学旅游线路,打造“一串珍珠”三是打造“黄河文化旅游+”互联网综合展示平台,利用GIS、AR、VR等技术,实现吃、住、行一体化水利风景区周边的旅游、购物、娱乐等元素打造黄河文化旅游虚拟展示平台,实现流域文化旅游元素的网络化综合展示,创新黄河文化旅游河流水利文化旅游营销模式和体验模式。

加强黄河文化传播表达,一是凝练黄河文化核心内涵,系统探索千百年来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交往中形成的丰富内涵、鲜明特色、历久不衰的民族群体。黄河流域的自然、人与社会、各民族。精神、道德、价值观,赋予其新时代特征。二是将黄河文化与辖区公民生活紧密结合,鼓励沿线省区挖掘黄河文化遗产资源并建设专题展示设施,增强沿线地区公共文化产品的社会供给能力。流域内,用文化拉近景区与社区居民的关系。用“活的”文物和美丽永恒的黄河水景讲述黄河文化的历史传说和当代故事,增强流域社区居民的文化自信。

2.黄河旅游路线图

黄河路线图:

黄河流向:自西向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r 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黄河是中国北方的一条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之一,中国第二长的河流。

3.黄河风景区旅游路线

公交线路:18路,总行程约3.3公里 1.从黄河风景区站步行约1.3公里至江山路于庄站 2.乘坐18路经过3站,到达黄河风景区站 3.步行约40米,到达郑州黄河风景区

4.黄河旅游线

黄河干流发源于青海,流经途经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 、河南、山东等九省区,流入渤海。主要支流有渭河(主要流经陕西省)和汾河(山西省)。

5.黄河有哪些特色旅游线路?

黄河的紫色形状的峡谷被称为黄河丹霞大峡谷。是全国新批准的48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之一。黄河丹霞风景区位于晋豫黄河大峡谷小浪水库区中段,距渑池县城33公里,呈“U”形景区,长8公里,宽2至30米。 ,深度200至600米。它融合了黄河的雄伟与丹霞地貌的奇观。它是我国最受欢迎的风景区之一。大黄河游览线上难得一见的景象。

6.黄河沿岸特色旅游线路

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它起源于青藏高原高原呈“吉”字形,流经9个省(自治区),最后注入渤海。全长约5464公里,是我国第二长河流;黄河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迄今为止,黄河流经的地方已经形成了许多值得游览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黄河沿岸9大著名特色景观。

【一、黄河源头风景区

黄河源头之一的卡日曲,始于五泉。另一个源头玛曲只有一个泉水。

这里是黄河的源头地区。来到这里的游客根本无法想象,黄河的源头并不是滔滔洪水,而是一股清泉小溪和一片温暖的、布满碎石和杂草的森林荒滩。黄河源头风景宜人,水草丰美,湖泊星罗棋布。eams,非常壮观。黄河上游落差大、水流湍急,适合探险漂流。河流的源头是探险、考察的胜地。在这里你将领略大自然裸露而神秘的美丽。

地理位置: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黄河源头牛头碑

2.黄河第一湾

四川、青海、甘肃三省交界处的唐克乡索克藏寺旁,直径300米的黄河在此横穿。黄河从甘肃一侧发源,白河从黄河第一湾顶部汇入。它的形状像一个“S”,黄河的水就像一条仙女的飘带从地平线缓缓飘过,触及了四川的边缘,然后又掉头漂回了青海,所以这花边被誉为九曲黄河第一湾。

九曲第一湾,岛屿众多,红柳成林。是锦鸡、黄鸭、野兔、丹顶鹤、黑颈鹤的天堂。索克藏寺前有一座小山,站在山顶可以远眺。黄河从甘肃一侧发源,白河从黄河第一湾顶部汇入。它的形状像“S”。黄河之水如仙女般的飘带从地平线缓缓飘来,轻轻地抚摸着它,然后在四川的边缘转了一圈。它飘回青海,所以这里被称为九​​曲黄河第一湾。如果你去九寨沟旅游,你可以参观黄河第一湾。

地理位置:四川省若尔盖县唐克乡以北约9公里

3.壶口瀑布

中国第二大瀑布,瀑布面积大量夏季,壶口瀑布气势磅礴;夏季,壶口瀑布气势磅礴;冬季,整个水面结冰,形成罕见的巨大冰瀑布。

壶口地区,黄河西岸下陡上缓。黄河断面呈谷中谷状。水流至壶口,在平坦的谷底形成一道深沟。壶口之上,水面宽阔。它在低谷时期很受欢迎。当到达深槽上端时,400米宽的水面一下子涌入30-50米宽的深槽,形成瀑布。

地理位置:山西省蓟县与陕西省伊川县交界处

4、香炉寺

西北侧有一座狭窄的小路连接着县城的古城门。峰前有一块直径5米、高20多米的巨石。是2m距主峰数米之遥。因形似一高大的香炉而得名。 “晚香炉”是郏县八景之一。每当夕阳西下,太阳的余辉将孤亭的倒影投射到黄河水中。诗情画意,当地人称其为“小蓬莱”。

香炉寺始建于1614年,正殿为圣母祠,左右有配殿,南面有山门、石碑坊等。

地理位置: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东200米香炉峰顶

5、乾坤湾

乾坤湾是一个天然太极图,是黄河古道上沁津峡的一大自然景观。

黄河流经山西省永和县和惠里村、后山里村及夏大城时呈“S”形陕西省延川县土岗乡的阿城村和富义河村发生了一个大转弯,形成了神秘的形状。到达圣兰山顶,可以眺望远方。眼前是连绵起伏的山脉和纵横交错的沟壑。黄河像一条巨龙,在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中奔腾不息。

位于S形黄河古道畔的河淮村和富邑河村,就像被黄河巨龙怀抱的“阴阳鱼”。

地理位置:山西永和县与陕西延川县交界处

6.潼关

北濒黄河,山腰在南方。河流在关口通济关山南流,故称通关山。潼关始建于东汉末年,位居中国十大名关第二位。我们都知道作为“第一关”。乾隆皇帝游历了帝国的大好河山。来到这里,他不禁感叹潼关的险峻。他在城楼外的横幅上写下了这句话。留下“第一关”鎏金御书。

主要景点有十二连城、仰韶文化遗址、马宝泉、佛头崖、铁沟篮泉、黄河铁路桥等。

地理位置: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港镇

7.黄河小浪底

小浪底水利枢纽建成让这里成为湖光山色、千岛之星的美丽之地。 “平湖出高峡”的自然景观。分为西峡湖、丹巴湿地公园、张岭半岛度假区、黄河三峡四大景区。黄河三峡是黄河的精华小浪底风景区。八里胡同位于黄河中下游最窄处。两边城墙断绝,中间江水汹涌。三大峡谷(孤山峡、龙凤峡、八里峡)各具魅力。

小浪底风景区分为西峡湖、丹巴湿地公园、张岭半岛度假区、黄河三峡四大景区。四大景区各具特色,东西方相得益彰,犹如镶嵌在母亲河之中。顶上的四颗明珠,成为举世瞩目的旅游热点。

地理位置:河南省洛阳市与济源市交界处

8、黄河老牛湾

老牛湾是游览黄河的第一站母亲黄河流入山西,长城沿着陡峭的山势延伸这里,与黄河平行,向南延伸,就像两条巨龙携手飞翔。由于独特的地形条件,这里的石灰岩悬崖呈锯齿状,岩石交错状;古长城沿线的军事要塞老牛湾炮台就坐落于此。它是黄河流入山西的第一个村庄,也是世界长城的第一墩。名声。引水灌溉、种花养鱼、发展旅游业。

如今,老牛湾已成为集休闲、度假、养生、体验自然奇观为一体的场所。

地理位置:山西省忻州偏关县万家寨镇

9.晋陕大峡谷

晋陕大峡谷以黄河。南与山西省偏关县接壤,北与内蒙古清水河县接壤,西与鄂尔多斯高原准噶尔旗接壤。这是一个地方三个城市。内外长城在此交汇,黄河从这里流入山西,晋陕蒙大峡谷从这里开始。黄土高原的沧桑,湍急河流的壮丽景观,水与石的较量,造就了神奇、美丽、雄伟的黄河百里画廊。

这段河岸形成了诗情画意的自然水蚀景观奇观。有的像密密麻麻的《天书》,有的像动植物人物,有的像音乐符号,有的像蜿蜒曲折的《天书》。

这里是长城与黄河握手的地方,是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

地理位置:偏关县交界处,山西省、内蒙古清水河县

7.黄河十大旅游线路

黄河文化旅游。

2020年1月3日,我们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开展黄河文化推介,大力弘扬黄河文化。

优化顶层设计,增强黄河文化旅游规划引领。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离不开科学规划布局。

要站在全省乃至整个黄河流域,对黄河上下游、左右岸进行科学规划和综合布局。

制定国家、省、市、县(区)等各级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以及文物保护利用规划、规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高质量发展、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规划等。

同时,要规划建设一批黄河文明博物馆、黄河文化核心展示区、黄河郑州、洛阳、开封、新乡、焦作、济源等核心区河流文化生态保护区和黄河文化旅游示范区。 。

此外,规划建设一批黄河文化旅游重大项目,扶持一批黄河文化旅游龙头企业,打造一批优质黄河文化旅游线路,打造黄河文化旅游精品线路。黄河下游及左右岸在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推动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过程中,真正做到统筹协调、整体推进。

把河南打造成为示范区成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和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充分彰显河南在整个黄河文化旅游带的核心地位和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