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间市旅游公司部分游览线路已不再开放

位于河间市内,免费,可以进去玩

2.去哪里一日游河间市

相传孔子众多弟子中,有这样一个弟子,名叫宫冶昌。他既是孔子的学生,又是孔子的女婿。公冶长有一项特殊的能力,那就是他能听懂鸟类的语言,并能互相交流。仅仅因为能听懂鸟鸣,宫野昌差点冤死狱中。

宫野昌,鲁国人。他出身贫寒,没有什么吃的。他每天靠砍柴为生。你每天看到的不是木头就是鸟。有时,公冶遇到一只受伤的小鸟,他会小心翼翼地把它带回家疗伤,然后又把它放回大自然的怀抱。就这样,公冶用花学会了听懂鸟语。日日夜夜与他们在一起。

有一天,常公爷正在森林里砍柴。一群麻雀在他周围飞来飞去,叽叽喳喳地叫着。常公爷仔细一听,发现树林里麻雀在说老虎。如果山羊被咬死了,就叫宫冶长赶紧去捡。常公爷正担心米不够煮锅。现在他明白了长公野的迫切需要。公冶花了整整七天的时间才把羊吃完。把院子里的羊皮晒干,做成一件御寒的衣服。然而,这只羊却把公冶带进了监狱。

原来,隔壁村的村民丢了羊。这天,他们找到了公冶长的村子,看到公冶长院子里挂着羊皮,就问公冶长是不是偷了他的羊。公野酋长说这只羊是我在树林里捡到的,但村民们却说这明显是诡辩。一怒之下,他派出小刚给国王盖伊。国王问公冶如何得到羊。公冶说我懂鸟语。是鸟儿告诉我,一只羊被老虎咬死了,我去捡它。的。国王听后哈哈大笑。你一个年轻人,做了错事,还不承认。你们还编造这样的谎言来迷惑人。你应该先被关进牢房,等查清楚后再做决定。

就这样,常公冶被冤入狱。众鸟闻讯,纷纷飞到牢房看望常公爷。这时,公冶悲伤地对鸟儿说:“你们一定要为我求情。”

成群的鸟儿不断飞来,突然一只乌鸦焦急地对公冶长说道!齐国要攻打鲁国了!国王还不知道这件事,所以他赶紧通知了国王。常公爷在牢房里大喊,士兵们听了,不敢怠慢,将他带去见王。的话语。国王对公冶长的话半信半疑。此时孔子也在场,孔子就告诉国王公冶长所说的是否属实,他会派人去查明。很快询问者回答说,正是公冶所说的。不久鲁国出兵与敌作战,终于凯旋而归。国王决定奖励这次拯救鲁国于危难之中的公冶长。公冶长对大王说,大王若要赏赐我,就应该为百姓平反!

宫野昌回到了鸟儿居住的地方,过着砍柴为生的清贫生活。

孔子见公冶不为富贵所动,就收公冶为弟子,并将女儿许配给他。

3.河间市旅游公司有哪些行程?

沧州周边两百公里,可直达北京、天津n 向北。北京的景点无需赘述,太多了,比如长城、故宫、颐和园、十三陵等,野三坡十渡风景区也很好的。

天津水上乐园,盘山,蓟县古玩街。

沧州南有吴桥杂技世界、南皮石金港,东有南大港湿地公园,西有河间市政府办公厅。

距离济南仅200公里,大明湖一日游也是可以的

4。河间旅游

三皇五帝时期,颛顼创建九州,河间属高阳国。

河间——诗歌之乡

夏商周时期,河间属冀州。

春秋时期属燕国,战国时期属燕国、赵国。

秦属巨鹿县。秦始皇废除封建制,改县为县,沿用春秋战国旧县名设立婺源县。这就是河间县的前身。

汉文帝、汉武帝时期,四次建立河间国,历代州郡。隋至唐属河间县或颍州。

隋炀帝大业之初,因婺源县地处沙河、汤河之间,改婺源县为河间县。

五朝时期,瀛州属契丹管辖。

宋朝时期,为了安抚使节而设置高阳关路。大观二年(1108年),废颍州,改府河间。

D元代,府改名路,仍通河。

明清时期,归芦村府,河间隶属首府河间府管辖。

抗战时期,伪政府与抗日民主政府并存。伪县政府先后隶属伪河北省金海路尹公署、渤海路尹公署、民国二十七年河间县抗日民主政府。 1938年2月成立,先后隶属冀中区一、三、九、八办事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河间属河北省沧县地区。

1958年,改为天津专区,后改为天津市。

1961年5月津、沧分开后,称沧州委员会离子官署,河间就属于它。

1990年10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河间撤县设市,由沧州区管理。

1992年,沧州市地市合并,河间市划归沧州市管理。

5.河间市旅游团

焦姓发祥地: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河南省三门峡市陕西县

焦姓概况:

焦姓是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焦姓是当今中国第128个姓氏。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

追本溯源:

至于焦姓的由来,主要有两点:

1.出自姜姓,为古代神农氏后裔,以国为姓。

《史记·周本纪》记载,周之后瓯灭商,“武王祭先贤王,继神农之后,赞誉于蛟”。郦道元在《水经注·和水注》(卷四)中也记载“交国武王封神农后至此”。 《史记·正义》引《帝世纪》云:“神农姓姜也。”由此看来,周初那个姓姜的人就是焦国。

对于焦国姜姓封地的位置,目前史学界有不同的说法。它可能被称为河南省的陕西县或山东省的嘉祥县。 《广云纪九章注》记载,蒋姓焦郭,所在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城南十五里的焦城村。 《嘉庆重建统一》中也有类似的记载:“交城位于嘉祥县城南十五里,东面。f 绿色的山脉。县志称,周武王封神农氏后迁居焦。何光岳先生认为,西周时期,有焦国姜姓人居住在河南中牟,东周时期,他被郑国强迫迁居到这里。河南东部的商水县,再到今安徽省亳县,两地先后被陈国吞并,最终迁至山东嘉祥县,春中之前并入鲁国。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李家窑周代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两件刻有铭文的青铜器——M44号《追一簋》。碑文如下:“正月初一嘉朝正月十五日,姬定亥,追尸(蛮族)不敢无视祖先的出现。他们用杨爵留下的宝物来展示他们的祖先,并用它们来连接皇帝的祖先和中尊圭。追尸(蛮族)用祈愿赐眉毛长生,为后世永用。”王龙正先生认为,铭文“追一”,又名角一,本是作者的私名,主人是焦国后裔姜氏,因此成为焦国臣民,改姓姬。一只鸟的。作为一个国名,很可能与这个氏族的鸟图腾崇拜密切相关,而山东地处以“鸟”命名的东夷部落……说明了焦地的起源东夷地区的盟友,与中原的陕西地区不一致。”综合以上情况,我们认为姜姓焦国位于山东,受封者应是在炎帝神农氏。

2.出自姬姓,取国名。

据《广韵》记载,周朝时期,有一个王室,有与诸侯国交国同姓(旧城位于交城,今河南省陕西县南二里),后为金朝所灭,原交国王室遂以国姓由于姬姓交国是西周初期的同姓封建国家,所以第一个被封号的人必须是周王室的同姓贵族,虽然很难调查国家第一封建主因由于缺乏文献记载,其封地应在今河南陕西县,即三门峡市。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虞、郭、焦、华、霍、杨、韩、卫皆姬姓。”杜预曰:“焦在陕西郡。” 《汉书》《地理志》弘农县一文云:“陕西,前虢国,有焦城,前焦国”。有学者认为,交国姬姓是在赵公之后,并进行了考证。 《都史方舆纪要》卷四十八载:“周代陕西,周公、昭公分陕西之地。” 《公羊传·殷公五年》记载:“从陕西往东,称周公主来;从陕西又往西,称公主”。何秀注:“陕西,指今陕西弘农县。”根据上述文献,可以推断,姬姓焦国应为世仇。周初周公、昭公之后的国家。需要指出的是,宋代罗泌在《国史·国名记》中说,陕西郡焦国是“赵公子谯侯、谯、云焦、老城在陕西省东北部”。我们认为,这一理论有一定的历史依据。

关于姬姓焦国的分封时期,我们可以从周初的三次大规模分封中得到佐证。第一次分封是文王时期,第二次分封是武王伐殷时,第三次分封是周公东征胜利后。 《荀子·儒孝》说,周公“兼治天下,建立七十一个国家,独居季姓五十三人。周子孙若不狂妄,必不失。”给他们看交国既然是赵公之后的封建国家,那么它的分封时间应该是在第三次大封建时期甚至更晚的时候,具体来说,大概是在成王、康王年间。其灭亡年代为西周年,即现行《竹书纪年》所说:“幽王七年,虢人灭焦。”当时是公元前775年,存在了约200年。

关于姬姓交国都城所在地,《汉书·地理志》云:“弘农陕西郡有交城,故亦为姬氏之国”。焦。”《水经注》卷四记载:“河南属陕西城。过去的周朝,赵奋伯用这座城来区分东西,东城就是郭邑商阳。郭忠所住之地皆为南郭,三郭之一亦为南郭之一。其境内还有小城市”《秦史》引“《括地志》也云:“交城在陕州城东北百步,因交水而得名,授同姓周的称号。”陕州城位于今三门峡市西郊的陕州风景区内,至今仍保存有遗址和断墙。 。交国因交河而得名,交河即今苍龙涧河。位于陕州市西南部,北流入黄河。根据这些文献记载,可以断定,古焦城是位于虢国都城商阳城东北角的一座小城。由此可以推断,交国灭亡后,虢国占领了交国领土,然后以交城为基础在西南建立了新城,使原来的交城成为了新城的一部分。郭市、即“郭城东北角”。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三门峡市李家窑遗址发现了部分城墙遗址,从而确定了虢国都城商阳城的具体位置。

关于虢国公墓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配合三门峡市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考古人员在商阳发掘了相当数量的西周中小型墓葬和多个车马坑、马坑。李家窑都城,这些墓葬的口部及车马坑、马坑均属郭文化层之下,均为长方形竖坑墓,口小底大,随葬品多为陶器。包括礼、豆、碗、罐是基本组合形式,部分墓葬仅出土少量青铜器。出土的青铜器属于低级贵族,这些墓葬大多是穷人的墓葬,有的墓葬在商阳城的宫殿区域内或附近。由此可见,商阳城与虢国陵园建于同一时代。在早期的墓地里。从地层重叠关系来看,这些墓葬的时代明显早于虢文化层。根据古代尊崇祠堂、祖坟的习俗和观念,推断这些坟墓并不是虢人自己的祖坟,而是被虢人毁坏的祠堂和社区。济人。这些墓葬年代的下限应该是公元前775年,即虢国灭亡之前。

总之,焦姓最早的起源主要来自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姜姓人焦国和陕西姬姓人焦国今河南省三门峡市县。至于其他起源地,大部分姓氏都是后世被其他部落改的,时间要晚得多。

得姓始祖:

焦伯:神农氏后裔。焦氏早在周代就已得名,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姓氏之一,也是南夷地区流行的姓氏之一。周朝初年,周武王大规模分封诸侯。他除了分封功臣、王族之外,还分封了上一代的圣贤。经过考察,他找到了神农氏的直系后裔,于是将他们分封给焦,建立了焦国。伯爵,晚年被称为焦波。春秋时期,焦国被晋国吞并,其子孙以故国为姓,取名实在娇。他们尊焦叔为焦姓人的始祖。

繁衍与迁徙:

焦国始建于西周初年,春秋时期为晋朝所灭。于是他们的子孙纷纷逃亡,或渡黄河北入山西,或西迁陕西,或向东北方向迁徙到河北、山东。先秦时期,焦姓人没有出现在史书中,行为也比较沉默。西汉时,除了梁(今河南商丘)人焦延寿外,史籍中发现的焦姓,茂陵(今河南商丘)富家焦氏在《田延年传》中也曾短暂提及。陕西省兴平市)。东汉时期,史书记载的焦姓有焦楚、焦河、焦雍等。庐江(今属安徽)人焦仲卿,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焦会,曾任河东刺史。这些资料表明,此时焦姓人除了在北方继续繁衍外,已经在长江以北的安徽、长江以南的浙江等地定居。繁盛于北方的焦姓,逐渐发展成为河北中山(今定州)、广平(今吉泽东)、陕西丰邑等地的望族。魏晋南北朝时期,有河东(今山西夏县)焦贤、梁人焦宝源、安定(治所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人焦嵩、焦毅、焦凯,南安(今甘肃陇西)人。以及由狄改姓为焦的焦明、焦杜父子。这说明此时的社会动荡导致焦姓南迁,更多的焦姓经过陕西躲避宁夏、甘肃战乱。唐代贞观统治时期和开元盛世时期,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使得上述焦姓县县繁荣昌盛。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五朝十国等虽然造成焦姓人口锐减,但其繁衍和迁徙却是小规模、无序的。原因是诸侯城镇割裂或者国家割裂。世界漆黑如乌鸦,没有战争。不烧净土。宋代靖康之辱后,焦姓逃往江东,繁盛于今安徽、江西、江苏、浙江地区。宋理宗统治时期,焦丙炎从安徽宣州迁居浙江嘉兴。宋末元初,焦姓不得不向南方其他省份传播。明初,山西焦姓是明朝洪洞大槐树迁徙者的姓氏之一,分江苏、河南、山东等地。明清时期,江南各地出现了大量焦姓家族。与此同时,人才辈出,名声大噪,焦姓至今已是整个南方的名姓。如今,焦姓在全国广泛分布,特别是江西,约占全国焦姓汉族人口的26%。

君王堂号:

君王

据《君王百家姓氏》:焦家望向中山县城外。 《姓氏调查》中也有记载:眺望中山、广平、冯异。

中山县:战国时期,为中山国,后被赵国所灭。秦时为巨鹿县境内。汉高帝初年(公元前206年)置中山县。汉景帝后改称中山国。相当于河北省北部。

广平县:中元初年(公元前149年)汉景帝置县。在今河北省南部永年县一带。

丰邑县:汉武帝时期,清代相当于今陕西省大荔县一带。

唐名

三照堂:出身于焦光,江苏省镇江市名山焦山学者。东汉以来,焦光隐居于此,终生饥饿。寒者不衣,故焦山因焦光而得名。从这里可以看到焦山,风景名曰扶余,矗立在上游八九里河的拐弯处。河中央是焦山。东汉时期,焦山府主焦姓,三度受汉灵帝请为官,却拒绝为官。焦光后裔,其名代代相传,以“三照堂”为堂名。

此外,焦姓的主要殿堂名称有:“引贤殿”、“中山殿”等。

宗族特点:

第一,主流出身极其清晰。炎帝姓氏贺农姜和黄帝轩辕姬是主流,他们是地道的“炎黄子孙”。因此,焦姓的血统极其正统,可以说“天下焦姓同属一族,子孙繁衍继承同一血统”。

第二,它是历史上最早南迁的王朝。焦姓南迁的历史早于其他姓氏。始于西汉,这意味着黄河以南、长江以南各省的大部分焦姓至少已有2000年的历史。因此,与北方的焦姓相比,江南的焦姓更加繁盛,人口较多,分布也更加广泛​​。

第三,祖先的历史相对沉默。古史记载的焦姓历史人物并不多红书。可以说,先民们安静于世,不善张扬,努力工作,刻苦读书,建家创业,以仁为本,保持着古老的美德。但姓焦的历史人物要么平庸,要么一鸣惊人。

四是各民族、友邻团结和睦。以仁、义、礼、智、信为基础,以真、善、美、孝为先,天下所有姓“焦”的人,都可以视为一家人,以礼相待。亲戚们。宗规、家训与时俱进,表现出“光荣继祖,竞夺荣誉,勇于争先”的良好家风。

第五,外来姓氏基因融合明显。焦姓被炎黄皇帝继承为主流,也有基因注入历史上的外国姓氏。历史上焦姓的融入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人的融合。南北朝时期(420-581),多发生于西北、西南地区。南朝时,甘肃、四川的氐人置南安县,改制为焦姓大族。两个彝族部落合并了。汉代(距今1800年前)时,川南及云贵地区的南中彝族四姓中,有的取焦姓,称“叟”姓。三是党项整合。焦姓出现在唐代(618-907)的吐蕃人中,以及北宋(960-1279)宁夏西夏党项部落中。四是满族的融合。清初(1644年左右),满州八旗觉家家族位于东北地区被其后裔改姓焦。此外,苗族、回族等民族也有焦姓。

焦仲卿:

焦仲卿:汉代《古乐府》诗中的人物。他和妻子刘某是一对恩爱夫妻,但焦母却不能容忍刘某。 ,被赶出家门并淹死在河里。焦仲卿悲痛欲绝,也自缢身亡。

焦延寿:字干,汉代梁人。曾任小黄县令,政绩颇丰。专攻《周易》,自称有《孟羲传》,传授给景芳,故汉代《周易》有景氏学派。汉元帝(公元前48年至公元前33年在位)被封为三老。现存焦氏家谱约有百余处,记载祖先为焦延寿。

焦宪:法庭字考然,三国时期魏国河东郡(治所在今山西夏县)人,隐士。他隐居在荒野河边的茅草屋里,不跟任何人说话,冬夏不穿衣服,睡觉不垫席子,浑身是泥土,一连几天只吃一顿饭。据传说,他活了一百多岁。

焦邑:西秦十六国时南安(今甘肃陇西)人。曾任太子太师,后历任安南将军、广宁太守。南安羌人曾推荐他为秦朝的领袖,但被他拒绝了。

焦度:南安人,南朝齐国将领。他胆子不大,善骑射。历任辅国将军、东宫直阁将军,怀陵太守,游击将军。沈友之叛乱时,交都镇守郢城。他曾在城楼上辱骂沉有之,人们称他的塔为焦都塔。

焦遂:唐代著名人物。清醒时他结巴,清醒时无法造句。当他喝醉的时候,他的回答很流利。与贺知章、李适之、李白、王望津、崔宗之、苏进、张旭并称为酒八仙。

焦守杰:徐州周社(今属河南)人,宋朝大臣。其父焦继勋曾任彰德军军官。谨守节操,以父影响补官职。真宗年间,设置江淮南、京湖路军马都督。他投降了石州蛮,被派出使契丹。他是升任四方阁使、戎州刺史,进右神武将军。他去世时享年七十岁。

焦赞:北宋末期富弼部下,抗辽军的北军将领。焦赞墓在今河北雄县。在《杨家将演义》中,焦赞是追随杨延昭的猛将。他又名孟良。他在对抗辽朝的斗争中立下了战功。他长期占据瓦桥关(河北省雄县地区),也就是镇雄州(雄县)。他很有名。高的。他与孟良是杨将军的得力助手,是河北抗辽名将。

焦德裕:焦德裕(1219-1288),字宽父,元代人,井陉人。精通左氏《春秋》,善拳,勇猛y 和射击。当时,晋将吴显的部下赵贵、王显等人经常出现在太行山攻击元军。太宗窝阔台命德裕率兵出击,远征完成后,太宗下旨将井陉以北郑城的田地赐给德裕。后历任战事漕运使、陕西道提刑察使、兴中书省事使、淮东宣抚使、福建按察参政事等职。世祖于元六年(公元1288年)卒,享年六十九岁,赠荣禄大夫,封平章政事,封衡公,以利中肃。 。

焦洪:据相关记载,焦洪生于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明永乐十九年中进士。首席特使,在明正统六年,升户部尚书。焦洪为官23年。他不仅多次伸冤造福百姓,而且还为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做出了贡献。

焦方:河南泌阳(今唐河)人,明代大臣。天顺进士,教编修。历任吏部侍郎、文渊阁学士、少师、华盖殿学士。他的本性是恶毒而贪婪的。家族拥有万金宝库,宅邸金碧辉煌。后来他被解雇了。

焦欣:山东章丘人,明朝直属大臣。万历年间进士。从中书舍人迁兵部侍郎、外郎,天启年间吏部侍郎。后任京城右副都御史、宁夏巡抚。他拒绝修建魏忠贤祠堂。崇祯元年,被罢官。

焦宏:字若侯(1541-1589),又名怡园、丹园,明代学者。祖籍日照市大花崖村,江苏江宁人。他自幼聪明好学。 16岁在南京考中进士,先后到天界寺、报恩寺苦读。万历十七年(1589年),49岁,季丑试状元,入翰林院撰文。焦宏是一个直言不讳的人。如果他有不同的政治观点,他就会亲自争论,并写信进谏,因此受到当权者的厌恶。因此,当他担任顺天乡试副主考官时,他受到谗言官员的陷害。结果,他看清了官场的危险,愤而辞职。从此,他不再担任官职。这一年,为李贽作《藏书序》。焦洪一生博览群书,精通文史哲。他治学严谨,不随俗,往往独树一帜。著作多部,有《丹园集》、《丹园续集》、《角石雷林》、《老子易》、《庄子易》、《杨正图》、《玉堂丛画》等

焦勋:甘泉(今江苏扬州)人,清代经学家、数学家、戏曲理论家。嘉庆举人。他出生于一个掌管易经的家庭。他根据数学原理和音韵训诂组织了《易经》。有《刁建楼义学三书》、《孟子之义》、《论语》、《戏剧》、《石虎》、《诗论》、《加减乘除》。

焦大丰:湖南浏阳人,原名大鹏(1887-1911),字巨孙。现代民主革命的烈士。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留学日本,次年参加东京同盟会。 1907年与张百祥、孙武等人在日本组织联合开发会议。回国后参加平、刘、李起义,失败后逃往日本。武昌起义后,他第一个响应并发动长沙起义。升任湖南巡抚,不久被谭延闿所杀。

焦守建:(1912-1941)又名焦建国等名,笔名苏宜华、肖石。横蜀饶阳县屯里村人河北省i市。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战争英雄。

焦裕禄:山东淄博人,中共优秀干部。担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时,他以身作则,顽强抗击严重自然灾害,为改变兰考面貌而努力奋斗。他身患肝癌,忍受剧痛,继续工作。他被群众誉为“党的好干部”。 1964年因病去世,享年42岁。

焦国英:(1927-2008),字厚本,西汉焦延寿六十六世孙,焦氏第五十七世孙。冼,台州庙巷焦荣二十二世孙。江苏省丹阳市潞城镇大良家村人,中共党员,中国桧树桩盆景艺术创始人,中国盆景艺术大师。

焦立成:1959年10月10日出生,教授。分别于1982年、1984年、1990年获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1990年至1992年在西安学习。在电子科技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2年6月至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估组成员、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

6.河间有哪些旅游景点?

献县汉墓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沧州市献县乐寿镇,距沧州市西70公里。河间市成立以来献县为西汉王朝,直至南北朝时期一直为皇家分封之地。 1937年以前,献县管辖范围较大,据说境内有大小坟墓72座。从现存古墓葬来看,大多集中在河城街和十五级乡。河城街是汉代河间王的都城所在地,所以汉代古墓葬众多也是有道理的。古墓葬有两个特点:一是数座大墓葬簇拥在一起;二是多座大墓葬集中在一起。其次,大墓旁边还有小墓,这说明墓葬之间存在着历史联系。据史料记载,境内主要汉墓有献王墓、孝王墓、刘叔墓、刘英墓、毛陵园、关公墓等。修建了坟墓因高台而得名,如河城街西的云台山、小屯村东的万层山、九张庄附近的九连山、付庄附近的百草山、窦三团、丹棱附近的五王山等。

云台山位于献县城东10公里处,山高20米,面积2.3万平方米。是汉代宰相匡衡的陵墓。匡衡年轻时,家境贫寒,为了求学而“凿墙偷光”、“萤袋映雪”。当上宰相后,他袖手旁风,爱民如子。他去世后,人们为纪念他,自愿为他修建了一座大墓。男人挑担子、推车,女人拎包袱。他们用土筑起一座“比云还高的山”,因而得名云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