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榕江县侗族村

贵州省,隶属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榕江古称固州,又名贵州体操之乡,位于湘、黔、桂三省中心,东与黎平县、从江县接壤,西与雷山县、三都县接壤。 ,北邻剑河县,南邻剑河县。荔波县隶属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总面积3316平方公里,辖22个镇(街道)、261个行政村(社区)。 [1]常住人口297572人(截至2020年底)。 [2] 2021年4月,入选2021年(第二届)“中国文化百强县”。

主要旅游景点有: 1、大理侗寨的主要景观有乾隆五十八年修建的石板古道。清代的五座侗族风雨桥,雄伟的侗族大院,独特的晒粮仓。 2、再当侗寨位于贵州榕江县东北部,距县城26公里。全村共有265户1277人,均为侗族。 3、月亮山是阳朔的一处奇观。位于高田乡凤楼村附近,高380多米。因山顶有一大洞贯穿,如一轮明月,高高明亮,故人们称其为明月峰,俗称月亮山。等著名旅游景点。

2.贵州榕江苗寨

东汉建武二十三年(47年),汉朝出兵征讨“武陵夷”,迫使苗族再次背井离乡,部分苗族被迫背井离乡。进入黔东北地区(今铜仁地区),部分地区下摆南下广西融水,再溯京师柳江上至榕江、雷山、台江、施秉等地。苗族在几次大迁徙中分裂成了许多不同的支系。

本回答仅供参考,以实际情况为准。

3.榕江县大理侗寨

所谓“世界第一侗寨”,指的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车江三堡侗寨。由于侗族人口密度居全国之首,是侗语标准音所在地,也是侗族传奇爱情故事“珠郎吟梅”的故乡,故有“天下第一”的美誉。世界侗寨”。三宝侗村位于榕江县城北部,车江坝内,与县城隔河相望。隶属车江乡管辖,分为分为上、中、下三宝。包括14个行政村,总户数2467户,人口170万,其中侗族人口占94%。后来开发出来的肇兴侗寨,不知为何与“天下第一侗寨”走上了歧途,从而酿成了一个天大的误会。它的官方介绍并没有说它是“世界上最好的侗寨”,只是介绍“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东南部,面积​​18万平方米,有1000多户,6000多人,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落之一,被誉为“侗乡第一村”,两地各有特色,但都是值得一去的旅游景点。

4.贵州榕江千湖侗村图片

千湖侗有三件宝贝榕江县再马、镇远古城、再荡侗寨、大沥侗寨等地的贫困。

5.榕江县72村董松

竖吹。

侗笛是侗族特有的吹气乐器。

侗语称“杰哥”、“杰哥斯”。

又称诸笛、草笛。

流行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榕江、从江、黎平,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湖南省通通侗族自治县及毗邻的广大地区。贵州、广西、湖南等省。

?关于侗笛的起源,除了侗族古歌:“地平金富造笛”外,侗族韵叙事诗《祖公论》中也有记载。河》:在《妙娘(姑娘)》的时代里)这个名字可以不打扮,银汉(男名)不能演奏,老人不能结婚,女孩不能嫁夫,“黄金用来做芦苇,黄金用来做笛子……”女孩听笛声一齐唱……

”这是关于侗笛、笛歌的民间传说。

在贵州、广西、湖南广大侗族地区我省山清水秀,溪流错综,在这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勤劳勇敢、多才多艺的侗族人民。

侗族善于能歌善舞。他们的文化艺术历史悠久,丰富多彩,被誉为“音乐之乡”。

在侗族村寨,几乎人人都会吹侗笛,人人都可以吹侗笛。可以制作自己的侗笛。

每天晚上,重檐鼓楼上都会响起侗笛伴奏的夜歌,或一阵阵侗笛的声音。美丽的笛子和情歌会从村边飘来。

传统侗笛多用荠竹制作,也有紫竹、金丝竹或黄枯竹制作的。长度和厚度是可变的。一般管长为30cm至40cm,内径为1.3cm。 〜1.5厘米。

上端除坡形吹嘴外,还留有竹节或塞有笛塞。下端是开放的。管体上有六个音孔。靠近吹嘴上端的地方有一根竹子填充的管子。作品的哨孔(如图)。

制作时,我们通常使用八月砍下的竹子。我们选择距离更长、粗细更均匀的竹子。阴干或蒸熟后,用较粗的一端作为吸嘴。管体上5厘米处开有方形哨孔(又称音孔或音窗),长1厘米,宽0.8厘米。

然后在哨孔正上方的管壁上劈开一条竹皮,修剪掉3/4,形成深0.15厘米、宽0.8厘米的长方形凹槽。竹槽两侧使用细竹条。将底座垫高,盖上竹片,并用竹条或细铁丝包裹,形成进气通道。

哨子孔内的薄竹片作为配气阀,也通过竹条固定在哨子孔的下半部分,成为笛子哨子。

在哨孔下方的管体上,垂直开有六个圆形音孔。下端管口到第一孔的距离完全等于下端管口的周长。从哨子孔到第六孔开第一孔的1/2,第一孔和第六孔之间开四个音孔。六个音孔等间隔排列。

播放时,按住t将笛子直立,握住左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压住三个孔,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压住三个孔,将吹嘴含在嘴里,采用循环呼吸法,将气流均匀送入气道,直接冲击哨孔下半部的竹片,刺激管内空气柱振动,用手指按压孔,产生不同的音调和音调。 。

民间传统侗笛有不同规格、不同音色。比较常用的是F键(音域c1-f2)、bE键(音域?bb-be2))和D键(音域a-d2共有三种)。

侗笛的音色柔和、明亮,介于竹笛和洞笛之间。明亮而不浮华,甜美而不压抑,充满浓郁的山味。

独特的手指颤音和滑音技巧常常被表演中使用。

常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

但由于音域窄、音量小,一般只适合人声伴奏和简单的独奏。

在黔东南黎平县南部和黔北三江侗族自治县,侗笛主要用来伴奏“小歌”(笛子歌)。

凡是用这种乐器伴奏的歌曲都称为笛子歌曲。唱腔多为男奏、女奏,曲调优美动人。

在湘西南侗族自治县,侗笛还参加由八音簧片和其他丝竹乐器组成的小型民间乐队合奏。

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60年代,侗笛被用于歌剧《刘三姐》的音乐中,也被用作乐队的主乐器,赋予了歌剧浓厚的音乐气息。民族风格。乐器中最好的。

侗笛是侗族青年男女在爱情或社交活动中最喜爱吹奏的吹奏乐器之一。与木叶一样,它经常被用来为情歌伴奏。木叶一般在白天在野外吹奏,而侗笛则常在夜间演奏,为独奏侗歌伴奏,旋律流畅,节奏自由——夜歌。

董家遇到女孩子,常常边走边玩。姑娘们可以从悠扬的、不同音调的笛声中辨别出自己的心上人。

在通道侗族自治县,还存在着“情人唱,男方吹笛”的爱情过程,是一种以侗笛为伴奏的“歌笛”情歌。

这里的侗笛高手,可以堵住一个鼻孔,用另一个鼻孔吹奏。虽然发音较弱,但演奏者可以吹笛子、唱情歌。同时,形成有趣而独特的自吹声。自唱给爱情生活增添了奇异的色彩。

此外,侗族老年人还用侗笛为叙事歌曲或饮酒歌曲伴奏。

著名民间艺术家有梁老凯、胡汉文、石国兴等。

6.榕江县侗族

酸菜鱼是侗族家庭不可缺少的特色食品。制作时节多在寒露、霜冻之间。侗族酸菜鱼,肉质酥脆,酸甜可口,是侗族最具特色的风味食品。贵州省将侗族酸菜鱼纳入少数民族特色旅游产品开发,赢得了各国宾客的好评。

刚从稻田里捕获的花鱼,需要在清澈的古井旁静养两天,清理其空肠和鳃

将鱼杀死,腌制后,其内脏就会清洗干净

制作酸菜鱼的配料有干鲜辣椒、生姜、山肠子、米糊、盐等十多种。

放入将食材包装在鱼腹中,将鱼和食材堆放在腌制桶中。

用薄膜将里面密封起来,外面盖上,放在阴凉处20天后才取出来食用。可以保存到明年

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腌制和烹调的方法。储存酸菜鱼的习俗。董家酸菜鱼历史悠久,制作方法独特。早在清代,侗族就开始在自己的田地里零星养鱼。由于产量低,他们把鱼做成腌鱼储存和食用。因此,侗族人民就形成了用鲤鱼制作酸菜鱼的习惯。

7.榕江县是世界最佳侗寨

2008年文化部授予榕嘉吴县“中国民族文化艺术之乡”。有省级风景名胜区1个,B级景区2个,A级旅游村4个,B级旅游村5个。是全省三大优先开发重点之一的李从榕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县形成了以侗寨三宝千户为中心的都流江多民族文化旅游线和以毛人河为中心的雷公山苗族侗韵旅游线。

西山妙王寺

妙王寺位于榕江县城西卧龙岗。距市区步行一公里即可到达。是榕江县著名的历史文物旅游胜地。建设时代没有考验。庙内有苗王塑像。他身高七英尺,赤脚穿鞋,左穿百褶衣服。他的眼睛明亮而充满能量吉。他过去很受欢迎。文化大革命期间,该寺被毁,后经自愿捐献资金、物资恢复原状。 2005年国家协助扩建,现有面积1490平方米。

古榕树群风景区

古榕树群风景区位于县城以北3公里处的三宝千户洞村。是省级古榕风景区的组成部分。三宝侗村位于寨壕河畔。过去,洪水袭击了河岸。为了抵御河流的侵蚀,侗族人民在河岸边种植榕树以抵御洪水。经过数百年的精心培育,小树已经长大,形成了保护河流的长堤。大的只能几个人抱。它们旺盛的枝条向水面生长,倒映在河水中。形成了罕见的沿河绿化带。 ,是当地人下班后休息的好地方。现在榕堤旁的侗寨内建有三宝鼓楼。是侗乡最高的鼓楼,已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