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麦集区景点

公交线路:52路,总行程约42.6公里 1.从麦集区步行约1.3公里至市二医院站 2.乘坐52路,经过46站到达潭子村站 3.步行约7.0公里到达石门风景区

2.麦积区附近有哪些景点

麦积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它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现已被发现和发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等多达84处,自然风景区12处。其中麦积山风景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挂台山,作为人文创始人伏羲画八卦、开创东方古代文明的圣地而闻名中外。天水历史上的“钦州八景”中有六处在麦积。产品。观光旅游景点集秀峰、茂林、溪流、珍禽、奇兽、奇花为一体。麦子烟雨、仙人送灯、净土苍松、石门夜月、雪香飘香、曲溪燕舞、玉兰花香、东柯翠绿……风景令人叹为观止,令人难忘。这一带还有凤凰山的美景

3、麦积区景点

金塔沙漠胡杨林位于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城西的巢湖林场内。它是三北防护林系统的一部分。那里有一片人工胡杨林。 。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

麦积山风景区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

嘉峪谷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嘉峪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南6公里处。城两侧城墙横亘戈壁滩。

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区,主要景点有月牙泉和鸣沙山。

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俗称敦煌雅丹魔鬼城,是敦煌西部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七彩丹霞地貌群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倪家营镇。

崆峒山风景区位于甘肃省平凉市以西12公里处。黄河石林风景区位于白银市景泰县东南部,毗邻中泉乡龙湾村。规模宏大,面积约10平方公里。

迭部县伊瓦乡甘肃省县“扎嘎纳”是藏语,意为“石盒”。

4.麦集区旅游

琥珀小镇小龙山国家森林公园龙门风景区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集区李桥乡,隶属于甘肃省小龙山林业实验局。 .

茶马古道。新中国成立前,李桥是天水至陕西汉中、四川广元通道上的重镇。南下骆驼运盐、北上贩卖茶叶、丝绸等的商队,都会在李桥古镇停留。如今,街上一些骡马店仍保留着原貌,建筑典雅,民风淳朴。

朝阳洞。朝阳洞位于朝阳山佛洞谷左侧向阳坡的悬崖上。据祠堂下的石碑记载ve,始建于清道光十八年。龙岩潭。

龙岩湖又名瓮儿湖,位于佛洞沟入口处洪雅河上游约500米处。

石锣、石鼓。石锣位于龙岩池对面的石崖上,形似一人怀中抱锣敲锣。石鼓位于朝阳山半山腰,形似一人抱鼓敲锣。

龙板石。龙半石位于佛洞沟口洪雅河下游3公里处。河里有两块石头,长约10米,宽约6米。形似两条龙戏水,故名龙半石。

朝阳山。朝阳山位于后峡王家坪左侧。山上树木苍翠,雾气淡淡,花木环绕。

玉女峰。玉女峰位于龙岩湖左侧。山体呈凸形,十二座小山峰簇拥在一起,依偎在主峰的怀抱中。松柏苍翠,古藤攀爬,悬崖峭壁裸露,景色独特。

洪雅河。洪雅河是嘉陵江的主要支流。它发源于与龙门林场毗邻的百花林场。辖鹰崖沟、戴家沟、秦岭沟、金昌沟。

5.麦积区旅游指南

汉中 距兰州总距离约650公里。自驾第一天,我们穿越了秦岭,总路程约350公里,用时约7小时。沿途可欣赏秦岭自然风光,抵达天水后过夜。

第二天可以选择上午游览麦积山石窟,ch大约需要三个小时。下午可以选择去街亭麦积山温泉泡温泉,洗去一身的疲劳。

第三天,我们直接前往兰州。可以选择黄河风情线前往中山桥。河边有茶摊。中山桥对面就是白塔山公园,晚上灯火通明,值得一去!

第四天,早起吃兰州牛肉面,然后去五泉山公园。逛完可以直接开车去兰山公园,在这里可以俯瞰整个兰州夜景。

6.麦积山周边景点

麦积山是世界文化遗产、5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中国四大石窟之一。这些都足以吸引游客前来旅游。

7.麦积区游览

龙游重镇-钦州:南国特姆普莱、李光墓、诸葛军根据地、李子园森林公园

丝路明珠-麦积:卦台山麦积山仙崖石门曲溪麦积山森林公园香积山溶洞净土寺木马滩龙源

华夏第一县-甘谷:大象山石窟姜维墓华盖寺

石窟长廊-巫山:水帘洞石窟拉刹寺木提寺

西里洼乡- 秦安:大地湾遗址兴国寺女娲庙泰山寺

轩辕故里 - 清水:轩辕窑、赵充国墓地、宋墓、花石崖景区

绿化屏障-张家川:云峰山风景区、宣化岗拱北

个人推荐:

麦积山石窟位于天水东南部。因山形如麦垛而得名。石窟始建已有1500多年历史。大部分是在悬崖峭壁上挖掘出来的高度为20至80米。这些层相互堆叠,致密得像蜂窝一样。每个溶洞均有栈道相连,可攀登至山顶。

麦积山石窟造像的大小与真人相似。有的窃窃私语,有的低眉微笑,有的帅气活泼,造型栩栩如生。被誉为“东方雕像馆”。天水附近的巫山还有拉萨寺石窟。悬崖上的浮雕大佛高约60米,远远望去显得格外雄伟。

麦积山石窟常被建成别具一格的“雅亭”。东摩崖泥佛头上高15米的七阁,是我国典型的汉式摩崖楼阁建筑。它建在距地面50多米的悬崖上,于公元6世纪中叶开凿。麦积山石窟虽然主要是除泥塑外,还有一定数量的石雕、壁画。麦积山石窟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建和修缮了1300多米的凌空栈道,让游人可以顺利攀登溶洞。

习皇帝故里

天水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据史料记载,人类的祖先伏羲、女娲就出生在天水。天水又被誉为“羲皇故里”、“龙的故乡”。伏羲,三皇之首,百王之首,是中国第一位人王。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五月十三(传说中的龙的生日)伏羲诞辰,天水都会举行盛大的仪式。 1995年起,该活动扩展为天水伏羲文化节。

周四现存伏羲庙,又名太浩宫,位于市区西关,当地人称仁祖庙。其建筑庄严、古朴、雄伟,是海内外华人寻祖的圣地。

8.麦集区景点分布图

1街亭古镇

古镇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部的东科河畔。这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古镇。位于天水市麦积山风景区的核心位置。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文化、古老的民俗风情、独特的人文景观、深厚的文化积淀,历经两千多年的历史沧桑,成为雄伟的龙游,闻名于世。

街亭自古就是天水的门户,秦、汉、龙蜀的咽喉。它的战略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街亭的得失,是蜀国安危的关键。街亭古镇是一座汉唐时期的古镇。它是先民根据“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设计的。街道呈十字形,有四街。东西向的街道长约500米。街道两旁都是两层楼的商铺,楼上楼下都有商铺。镇内居民多为明清时期建筑,房屋数千间,规模宏大;石牌坊,白墙黑瓦;小桥流水,古紫藤巷。

古镇包括三国古战场遗址、东克草堂、古树民居、古建筑古民居、明清街道店铺、城隍庙等、崇福寺、千佛窑等景点。

2天水古城

天水古城位于钦州旧城界河以北的梯田上。古城始建于先秦时期。明代时期,逐渐演变为东莞、大城、中城、西关、伏羲城五城,形成“五城链”。古城中心有一座伏羲庙。始建于明成化年间。寺庙的布局是根据皇宫的布局而定的。其中轴线对称,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供奉伏羲的建筑群。它不仅是城市的地理中心,也是古城人民的心脏。

天水古城现有的古民居建筑群分为6个区域,占地面积面积约16公顷,是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民居中国西北明清时期的庭院群。在天水余生巷、三星巷、成远巷、飞剑巷等鲜为人知的巷子里,明清古民居多达161处。

天水古民居有典型的明清风格,古朴典雅,古风犹存。这些民居建于不同年代,最早的一栋可以追溯到1644年,最晚的一栋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行走其中,犹如穿越时空。

天水的古民居也极具历史文化价值。三星巷古建筑的建造至少比山西平遥古城还要早数百年。专家称其为“东方木雕艺术博物馆”。光绪年间武士赵子培故居,位于解放路的赵氏宗祠不仅是秦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天下赵氏家族的发祥地。是中国人民寻根、祭祖的圣地。自由路、成远巷古街均属于宋代周氏家族古建筑群。此外,还有明代忠县吏胡来进的南宅,明代太常少卿胡欣的北宅。还有明清时期当地名门望族的私宅,张家大宅、何家大院。

3古村落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村落秦州区西南部的十字村,曾经是秦人祖先居住、耕作的中心地区。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天水西南著名的文学胜地。耕读的习俗代代相传。名词明清时期,十字村是方圆百里读书人最多的地方。

如今,十字村人也继承了这一传统。在这个只有210多户人家的村庄里,已有130多人通过考试离开了村庄。十字村有比较完整的。明代的四合院,最早的主人是清代进士。 300多年来,赵氏子孙一直生活在这个祖辈留下的院落里。

狮子村与理县红河镇相距不足十里。这里地势开阔,气候温和。自古以来就是西戎、羌族人民长期居住的地方。十字村西南有天台山,是秦人的祭祖山。十字村大部分人都姓赵,有一个赵家临时工乐村建于清末。该庙供奉的是赵公元帅。

狮子村还有活跃的秦剧团。他们是红河、杨家寺、秦岭乡镇的农民自发组成的民间剧团,取名红阳秦民间艺术团。每逢节日和农闲时间,村里总会传来高亢的秦腔声。

4胡家大庄村

天水市麦积区胡家大庄村是一个经历了460多年沧桑的中国西北古村落,这里的传统文化文脉历经近五个世纪的不断变迁,仍较完整地保持着原有的村落风貌、民俗风情和风土人情。

胡家大庄村宁静、舒适、自然、宁静的景象,无一不体现着乡村生活的自由与悠闲。这座古村落的整体风格,迁移到了现在的样子每年选址,在保持原有两纵五横布局的基础上,扩大为三纵六横的村庄布局。古老的风格至今依然存在。村内保留着明清时期的传统建筑。寺庙和清池寺仍保持着原有的风貌。该村坐西向东,依山傍水,有渭水环绕,显得格外典雅古朴。

据了解,胡家大庄村还有新石器时代遗址、东汉古墓葬、魏晋古信阳郡遗址、唐吐蕃墓葬、宋代古墓文物、牛儿关遗址、明代有有清代古村落遗址、民国牌坊门、红二十五军渡渭河处、道教圣地“清池寺”等众多文物古迹。

5梅江村

清水县甲川乡梅江村建于元代以前,村面积1.6平方公里,村落面积240亩,村内尚保存明代中期古槐6棵。2013年9月,梅江村名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名录

梅江村依山而建,放眼望去,一层层紧密相连的泥墙青瓦,沿着U型山麓向两侧延伸。

朱家大院位于梅江村,是一座清代中期的古建筑,是清代中期进士朱氏的故居。古建筑有23个房间、7个庭院,紧密相连。坐北朝南,是典型的四合院布局。房间为悬挑土木结构,柱粗,廊宽,竖棂窗,雕刻精美。整体结构简洁大方。书房和客厅均铺有花石,端庄大方,大气非凡。

9.麦积区旅游景点

麦积山,俗称麦积崖,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古有云:“麦积山北跨清渭河,南达粮砀,五百里丘陵山地,半里积麦。一石立起,百万颗”。好几丈高,看去像一团麦子,虽然有点夸张,但却形象地说明了麦积山得名的原因。

10.麦积区一日游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北岛区麦积山乡南侧,距天水市东南50公里。它是西秦岭的一座小山。一座孤峰。麦积山风景区总面积215平方公里,包括麦积山、仙人崖、石门、曲溪、街亭古镇四大景区。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

麦积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因形似农家麦垛而得名。悬崖拔地而起,高80米。山势陡峭,绿树环绕,环境幽静。西汉末年,麦积山已成为天水名将开孝的夏宫。这里松柏森森,云雾飞过,炊烟袅袅,碧水流淌。 “半边青云,峭壁间,刻有石佛,石龛数千间。”它是一个汇聚了晚秦、西秦、北魏,有西魏、北周、隋、唐、五朝、宋、元等十多个朝代的7200多尊雕像和1300多平方米的壁画,明清时期,分布有194个洞窟。石窟与洛阳龙门石窟一样,蕴藏着珍贵的艺术瑰宝。从艺术特色来看,敦煌以华丽的壁画着称,云冈、龙门以宏伟的石刻着称,麦积山以精美的造像着称。正如中国雕塑家刘开渠所赞叹的那样:麦积山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座大型雕塑画廊。”

麦积山历史悠久,早在1600多年前就已闻名。五朝人所著《玉堂仙话》云:“麦积山北跨清圩,南跨两荡,丘陵山地五百里,麦子占其半。”。一块石头拔地而起,高一百英尺。看它。团团如人积麦之形,故有此名。”杜甫赋诗赞道:“野寺残僧少,山圆瘦路高。麝香睡石竹,鹦鹉啄金桃。人从岩石中穿行,房屋建在悬崖上。其上亭台楼阁众多,秋毫可见百里。”麦积山石窟是后秦十六国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顺利发展而开始修建的。梁高僧》,南宋永初年间,高僧昙弘隐居麦积山禅宗,不久,名僧宣高也随之而来。两人同居寺院,常有三百余人。西魏时期,魏文帝第一任妻子宜芙皇后在此,她“将麦积崖凿为龛,葬于此”。北周保定、天和年间,钦州刺史李云信为已故的父亲修建了七佛阁,并请耿信修建。他为他写了一篇《钦州天水县麦积垭佛龛碑序》一文。隋文帝仁寿四年,钦州使者在麦积山顶建了一座高9.4米的七级塔。相传是阿育王修建的八万四千座佛塔之一。该塔依然雄伟地矗立在山顶,但仅存五层,是近年重建的。

人们进入麦积山风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组摩崖石刻的石刻造像。中间有一尊佛,高15米,左右立有两位菩萨,微笑着欢迎您的到来。主义者。走到山前,抬头一看,龛窟密如峰屋,屋檐依山洞而建,一层一层。悬崖上修有栈道、天梯,悬崖上开凿浅龛深洞。建筑精美雄伟,工程险峻浩大,令人敬佩。尽管历代旅游诗人都惊叹不已、敬佩不已,但敢于登顶的却寥寥无几。五朝诗人王人鱼按照唯心主义的历史观,敢于攀登,并写道:“登绝壁,待与白云平;登高山小,登高望远。”檐下俯视,夕阳低堂;登顶路险,人少;古岩上长满健松鹤;为了在天边留名,我认真地刷着石头这是个人印象。不过,麦积山现在已经进行了大规模的加固修缮和栈道,摇摇欲坠的悬崖已经稳固,山上栈道宽阔、整齐、安全、安全。可靠。当年王人鱼笔下的险恶场景早已成为历史,人们可以放心大胆地游览各种崖阁,随意进入各种洞穴,以无拘无束的情绪俯瞰山下的美景。

<麦积山高142米,石窟大多开凿在20至70米高的悬崖峭壁上,有摩崖亭、洞、摩崖壁龛、山楼、回廊。四面方形坡屋顶、拱形门楣、穹顶、方形门楣平屋顶、方形门楣覆盖藻井、方形平屋顶、圆形浅龛、碗形屋顶等。洞穴壁龛和摩崖楼阁是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和建筑结构演变发展的实物资料。据记载,开凿石窟时,从下往上堆放木料,然后施工造出一层,将木料一层一层地移到山脚下。相传,李云信为已故父亲修建七佛阁时,动用了四十万工人。至今,当地还流传着“南山砍柴,筑麦积崖”、“先有万柴,后有麦积崖”等民谣。连第一批来自美国的游客都在1947年的《和平日报》上称赞麦积山石窟是“世界七大工程的又一补充”。

麦积山石窟原本是一座完整的山体。开元二十二年唐代,天水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导致悬崖中部崩塌。整个洞窟群分为东崖和西崖。悬崖的两部分。现存东崖石窟54个,西崖石窟140个。由于麦积山的石头都是紫褐色的水成母岩,不宜精雕细刻,所以多采用泥塑和绘画。麦积山造像的题材主要有佛、菩萨、弟子、天王、权士等,各代造像虽同处,但并不模仿,而是保持自己的时代特色,系统地反映了我国泥塑艺术的发展。发展和演变过程。无论是高15米的巨型雕像,还是仅0.3米的小雕像,都给人以美感。参观完麦积山站后周二,苏联雕塑家尼基·克林杜霍夫兴奋地说:“在我看来,北魏宋代的雕塑是最迷人的。他们有令人惊叹的内心世界、极富表现力的构图和雄伟的形式。”

是数以千计的麦积山雕像。这里只能指出几幅具有代表性的代表作,起到“一览一斑,知全豹”的作用。东崖造像中,最宏伟的是第4窟的七佛阁,7个佛龛共42尊菩萨像,神态庄严平易近人,华丽而不落俗套,充满了人间的善良、善良。和世俗的感情。每个龛内都饰有天龙八族的浮雕,面目狰狞而不丑,表现出男性的健美、威严、正直、勇敢、坚毅。毗邻上气佛阁的第5窟被称为“N中龛门前有一头摩西索罗天,立在一头卧牛犊上。这头牛的造型颇为动人:圆圆的眼睛戏谑地看着序言,脚弯着却似在即将跃起,松松的脖子上挂着的皮肤也似乎在动,不仅体形、姿势具有牛的特征,最突出的是表现出了小牛的稚气和活泼。当地农民非常喜爱它,称其为“金蹄银角宝贝”。牛儿塘西端有一条长约10米的隧道,可容一人通过,门顶刻有上面写着“小游洞天”四个字。相传,明代古历四月初八,钦州有位官吏参观麦积山庙会,一时兴起,想从祈福阁的摆渡链跳到倪乌牛庙呈放风筝的姿势。我去了儿童馆,果然成功了。但当他在牛儿塘站稳脚跟,定睛往下看时,只见悬崖峭壁,山谷里的人群如同蚂蚁一般。我突然感到头晕,双腿发软,颤抖着,不敢再迈出一步。官员们无奈,只好赶紧雇了一群石匠挖了一个小洞,州官就从洞里爬了出来。至今,当地还流传着“风筝翻身,牛儿塘”的说法。

西崖石窟中,以第133、127号石窟规模最大。 133号碑窟是麦积山最有特色的石窟。洞内不仅有众多泥塑,还有石碑十八块,有的还密饰着千佛和小佛,故又称“万佛殿”。其中10号、11号、16号是古迹的精华。 127号窟更精彩。最多四壁和藻井的壁画保存完好,笔法奔放,是后魏风格。正中有佛说法图,数千人前来听闻。一幅西洋画,画的是一只老虎牺牲自己来喂养老虎。 12只老虎,造型各异,堪称杰作。尤其以主龛内的石佛最为精彩。石佛背光中,上部有12位乐神,各演奏一种乐器。下部有8个飞行的。左右各有一个服务员。虽然它们很小,但它们的表情却各不相同。卷轴莲花中,还有一尊莲花小佛头。佛陀坐在正中,端坐,双手举起,说话时显出慈悲和喜悦。此造像不仅是麦积山乃至世界佛教艺术中的瑰宝。

麦积山周围有几个迷人的景点。如麦积山后三崖下的钓巢谷,就是西汉末年居住在天水的西州大将军开孝的府邸。当时的颐和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曲廊相连,青瓦琉璃,红墙金龙,三檐四簇雕凤,青竹花影婆娑,银珠闪烁。飞溅。随着时间的流逝,金碧辉煌的颐和园早已消失。仅崖下高约40米的三处瀑布,古柏苍松,怪石嶙峋,奇花异草,珍禽异兽尚存。风景秀丽,自然景观迷人。

1982年,麦积山经国务院批准以嘎嘎名义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nsu麦积山风景区。

石窟文化

麦积山石窟保留了大量宗教、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实物资料,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

1.宗教

以佛教为主,反映三佛、七佛、西方净土等,壁画、石刻碑记反映佛陀的生平故事和传记。佛教文学的重要形式,如《岁子本生经》、《沙金太子舍命喂虎》、《涅槃》等。真实世界。

2.艺术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艺术家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审美取向。北魏造像雍容俊秀,睿智的笑容中隐含着对可怕现实的蔑视,对荣誉的遗忘。d 人生的耻辱,超凡脱俗后的逍遥自在;西魏北周造像的温文尔雅、古朴,体现了对现实生活的追求和追求。对佛教世界的向往;隋唐造像丰硕细腻;宋代造像服饰图案逼真,面容庄严。麦吉山一和擅长泥塑。艺术家抛弃了过去对细节的一丝不苟,将感染力提升到主宰一切的程度,表情动人,充满生活气息。从各个时代的麦积山造像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工匠突破了佛教严格的规矩和戒律,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主要素材,并加入了艺术上的夸张、想象、概括、提炼。塑造富有生活气息的宗教人物:佛像、菩萨像、弟子像、施主像等。第121窟弟子们的窃窃私语,第123窟少男少女所表现出的虔诚,并不是苦行僧的虔诚,而是受时代思潮影响的童真与真诚。乐趣。因此,麦积山造像受到当地社会环境的影响,表达当地的民情和情感,使佛教造像显得似曾相识,使人们感受到佛教世界的可亲可爱,从而虔诚信仰。

麦积山石窟曾经是“窟龛皆佛,无壁无飞天”。但由于雨水潮湿,壁画大部分剥落,但仍保留了西方净土化、涅槃化、地狱化的故事以及《隋子本生经》中,沙金太子舍生取食的故事。老虎和其他本生故事。壁画中描绘的城市、宫殿、战车、服饰等都有汉族特色。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文化特征和现实生活。尤其是飞天,色彩缤纷,特色鲜明。飞天有泥塑、雕塑、绘画、薄肉塑四种形式。虽然飞天的故乡在印度,但麦积山的飞天却是中外文化的艺术结晶。它是中国文化的飞天,融合了印度佛教神灵和中国道教神灵。她没有翅膀或羽毛。她是一个不依靠云,而是借助云在天空翱翔的美丽女孩。她只靠飘扬的衣裙和飘扬的丝带。她是中国古代艺术家最天才的杰作。同时,舞蹈和乐器也反映在壁画和雕塑中,为研究中国古代音乐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3.建筑艺术

麦积山石窟开凿在悬崖峭壁上。洞穴“密如蜂巢”,木板道路是“在空中飞的”。层层叠叠,令人惊心动魄。其险峻程度世所罕见,形成了宏伟的立体建筑群。其仿木宫殿式石雕摩崖亭别致、雄伟。洞窟大多为佛寺风格,无中心柱,明显地表现出地方特色。

麦积山石窟中最宏伟壮观的建筑是第四窟的七佛龛,又称“三华塔”。它位于东摩崖大佛之上,距地面约80米。 ,为庑殿式结构,七间八柱,高约九米,宽三十米,进深八米。分为前廊、后室两部分。立柱为八棱大柱,柱基为莲瓣形。建筑构件均经过精心打造,体现了公司北周建筑技术日趋成熟。后室由七个四角尖顶的帐篷状龛位并列组成。窗帘一层一层地重叠在一起。龛内的柱、梁等建筑构件均采用浮雕表现。因此,麦积山第四窟的建筑是全国最大的仿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窟。它是研究北朝木结构建筑的重要资料,真实代表了南北朝后期中国化的佛教寺院。石窟的外部和内部面貌在佛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