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1.三大区别

1.概念差异

规划是区域综合体内旅游(休闲)体系的发展目标和实施的总体部署过程。规划经有关政府批准后,是辖区各部门开展旅游(休闲)开发建设的法律依据。规划要求从全局、系统总体出发,着眼于规划对象的全面整体优化,正确处理旅游(休闲)系统的复杂结构,从发展的、立体的角度考虑和处理问题。

规划是依靠创造性思维整合旅游(休闲)资源,实现资源、环境、交通、市场优化匹配,实现发展的创造性过程旅游(休闲)产业的目标。规划强调运用创造性思维,找出资源与市场的核心关系,构建最优路径,形成清晰可实施的计划,对近期行动进行系统安排。

2.概念差异

规划是一套法律规范程序。它是对一个目的地或景区的长远发展进行综合平衡、战略引导和保障控制,使其实现有效的秩序发展目标。

规划从创意思维的角度出发,以资源与市场对接为目标,用独特、突出的方法解决旅游景点、产品、开发流程、营销等方面独特的、可操作的问题.;旅游规划要重点解决旅游(休闲)吸引力、商业吸引力、游憩方式、营销方式、商业模式等问题。卵形且可操作。

3.任务差异

规划的基本任务是:通过确定发展目标,拓展旅游内涵,提高吸引力,综合平衡旅游体系、支撑体系、保障体系的关系。广度和深度,优化旅游(休闲)产品结构,保护旅游(休闲)发展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确保旅游(休闲)目的地获得良好效益,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规划的基本任务是:针对明确、具体的目标,通过各种创造性思维和操作安排,形成游憩方式、产品内容、主题品牌、商业模式,从而形成独特的旅游产品,或者全面增强和延续老旅游产品活力,或构建有效的营销推广方案,推动旅游(休闲)目的地获得市场份额od 在不久的将来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关于规划和规划的作用的问题

1.规划困境

我国旅游(休闲)规划已蔓延到县城甚至乡镇。但越来越多的人指出,规划不能指导产业发展,需要不断修改。修改后发现还是不能解决招商、营销推广、景区管理等实际问题。其实,原因有二:一是规划跟不上旅游业发展要求;二是规划跟不上旅游业发展要求。其次,客户对策划有误解。规划本身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规划单位资质不足、能力有限、成本顾虑、基础数据调查不全等,导致规划深度不够、定位不准确。

2.计划将做硬件,规划做软件

今天的先进思维更强调旅游(休闲)的“两个规划”,即旅游城市的系统建设。计划,计划应该先于计划。旅游策划相当于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主要侧重于硬件,而策划则是产品生产前的软件设计。软件的重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它可以起到起死回生的作用。一个城市的硬件投入动辄几千万甚至上亿,却没有任何成效,遇到了发展瓶颈。如果再花几十万买软件,这个软件将决定它的旅游业发展。二是对提高旅游产品质量起到作用。当今旅游产品的深入发展和人们的满意度市场需求的作用更多地依靠软件开发,即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高。三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旅游景点、旅游建筑的选址都是静态的,静态的旅游需要用动态的方式来推动。旅游城市要充分挖掘景区服务功能,通过不断变换景区活动内容、引入新主题、延长产品寿命来促进旅游,让每一位顾客都能感受到“景观不变、体验不一样”。永远都是新的。”

3.用好规划发展旅游业

由于人们对规划的理解远比计划深刻,但又不太清楚如何利用规划来实现工作目标,所以我们特意用规划作为参考讲解规划的应用:

1.规划前的规划——总体规划

在规划之前引入总体规划,可以解决当前规划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深入市场调研,准确定位市场、定位主题、定位树立形象,树立核心景点;

2)资源与市场相契合,大胆创新,形成具有吸引力的业绩强大的产品形态;

3)用策略构建策略,落实为战术和行动计划。

2.规划后规划——深度规划(项目规划、营销规划、投资规划、融资规划)

北京山水丽都旅游规划设计院力求做到好规划,就要高-有胸怀、有远见,但由于规划的任务是把握规划区长远发展目标,涉及产业配套、土地利用控制与平衡等重大方向性问题,因此存在可操作性差距。需要进一步规划,将规划的宏伟构想转化为产品、项目和行动计划。根据规划报告,编制详细规划并进行施工。

根据功能不同,规划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实施规划

规划周期至少为15年,其性质要求不能覆盖整个项目。规划期间的发展是详细进行的 即使安排对近期(3年至5年)有更具体的描述,也远远不能用于指导实践。这是可以进行规划但不能放弃的地方。业主无法参照计划中“近期重点项目”章节进行具体实施。即使对重点项目制定了详细规划,项目也是基于总体规划,只是有比较具体的设计,并没有站在总体的角度看问题。对于游客来说,是否创造了新颖的玩法、是否给游客带来了新的旅游体验、是否创造了独特有吸引力的营销和宣传策略等等都没有涵盖。计划比计划更实用、更有力量。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决定了一个景区的规划,但其生命力并不如其规划周期长。规划更多的是为了在不久的将来设计出符合游客口味的产品。通过最新的开箱即用的营销方式向游客推销这个产品,用最合理的收入模式鼓励游客在这里愉快地花钱……这些都是策划无法体现的。规划可以立即带动经济效益的增长。当游客口味发生变化时,可以灵活调整规划。不同的剧目可以在同一个舞台上快速上演。这就是规划的好处。

2.营销策划

有没有专业的品牌策划,没有准确的品牌定位,没有鲜明的品牌形象,没有震撼人心的品牌口号,更没有整合的品牌传播。这是当前旅游企业缺乏规划的多方面表现。看完整个信息后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很难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归根结底,我们虽然很重视宣传,但还没有找到专业的规划设计公司。

3.投融资规划

旅游景区的开发和规划,也是涉及到如何利用资金发展旅游业的问题。一个景区的发展,最终取决于人民,取决于国家,取决于世界。投资,还是依靠计划赠款、财务礼物或银行贷款?规划为旅游景区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方向,但规划毕竟不是一个目标项目单一,无法真正吸引投资。由于计划按个别计划分解,投资者就有投资的机会。规划追求商业利润的目标符合投资者的利益。策划的创造性思维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回来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计划实施的可操作性应该通过单个计划的分解来逐步落实。规划作为可以立即付诸实施的规划,对规划进行细化和分解,把规划的内容变成可实施的工作,把定性的东西变成定量的东西,让旅游规划在“地平线”之外看得见。在触不可及的尴尬境地,与规划合作成为引导旅游(休闲)产业发展的实实在在的工作。

加强规划引导,深化规划实施,细化产业融合。制定规划和多规融合、规划互补,是每一个旅游规划者毕生的目标和使命!

规划需要落实·规划需要神器

2.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广西旅游大数据平台

B.打造互联网+乡村旅游共享经济和产业扶贫网络平台

C.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D.搭建广西旅游产业运行监控和应急指挥平台

三、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思路

旅游过程中会有购买纪念品的需求。现在可以高端定制,制作完成后邮寄到游客家乡。

4.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旅游业正式纳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1986 年

5。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

“全域旅游”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以“全域旅游”理念引导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将有利于各行各业统一发展目标。以旅游业为先导,文物保护、旅游开发和城市建设同步推进,也有利于土地资源整合、资金投入整合。协调各方力量,全域发展旅游业,使旅游业成为民生工程。

2.以全域旅游理念指导旅游业发展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旅游可以加速城乡互动、融合、协调发展,可以促进民族之间的互动和交流。组。 ,运用“全域旅游”理念来桂一个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布局将更加合理。

(一)战略规划的必要性

截至目前,我国5A级旅游景区已达184个;星级酒店12163家(其中四星级酒店2424家、五星级酒店808家),二季度营业总收入514.11亿元。但尽管如此,我国旅游业仍然存在散、小、发展不平衡、亮点少的问题,尚未形成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旅游缺乏纵观全局的总体规划,对旅游发展的战略定位没有清晰的思路。因此,我们必须汲取专家和群众的智慧,制定规划,明确定位,明确发展思路,确定实施路径,避免在发展道路上走弯路。因此,我将“全域旅游”提升到战略定位层面十分必要。

(二)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一、二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已达到一定程度,只有第三产业的空间尚未得到充分利用。出来。

据国家信息中心旅游规划研究中心课题组2015年7月7日发布的数据:2013年、2014年旅游业对GDP的直接贡献均超过7%,综合贡献旅游业占GDP的比重均超过10%;旅游业间接带动增加值超过1.5万亿元,对GDP增长贡献率在1%左右,对GDP增速的贡献率超过10%;在间接带动的各产业中,第三产业带动作用最大,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次之。尘土飞扬。其中,交通、住宿、旅游购物、餐饮四大产业贡献了旅游业增加值近90%。

发展全域旅游,是旅游业长远发展的需要,是大众消费升级的需要,是我国一二三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稳增长、稳运行,拉动投资、消费。

(三)旅游需求的必要性

旅游消费需求呈现多元化、个性化。全域旅游的发展必须适应城市群发展和交通快速发展的需要。需要达到景观道路建设、休闲交通体验、环境影响最小化的效果;利用“互联网+”,将智慧旅游项目包装成大项目,最大限度地便利旅游游客在交通和信息方面的优势,从而带动投资。

全区域旅游生产要素配置可以更好地发挥旅游的引导作用!如果我们的工作重点仍然局限于景区,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和宏观效应都会受到限制。要运用全域旅游理念布局旅游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全域旅游对生产要素布局的导向作用。 “只有全域旅游,才能合理配置资源。旅游业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对资源的需求不再局限于景区。

3.引导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全域旅游”

旅游涵盖多层次,汇聚古建筑、陶瓷、民俗、宗教、边塞等多种文化,发展无限

(1)》《出行》

数据显示,未来20年,中国人均GDP将突破1.5万美元,超过50%的居民将进入中等收入阶层,如果居民人均每年旅游次数超过5次,全国旅游市场规模将超过70亿人次,旅游将成为大多数人的共同消费。

(二)“住宿”

全国有星级饭店12163家(其中四星级饭店2424家,五星级饭店808家), 2015年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514.11亿元。此外,民宿众多,为我国旅游提供了稳定的保障。

(三)“旅游”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旅游市场实现平稳增长,国内游客36.11亿人次,同比增长10.67%;我国出境旅游市场为出境旅游人数首次突破1.07亿人次,达到1.07亿人次。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旅游客源国,也是全球最大的出境旅游消费国。预计2015年出境旅游人数同比增长16%以上,旅游人数将进一步向中西部地区、二三线城市甚至农村延伸

(四)“旅游+”

“旅游+”是指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拉动力、整合能力和催化、综合效应,一阶段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提供旅游平台,为“旅游”插上翅膀,形成新业态,提升其发展水平和综合价值。在此过程中,“旅游+”也有效拓展了旅游本身的发展空间,推动旅游转型升级。主义。

长期以来,人们对旅游的认识停留在简单的消费层面。旅游业也是增强国民幸福感、增进国民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的新增长点;是优化区域布局、协调城乡发展的重要因素。 、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增长点。

推进“旅游+”对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就业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一业带动五化”,有利于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网络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生态发展。

全面推动全区旅游业发展,有利于各行各业统一发展。以旅游为先导,文物保护、旅游开发、城市建设紧密结合同步推进,也有利于土地资源整合、资金投入整合。统筹全域旅游发展,旅游成为民生工程

六、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据国家旅游局网站消息,联合国大会近日通过决议,将2017年旅游业定为国际旅游可持续发展年。为此,旅游局自2016年起推出了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十大举措:举办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推出促进绿色旅游发展行动计划、推出公共服务和目的地建设行动计划、启动旅游信息化行动计划,启动旅游产业振兴行动计划,出台旅游促进创业创新行动计划、启动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行动计划、启动旅游市场秩序治理行动计划、启动文明旅游促进行动计划、启动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

7.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旅游规划编制过程一般包括四个阶段: 1、任务确定阶段:①委托人确定编制单位; ② 制定并签署项目计划。

2、合同准备阶段:委托人制定项目方案,与规划编制单位签订旅游规划编制合同。

3、前期准备阶段:①政策法规研究; ②旅游资源调查; ③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④ 对规划区旅游开发进行竞争分析,建立规划区的交通可达性,基础设施、景点现状、服务设施、广告宣传等方面的区域比较优势,综合分析评估各种制约因素和机会。

4、规划阶段:①确定规划区旅游发展主题; ② 制定规划阶段及各阶段目标; ③提出旅游产品和设施的开发思路和空间布局; ④ 设计旅游重点开发项目,估算投资规模,进行经济、社会和环境评价; ⑤ 形成规划区旅游发展战略,提出规划实施的措施、方案和步骤,包括政策支持、运营管理体系、宣传推广、融资方式、教育培训等; ⑥撰写规划文本、说明和附件的草稿。 5、征求意见阶段:方案草案形成后,原则上应集思广益,提出意见。听取各方意见,然后在此基础上对规划草案进行修改、丰富和完善。

8.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面对COVID-19疫情的影响,旅行社行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当前,海外疫情环境依然严峻复杂;在出境游、入境游仍暂停的背景下,周边游和国内游是旅行社行业“重启”的核心焦点。疫情虽然打乱了人们正常的生活节奏,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没有改变,人们对高品质旅游产品的需求没有改变。

因此,在国家经济内循环政策下,高质量发展是旅游业重启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