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自然风貌
桐庐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钱塘江中游,北纬29°35′~30°05′,119°10′~119°之间东经58′;南与诸暨、浦江、建德相连,西与淳安相连,东北与富阳相连,西北与临安相连。全境东西长约77公里,南北宽约55公里。总面积1825平方公里。
以县城同军街为中心,东至与富阳接壤的牛峰岭20公里(距离,下同),西至与建德接壤的杨桥顶19公里,距太阳山39公里,与淳安接壤,北距陈家山13公里,与富阳接壤;东南27公里至火硕湾顶、浦江;西南12公里至大雁山d 建德边境;东北16公里至衡山港、富阳;向西北41公里至高唐、临安。
全县地形:西北、东南沿富春江递减,以丘陵、山区为主,平原较少。龙门山主峰牛巴岭观音点海拔1246.5米,为境内最高峰。

桐庐人文特色
桐庐县建于三国武皇武四年(公元225年)。年)重置。唐武德四年(621年),在桐庐西北七乡置分水县,同时在桐庐置兖州。三年后,废兖州、分水县。如懿元年(692年),恢复分水,改县名武胜。神龙元年(705年)改称分水县。在第一个宝应二年(762年),分水西部置昭德县。大历六年(771年),废昭德,分水仍属一带。天佑三年(906年),分东北五乡置临安。 1949年4月至5月,通县、分水县解放。 1958年11月,撤销新登、分水县,迁至桐庐。 1960年5月,撤销富阳市,迁至桐庐,隶属杭州市。 1961年10月复置富阳县,今桐庐县行政区域基本由原桐庐县、分水县管辖。
自古以来,富春江、新安江的山水风光就闻名于世。
“钱塘江到桐庐,绿水青山不如画中。”富春江桐庐段风景秀丽洞奇石秀,山清水秀。古今中外众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3000余篇歌颂桐庐的佳作。宋代诗人范仲淹称赞桐庐为“潇洒桐庐”。目前,桐庐已形成山、水、林、洞五大旅游景区。这里有瑶琳仙境的溶洞奇观,有“天下绝无仅有”的天目河漂流,有红灯笼乡村家园的田园风格,有中医鼻祖圣地童军山,有大旗山。国家森林公园,不仅可以探寻古迹、沉醉山水,还可以体验田园风情、田园乐趣。
从桐庐鹿次布向西至建德梅城镇,就是闻名中外的七里龙峡谷。七十里,山峦叠嶂,悬崖峭壁,河水像一匹白马,蜿蜒绕山。群山之间,有许多险滩、险河。素有“小三峡”之称。

如果让您选择一个文化景点作为“文化重庆”的代表性景点,请用优美的语言写一篇推荐

同为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发掘时间明显晚于我国石窟另外三大名胜古迹: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相比之下,大足石刻的内容具有非常明显的世俗化、日常生活化、民族化特征。南崖沿山壁雕刻的《牧牛图》长27米,高3.3米。在这群雕刻的佛像中显得非常独特。 《牧牛图》共十组。他们不是英语歌颂佛菩萨,却描写牧羊人放牛的生活。崎岖蜿蜒的小路、幽静的山谷、沿着岩壁流淌的泉水,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纸上浮现出充满生机的生动画面:两个老牧羊人坐在地上低声说着一些不为人知的东西,说话者的话语有趣得听者会心一笑;长须飘胸的老牧羊人全神贯注地吹着笛子,不仅同伴们听得入迷,中间的鹤也似乎要随着笛声翩翩起舞;草地上的牧童正在熟睡,他还不知道倒挂在树上的顽皮小猴子抓住了他的袖子。 ……从一开始牛嚣张不羁,被鞭子驱赶,到最后与没有缰绳的牧民和平共处,这组场景其实取材于《政治牛群》宋代杨慈公劝人行善的“告状”,治愈之旅。十图从不牧、初调、节制、回望、驯服、畅通、远行、互忘、单照到双照遗忘,分别说明禅修的阶段以及从渐悟到顿悟的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