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09年中国旅游统计公报

前10年是起步阶段。 1978年和1979年,国家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总体需要,提出“大力发展旅游业”。旅游业的诞生就伴随着“为什么”和“如何”的问题,这需要国家从战略上明确旅游业的性质和定位。

国家第一个关于旅游发展的战略性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强旅游工作的决定》(1981年国务院第80号文件)有两个立场:一是双重性。目标是“旅游业既是我国经济事业的一部分,也是外事工作的一部分”,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政治和经济双丰收”。这是用来确定旅游“中国式道路”特征的定位;

二是经过比较调整后,将旅游置于经济领域。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是一项庞大的事业,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是关系国计民生不可或缺的因素。 “事业”——这也是对行业重要性的首次精准定位,为旅游业在40年大发展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选对跑道”“选对表”。< /p>

第二个10年是工业化进程阶段,这个阶段还可以拉长一点,从1986年国民经济“七五”规划到199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旅游业确定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1981年,国务院主持制定了第一个旅游业发展规划,被列入国家第七次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五年后的计划,五年的实践,五年的探索,可想而知是多么的艰难。最终,这份《规划》确定了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应具备的基本政策和制度保障,旅游业开始走上国民经济产业化的轨道。过程。

旅游业的工业化进程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国家扩大内需和经济结构转型同步进行。 1992年,旅游业随着国家市场机制的完善而转型,主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承担起更大的责任。

这10年是开启工业化、市场化发展进程的10年。

第三个十年是旅游市场化进程深化的阶段。 1998年至2009年,“假日制度”启动,大众旅游起飞,旅游市场繁荣。

在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为充分发挥旅游业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中的积极作用,国务院于2009年发布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 《产业》(国发[2009]41号)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30年后的又一“双目标”定位”,随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颁布,首部《全民休闲纲要》发布,共同体现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作用的“增强和凸显”旅游对国民生活重要性的“深刻体现”。

第四个10年是“全面融入国家战略”阶段。十八大以来党的十七大以来,根据国家《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旅游业主动融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迈入新模式。大局观,以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多方协调的改革精神,全面融入国家战略体系。在推进“旅游+”、“大旅游”、“全域旅游”过程中,转型升级形成新格局。

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发展要求,“全域旅游”不仅是符合国家规律的发展要求,旅游业,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iety。载体。

2. 2007年中国旅游行业统计公报

90多年来,中国旅游集团经历了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征程。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始终与国家结成伙伴。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向而行,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典范,为世界旅游贡献中国智慧。

立志远大,开先河

20世纪初,中国人还没有“旅游”的概念,更没有专业的旅游服务机构。当时,在华提供相关服务的国外机构仅有英国托马斯·库克、美国运通公司等少数机构。他们的服务以外国人为主,中国游客很少。

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银行家美国的瓦尼亚在向外国旅行社购买船票时受到冷遇,于是他暗自立下大志,要建立一个完整的服务机构。他就是陈光复。

1923年初,中华民国第一次教育会议在上海召开。时任上海银行总行总经理陈光福接到消息后,立即致电上海银行总行,并安排工作人员联系黄炎培先生,处理所有会议代表的一切交通、食宿事宜到达上海后。可以说,这是中国本土化客运服务的开端,也是最早的旅行团业务。

1923年4月,上海银行获准代销火车票。四个月后,上海银行旅行社部在总行国际部成立。在一月1924年迁至四川路420号,成为独立学校,以五角红星为标志。

1927年,陈光复决定将旅游部门从银行中分离出来,成立中国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并于6月1日起更名为“中国旅行社”。至此,第一家旅行社华人创办的旅行社成立。

1928年4月1日,中国旅行社香港分公司正式成立,地址位于香港皇后大道中6号。这就是中国旅游集团的前身。

中国旅行社成立后提出“弘扬国家荣耀、服务旅游、宣传景点、改善食宿、致力于货运、弘扬文化、服务大众”中国旅行社的成立开创了中国旅游业的先河,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中国旅游业的历史责任。自力更生。这既是中旅集团的初衷,也是百年不变的责任和使命。

中旅是中国第一家获得旅游许可证的旅行社。其前身上海银行总行首创并发行了旅行支票,是对中国金融和旅游业的重要贡献。伟大的贡献。他创办的《旅游杂志》是中国第一本旅游杂志,对中国现代旅游推广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旅行社香港分社果断与当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并,联系中国银行香港分行,顺应历史潮流,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接管中国旅行社香港分公司后不久,便将其移交给侨务部rs 国务院委员会。侨务委员会接管后,该企业进行了重组,由私营转为国有。 1985年9月,“香港中国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

改革开放大胆实践

重温峥嵘岁月,向时代先驱者致敬。 2018年,“珠江潮起——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展”在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展出,精选了中旅集团多个项目的相关图片和资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香港中旅开发建设的华侨城已成为改革开放的标杆。自成立以来,华侨城已解放思想,大胆实践,提出了一系列适应市场经济的新理念,进行了一系列体制机制新变革,采取了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他们的实践经验更新了人们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价值观。

改革开放前,中国旅游业几乎停滞不前。香港中旅上演以文化旅游为主题的“改革好声音”,“摸着石头过河”却没有现成经验可供借鉴。例如,锦绣中华的开发是中国第一个主题公园。锦绣中华于1987年动工,历时两年竣工。开业后轰动国内外,一年多就收回成本。以收入滚动开发的民俗村于199年10月开业1、掀起又一次热潮和开放。创下当天接待游客4.6万人次的纪录。随后建成的世界之窗于1994年6月正式开业,再创辉煌。

1992年,香港中旅旗下子公司香港中旅国际投资有限公司香港,在香港注册成立,然后上市。市场反响热烈,超额认购达411倍,冻结资金超过1500亿港元,刷新了当时港股市场认购倍数和冻结资金两项最高记录。在此期间,该团体留下了许多值得书写的成就。成功业绩:1992年,香港中旅集团以17亿港元收购国泰航空5%的股份; 1993年,与国航、深圳市、中信银行合作成立深圳航空; 1998年,香港中国香港中旅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宣布与顺德集团成立新中旅航运投资有限公司...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一路走来,“变”一直是主线,从不停歇,一直向前。

1997年10月至2000年初,香港中国旅行社受到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加之公司自身经营管理存在问题,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恶化,发生了严重的信用危机和财务危机。危机。从2000年中期开始,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港中旅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大力支持下,全体员工奋力拼搏,以超乎想象的勇气在短时间内扭转了局面,让公司生存了下来。困难时期。到2003年,公司通过调整整顿终于走出了困境。

2005年,香港中国旅行社接管招商旅游总公司。

2007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旅行社集团公司正式并入香港中旅,香港中国旅行社正式更名为香港中国旅行社有限公司。

2016年8月3日,集团迎来历史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时刻。香港中国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国际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召开重组会议,成立中国旅游集团公司。

“中国旅游集团的成立,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大做强国有企业特别是加强国有企业战略布局的重大历史使命。竞争领域的国有企业。这也体现了国家战略的加强”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

至此,重组后的中国旅游集团已汇聚了五家国有旅游国有企业——香港中旅、中国国际旅行社、中国旅行社、中国免税品、中国旅贸等国资委管理的国有企业以及众多知名旅游品牌。其地位、影响力和话语权不断提升。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今年也是中国旅游集团努力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加速发展的一年,中国旅游集团人将不忘初心、不忘初心牢记初心,抓住机遇,找准坐标,承载新的荣耀和梦想,超越历史,奔向未来

3。 1999-2017年中国旅游统计公报

2020年国内旅游人数28.79亿人次。文化和旅游部发布2020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 2020年末,全国A级旅游景区13332个,比上年末增加930个。其中,5A级旅游景区302个,增加22个; 4A级旅游景区4030个,增加310个; 3A级旅游景区6931个,增加733个。2020年,国内旅游人数28.79亿人次,比上年同期下降52.1%。国内旅游收入2.23万亿元,同比下降61.1%。

4. 2006年中全国旅游统计公报

1. 2006年国内旅游收入622.974亿万元。

2. 2006年,我国旅游总收入8935亿元,比上年增长16.3%,相当于GDP的4.27%。全国国内旅游人数13.9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5.0%。其中:城镇人口5.76亿,农村人口8.18亿。全国国内旅游收入6229.74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4414.74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1815.00亿元。全国人均国内旅游支出446.9元,比上年增长2.5%。

3. 2006年,春节、五一、国庆三个“黄金周”期间,我国共接待国内游客3.57亿人次,旅游收入达1512亿元。

5. 2011年中国旅游统计公报

Acco根据最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旅游业属于L类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72类商务服务,具体分类如下: 727 中类旅行社及相关服务 是指向社会各界提供商务、团体和散客旅游服务的服务,包括提供咨询、旅游计划和建议、行程安排等服务、为客户提供导游、住宿、交通服务;具体分为以下三个子类别:7271 旅行社服务、7272 旅行管理服务和 7279 其他旅行社相关服务。分类请参见具体业务范围。

6. 2009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发布

2009年十大旅游事件如下:

1.海峡两岸定期直航掀起台湾旅游热潮sm

海峡两岸定期直航航班于8月31日正式开通,随着出行条件的放宽、定期直航以及旅游价格的大幅下降,台湾迅速成为最受欢迎的出境游之一今年的旅游目的地。今年大陆居民赴台人数将达60万人次,增幅超过200%。

2、上海迪士尼项目已获得国家批准

11月4日,上海发布公告称,上海迪士尼项目申请报告已获得国家相关部门批准。经过中美双方多年的接触和谈判,该项目于2009年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迪士尼正式落户上海。

3.旅游券风靡各地

2009年,“旅游券”、熊猫卡成为旅游流行词。初步统计,我国数十个省市今年已发放价值数十亿的旅游券。其中,成都发行了熊猫卡,北京发行了200万张免费门票。游客网上申请也成为一大亮点。

4.延迟退房打破“12点退房制度”

今年6月以来,携程联手国内700多家酒店,在国内主要城市推出延迟退房活动。随着活动的持续影响,行业内实行多年的“12点退房制度”被打破。 2009年8月修订公布的《中国旅游饭店行业标准》删除了“12点后加收半天房费,18点后加收一天房费”的规定。 ”

5. 《旅行社条例》正式实施

5月1日,国务院公布的《旅行社条例》正式实施。男人零负团费、强制购物、更改行程等行业“潜规则”已暂停。 《旅行社条例》实施以来,旅游行业优胜劣汰加速,低价竞争得到有效监管,旅游消费透明化,“品质旅游”进一步升级。

6、东航与上航合并重组民航业

2009年,饱受国际金融危机之苦的中国民航业深度启动产业调整。国有航空公司获得政府注资和兼并重组。从7月13日公布重组方案到11月30日获得证监会正式批准,东航和上航确认将合并重组并重组。

7.四川旅游业全面复苏

2009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四川旅游业克服了全球金融危机和汶川地震的影响,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三大市场实现了增长。地震带来的不利影响总体水平已恢复到震前水平。大部分受地震影响的景区通过恢复重建已超过震前水平。

8.高铁相继开通,冲击中短途航线

2009年,多条高铁开通,与民航在短途航线上展开强有力的正面竞争。 - 和中距离航线。 11月16日,重庆至成都航线正式停运。航空公司开通了更多航空快运航线并降低了票价。对于旅行者来说,出行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d 运输成本大幅下降。

9.国务院印发《意见》确立旅游业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

11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原则通过《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为中国旅游业新一轮发展指明了方向。

10.甲型流感冲击旅游市场

今年5月以来,甲型H1N1流感疫情蔓延,对旅游业特别是出入境旅游市场造成重创。为激发游客旅游热情,航空公司、酒店、旅行社推出更多价格优惠,多条出境游线路价格创历史新低。

>7. 2017中国旅游统计年鉴

旅游业,国际上通称旅游产业,是指依托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主要从事招揽、接待旅游者,并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等服务的业态。 。是一个具有购物、娱乐等六大环节的综合性产业。旅游业务必须由旅游、交通、客运和以酒店为代表的住宿业三部分组成。这三个部分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国内旅游市场稳定增长

据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统计,2010年至2019年国内旅游市场持续稳定增长; 2017年国内旅游人数首次突破50亿人次,2019年国内旅游人数突破60亿人次,达到60.06亿人次,同比增长较2018年轻松增长8.43%。

2010年至2019年,我国旅游业总规模实现稳定增长,旅游业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2010年旅游总收入1.57万亿元,2019年国内旅游总收入6.65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年均复合增长率17.36%,同比增长11.06 2018年以来,我国旅游业对GDP总量的综合贡献稳步提升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贡献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对GDP总量的综合贡献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观察的重要指标。 2019年,我国旅游业对GDP综合贡献10.9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5%,达到创2014年以来新高。从2014年的10.39%到2019年的11.05%,中国旅游业对GDP总量的综合贡献稳步提升。

我国旅游业对GDP总量的综合贡献稳步提升。一方面,体现了我国旅游业与国民经济的并行发展。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旅游业为内需拉动经济提供动力。

国庆假期国内旅游市场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国庆八天旅游市场数据,2013年至2019年,国庆假期国内旅游收入逐年增长。但总体增速呈现波动下降趋势。 2019年,旅游收入突破6000亿元,达到6497.1亿元,同比增长8.45%。 2020 年,全年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79.0%;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69.9%。

从各地国庆假期接待游客量来看,河南省国庆假期接待游客量位居全国第一。全省共接待游客7234.98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9.09%;江西 接待游客6809.75万人次,居全国第二位;山西接待游客5246.89万人次,居全国第三位。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受疫情破坏最严重的湖北旅游业也迅速恢复。 2020年10月1日至8日,全省共接待游客5228.5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48.29亿元。分别恢复到去年国庆假期的82.74%和72.26%。

从各省旅游收入来看,2020年国庆假期,江苏、江西、贵州位列全国前三,实现旅游收入512.55亿元、398.81亿元分别为367.21亿元和367.21亿元。

中国旅游业趋势分析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测算,2020年国内旅游预计负增长15.5%,同比下降——同比减少9.32亿人;国内旅游收入增长20.6%,全年旅游收入减少1.18万亿元。到2020年底,全国旅游人数预计下降至50.74亿人次,全国旅游收入下降至4.55万亿元。

但未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以及消费主体和消费方式的变化,总体来看,旅游需求将持续增加,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前景广阔。因此,前瞻性预测,到2025年,国内旅游人数将突破83亿元。

8.中国旅游统计局年鉴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是经国务院办公厅确认、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中国唯一一本综合性国家年鉴。自1981年创刊以来,已连续出版32期。由于其内容详实、资料齐全、数据权威,已成为国内外各界人士包括经贸界人士了解、了解、掌握的决策参考刊物和权威工具书。到中国学习、投资。也是国内党政机关、企业的参考刊物。各级的崛起和机构。是单位、研究机构、大专院校查阅资料、掌握信息、了解全局、指导工作的重要参考刊物和具有收藏价值的大型工具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分为地理版、历史版、特刊版、国家机构版、全国政协年鉴、政党版、工人青年和妇女组织版、检察司法部门、纪检监察、军事、外交、祖国统一、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民族、宗教和侨务、劳动人事、社会民政、精神文明建设、整体经济、金融、城乡建设、环保、农业、工业、交通信息产业、国内贸易、外经贸、旅游、科技、教育、文化事业、文学艺术、新闻出版、体育、卫生医学、省市、开放地区、法律、专业年表事件、统计数据、人物、优秀郊区县和优秀企事业单位等,全面介绍我国各行各业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全面树立了我国的国际形象方式。

《年鉴》以“部”为单位,分为“副目”和“条目”,包括:宪法、地理、历史、专版、国家机构、政协、经济、教育、文化、体育、重大赛事年表、法律、主要统计数据、附录等40多个部门,主要反映新形势和重大去年中国各方面发生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