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贵州旅游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贵州素有“公园省”之称,拥有发展旅游业良好的资源和区位条件。世界已开发的15大自然旅游资源中,贵州就有山地、高原、溶洞、泉水、瀑布、野生动物等10个,数量众多、形态各异。目前,世界已开发的古迹、革命遗址、寺庙教堂等20大文化风情旅游资源中,贵州占了近80%。

自然资源优势:(1)山石秀丽,岩石景观较多。 (2)瀑布、峡谷数量众多、气势磅礴。 (3)溶洞类型多、数量多、溶洞风景优美。 (4)有许多美丽的森林。 (5)湖泊、水库较多。

民族优势:贵州有苗族、布族等49个少数民族乌依族、土家族、仡佬族、水族、白族、壮族、瑶族等,约占全省人口的35%。这是一个“不是自治区的自治区”。全国近一半的苗族、一半以上的侗族、几乎全部的布依族、仡佬族都分布在贵州中南部。进入贵州省,无论是苗寨、侗鼓楼、洞窟悬崖、流水瀑布、草海,都是美丽的风景。

2.贵州旅游业发展优势

一是资源回流。贵州是一个自然环境特殊的省份。该省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种类繁多的景观奇观、丰富的矿藏和生物多样性。世界人民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构筑了令人惊叹的“文化千岛”。贵州自然、人文、环境生态。生态逻辑资源要转化为生态成果,让更多人共享。

第二是法律。旅游业是一个资源和环境依赖性很强的领域。它注定是一个环保、生态友好的行业。良好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日益成为主要消费取向。旅游业是一个通过创造和传播“真、善、美”,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的美丽产业。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旅游发展,以旅游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构建面向未来的生态旅游产业体系,是必然选择。

第三,发展方向。国家和省的发展战略和决策部署体现了国家战略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国家的重点对贵州生态省建设、贵州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产业建设的重视和支持。这些为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构建绿色发展、绿色运营、绿色输出的生态产业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

第四是问题造成的。贵州发展生态旅游确实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上帝赋予了我们独特的资源和环境,为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潜在财富。但我们必须看到,我们喜欢谈论的资源环境的背后,有一个不可避免的根本性问题,那就是自然、人文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不可恢复性。从旅游行业本身来看,虽然在工作过程中确立了“四绿一山”“五边”发展理念,但落实不到位。方法仍缺乏强有力的理论和实践支持,仍然存在许多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3.贵州旅游市场的优缺点

1.生物资源 贵州省生物资源丰富,其中维管束植物9982种,其中食用植物700多种,绿化、美化、抗污染、改善环境的植物有2000多种;列入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植物有杉木、银杉、珙桐、贵州苏铁等16种。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有脊椎动物1053种,其中兽类141种,鸟类509种,爬行动物104种、两栖动物74种、鱼类225种;列为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动物有贵州金丝猴、黑叶猴、黑颈鹤等15种。 2.贵州药材资源瓯县是我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全省有药用植物4419种,药用动物301种。享誉国内外的“道地药材”有50种。已开发利用的中药材资源有350余种,其中天麻、杜仲、黄连、乌玉、石斛为贵州五大名药。 3、矿产资源 贵州矿产资源丰富,是矿产资源富集省。贵州省已发现矿产110多种,其中探明储量的有76种,不少储量位居全国前列。顶级的包括汞、重晶石、化肥用砂岩、冶金用砂岩和装饰饰面。砖瓦采用辉绿岩、砂岩等。第二位是磷、铝土矿、rare 地球等;第三位是镁、锰、镓等。此外,煤、锑、金、黄铁矿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煤炭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优良。素有“江南煤海”之称;重晶石储量占全国三分之一;金矿储量居全国第12位,是我国新兴的黄金产业。生产基地。 4、旅游资源 贵州民族众多,风土人情独特,旅游资源丰富。截至2017年底,贵州省有风景名胜区71个。其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8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3处。有5A级旅游景区5个。 5、水资源 贵州河流众多,长度在1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984条。 2002年,贵州省河流径流量达1145.2亿立方米。贵州河流具有明显的山地特征CS。大多数河流的上游河谷开阔,水流平缓,水量较小;中游河谷交错,水流湍急;下游河谷深窄,水量大,水力资源丰富。来源:-贵州

4.贵州省旅游优势

喀斯特地形(又称“喀斯特地貌”)是碳酸盐岩分布或地下水流经石灰岩地区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现象。当下雨或地下水与地面上的碳酸盐岩石接触时,少量碳酸盐会溶解在水中。经过长期的溶蚀和侵蚀,在表层岩层中形成了数千条沟壑的地表特征。喀斯特地貌下,常有地下河流、洞穴等场景。

“喀斯特”是斯洛文尼亚尼亚加拉的一个地区。这里有厚厚的石灰岩层中生代广泛分布。经过长期的流水侵蚀,形成了可能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之一。因此,地质学家将这种石灰岩层的独特地形命名为“喀斯特”。

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气候温暖湿润的石灰岩地区。在中国,最著名的喀斯特地貌应该是云贵高原,这里被侵蚀的石灰岩形成了极具特色的云南石林。此外,日本山口县的秋吉台也是喀斯特地貌显着的地区。

喀斯特矿泉、温泉富含有益元素和气体,具有医疗价值。溶洞和古岩溶地表富含各种沉积矿物,古岩溶潜山是良好的油气储藏构造。

喀斯特地区奇峰异洞、明暗河流、清澈的岩溶泉水是良好的旅游资源s。如湖南省张家界桑植县的九天洞已被列为洞穴学会会员洞穴,被誉为亚洲第一洞。黄龙洞已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张家界武陵源首批国家5A级旅游区。是张家界地下喀斯特地貌的代表,其中喀斯特地貌约占全市面积的40%。广西桂林山水、云南路南石林驰名中外。喀斯特地貌由于其独特的地貌特征,常常产生不同类型的风景名胜区。比如贵州龙宫、织金洞等。

5.贵州发展生态旅游的优缺点

贵州地势西高东低,由中部向北、东、南倾斜。贵州高原以山地为主,素有“八山一水一分”之称,按照“田”论,是中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过去,山区是制约贵州发展的现实环境。如今,山区正在成为贵州最大的发展特色。

影响:农业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接近50%,空气质量优良,水土洁净,“山、水、气”优势结合的环境条件得天独厚。和土壤”。好山、好水、好空气、好土壤有机结合,是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天然理想之地。

6.贵州旅游资源开发优势

贵州是旅游资源丰富的省份。其独特的喀斯特自然风光和浓郁纯朴的少数民族风情,构成了其独特的旅游资源。其旅游开发具有独特魅力。贵州旅游具有以下主要优势:

1.资源优势

贵州旅游资源具有数量多、类型多、形态多的特点。他们是世界上15个发达国家之一。贵州主要自然旅游资源有山地、高原、洞穴、泉水、瀑布、野生动物等10个类型。贵州风景名胜众多,有4处世界自然遗产(荔波、赤水、施秉喀斯特、梵净山)。凭借先天的喀斯特风光和多元化的生态环境,贵州现已成为我国众多的世界自然遗产地。第一省。贵州5A级景区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个,国家地质公园10个,少数民族节庆活动1000多个。

2.气候优势

贵州气候温暖湿润,冬季无严寒夏天没有炎热的天气。全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5摄氏度左右,雨量充沛,紫外线强度较低。 ,有“天然氧吧”、“天然空调”之美誉。贵州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成为全国众多游客夏季避暑胜地,对游客的吸引力日益增强。

3.产品优势

贵州的旅游资源不仅丰富,而且非常独特。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原生态”。不仅有荔波这样的世界自然遗产,还有世界第三大瀑布黄果树瀑布,还有世界地质公园——魅力织金洞、贵州高原魂,以及遍布全省的乡村旅游景点。通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为游客提供回归自然、回归自然的体验,在开发方面拥有强大的市场优势旅游业的发展。

4.区位优势

贵州位于西南地区东南部。周边省市人口密集,经济发展较快,旅游消费能力较强,客源充足。不仅方便接待东南沿海及港澳台地区游客观光休闲度假,也是内地游客前往沿海开发区旅游的重要通道,有利于过境旅游发展。特别是随着贵州省公路“六横七纵八联”交通框架的建设以及贵广高铁、高速公路、渝黔高铁、上海大通道的开通——昆明高铁通车后,贵州的区位优势大大增强。

7.贵州的优点和缺点旅游

答:贵州的优势是长期保持资源能源输出省的地位。其中规模最大、潜力最大的是旅游休闲度假产业,进而带动消费、房地产、生态产业。优势资源:煤炭、磷矿、水力发电、有色金属 民俗风情:侗族、苗族、布依族风情(侗族千户苗寨) 美食:特色多样(麻辣鸡、猪脚、酸汤鱼)气候:气候宜人,四季如春。贵州的缺点是不适合工业发展。

8.贵州旅游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优势: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山园省”成为宜居家园、旅游天堂、乡愁乡愁。

劣势:贵州的劣势地处山区,限制了交通,增加了道路建设成本,不利于与周边省市的沟通;贵州属亚热带气候,季节性降雨较强,夏季持续降雨,极易引发泥石流。 、滑坡极易引发重大自然灾害,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9.贵州旅游发展的优缺点

贵州地貌属于西南高原山地。地势西高东低。由中心向北、东、南倾斜,平均海拔约1100米。贵州高原多山地,素有“八山一水一田”之称。

贵州地理

全省地貌大致可分为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四种基本类型,92.5%为山区。和山丘。境内山峦叠嶂,山峦叠翠,山峦纵横,山高谷深。北有大楼山,自西向东北斜贯北部。娄山关是川黔两省的要冲,海拔1444米;中南部有苗山横贯,主峰雷公山海拔2178米。米;东北有武陵山,从湖南蜿蜒入贵州,主峰梵净山高2572米。西有高耸的乌蒙山。赫章县珠石乡九菜坪就属于这条山脉,海拔2900.6米,为贵州省最高点。

黔东南州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界,海拔147.8米,为全国最低点领土。贵州喀斯特地貌发育十分典型。喀斯特地貌面积109084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0%。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1.9%。境内岩溶分布范围广,形态类型齐全,地理分布明显,形成了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

十、贵州发展旅游业的优劣势

国际旅游产业旅游业是指依托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主要从事招揽、接待旅游者,并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娱乐六大环节的综合性产业。旅游业务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由旅游、交通运输、客运和以酒店为代表的住宿业组成。这三个部分分别是旅游产业三大支柱。

国内旅游市场稳步增长

据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9年,国内旅游市场持续稳定增长; 2017年国内旅游人数首次突破50亿人次,2019年国内旅游人数突破60亿人次,达到60.06亿人次,较2018年同比增长8.43%。

< 2010年至2019年,我国旅游业总规模实现稳定增长,旅游业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2010年旅游总收入1.57万亿元,2019年国内旅游总收入1.57万亿元。收入6.65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年均复合增长率17.36%,2018年同比增长11.06%。

中国旅游业对旅游综合贡献国内生产总值稳步增长。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做出重要贡献。旅游业对GDP总量的综合贡献大小是观察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指标。 2019年,中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10.9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5%,创2014年以来的历史新高。从2014年的10.39%到2019年的11.05%,中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旅游业占GDP总量的比重稳步提升。

我国旅游业对GDP总量的综合贡献稳步提升。一方面体现了我国旅游业与国民经济的同步发展,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旅游业为内需拉动经济提供动力。

圆顶国庆假期旅游市场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国庆八天旅游市场数据,2013年至2019年,国庆期间国内旅游收入国庆假期逐年增加。但总体增速呈现波动下降趋势。 2019年,旅游收入突破6000亿元,达到6497.1亿元,同比增长8.45%。 2020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79.0%;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69.9%。

从各地国庆假期接待游客量来看,河南省国庆假期接待游客量位居全国第一。全省共接待游客7234.98万人次,增长9.较2019年同期增长09%;江西 接待游客6809.75万人次,居全国第二位;山西接待游客5246.89万人次,居全国第三位。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受疫情破坏最严重的湖北旅游业也迅速恢复。 2020年10月1日至8日,全省共接待游客5228.5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48.29亿元。恢复到去年国庆假期的82.74%和72.26%。

从各省旅游收入来看,2020年国庆假期,江苏、江西、贵州位列全国前三,实现旅游收入512.55亿元、398.81亿元分别为367.21亿元和367.21亿元。

中国旅游业趋势分析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测算,国内旅游预计将2020年全年负增长15.5%,同比减少9.32亿人;国内旅游收入增长20.6%,全年旅游收入减少1.18万亿元。到2020年底,全国旅游人数预计下降至50.74亿人次,全国旅游收入下降至4.55万亿元。

但未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以及消费主体和消费观念的变化,旅游需求将不断增加,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前景广阔。因此,前瞻性预测,到2025年,国内旅游人数将突破8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