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旅游源头(乌镇源头)
乌镇戏剧节(乌镇戏剧节)由陈向红、黄磊、赖声川、孟京辉共同发起,由文化乌镇有限公司主办。加强国际戏剧交流,发展繁荣国内戏剧系列文化活动。
戏剧节旨在繁荣戏剧产业、培养戏剧创作人才、提高戏剧作品艺术水平、拓展戏剧市场。包括特邀话剧、青少年比赛、古镇嘉年华、小镇对话(论坛、峰会、工作坊、读书会、展览)等单元。
中文名称
乌镇戏剧节
国外名称
乌镇戏剧节
节庆活动
特邀话剧、青少年比赛、小镇对话、古镇嘉年华
节日时间
每年10月中下旬(除第一场外)< /p>
设置位置
乌日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
成立机构
乌镇文化有限公司
设定时间
5月9日, 2013
发起人
陈向红、黄磊、赖胜川、孟京辉
董事长
陈向红
2 。乌镇是如何形成的乌镇位于浙江省桐乡市北端。曾被称为“五墩”、“青墩”。有着六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乡”之称。乌镇以河为街,街桥相连,房屋沿河而建,是一座水乡。组织了桥梁、水榭、石巷、茅盾故居等独具江南韵味的建筑元素,体现了中国古典民居“和为美”的原则。 “人文思想。
古代文明中,桥梁是不可或缺的。乌镇是江南水乡,历史上共有桥梁120多座。名副其实的“百步桥”,至今保存有同济桥、仁济桥、永安桥等三十多座。这些桥始建于南宋,大多建于明清时期。有的桥梁上还刻有桥联,具有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
茅盾故居位于乌镇市河东侧观前街17号。为二层木结构建筑,面阔4间,前后各2个入口,中间有狭长的小天井。这座房子建于19世纪中叶左右,总面积约450平方米。它分为东、西两个单元。它是茅盾的曾祖父分两部分购买的。其中,两位罗东单元的oms是先买的,被称为“老房子”;西单元的两间房是两人入住后买的,称为“新房”。新房子和老房子结构相同,风格相同。中间只有一面墙,楼上楼下有门相连,浑然一体。初进老屋,东房是过道,是全家的大门,西侧是茅盾曾经读书的私塾,木墙和过道相互分隔,临街有三扇悬窗。白天,可将木板的上半部分吊起,提供照明。故居内部装修简单,但却散发着沈家安静、优雅的气息。
3.乌镇源社区熏豆茶确实是以熏豆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茶。除了熏豆还添加了橙皮、芝麻、绿茶、胡萝卜干、豆腐干、绿茶。橄榄等,添加了不同的辅料,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增减。这种茶的吃法与明代小说中经常出现的泡茶方式类似。这种吃法在浙江杭州、嘉兴、苏州等地至今仍盛行。
关于熏豆茶的起源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有一个人,名叫防风,与大禹同时代。他治理了浙江的洪水。人们用橘子皮、野芝麻泡茶给他祛湿祛寒,还送了当地的烤青豆。防风不耐烦了,就把豆子倒进茶里一起吃。从此,熏豆茶的吃法就流传下来,成为饮茶的传统。
4.乌镇的起源和历史蓝印花布,常见俗称“石灰印花布”、“仿蓝布”,是我国优良的传统民间工艺品。采用棉线、黄豆粉刮浆编织而成,蓝印花布草汁印花,纯手工制作,环保。主要产品有成衣、三角头巾、茶杯垫、折扇、桌布、门帘、雨伞、手机包、钱包、背包、各种象形挂件等,具有鲜明的民俗民族特色。
木雕、竹雕乌镇的手工业十分发达。从日常的竹木用品到手工艺品,都体现了乌镇人的聪明才智。每件精美的木雕、根雕、竹雕,都自然、古朴而又独特。
乌金坞镇著名丝绸老字号“亿达丝豪”创始人沈永昌有一个儿子,名叫沈学文。他继承父亲的生意后,为了摆脱针对传统木棉丝市场滞销的困境,经过多方调查后决定用锦缎产品替代传统产品。 1923年,他亲自选派徒弟十余人前往杭州、苏州、南京等地学习织锦技术。经过几年的努力和反复试制,一台由近2000个零件、100多道工序组成的锦花织机终于建成。
大花楼织机从绘制原稿到织出成品,需要一百多天的时间。编织工艺极其复杂,一天只能编织5-6厘米。可以说,每一寸锦缎都弥足珍贵。黑锦系列采用最优质的天然蚕丝编织而成,部分产品还采用纯金线编织而成。织锦质地坚实,雍容华贵。当地人称这种提花丝为broca德,吸收了中国著名的织锦工艺,融入了当地的传统特色“乌锦”。
丝棉乌镇是蚕桑之乡,丝绸宫殿的中心。生产出来的丝棉柔软坚韧,无疙瘩、筋、杂质。它的颜色是白色的,薄如纸。当地人称丝棉为“大环棉”或“手棉”。其轻盈、保暖、透气是现代“太空棉”无法比拟的。
布鞋 在中国人的原生态生活中,布鞋是不可或缺的。乌镇布鞋手工精致,用料扎实,买一双舒适透气的千层布鞋,带着中国节奏畅游江南水乡。
篦梳 乌镇拥有丰富的竹、木、羊角、牛角等自然资源。经过选材、开模、整形、刨削等一系列工序,生产出不同规格的篦梳。物品的形状和功能是由工匠制作的。形成于手中,性质珍贵,具有保健作用。湖笔乌镇历史上隶属湖州府,湖笔工艺在这里盛行。 Hubi以山羊、黄鼠狼、山兔等动物毛为原料,经过70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具有锋利、整齐、圆润、健康的特点。四个特点,写字画画都轻松。红烧羊肉 乌镇的红烧羊肉在食材的选择上非常讲究。必须以“花窝羊”即幼年湖羊为原料。这种羊肉肉质细嫩,脂肪少,皮细腻干净。是乌镇冬季不可缺少的进补菜肴。民间有“一冬羊肉抵几斤人参”的说法。
白水鱼乌镇水域的野生鱼生长在无污染的河流中。其肉质鲜嫩可口,而且难得新鲜水宝。无论是清蒸还是红烧,都很美味。桐乡橙李 橙李是古今稀有的名贵水果。也是桐乡地区的传统名果。它的声誉已传遍世界,其价值也高出数百倍。原因是李果个大、核小、肉厚、浆甜、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它是所有李子中最好的,成熟时可以一口吸干。在古代,梅花是进献帝王的“贡品”名贵水果,历代文人墨客为之着迷,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和诗篇。手工酱 中国是酱油生产最早起源的国家。它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采用自然发酵、酿造而成。清咸丰九年(1859年),镇民陶旭昌创办旭茶社。ng酱园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这是乌镇有记载以来最早的酱园。一百多年来,许昌酱园产品的风格和品质始终如一。
许昌酱园前店后店,自产自销。主要产品有陶旭昌牌豆酱、酱油、酱菜等。酱料采用优质大豆、蚕豆、小麦等原料,以竹匾为原料精制而成。经过半年自然日晒发酵,手工精制,古法酿造。它不含人工香料、色素或防腐剂,具有浓郁的酱味。 ,天然风味。三白酒 三白酒是乌镇人的名酒。它是由天然原料手工制成的。什么是三白酒? 《武清镇志》云:“以白米、白面、白水制成,故有此名。”此酒醇厚,纯正、香甜可口,男女老幼皆宜饮用。以其香气浓郁、口感醇厚、滋味甘甜、回味爽口、余香绵长而闻名。它在江南流行了数百年,经久不衰。除55℃三白酒外,三白酒还生产12℃白糯米酒和4℃甜酒。
姑嫂糕乌镇姑嫂糕是桐乡乌镇的传统小吃。据《武清镇志》记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民间传说,因姑姑与嫂子斗志而得名。嫂子饼的形状与棋子饼相似,比棋子饼稍大一些。所有的配料都与糖类似,还有面粉、白糖、芝麻、猪油等,但它的味道却比脆糖更美味。具有油而不腻、脆而不松、香糯、甜咸的特点。
据说,一百多年前,乌镇方家有一家夫妻茶店,名叫“方天顺”,祖辈就在这里学习了制作酥糖的手艺。因其独特的配方、精心的制作和出奇的好口感,深受村民的喜爱。为了维持独家经营,方家制定了家规,关键技术只能传给儿媳妇,不能传给女儿。因为女儿迟早要出嫁,祖传秘方不应该让别人学。
不知道传到哪一代了。这方家有一男一女。儿子已经要娶妻了,女儿还没有出嫁。当然,方遵照祖辈的遗训,不肯将手艺传授给女儿。时间长了,女孩难免会嫉妒。
有一天,嫂子准备好了食材但出了事,她暂时离开了装着食材的粉桶。做这事的姑娘将一袋盐摇进罐子里搅拌,希望看到嫂子的狼狈样子。第二天天一亮,全家人照常起床开门营业。顾客买来品尝后,称赞道:“椒盐的味道真棒!”当这个消息传到方方耳中时,他一时间有些困惑。我仔细查找原因,却一无所获。当晚,方先生和方太太就自己动手,精心制作第二天的酥糖。
没想到这一天有很多人来买椒盐糖,让方笑了。但我一辈子都在做哈尔瓦,却做不到像昨天买的椒盐哈尔瓦那样。当女孩看到“这是一个愚蠢的差事”时,她放下了最初的担忧。吃完晚饭,我跪在父母面前,说出了事情的真相。呃,求我的父母,哥哥,嫂子的原谅.方某听后不但没有责怪他,反而大喜。他连忙把女儿扶起来,一家人商议起来。他们不仅改进了配方,还用模具成型,并给新产品起了一个有意义的名字——嫂子蛋糕。第二天,市场一开市,镇上就轰动了。
熏豆茶又称炒豆茶。主要原料是熏豆。辅料有桂花、烤芝麻、陈皮、萝卜丝、紫苏子、炒柏子等,因此,乌镇人有“茶”一说。熏豆茶香气馥郁,是宾客的滋补佳品。
三珍酱鸡采用当地农民饲养的本地品种母鸡为原料。全鸡浸泡原汁,煮三遍。然后用最好的酱油炖,米饭获胜e、糖、香料等调味品。煮熟后,涂上一层香油。外观红润有光泽,入口酥脆可口。回味无穷,现在还有真空包装的产品,方便携带。
生铁锅 1866年,铁匠沉吉在乌镇开设冶炼作坊,这是乌镇冶炼业的开端,也是浙西唯一的冶炼作坊。沈家精湛的冶炼技术一直保留至今。在今天的宜昌冶炼作坊里,工匠们仍然采用传统的冶炼铸造工艺来制作铁器。但过去的煤火已被电炉代替熔铁,风箱风机火也被鼓风机代替助燃。然而,材料仍然是高质量的。由纯生铁制成,制作工艺和我们的祖先一样复杂、精湛。虽然是纯铸铁锅好比现在的铝锅和不锈钢锅体积比较大,但它们富含容易被人体吸收的铁质,可以减少蔬菜烹饪中维生素的损失。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也极力提倡使用中国传统的铁锅。锅。乌镇人甚至固执地认为,用铸铁锅炒出来的菜特别香,煮出来的肉更鲜美。
杭州白菊花 杭州白菊花其实并不产于杭州。 1999年5月,桐乡市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杭州白酒之乡”。杭州白酒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荣获“名茶”称号。洋甘菊,又名洋甘菊,是我国传统栽培药用植物,也是浙江省八大名药材之一。乌镇的花瓣菊花洁白如玉,花蕊金黄,花大而厚,香气浓郁淡雅,味道甘甜醇厚。
现代医学证明,菊花具有止痢、消炎、明目、降血压、降血脂、强身健体等功效。可用来泡茶,是消暑解渴的上佳饮品。也可用于沐浴。它可以润滑皮肤,消除痱子,止痒。近年来,白菊花的生产已从晒干发展到微波干燥、真空包装,品质优良。
乌镇臭豆腐干全国各地都有,但乌镇的臭豆腐干却别有风味。采用优质豆腐干,经过20多个小时的酿造而成。它不使用化学试剂,并且仅用传统卤水冲泡,因此无异味,香气纯正。传统的盐水并不容易获得。有些商店已经使用这种盐水好几年了。每年都会添加蔬菜茎和竹笋根。为了防止变质,时不时用烧红的铁钳将其放入盐水中灭菌。
将干臭豆用植物油炒熟,串在竹签上,抹上豆瓣酱,就是一道令人爱不释手的美味佳肴。现在有餐馆把臭豆蒸干,称之为“千里香”。其实喜欢干臭豆的食客根本不在乎名字,只要气味彻底、纯正就行。
乌镇鼎盛糕 关于鼎盛糕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是古代乌镇人民为迎接战胜归来而特制的小吃。深红色鼎盛糕象征着战争的胜利。后来,由于乌镇自古以读书为荣,古代读书人考中状元时,亲朋好友都会做几盒香甜松软的定胜糕送行,表达对读书的美好祝愿。入选黄金名单。鼎盛糕的形状为莲花形。外层是精制香米和糯米粉制成的。米粉细腻均匀。里面是豆沙馅,中间拌有少量的糖和桂花。味道香糯,甜而不腻。
5.乌镇从何而来?乌镇戏剧很有特色。
在乌镇乡村,花鼓戏又名香旦戏、花果戏,历来盛行。是一部小型探湖戏。明末清初由外地传入。因为它的题材来自农村生活e、情节简洁明快,曲调明快流畅,唱腔委婉,表演生动,用方言演唱,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乌镇花鼓戏使用的乐器有二胡、板胡、月琴、三弦和鼓板等,主要乐器是圆筒蟒皮二胡。传统剧目有《还衣》、《庵里相会》、《卖草铺》、《秋香茶》、《红玉》、《乌镇北栅头》、《陆亚尘卖妻》、《卖草药》等。 “庵堂”、“磨豆腐”等,大多改编自当地居民津津乐道的老传闻。 1999年,花鼓戏被发掘修复。乌镇旅游开发后,乌镇秀真剧场每天都会举行花鼓戏演出,演出时间为上午9时至下午4时30分,每半小时一次。
清末民初,评弹在乌镇十分盛行。徐清末乌镇学者七白将“杨戈冤案”的始末编成《杨乃武与萧白菜》(促成该案的翰林夏同善的祖母就是乌镇萧氏堂),评弹书开始流行于书坛。乌镇旅游开发后,每天下午和晚上在西栅梨园客栈书店都会举办评弹表演。
6.关于乌镇古镇的起源据乌镇郊区谭家湾古文化遗址考证,距今约7000年前,乌镇先民在此繁衍生息。该时期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
春秋时期,乌镇是吴越边境。吴国驻兵于此,防御越国。历史上被称为“乌镇”。
秦代乌镇属会稽郡,以车溪(今石河)为界,乌墩西属乌城县,东临青墩,属右泉县,分辖乌镇。后来乌镇或隶属浙江湖州、嘉兴管辖,或隶属江苏苏州管辖。
唐代,乌镇隶属苏州府。后梁,隶属不变,为吴越属地。后晋天福五年(940年)置秀州,青墩隶属嘉兴县、秀州。
宋淳化三年(992年),乌镇属乌城、湖州管辖。熙宁十年(1077年),嘉兴县西境梧桐、永新、庆丰等5乡归崇德县。清镇属清丰乡,属崇德所辖秀州。元丰初年,有记载:分为五墩镇和青墩镇。后为避族名,改称乌镇、清镇。嘉定年间,嘉兴升为军,清镇隶属崇德,隶属嘉兴军。宝庆二年(1226年),湖州改称安吉,乌镇改称安吉府吴城县。宋代,在城镇设立镇官,管理禁火、酒税,招募军队练武剿盗。
元十四年(1277年),乌镇为湖州路武城县地,清镇为嘉兴路崇德县地。在城镇设立巡逻队。
明宣德五年(1430年),在桐乡县置秀华、前进、保宁、清丰、永兴、梧桐等崇德县六乡。清镇属其管辖嘉兴专区;乌镇仍属乌城市,隶属于湖州府。这种隶属关系一直延续到清代。
由于乌镇地处两省三地七县交界处,治安环境十分复杂。因此,明清时期,专门在乌镇设立了浙江直布署和江浙布署,行使相当于小镇的职能。政府机关的职能。
民国元年(1912年),吴镇、青镇仍分。 1950年5月,乌镇与清镇最终合并,定名为乌镇。属桐乡县,隶今嘉兴所辖。
7.乌镇之所以得名乌镇完整地保留了清末民国时期原始水乡的风貌和格局。乌镇位于北位于浙江省桐乡市,毗邻京杭大运河。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完整地保存了清末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繁荣与格局。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之一。乌镇,河水成街,桥连街巷,历史悠久,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
乌镇主要景点
1.江南百床博物馆
江南百床博物馆是国内第一家专门收藏、展示江南古床的博物馆。位于东街210号,又名赵家堂,面积约1200平方米,收藏展览有明清及近代江南古床数十张。第一展厅展出:明代马蹄形大笔筒天篷床等,采用木框架结构,强调家具造型的线性形象。第二展厅展出清代八步千工床,床为黄杨木制成,长217厘米,深366厘米,高292厘米。前后各三叠。耗时3年,千余名工人精心雕刻,故名。
2.文昌阁
知知书院前的河港上有一座亭子,名文昌阁。书院与亭之间有一条狭窄的观前街。旧时,读书人来到文昌阁,一般都有仆人乘着小船陪伴。船停泊在你的码头。书生上了楼,仆人们则坐在过道两侧的长凳上等待着。
3.茅盾故居
茅盾故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位于浉河东侧观前街17号。其有四开间、二进二出,两层木结构建筑,坐北朝南,总面积约450平方米。分东、西两部分,由茅盾曾祖父分两部分购买。包括卧室、书房、餐厅等,家具和布局仍保留茅盾居住时的样子。
4.木心美术馆
木心美术馆历时4年建成,由木心的学生、画家陈丹青主持。美术馆展示了木心不同时期的绘画和手稿,还有一个小型的影视博物馆。木心去世后,留下了六百多幅画作和数千篇文学手稿。
5.于六良钱币博物馆
于六良,乌镇人,钱币收藏大师。着有《花钱在中国》、《中国鉴赏与收藏》等著作。出版《钱币》、《钱币学》、《钱币学纲要》、《世界流通钱币》等十多部学术专着,收藏四十年,藏有230多个国家的26000多种钱币世界各地及地区,包括由金、银、铜、铁、锡、铝、铅、锑等制成的金属货币、纸币、钱币等。 、陶、镍、纸、竹、骨、琉璃、塑料等15种,从夏商一直到近代
8。籍贯乌镇茅盾是我国著名文学家,原名沉德鸿,字严冰,浙江嘉嘉县兴桐乡人。浙江省嘉兴市桐乡有一座古镇,名叫乌镇。乌镇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也是六大古镇中最著名的。是中国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自十一月起2014年12月19日,乌镇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让乌镇闻名于世。
9.乌镇简介古代的乌镇和现在的乌镇差不多,不然就不能称为古镇了。以下是乌镇的概况:
乌镇位于浙江省桐乡市北端,京杭大运河西侧。昔日由两省(浙江、江苏)三府(湖州、苏州、嘉兴)组成,七县(婺城、贵安、石门、桐乡、修水、吴江、震泽)混土之地。 ),是江浙交界的重镇。从谭家湾遗址考证来看,早在7000多年前,乌镇就有先民居住。唐代咸通年间正式称镇,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东亚四大老街仍具有古风的西、南、北,呈“十”字形相交,形成河街并行、水陆相邻的古镇双棋盘格局。
漫步乌镇,木格窗、红漆门、白墙青砖、黑瓦飞檐、曲折小巷、亭台楼阁。一切都是那么悠闲、安静。不过,最精彩的还是小桥流水。 “人人靠江”、“水巷多、小桥多”,碧波荡漾的车溪河将乌镇一分为二。乌镇的魅力尽在一个“水”字。水是古镇的眼睛。因为水,乌镇才有活力、有灵气。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