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贵州生态旅游发展

优势: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山园省”已成为远近人们的宜居家园、旅游天堂、乡愁故乡。

缺点:贵州的缺点在于山区,限制了交通,增加了修路成本,不利于与周边省市的沟通;贵州属亚热带气候,季节性降雨较强,夏季持续降雨,极易引发泥石流。 、滑坡极易引发重大自然灾害,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贵州生态旅游发展论文

请参考以下主题:

贵州农村贫困与反贫困问题探讨

贵州省脱贫人口分布变化贵州农村及其帮扶政策实施贵州省农村人口分布特征及扶贫对策

贵州省农村脱贫攻坚成果巩固问题及对策研究

p>

贵州省农村扶贫监测研究

贵州省城市扶贫演变趋势分析

收入代际转移程度及原因研究贵州农村

3.贵州生态旅游发展

在遵义会议纪念馆,重温革命历史,领略红色文化;在黄果树瀑布景区,刷脸入园,享受智慧旅游的便利;在西江千户苗寨,喝“山流水”,感受苗寨的陶醉与热情;万峰林上那汇村,租一辆自行车,徜徉在山水间天花山水……

游客参观娄山关红军战役遗址陈列馆,罗星汉拍摄

山水风光自然形成,民族文化绚丽多彩,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贵州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我们要把旅游产业做大做强,丰富旅游生态和人文内涵。”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贵州旅游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来,贵州始终把旅游业作为维护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重要战略支撑。在加快创建“双一流”旅游目的地、建设多彩贵州旅游省的进程中,全省旅游产业呈现出持续井喷、多重突破的良好态势。供应需求旺盛,旅游复苏强劲

2021年“端午”假期期间,回乡探亲、家庭旅游、小团自由行等多种出行需求叠加,使得贵州旅游市场持续向好。根据第三方抽样调查结果初步测算,三天小长假期间,贵州共接待游客1544.0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4.93亿元。

其中,传统节日,施秉、镇远、思南等地举办的龙舟赛,已成为端午假期盛大的民间文化大合唱。青岩古镇、山里江南等景区打造的夜游项目,都繁荣了贵州的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活动。

镇远“端午节”龙舟赛 龙顺伟 摄

f 旅游消费受益于供需双方的共同努力。

专家指出,从需求端看,要继续强化消费激励和消费引导,把扩大旅游消费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结合起来;从供给侧看,要不断丰富和优化旅游产品体系,推动旅游供给升级。以优质旅游产品供给引领和创造旅游新需求。

贵州充分把握旅游产业“流量经济”、“形象经济”、“眼球经济”特点,多年来深耕国际国内客源市场定期开展各类营销活动,推出旅游包机、专列奖励、景区半价门票等优惠政策,发挥了显着效果蚂蚁金服对旅游业“井喷”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时,“十三五”以来,我省累计推出新项目、新业态588个。不断丰富旅游市场产品供给。

文旅携手共筑诗与远方

6月28日晚,全新升级的“夜游黄果树”如期而至。以巨大瀑布为背景,十余场光影互动和真人表演,将贵州的原生态和多元民族文化与山水相连,令人目不暇接,为游客提供了一场贵州民族文化的盛宴具有独特的“黄果树风格”。

6月28日,游客在黄果树瀑布景区观赏黄果树瀑布夜景。陈曦摄

“以前以为来黄果树就是为了看瀑布,其实不然w我能感受到更丰富的文化。游客马祥对这次夜游非常满意。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贵州旅游已经从“有什么有、有没有缺”的发展阶段发展到“有内涵、有内涵”的发展阶段。 “好坏不分精不精”的阶段,旅游产业逐渐从一味追求数量、规模转向追求品质和质量转型,其中,文化与旅游一次次携手,给旅游产业带来新的机遇。

贵州作为红军长征活动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省份,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被列为红军长征中红色文化旅游融合产品。国家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使命今年以来,贵州将红色旅游资源与文化、科技、娱乐等产业融合设计体验性、趣味性的“旅游+学习”产品,受到市场青睐。

在铜仁朱砂古镇,千年汞矿因文化旅游的发展,实现了资源依赖的华丽转身。古镇的矿业文化成为无数中老年游客重返青春的旅游胜地。在西江千户苗寨,古老的民族文化与现代时尚生活碰撞,创造出奇妙多彩的山地世界,让每一位游客只要背上行囊,就可以拥抱诗与远方。

一体化发展,展现综合效益

今年30岁的解说员王小野是尧山古村景区的服务明星。 7月1日,王小野在家中接待了著名作家叶欣一行。

“我以前从没想过我会做这份工作。我从没想过我的家乡将会成为一个风景区。 “曾在广东、江苏、浙江多地打工的王小野,之所以能在家工作,是因为荔波‘文化+旅游+扶贫’的发展模式。

罗甸的美丽风景大井 陈辉 摄

在荔波瑶山古村风景区,传统村落经过升级扩容,已变身为风景名胜区,瑶族刺绣、陀螺、陶艺等传统技艺被传承至今。转化为生产技能,农民的旧技能得到了转化,建筑变成了民宿,农产品、手工艺品变成了旅游商品,组织群众演出队到景区演出,农民变成了演员。 “五要素”聚焦旅游六大要素,即“吃、住、行、购、娱”“变”让瑶山人民享受旅游、增收之路更宽。

2014年至2019年,贵州接待游客人数从3.21亿人次增加到11.35亿人次,旅游总收入从2895.98亿元增加至12318.86亿元。特别是2016年以来,文化旅游已惠及112.43万贫困人口,增加了收入,越来越多的贫困人口分享了文化旅游发展的红利。

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是重要拉动力为了经济发展。旅游业渗透力大、融合度高、拉动力强。不仅可以通过“旅游+”或“+旅游”模式与一、二、三产业各领域融合发展,形成新产品、新业态,也具备与文化相互交叉、嫁接、融合发展的基础。 、教育、科技等

当前,贵州正在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业“工业化四轮联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化”中,“旅游产业化作为贵州比较优势最明显的‘一化’,可为其他‘三化’提供支撑”的广阔空间,将有效促进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贵州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谢念表示:“城乡一体化发展”。

四、建议贵州生态旅游发展

关于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建议

1.规划中充分考虑民族村寨文化传承规划部门将根据民族特色,专门设计民族特色村落。

2.对切​​实开展保护传承工作的机构、协会给予政策和资金优惠。

3.安排少数民族专项资金,对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学生进行文化传承和资助。

4.在民族乡镇中小学聘请专业少数民族语言教师,开设双语教学班,重视少数民族语言教学

5、贵州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贵州旅游资源丰富的省份。独特的喀斯特自然风光和浓郁纯朴的少数民族风情构成了其独特的旅游资源。 、旅游开发具有独特魅力。贵州旅游主要有以下优势:

1.资源优势

贵州旅游资源来源的特点是数量多、类型多、形状多。世界已开发的15大自然旅游资源中,贵州就有山地、高原、洞窟、泉水、瀑布、野生动物等10个。种类。贵州风景名胜众多,有4处世界自然遗产(荔波、赤水、施秉喀斯特、梵净山)。凭借先天的喀斯特风光和多元化的生态环境,贵州现已成为我国众多的世界自然遗产地。第一省。贵州拥有5A级景区5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个,国家地质公园10个,少数民族节日1000多个。

2.气候优势

贵州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5摄氏度左右,雨量充沛,紫外线低强度。 ,有“天然氧吧”、“天然空调”之美誉。贵州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成为全国众多游客夏季避暑胜地,对游客的吸引力日益增强。

3.产品优势

贵州的旅游资源不仅丰富,而且非常独特。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原生态”。不仅有荔波这样的世界自然遗产,还有世界第三大瀑布黄果树瀑布,还有世界地质公园——魅力织金洞、贵州高原魂,以及遍布全省的乡村旅游景点。通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为游客提供回归自然、回归自然的体验,在旅游业发展方面拥有强大的市场优势。

4.区位优势

贵州位于西南地区东南部。周边省市密集人口稠密,经济发展较快,旅游消费能力较强,客源充足。不仅方便接待东南沿海及港澳台地区游客观光休闲度假,也是内地游客前往沿海开发区旅游的重要通道,有利于过境旅游发展。特别是随着贵州省公路“六横七纵八联”交通框架的建设以及贵广高铁、高速公路、渝黔高铁、上海大通道的开通——昆明高铁通车后,贵州的区位优势大大增强。

6.贵州生态旅游发展优势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南高原山地。地势较高西高东低,由中部向北、东、南倾斜。贵州高原多山地,素有“八山一水一田”之称。全省地貌分为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四种基本类型,其中山地、丘陵占92.5%。境内山峦叠嶂,山峦纵横,山高谷深。同时横跨长江、珠江两大水系,因而拥有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

7.贵州生态旅游发展趋势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系统统筹高质量发展,积极创建“双一流”旅游目的地,加快旅游产业化进程,促进全省旅游产业从数量和规模上不断扩大以提高质量和效益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繁荣,旅游经济复苏向好。

2020年底,贵州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旅游产业化建设多彩贵州旅游强国的意见》省”; 2021年2月,贵州成立专门的旅游产业化专项小组,协调各方力量,共同推动旅游业发展; 2021年6月,贵州省旅游产业化推进大会召开,会上“一意见、一方案、两方案、一办法、一制度、一编制”7份文件,其中包括《关于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的实施意见》 《贵州省大力实施旅游产业化努力实现旅游质量重大提升行动方案》“培育旅游市场主体”等初步构成了推动全省旅游产业化的“四个四”。“两把主”将推动贵州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化。

数据显示,2021年贵州省旅游总收入增长15%以上,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1000亿元,游客人均消费突破1000元,实现旅游产业化“十四五”期间发展良好开局

八、贵州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没有工业就没有财富,没有商业就没有生活,没有农业就不稳定。创造财富是神话,贵州是旅游资源、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同时建设工业强省和生态省。我们要以煤炭、铝土矿为重点,引进先进技术。我们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了。

发展旅游业,著名的黄果树瀑布和雄伟的梵净山,这里不用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