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湖旅游发展历程

2004年,杭州接待国内游客3016万人次;过夜旅游人数达到123万人次,比2002年历史最好年份增长16.8%

2005年,我们市旅游经济继续快速发展,接待入境旅游人数全年突破145万。杭州接待国内游客突破3200万人次。

2006年,杭州接待外国游客123.68万人次,同比增长21.2%。杭州旅游经济持续发展,全年接待入境过夜游客182.02万人次,同比增长20.3%。接待国内游客3682.14万人次

2007年,杭州入境游客首次突破200万人次,达到208.6万人次,增长14.6%;旅游外汇收入超首次突破10亿,达到11.19亿美元,增长23.1%;国内游客突破4000万人次,达到4111.89万人次,增长11.7%;

2008年,杭州接待游客国内外游客超过4700万人次

2。西湖的旅游价值

12 三月的杭州西湖依然热闹。因为西湖古今中外都有自己的特色。春天的桃红柳,夏天的碧波,秋天的金桂香,冬天的断桥残雪。一切都体现了西湖的美丽!最重要的是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是它是我的家乡!欢迎世界各地的朋友来人间天堂——西湖旅游!

3.西湖发展旅游业的资源优势

这里湖光山色,人文古迹遍布。作为杭州的“眼睛”,西湖这里有太多美丽的风景,而每一处风景都有一个与美景相称的故事。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注了笔墨。人们可以感受西湖的醉人风光,领略江南的无尽魅力,聆听江南武农的轻柔话语。

西湖以其美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成为国内外著名的旅游胜地,被世人赋予“人间天堂”的美誉。西湖拥有三面云山、三面环城的自然风光。山水之美,令人叹为观止。

4.简述西湖旅游开发历程

秦代西湖

两千多年前,西湖还是钱塘江的一部分。由于土壤沉积,在巫山、宝石山之间,湖南北两侧的周围山脉逐渐伸展,形成浅滩头。后来,这些碎石慢慢地融合成堤坝,西边出现了一个泻湖;这是秦汉时期的西湖。张岱的《西湖梦寻》讲述了秦始皇到访西湖时,船停靠石寺的故事,石寺后来发展成为一座大型石佛寺。此石位于西湖以北的宝石山上,至今仍可见。

隋朝的西湖

短命的隋朝以其短暂的伟大工程而闻名。公元610年后,江南运河开通,与北运河相连。因此,中国五大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连接在一起,方便了杭州的交通和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杭州的旅游业也开始蓬勃发展。

唐代西湖

唐代西湖面积约10.8平方公里。湖的西侧和南侧均延伸至西山脚下。东北延伸至武林门地区。香客可乘船到山下,然后步行上山朝拜。由于堰塞湖不断淤积,又几乎没有水利工程,当年大雨就会泛滥,久旱则干涸。

公元781年九月,李密被任命为杭州刺史。为了供应淡水,他创造性地将水引入城市。他下令在钱塘门、涌金门等人口密集地区打井六口,并修建“暗渠”,将湖水引入城内。今天早些时候,六口井消失了。唯一的当时仅存的遗迹是位于解放路金亭桥西侧的相国井。其余五口井分别为西井、方井(或四眼井)、金牛井(西井西侧)、白桂井、小方井(或六眼井,在钱塘门内,今小车桥区)。

五朝西湖

杭州发展史上最突出的时期是吴越王朝(907-960)和南宋,影响巨大西湖上。西湖的全面开发和基本布局就发生在这两个朝代。五朝十国时期,吴越国定都杭州。促进了沿海地区的交通运输,促进了与日本、韩国等国家的贸易往来。与此同时,吴越王朝历代统治者都尊崇佛教,在周围修建了大量的寺庙、佛塔、祠堂、石窟。e湖区。扩建灵隐寺,修建肇庆寺、净慈寺、理安寺、六通寺、桃光寺,并修建宝塔、六和塔、雷峰塔、白塔。该地区因此被称为“佛国”。灵隐寺、天柱寺、钱塘江潮是当时最著名的景点。由于其地质特征,它在西湖中迅速沉积,疏浚成为一项日常维护工作。于是,公元927年,吴越王钱镠组建了一支1000人的疏浚大队,割草、深泉,保护湖泊水体。

清代西湖

清代康熙、乾隆皇帝南巡,多次驻足杭州;这有助于加快西湖的改造和恢复。康熙皇帝五次巡视杭州,并题写南宋“西湖十景”之名。然后当地官员将皇帝的手迹刻在石碑上,并在石碑上建起了亭子。从此,“双峰传云”、“秋月映湖”等景点都固定了观赏地点。雍正年间,“西湖十八景”发展成为新称谓,丰富了旅游资源。乾隆皇帝六次巡视杭州,为“十景”赋诗立碑。他还命名为“龙井八景”,为龙井地区(龙井)偏远山区带来了知名度。乾隆年间,杭州的瞿浩、瞿翰兄弟合着了一本书,名叫《望湖见湖》。《山》一书记载了西湖周围的旅游景点1016个。这是已知最早的杭州旅游指南。

5.西湖旅游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杭州西湖最早记载于《地理志》卷十八东汉班固《汉书》云:“武林山,武林水所到之处出,东入海,行八百三十里。”武林水是西湖最早的名称,后来又衍生出钱塘湖、西湖等名称。从宋代开始,由于沉积作用,西湖南北两山——巫山、宝石山山麓逐渐形成沙嘴。从此,两个沙嘴渐渐靠拢了。最终它们连在一起形成了沙洲,沙洲的西侧形成了一个内湖,这就是西湖。从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歌曲“欲比西湖,不如淡妆浓妆”可见一斑。后来,古人编造了许仙与白蛇的传奇故事,给西湖增添了无限的神秘色彩。

展开信息

杭州西湖在中国历史文化和风景名胜区中具有非常高的地位。西湖还于1982年、1985年被评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6年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2006年被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之一。南、西、北三面依山而建。东与市区毗邻,南隔山隔钱塘江。湖水被白堤、苏堤、杨公堤、赵公堤分成多个水面。湖中有三个岛屿。以它为中心,由近及远可分为四级,海拔50米至400米不等,形成“叠山”景观。

6.西湖旅游发展历程图

西湖始建于隋代。自隋朝六年大业以来,已开凿江南运河,与北运河相通,连通南北五大水系。便利的交通也促进了杭州的经济发展和旅游活动。

唐代时,西湖面积约为10.8平方公里,接近现代湖泊面积的两倍。湖西、南深至西山麓,东北延伸至武林门一带。香客可以乘船到山脚下,然后步行上山拜佛。由于当时尚未修筑水利,西湖时而因大雨而泛滥,时而因久旱而干涸。

7.西湖旅游开发对文化的影响

“欲将西湖比西子,不如浓妆淡抹。”杭州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这是我的天堂梦想。杭州美丽,美丽在西湖。 。杭州西湖的民俗风情也十分丰富。

杭州的采茶习俗

龙井茶,产于美丽的西子湖畔,被誉为天国之宝。这里土地肥沃,独特的山地小气候,非常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发育。大自然的特殊眷顾和茶农的精心培育,孕育了品质优良、享誉海内外的龙井茶。

杭州西湖龙井茶,狮峰山、天柱山、灵隐山盛产西湖龙井茶。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茶叶产于杭州钱塘天竺寺、灵隐寺”。可见西湖产茶历史悠久,已成风俗。西湖龙井茶分为春茶、夏茶、秋茶。茶叶采摘讲究和季节。一般春茶一芽四叶或一芽四叶后采收,一芽四叶时采收,夏茶一芽三叶或一芽四叶时采收,秋茶采收当一芽有两片叶子或一芽有三片叶子时。若采收过早,花芽较小,影响采收。如果采收过晚,叶子就会变得陈旧,影响品质。

茶谚曰:“前三天为早,后三天为贵,后三天为草”。茶乡有“女采茶,男炒茶”的俗语。女人很聪明,能很快、很好地挑选。男人有强壮的身体和有力的双手。泡茶有十种手法:抖、带、挤、抛、插、伸、扣、抓、压、磨,全凭手艺。采矿日,全家人吃青饺子,泡茶晚上吃鸡蛋加红糖。炒茶需要根据茶壶内小火加热后嫩叶的变化,熟练运用各种技巧。只有这样,茶叶才能扁挺、光滑均匀、翠绿微黄、香气如兰花。

杭州商店的禁忌

以前,杭州的商人和商店有很多禁忌。例如,店员在商店门口不要打哈欠、伸懒腰、用手扶门,这样会赶走生意。店员站在柜台前时,背部不宜向外。这是对顾客的禁忌和不礼貌。打扫商店时只能向内扫,不能向外扫。据说金银财宝都是从门里扫进来的。例如,肉店卖猪头时,称为“卖利场”,烤猪头时,称为“卖利场”。编辑“燃烧利润市场”。

药店的海关更严格。年初进货时,一定要买“肥大海”、“大莲子”,寓意赚大钱;学徒进店首先挑选的是“万千金枝”和“金银花”。他,“金斗”,就是金银的意思,也有人选择“伯仁”,因为“伯仁”就像一粒米,培养了学徒们细心做事的作风;人们常用药名来求财,如“连翘”。 “呵呵”,“红毛大戟”叫“大吉”,“贝母”叫“元宝宝”,“巨罗”叫“福禄”等等。药房店员还应避免嗅闻药物。送药时一定要说“补品”,否则会被认为是带来厄运。

杭州观潮习俗

8月18日是杭州人观潮的日子。 (西湖游之语)卷二十:“人我全县观潮从8月11日开始,18日开始,18日达到高峰。因为在宋朝,这一天是用来教导海军阅兵的,所以庆城就去看了。仍以十八日命名。”当时还流传着一出“兴风作浪”的戏曲:“等一下”潮水到上海门时,几十个人拿着彩旗、雨伞游泳,乘风破浪,跳跃变化,赞叹他们的才华。” 《杭州风情遗产》记载:“从待潮门至门前,沿江有十里,可以观潮

8.西湖旅游规划

据说,这里曾经是南宋庄温、景贤两位王子的花园,是暂时停放棺材的地方,也叫暂放棺材的花园。太子湾原本是一个角落西湖。由于长期的山体泥沙侵蚀,逐渐形成沼泽洼地。

为改善生态环境,打造西湖旅游文化,1998年,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政府通过经过精心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这里最终被改造成今天大家喜爱的太子湾公园。

太子湾公园以西湖引水工程的明渠为主线,收集水源形成水池,截水形成瀑布,包围水。承州,建有跨水桥梁,形成琵琶洲、玉花园、逍遥坡、玉露池、怡乐花园等景点。公园花木茂盛,小桥流水,曲径通幽,沁人心脾。每年春天,樱花、玉兰、郁金香等纷纷绽放。它们色彩缤纷,色彩斑斓,吸引了大批不少游客来这里赏花、踏青。

9.西湖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

长三角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包括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共有25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48个国家AAAA级旅游区。旗下拥有中国旅行社总数约20%的股份,占中国国内旅行社百强的半壁江山。而且,这三个省市地缘相近、血脉相连、文化相通,旅游资源互补性强。主要原因有: 1、长三角地区生态系统类型复杂,地表覆盖多样。旅游资源丰富,园林、水乡、古镇等景点众多。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宗教文化、自然景观es,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2.长江三角洲包括三角洲平原及周边丘陵山地。拥有良好的自然水环境和丰富的水资源。区内河流湖泊众多,水网密集,有江苏太湖、洪泽湖和浙江杭州西湖、绍兴东湖、嘉兴南湖等著名湖泊。除淮河、长江、钱塘江、京杭大运河等重要河流外,还有江苏秦淮河、浙江曹娥江等水系。

3.长三角地区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此外,它还有发达的水系和肥沃的土地,优于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已初步形成封建社会。相当大的城市群。该地区有经济发达,市场距离短,交通便利,前往各景点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区域接待能力强,旅游环境容量不断扩大。

10.西湖旅游

2021年惠州旅游业发展非常好。惠州位于广东的一个小城市。它历史悠久,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老古城。这里有西湖、大海、荔枝、龙眼的美景。这不是一个大城市。很悠闲,很安静,很干净,一年四季都有春天的感觉。惠州旅游业前景广阔。希望全国各地、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旅游。惠州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