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地质环境的演化已有32亿年的历史。地质过程的差异性和阶段性是明显的。土地形成演化过程复杂多变,地层发育相对完整有序。乐陵群出土的植物化石表明,早在17亿年前,吉林省就存在早期生物。古生代以后,吉林古大陆成为亚洲大陆的一部分。经过多次造山运动,南北台地和地槽终于连接起来。海水退去,陆地整体上升,结构框架的基础初步形成。

吉林省地貌主要受东亚新华夏构造第二隆起带和第二沉降带控制。分为东部长白山地区和西部松辽平原地区,中部以大黑山山脉为界。东部山脉和西部平原之间有丘陵和台地。山地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36%,丘陵台地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34%,平原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30%。

吉林省东部和东南部也有火山地貌分布,主要分布在敦化玄武岩台地和东南火山群地区。其中,长白山山顶的火锥经历了数百年的变迁,火山口形成了一个火山湖——长白山(白头山)天池。北侧有出水口,形成长白瀑布,高68米。

吉林省流水地貌分布广泛。侵蚀剥蚀山主要分布在张广才岭—龙岗山一线以东,包括老爷岭、牡丹岭、哈尔巴尔岭等山脉的广大地区;侵蚀山地 侵蚀山地以西地区分布丘陵;侵蚀剥蚀台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山谷盆地和低山丘陵边缘地区;冲积台地和洪积台地分布在大黑山山前和惠发河谷;洮儿境内分布着冲击扇平原,河下游地势平坦;河谷平原分布于东部山区的河谷、谷地。

风沙地貌分布于西部平原地区;湖泊地貌分布于嫩江、洮儿河、霍林河、松花江下游及平原西南部沙带之间的低洼地;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东部山区,山中部分石灰岩构成;冰缘地貌主要是分布于东部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