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江红色旅游市场分析

1930年6月中旬,中共红军第五军军事委员会在湖北省大冶县刘仁坝召开扩大会议。根据全国红军代表会议精神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决定,红五军、红八军组建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以彭德怀为司令员。政治部主任,滕代元任政委,邓平任参谋长,袁国平(袁宇)任政治部主任。红三军团组建后,向西南进攻,先后占领铜山、重阳、岳阳,并向平江地区挺进。 7月下旬,攻克湖南省会长沙。

不久,以湘鄂赣独立师和红五军第一纵队为主扩编的第十六军成立,编入红3军,全军共1万余人。 8月23日,在浏阳县永和市与红一军团会师,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

2.平江红色旅游市场分析论文

作者结合教学与研究实践,从方法论和地方志研究成果的运用角度,探讨中国地方志作为社会历史资料的价值。分析了地方志的阅读方法、地方志的体例和分类,并以风俗、建筑为例探讨了地方志社会史资料的价值。认为地方志是研究地域、地域历史的基础资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切入点。地方志的历史价值首先体现在它能够了解地方历史甚至整个历史。随着地域史研究的盛行,从地方志入手,具有了新的方法论意义,对于开展微观历史研究、基层社会研究、公共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地方志也是连接国家和社会的重要纽带,是了解两者关系的窗口。随着文化史与社会史的相互渗透,社会文化史应运而生,关注人们对事物的看法,考察编纂者的观念,而地方志作为文本本身也成为研究对象。

关键词:地方志;社会历史资料的价值;历史资料;区域社会研究;历史方法

对于中国地方志①的资料价值,学者们或多或少都有过讨论,社会史的内容很少提及,d 一些学者更具体地讨论了地方志作为社会历史资料的价值②。但由于对社会史和地方志的理解不同,对中国地方志社会史料的价值也存在不同看法。随着中国社会史研究的深入,对地方志作为社会史料价值的认识也会加深。因此,中国地方志作为社会史料的价值似乎还有继续讨论的空间。笔者主要结合教学和研究实践,从方法论的角度和方志研究成果进行综合探讨。

1.如何读方志

中国的方志起源很早,初步定型于宋代。至今保存的地方志主要是宋元时期的,特别是明代的。、清朝和民国时期,特别是清朝。据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主编的《中国地方志统一目录》(中华书局1985年版)统计,收录1949年以前历代地方志8264种,其中清代地方志28种。宋代、元代7种、明代①973种、清代5685种、民国1571种。收藏范围有总志、府志、府志、司志、县志、地方志、镇志、魏志、所志、关志、岛志等,还包括地方志、访谈书等。编年史性质。 、调查笔记等。据金恩惠、胡树肇主编的《中国地方志总目录概要》(第一、二、三卷,台北汉美书局印)有限公司,1996年出版),收录了1949年以前编修的地方志8577种,其中大部分为《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收录的地方志有313种。 《中国地方志统一目录》和《中国地方志总目录概要》是阅读地方志最基本的参考书。

地方志记载了一个地方的方方面面,是综合性的百科全书。它们常常追溯湖泊的历史,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那么如何读地方志呢?正是在六十年前,最早倡导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的陶希圣组织学者讨论如何利用地方志,并发表在《世货》杂志上,相当于今天的《志货》杂志。称为“书面谈话”。陶希圣在《搜读方志倡议》中说,顾颉刚认为,社会的基础和历史的驱动力是经济,提出从地方志中寻找经济素材。陶还建议,“当我们对社会的历史进程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就应该努力从地方志志中寻找经济社会的资料。”指出方志是研究一个地方的历史最方便的书籍。他还提出读方志的两大原则:一是读都市区的县志,探寻近代大都市的发展历史、衰落过程、起源发展过程;第二,分工的方法,最好是用本省的人来读本省的地方志。陶说,他的建议旨在引起研究经济社会史的同事的关注、讨论和实施。

陶希圣的学生鞠清源最先回应,写下了《方志读法》。鞠庆瑛远认为,阅读方志首先要考虑几个中心问题,然后选择阅读,比如关注城市、交通线、行业,阅读重要经济城市的地方志,阅读地县的地方志。近水路交通线,读历代重要产业。或矿区县志。结合这三种读法,特别建议读地方志时,不要忽视各志的“杂记”和“碑记”,有时还有专门的材料;不能忽视邮政公路、水路运输以及驿站的位置和组织;忽略产品、贡品和购买的物品;不要忽视有关寺庙的记载;不要忽视庙会;不要忽视市场和聚会;解决p城市位于城外的问题;特别关注水利问题;特别注意桥梁建设。

对于鞠庆远的《方志读法》一文,吴景超写信给陶西升,主张将鞠庆远的三种读法融合起来,“否则,对城市的认识就不完整”。吴景超还介绍,他研究城市是从理论开始的。在收集数据时,他首先制定一个大纲,并使用卡片来收集数据。

瞿兑之在《读方志杂记》中描述,他曾建议对方志进行分类摘录,并列出了方志中的珍贵信息。涉及生活条件、物产物价、税收、宗族、工匠、祠堂等。

我认为这种关于如何读方志的讨论是具有现代学术意义的,与历代使用的不同。罗加州编年史,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参与讨论的学者们在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地方志的运用,这是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学术概念。讨论中涉及的读地方志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读城市地方志,二是读最能表达经济发展地区的地方志,三是分类收集数据。当时的经济研究常常与社会结合在一起,带有社会经济史(或经济社会史)的色彩。

事实上,对当地志愿者的使用,正如陶希胜先生所说,往往涉及到“研究一个地方的历史”,采取不同人分工的方式。我指导学生的论文就是这样。我也希望同学们学习家乡的地域历史。我认为写历史熟悉的就容易引起兴趣,很快熟悉材料,更容易调查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研究地方史的历史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与60年前不同。 20世纪20年代、1930年代的地方史研究基本上属于“地方史”,即一个地方的历史。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是有目的的。如今,地方史研究具有地域史或区域史的性质,试图通过了解地方史来达到了解更大历史(如通史)的目的。了解当地历史具有视角和方法论意义。因为各地历史的总和并不等于一部通史。

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中国历史研究基本以宏大叙事为特征。通常为了解释社会形式,社会性质或某种真理,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建立一个理论框架,然后填充历史数据来说明它。事实上,历史资料被肢解,历史的完整性被破坏。此外,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地方史研究中也出现了经验史学的复兴。虽然它对了解地方历史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但也缺乏整体的历史概念。

研究地域史或地域史,首先是从整体概念出发。人们认为,人、事件、制度甚至史料只有放在特定的空间中才能被理解①。区域空间建立的历史联系可以保证历史的完整性。从区域历史中获得的历史认识反映了历史现实,更加深刻。从一个角度看大历史区域视角下,建立新的历史体系是可能的。

因此,从该地区研究历史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要了解一个特定的地区或地区,最直接的历史资料就是地方志。由此看来,从读地方志入手来研究地域和地域史具有方法论意义。如何读方志还需进一步关注。我认为,阅读地方志首先应该树立历史视野的整体观念,即从整体上审视一个地方的历史。对某些类型的当地事务的兴趣应在当地整体的背景下理解。对地方历史的理解应该服务于理解更大的历史单元,例如区域历史或小区域的通史。

地方志是了解地方历史的窗口。家谱、契约等地方史料地方志等一般是个体的记录,而方志则是反映地方整体性质的记录。正如研究年代史,首先要从正史入手,研究地方史或地方史,首先要读地方志,带着整体的历史观念来读。

方志是研究地域、地域史的基础资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切入点。地方志的历史价值首先体现在它能够了解地方历史乃至更大的历史。

从微观历史的角度来看,一般来说,区域单元越小,历史的完整性越强,对社会现实的可理解性越低,史料的价值就越高。因此,乡志、村志值得关注。乡志始于宋代,正如张汤八卷的《积水志》献给浙江海盐一个小镇的心声。据统计,宋元乡镇志仅有5种,分布区域仅限于江浙两省。明代乡镇志发展起来,共编撰52种,其中江苏28种、浙江19种、福建2种、江西1种、山东1种、广东1种。编制区域扩大4省。清代,共编撰乡志323种,更加繁盛。南方各省几乎都有,北方的山东也有4种②。乡镇志的编撰本身往往是地方社会权力的产物,有的则是家志与地方志的结合。徽州多民族杂居,乡镇志在这方面颇为突出。例如,歙县清朝雍正年间余华瑞等人编撰的《衍真志草》就体现了当地宗族的实力。乾隆歙县《城阳散志》是蒋登云编撰的,基本上是蒋村蒋氏的编年史。歙县《丰南志》中有大量关于新安吴氏的内容。程文汉编撰的《光绪祁门山河乡志》中,有不少与程氏有关的内容。雍正年间,徐显祖编修休宁《复坛志》,突出徐氏家族的历史。 ①这些乡志是民间编撰的,虽然反映了基层社会的权力主导地位,但官方编撰的县志也往往反映了当地家族的权力。美国学者研究浙江万里省绍兴府《新昌县志》文斯发现,县志成为了当地三个最显赫的家族——卢、潘和余的“公共家谱”。 《新昌县志》的49位编撰者中,除县令和学官等5人外,49名参与者全部​​都是亲属,其中有29人来自上述三个家庭。因此,人们认为,编修县志就像家谱一样,是乡绅家族形成和成长的一个方面,也是提高社会地位的一种方式。编修县志实际上是编修者加强宗族与地方社会关系的一种手段。也可能是县令与士绅相互合作、相互促进、提高官职和社会地位的好机会。它提醒学者们应更加关注地方志编纂的目的和过程②。

地方志数量最多的是《福州志》d 县志。一般来说,地方志主要指福州志和县志。其中县志信息更为具体、详实,具有较强的历史完整性。州志多在县志(州志)的基础上编撰。因此,初读地方志,应先读县志,研究也应以县志为基础。上述万历《新昌县志》的例子就说明了县志的重要性。州县志还可以方便地与家谱等结合起来,形成地方文献群。

省级地方志为《同治》,创制并流行于明代。 《中国地方志统一目录》记载了明代现存的通志类型37种,名称各异,如通志等。、一般编年史、远大抱负、伟大记录、插图经典、编年史和书籍。清代从康熙朝开始,大约每六十年修编一次志。 “清代有22个行省,共编修省志98种,其中总志73种。几乎每个省都编修总志三四种,还有其他类型的省志。”③。省志是在府、县志的基础上编撰的。它们的特点是有利于对区域历史的总体了解和统计分析。笔者以卞宝娣主修的光绪《湖南通志》卷四十三《建筑·处所》,统计了清代湖南地区修建苗圃的数量、时间和空间分布④。

国家记录一般称为统一记录。伊同知这个名字起源于豫语n朝的《大元大义通志》,按省记载了地方历史地理。明英宗天顺二年(1458年),民部尚书、翰林学士李贤等主修《大明一统》。成书于天顺五年(1461年)四月,共九十卷。沿袭《元大一统实录》,分天顺年间两京十三布政使,记载各府、州、县十九门事务:建制史、县名、面貌、风俗、山川、土特产。 、机关、学校、书院、宫殿、关梁、寺庙、祠堂、陵墓、古迹、人物、流放、女人、神仙。书末附“外邑”,描述周边国家。在广告中刘基等人以旧名编着的《明清天文划分书》二十四卷,于洪武十七年(1384年)闰十月出版。下属郡县,详述古今建制史”(《太祖实录》卷167)。命陈勋、彭时等人编撰,刊于《寰宇》景泰七年(1456年)《同治》,卷一百一十九卷。按两京十三布政使顺序,记述了建城沿革、县名、山川、名胜、风土人情、土特产、记载城市、祭祀、坟墓、宫殿、宗庙、坛、亭、园、府、馆、校、学、书院、亭、邮局、亭、池、亭、桥、井泉、关等。 , 寺庙, 宗庙, 陵墓, 坟墓、古迹、名官、贬谪、流放、寓所、人物、题材、诗词等共38个题材。侧重于对名胜、风景的描写。这两部编年史也是全国性的。清代,《一通志》曾三次编修,分别于乾隆八年(1743年)、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统一记录不够原始,比一般记录简单,更容易了解全国各地的大致情况。历史数据的价值不是很高。总之,《伊同志》和《同志》总体上便于全面了解大地区和国家情况,但不易用作基础史料。

2.地方志的体例与分类

宋代以后的中国地方志,有图、文、表等形式。f表达方式,体例主要包括图、表、记、传,内容记录人物、事件。应该说,地方志的内容和形式具有不同的历史价值。人们说,当今社会已进入图像阅读时代,人们对​​图像的兴趣急剧增加,图像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美国学者范德的《明代中国图画:明代地方志插图研究》一文就是一部利用地方志研究历史的著作。作者关心的是“我们可以从画家的绘画表现他们所生活的世界的方式中获得关于明帝国的哪些信息”。他认为,明代地方志插图中描绘的中国“反映了绘制地图的汉族精英的文化关注和文化假设”。本文讨论地方志作为一个社会明代的窗口,地方志为史证,中原地区,边塞。结论是:“地方志所提供的图景显然受到了下令出版仿地方志的学者和官员的担忧、假设和价值观的影响。所以我们在其中发现了许多一致的元素。这些共同点表明我认为作者们渴望在更大的明朝战略中为他们的地区获得一席之地。” ①潘胜回应范德的研究,考察了明代地方志中制图者的身份,认为主要有儒家学者和画家等两种人②。

对于表格来说,主要是方便统计、查找和节省空间。例如,官职记录主要包含历代文武官员的等级、职责等。要么按off列出官方排名,或记录在表格中,或两者的组合。

人物传记在中国地方志中占有重要地位。地方志记载人物传记,至少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县志的兴起。到宋代地方志定稿时,传记已经专业化、分类化。宋元纪事中记载的传记是相当多的。朱士嘉根据宋元纪事传记三十种,编成《宋元纪事传记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共收录3949人。有学者对宋元时期的地方志传记资料进行了专题讨论③。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颁布的《历代编纂规则》“人物”条规定:“凡记载自上代至今,本朝之圣贤、烈士、忠臣、名将、官员、孝子、贤孙、义人”,丈夫、贞妇、隐士、儒生,有神通的人,能护乡的人也都包括在内。”“佛教仙人”人物“列入上代至今有名望、有神迹的人之列。”明清时期历朝历代、人物传记成为地方志的主要内容,其归属和分类主要有:名臣、乡贤、学者、文苑、隐居、方术、辈份、流放、妇女、孝、忠、 、武术、先师,这些传记材料自然是研究记录的不同社会群体的宝贵史料。价值有助于了解社会结构e④.从具体研究来看,宋代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中国地方志中贞烈烈士的记载明显增多,地方志传记资料成为研究妇女问题的重要文献。台湾学者费思言通过分析地方志中贞节殉女的资料,加深了对“明代地方志中贞节殉妇记载大量增加”的认识。

中国地方志的文体在宋代逐渐完善并定型。宋代的纪事体裁大致可分为平列门目、纲目、史书三种。直到明清时期,地方志的体例大致相同②。

平列门的特点是品类多。例如,宋代的《吴郡志》分为三十九类:历史、区划、户籍、税收、贡品、海关、城墙、学校、营寨、官舍、仓库(有田务)、广场集市、古迹、爵位、牧养。侍卫、官员、宗庙、园林亭台楼阁、山峦、虎丘、桥梁、河流、水利、人物(含妇女)、进士题名(附武举)、土物、宫殿、福国寺、福外寺、县志、古墓、童话、佛塔、神术、奇事、奇闻轶事、考证、杂诵、杂志。明朝在综合历代地方志的分类基础上,制定了明永乐十六年颁布的《志编修则》。分为建设历史、区划、领地、城市、山川、方国城镇、土特产、贡品、田野、税粮、庭院典籍、税单、海关、户籍、学校、卫所、县宅、寺庙、祠堂、桥梁、古迹、官方文物、人物、神仙诠释、杂志、诗词21首。其中,第7号并列了包括土特产在内的6个项目,共计26个Do。按官方规定分类编撰的地方志多见于明初。这种分类对后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行类别形式的分类有一些微不足道的缺点。

大纲规则分门别类,内容清晰。如宋代《鲜春皮灵芝》,分十九类,五十二目。又如嘉靖的《燕灵志》,是较早的例子。书中共有八条记录,记录分为小标题。编年史如下: 地理编年史:疆域、星辰田野、山脉、河流、堤坝;建筑志:城市、县衙、学堂、衙署、祠堂、库房、巷弄、城堡、城镇、村庄、梁木;田野记录:田野、户籍、税粮、农耕、桑树生产、贡赋、徭役、土特产;官师志:官制、县令、学官、名太监、海关;人物记载:孝友、忠义、理学、经书、名士、道德、文学、隐居、科目(贡品推荐、任命为子)、褒扬、谥号、贞节、招贤纳士;品格:军职、正教、材艺、爵位(古代官员的统称)、资历、邑民、邑官、属等;杂志:古迹、墓葬、寺庙、庙宇、吉祥异、补异;文章和期刊:包括 Han 和 Wei文本、宋文本、元文本、国潮文本、唐诗、宋词、元诗、郭诗。又如嘉靖《苏州志》,八卷,内容包括地方志(包括历史、县名、疆域、风俗、形制、山水、田野、村落)、粮货志(包括户籍、物产、贡品等)。和征兵)。 、赋税、教养)、官事记录(包括历任名官)、军事记录(包括卫士、农耕、民兵)、人物记录(包括名圣、荣誉、选举、贞洁)、建筑记录(包括城邑、衙署、学校) 、仓库、商店、桥梁、祭祀、祭祀、官节及孝坊)、古迹(包括古城、宫殿、坟墓)、杂志(包括庙观、灾祸、吉祥)。光绪十六卷《赵州志》收录地理记载内容包括星域、历史(隶属城市)、疆土(隶属隶社)、集市、山川(隶属桥梁)、古迹(隶属墓葬)、田府(盐政)。附)、风俗、物产、吉祥(附军事);建筑记录,包括城市、衙署、学校、祭坛、寺庙、仓库(附属杨济院、鹿泽院)、邮局;祖先祭祀记录,包括坛、文庙、庙祭等;官志,包括职称、官师、名官(有官绩)、官职等;个人记录,包括人物表、正史、科目表、名臣、官事(附有正史)、武职、封赐、长辈、长寿)、武功、忠孝、文学、艺技、妇女;艺术和文学,包括记录、通知、更正、论文、考试、碑、赞、碑、诗。另卷首为陈章、前朝科举制及图画,卷末为杂考。

历史风格是指借鉴传记风格的正史风格。如宋代《景定建康志》,分为京志、图(20张)、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志(疆土、山川、城门、官守、儒家) 、文学、武卫、田赋、海关、庙祭)、传记(正学、孝、贞、忠、忠、直臣、政、辈、隐德、风雅、节节)、遗物。清光绪编纂河北《永平府志》七十二卷,上卷、末卷各一卷。第一卷共9张图片;第 2-18 卷为表格,包括标题es,历代官员,朝代官员,选举,名单。有5张女士桌子;第十九卷至四十八卷为纪年,包括封建疆域(疆域、兴盛、兴业、山川、村落、风俗、物产、古迹、坟墓、纪事)、建筑(所辖市、府、所、府)。学校、寺庙、寺院、关隘、金粮、仓储、优惠政策、邮政)、军备(辖营、边防、海防、航运)、税役(辖户籍、人口、田赋、资金、交通,有纪事(盐法)、艺文5部;卷四十九至七十为传记,有名臣、地方贤人、官事、交谊、文学、忠义、隐居、长寿、流放等。 、方术、妃嫔、女子。传记十二类;卷七十一至七十二为知鱼。

以上三类地方志常有交叉,其共同特点是分门别类地记录各种事物,与纪事体例颇为相似。 《大纲》、《平列门目》等地方志甚至都以“志”来分类。例如嘉靖《燕陵纪事》中引用的八个纪事都包含人物,与《纪事》中的纪事含义不同。

方志支志,是指相当于志体志的内容。我们将各种文体的地方志混合在一起,以纲要的形式考察其共同内容的历史价值。

我们先来解释一下类别。在二级分类体系中,先分为大类,然后再分为细类。

1.地理学,又称疆域史、地理史。于地指的是大地。主要记载行政区域范围离子、山川、名胜、风土人情等。如宋代《资水志》的地理,包括历史、风俗、情况、户籍、赋税、镇名、镇界、四至八至、九等。陆地和水路。又如嘉靖的《寿州志》。地理包括历史、星空、领土、形状、村庄、风俗、时间顺序、善恶礼仪。贾冕《铜陵县志》地理包括区划、沿革、疆域、乡镇、形制等。 、山川、城镇、池塘、土特产、风土人情、气候、名胜古迹。又如万历年间的《余姚县志》,记载了历史、疆域、都城、桥梁、山川、湖泊、形状、风土人情等,其中部分内容解释如下。

进化:指对旧制度的继承或某些变化。用于记录本地区的行政隶属关系从古至今。常与建筑、城邑、衙署等并列。 或者可以按时间顺序叙述,如嘉靖的《江阴年谱》;或者可以将其写在表格中以显示年表和事件。比如嘉靖的《宁波府志》就有史表。

兴盛:本指地形优越。方志记载了地理位置优越、地势险要、城市风光秀丽的特点。在总标题下,历史和领土类别下通常有一个副标题。

城市:指一般城市。记录古城的历史建筑,如城墙、城门、城楼、河流、壕池、道路、码头、桥梁等。

城郭:指整个城市内外,一般指城市。主要记录城市内外的距离、位置、姓名等。

津渡:即渡口和划船的地方。记录渡口的名称、地点、目的地、州县、名称、历史变迁、存续情况等。

花园:指饲养动物的花园房屋。地方志用它来记录花园、池塘、古迹和建筑物。属古迹篇,与城池、宫殿、陵墓、楼阁、楼阁等并列。

封地:指一个地方的边界、辖区或领土。就像一个领地的历史一样。

2. Build:即创建、设置。也有属于地志、地理或疆域志的,记载历代地方建制的变迁,常与演变同名。嘉靖的《寿州志》有地理志之外的建制记载,嘉靖的《铜陵县志》除了地理志之外也有建制记载。时间嘉靖《池州志》建设篇包括城池、官署、学堂、行署、书院、社科、庙宇、集市、广场、施舍、商店、金粮、酒馆、武术场馆、胡堆、宫殿等。其中一些解释如下。

Seshe:是官员办公的地方。地方志记载了各级衙门的土地管理和变迁,属于建设志的范畴。

驿铺:驿站、送铺的统称,指送公文的人换马或官员休息、暂住、充军的地方。记录客栈、投递店的位置、里程、数量和所有权等。

邮政:原意是投递文书、提供食宿、车马的驿站。地方志记载了这里的客栈是方式。或属州县篇,与历史、区划、风俗、疆域、道路、城邑、营寨、庙宇等并列。

方象:记录街道的布局,常平行于界线、桥梁、仓库、金库、博物馆和邮局等。例如明代的“延陵”“衙”,“衙衙”中有坊巷。

宫殿:记载古城宫殿、宫殿、殿堂等古迹、建筑或历史古迹。

金梁:记载渡桥的地址、特征、名称及修建历史,多属山水志或建筑志。

墓葬:记录了当地名人墓葬的位置和规模,属于历史古迹范畴。

Chinzuma:指的是池塘和水池。属于山河志的范畴,记载地名、情况关于池塘和水池的命名方式。

观津:主要记录水陆交通路线上的检查站。

关亭:亭台楼阁等历史建筑的记载,列入历史古迹或建筑记录,常与园林、陵墓、宫殿、城池、台阁等列为同一类。

此外,学校(学宫)往往也附属于建立,记录着学宫的设立、变迁、重建。地方志中还记载有反映当地驻军等军事情况的记载,主要见于边疆地区的志志。例如,孙士方编着的《嘉靖宣府镇志》卷十亭垒试,记载了城墙、桥墩、桥墩上官兵的人数,以及历代请求修建桥墩的奏疏。和堡垒。

3。食品和商品:记录经济内容。嘉靖《赣州府志》卷四为粮货志,记载了当地的土地制度、户籍、赋税、仓库、漕运、盐法、杂税、钱法、采矿、冶金、行销、会计等。 .其中一些解释如下。

金徭:明代三大徭之一:礼甲、杂番、军徭。可以按人口、财产划分,可以用劳力,也可以用金钱雇佣。他们是普通的仆人。 。地方志借用的爵位一般属于兵役范畴,常与同等爵位并列。例如,林熙源的《嘉靖钦州志》记载了礼月门第三卷中的统一徭役。

货子:本指财物,记录地方财物和特产,属于物产记录范畴。 .

贡品:也叫贡品,它记录记载了历代赠与朝廷的各种地方特产的名称、数量等。一般属于产品类,常列有税规、杂钱、赋税、贡品、丝绸等类别。

食品货物记录的户籍类别值得注意。一般记录人口数量、户籍分类、户籍状况等。它是人口和社会历史信息的重要来源。以宋代为例,地方志记载了州县户籍数量,可以弥补其他书籍往往只记录全国数字、以道路为主的缺陷,了解城乡发展情况在宋代。地方志还记载了不同类型的户籍,这有助于了解宋代考察人口的情况。结构;方志记载了户籍中户、户、户的状况,是了解人口统计的重要资料①。何秉娣先生利用方志研究明清以来的人口问题,做出了开创性的学术贡献②。有的还记录氏族,可以帮助您了解姓氏的构成和移民情况。嘉庆《休宁志》另立《宗族志》,综合了徽州的《新安大宗族志》、《新安名族志》、《休宁名族志》,“芯刻宗族名牌”。 ”,记录姓氏、来历 迁朱贤并附祠。

4.经记:过去泛指儒家重要经典,泛指一切书籍。也称为艺术和文学。 《艺文志》始于《汉书》,记载了历代书目。屁股。 《隋书》是一部经书编年史,分为经、史、子、集四组。地方志以此记录地方作品的标题、作者、成书年份、序言和摘要。艺术和文学记录有时包含原始文本,并且常常保存重要的材料,例如重要的碑文、奏折和文章。

5.河渠志:指水道,记录境内河流的源头、流量、所经过地的名称及距离、堤防、桥梁、水利工程、灌区等。

< p>6。兵器之源,指军备,记载古今军事、战备、兵制、战防、军事设施等。万历《河间府志·武备志》:军制、清军、天津军制、格古军史,民兵叛变。

7.杂志:记录地方志需要记录的内容但不能形成自己的类别,如灾难、轶事、遗事、传闻、传说、诗歌等。又称杂记、杂简、杂记、系列记录、系列谈话、附录等。下面解释。

收藏:记录没有任何财产的东西,即杂记。

相宜:表示吉凶,记录吉凶事件。属于杂记、补充之类的。

灾害吉祥:记载自然灾害、异常自然现象和所谓吉祥等,或称为灾害,或附于杂记。

奇怪的新闻:记录奇怪的、闻所未闻的事情。又称轶事、轶事、琐事等。

吉祥、灾难、吉祥的内容有时独立成黄正或邪正。主要是指统治者针对农业问题所采取的救济措施。饥荒。方志记载了每年水、旱、风的程度、范围和救灾情况。万历《河间府志•事政志》载有历代和时事两项。嘉庆《余杭县志》卷十四亦“席正”。有关吉祥和灾难的信息也是研究疾病和医疗社会史的重要来源。余新忠根据清代江南11州的地方志:江宁、苏州、松江、镇江、常州、太仓、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宁波。我们根据灾害吉异(吉祥、福祥、祥吉)的地理记录和杂记,编撰了《清代江南支部流行病年表》,分析了鼠疫的时空分布和相关情况。社会问题。 ①.

杂记的内容非常广泛。例如,《弘治·吴江县志·杂记》记载了元末大商人沉万三的事迹。

总之,风俗、建制、宗族、户籍、祠堂、杂记等地方志分支或类别中的社会历史资料具有很高的价值。下面我们就“风俗”和“建筑”(以“宗庙”为中心)做详细的探讨。

3.地方志史料的价值

首先谈风俗志。海关或列于专志,或隶属于地志、地志、疆域志,或纳入官志、人事志、礼志,甚至附于人物、村寨、学堂、杂试;还有基于某些记录的记录。客户诸如节日之类的om内容可以单独列出来代表习俗,也可以与习俗并列。风俗志的结构一般包括婚丧嫁娶、季节顺序、风俗志等内容,内容可细分为衣食住行、年节节日、红白喜事、农业工商业、宗教信仰、社会组织、风俗、娱乐、方言等②.海关的价值历来受到重视。 1922年胡普安编纂的《中国海关》,1937年李家瑞编纂的《北平海关》,都包含了大量的地方志。 《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书目文献出版社)于1989年至1995年先后出版,分华北、东北、西北、西南、中南、华北、东北、西北六卷、十卷。和华东地区。里面有丰富的礼仪知识,年龄、生活、民间文学艺术、民间语言、信仰等七大类民俗风情。还有一些编纂地方志和海关资料的地方志③。

地方志中对风土人情的记载,可以反映一个时代特别是明代的社会变迁。 1970年代末,日本学者森正夫注意到,明代的地方志和风俗习惯,以晚明的顺序记载了社会关系的颠倒,如尊卑、尊卑、长幼、尊卑、主佃、主仆、士绅、百姓等,并预测先后顺序。表现为“场”,可以置于地域社会中,作为人们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认为机械地运用经济范畴中的主租关系概念,无法把握秩序的倒置。明朝末年。在地域社会中,除了纵向关系中的阶级和身份的秩序外,还有横向关系中的共同体①。随后森正男正式提出了他的地域社会研究构想②。台北学者徐宏先生运用大量的地方志志资料,揭示了明代商品经济发展背景下江浙及华北地区风俗习惯的整体变迁。我还主要利用明代的地方志志和风俗资料来探讨明代以衣、食、住、行、用为主的生活方式消费习俗的变化。由此我们得知,风俗志中往往有一类“风俗”来记载社会风俗,如嘉靖《江阴县志》卷四的“风俗”,雍正《山西通志》卷四十五的“风俗”。 ”;或者有特殊记录某些习俗,如万历《新昌县志》《风俗》卷四记载的“服饰”的变迁就比较详细。地方志和习俗包含广泛而具体的信息。风俗的变化与历史的演变有关,岸本澪强调了从风俗认识历史阶段的重要性⑤。

事实上,地方志中设置的风俗范畴本身就包含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反映了当地的社会生活。有学者对清代修订台湾志的序、例、议及相关范畴进行了探讨,研究了设立“风俗”范畴的理论基础和具体实践方法。这样,海关品类就被视为“知识建构/权力意识错综交织的领域”。 。研究表明,除了衣食住行等一般风俗习惯外,历年的饮食、交通、礼仪等方面,正志的风俗也有以下特点:一是风俗中所列的气候、天气、潮汐、算命等都与农业社会有关。人类道德、生产运作和政治运作;其次,记录的“习俗”数量与特定时期的发展和汉化成反比;第三,汉人和原住民直接参与屠杀,需要统一帝国的有效治理。认为,对风俗类别的讨论重点反映了官员对台湾移民社会的认识,与国家政策的实施有关,隐约流露出一种文化优越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风俗兴衰/政权更迭的解释框架;独特的价值判断汉代/汉代/善恶习俗;以及移风易俗/改汉为民的意图。

地方志中的风俗反映了非常丰富的社会内容。以我自己的研究为例。我通过地方志、风俗等资料研究了明清时期的杀婴现象⑦。地方志的编撰者常常把溺婴当作风俗变迁的对象来记载,从而为我们保留了溺婴的信息。在生活礼俗方面,我利用地方志志和风俗习惯来研究火葬问题。火葬被记录为一种不良的丧葬习俗,也是改变习俗的一个目标。海关记录还留下了士人、农民、工商业的信息⑨,嘉靖《江阴县志》卷七“海关”就有专门记载。每年的节日是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用的是本地ch论明清时期每年的节日⑩。在风俗礼仪部分,可以研究祖先的祭祀、祠堂、家庙;序列中元旦、寒食、清明、冬至等节日的记载中也有相关资料。风俗和祭祀问题的记载,不仅对于我们了解祭祖礼俗有重要意义,也是研究宗族制度的重要资料①。事实上,我们可以从习俗的不同方面挖掘出更多隐藏的历史,比如从节日习俗中妇女的活动②。从每年的节日中发现人们的心态及其变化③。仅通过我自己的研究,海关编年史就为很多问题提供了研究材料。它确实是社交数据的宝藏。因此,可以说风俗史就是社会史。

其次,我们讨论记录的建立。何碧ngdi研究了中国会馆,查阅了3000多部地方志,从地方志、寺庙、庙宇中收集了有关会馆的资料,写出了名著④。

明清时期,尤其是善堂、善会等慈善组织,在地方志尤其是江南地区的志书中有很多记载。一般来说,慈善会馆、协会的记载类别可能属于编制,如乾隆的《杞县志》、嘉庆的《松江府志》、同治的《萍乡县志》、同治的《番禺县志》; 《东平府志》、乾隆《延平府志》、光绪《吉府通志》;或属公府(嘉庆《台湾府志》)、公署(同治《平江县志》),或属公署(乾隆《淄川县志》)、公局(同治《太湖县志》)《年谱》)、义局(乾隆《苏州府志》)、善行(光绪《常熟昭文和志稿》)等。文字和杂记中也会有关于好人行善的记载,涉及善堂和善行。台北学者梁启子用2600多部地方志统计了清代慈善组织的数量,其中有苗圃973个、普济堂399个、清节堂216个、慈善堂338个,以及以捐棺为主的协会、 743. 她指出:“地方志料大多是官方的地方史料,因此内容趋于‘正统’。历史资料,如为民间所接受的政治史、制度史等政府,重点关注历代地方官员和在主流社会享有盛誉的地方精英。……虽然地方志并没有脱离尽管它们保留了官方的意识形态框架,但仍然包含详细而全面的当地历史资料。本书所讨论的山塘资料主要来自清代地方志。其中以《江南志》史料价值最高; 《江南志》对聚饭山堂的创建时间、过程、负责人、章程等有许多详细的记载。无论资料的准确性和丰富程度,江南志志的水准都高于其他地区的地方志志。这就是本书的分析部分必须依赖这些数据的主要原因。但至于善堂的日常运作记录,如母乳喂养问题、健康医疗问题、收养情况等,方志只字不提。直到清末,个别神社才有这样的信息……” ⑤这是根据经验得出的。梁启子用简单的r

属于建筑范畴的“宫殿”,往往蕴含着珍贵的社会历史资料,比如宗族信息。徽州地方志十分重视宫殿记载,弘治《徽州府志》卷十、嘉靖《徽州府志》二十一卷、万历《祁门县志》卷四都有“宫殿”的范畴,记载了“宫殿的地方”。祭祀”和祠堂,是我们了解宗族祠堂的重要资料⑥。但万历《祁门县志》记载,“宫殿”在《人事志·思政》中。清代《临县志》中,祠堂属“政事志”,《婺源县志》中,祠堂属“政事志”。《休宁县志》中的“祠堂”隶属于《建志志·谈澜》,《绩溪县志》中的“宗族祭祀”属于《祭典志》总之,建志(或祭典类)记载了祠堂的建筑,为我们研究宗族提供了资料。

上述以及与祠堂祭祀有关的资料往往属于建筑。宗族祠堂体现了对祖先的崇拜,事实上,有大量的宗教和民间鬼神建筑记载,蕴藏着宝贵的信仰信息。常包括地理记载、营修记载、祭祀记载、历史古迹等,具体如嘉靖年间的福建《建平县志·祭祀志》,有三项内容:祭坛、宗庙、神社。又如乾隆修订河南《宜丰县志》建设志,其中有“池庙”,记载该地的祭坛庙宇有:社稷坛、风云雷雨山川坛、先农坛、黎坛、城隍庙、孔庙等。特庙、关帝庙、八曲庙、刘将军庙、马庙、火神殿、照应水庙 大王庙、三皇庙、玉皇庙、赤帝庙、元帝庙、东岳庙、泰山庙、三官庙、二郎庙等二十座庙宇、八卦亭、白衣亭、香火庵、苦楝城。还有芬仁寺、文昌寺、明还寺、乡贤寺、忠义寺等祠堂。它们提供有关国家神道教、民间信仰、佛教和道教研究的信息。如果你分不同的类别来研究,你可以有很多主题。我辅导学生从地方志开始为此,我们对山东的泰山、湖南的白帝、天王、城隍信仰进行了研究①。

事实上,研究问题时,需要综合运用各门类的地方志资料。以乡镇契约问题为例。万历《英山县志》卷二为“建筑·乡社”,嘉靖《开州志》卷四为“学堂·乡约”,嘉靖《安溪县志》卷一为“地理·乡”,康熙《 《休宁县志》卷二《建柱·月报》均有乡约之记载。这些乡镇契约出现在乡镇、乡镇社区等基层社会组织的介绍中,与地理、学校、建设等相关。此外,“官署”还记录政府机构并保留乡镇契约的信息。嘉靖《汀州府志》卷二。九个“亭子”记录“乡亭”。传记中也会有一些记载。艺术和文学中有时会有描述乡村契约实施的文字,可以相辅相成。

特别是地方志的记载比较简短。如果结合收集到的数据,将会更完整地呈现所研究事物的实际状态。

四.结论

总之,中国地方志蕴藏着大量丰富的社会史研究资料。将材料分类并研究它们长期以来一直受到重视。近年来,随着地域和地域史研究的热潮,从地方志入手,呈现出新的方法论意义,对于开展整体历史研究、微观历史研究、基层社会研究、公共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地方志也是联系国家和社会的重要纽带,是了解国家和社会的窗口。到了两人之间的关系。随着文化史与社会史的相互渗透,社会文化史应运而生,关注人们对事物的看法,考察编纂者的观念,而地方志作为文本本身也成为研究的对象。随着史学的不断更新,地方志也必然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史料来源。当前,社会史研究方兴未艾,方志作为社会史料的价值值得人们重新思考。

3.平江红色旅游市场分析报告

湖南省红色旅游基地较多,如湘潭韶山、怀化枝江、岳阳湘阴、平江、长沙浏阳、株洲鄢陵等旅游教育基地< /p>4。平江红色旅游市场分析会

平江旅游 平江县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其特点可概括为:自然风光优美,还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历史文化和地方文化旅游资源;资源集观赏性、趣味性、参与性、体验性于一体,将文化价值、科普价值、审美价值、生态价值、经济效益融为一体。自然景观、生物资源、生态环境、人文景观在这里完美结合,是一个较为完整的旅游资源体系。 1、幕府山 幕府山属罗霄山脉,位于平江县北部,湘鄂赣三省交界处。全链有千米以上山峰12座,主峰海拔1595.6米。幕府山森林覆盖率达94%,植物区系丰富。贝尔已鉴定出 806 种树木共有96科,有银杏、黄花、黄花等珍稀植物32种。有黔松、闽柏、核桃、香果树等。天然黄山松面积1100多公顷,是南方面积最大的松树。我国长江流域。动物区系成分丰富,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云豹等珍稀动物多达52种,平胸龟、虎蛙、猕猴、穿山甲、豺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2种。 、水獭和巨型果子狸。幕府山古称二十五洞天,“幕府丹崖”为平江老八景之一。自然风景资源有象形奇石、瀑布清泉、天然黄山松树、云锦杜鹃、高山草甸、仙境景观等。人文资源有摩崖石刻、天门寺、天月关、积山宫、飞沙寺、遗址、历史、神话传说等。 幕府山麓,南江镇石茅长滩村五家组的石麦河里有一处温泉。热水从岩石的缝隙中成股地涌出。有泉眼5个,面积约300平方米。泉水温度26℃至41℃,最高可达46.5℃以上。水无色透明,有淡淡的硫化氢气味。水的化学类型为碳酸,含有偏硅酸、氟、放射性氡等特殊成分。是理想的沐浴温泉水。由于浆液温泉位于幕府山脚下,适合作为幕府山的配套项目进行综合开发。 2、连云山 连云山属罗霄山脉。因山上常年云雾缭绕而得名。又名清净山。莫连云位于平江县南境。全链条有千米以上山峰10座。主峰海拔1600.3米,为县内最高峰。连云山植被良好,有树木50余科、120个树种。这里生长着樟树、银杏、水杉等珍贵树种。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有猴面雕、画眉等鸟类30余种,豹、狐等兽类20余种。 “连云翠碧”是平江老八景之一。连云山分为顾家洞、徐家洞、鹿头洞、枣门洞。主要景点有月光岩、燕子岩、玉女潭、前锅后锅、魔面石窟、寒婆岙、十二层楼、一线瀑布等。已开发的旅游产品有连云山峡谷漂流、竹海公园等。哼,连云山峡谷漂流是比较有特色、刺激的漂流产品,是连云山最具潜力的旅游项目。 3、福寿山 福寿山位于湖南省平江县南部四村乡。属连云山脉,总面积近10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572.3米。年平均气温12.0℃,极端最高气温30.5℃。福寿山森林覆盖率达96%。景区集秀山、秀水、幽林、奇石于一体。它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福寿文化。是国务院国发[1988]51号文公布的列入“岳阳楼洞庭湖风景名胜区”的九个景点之一。 4、密里水河的景观文化资源与两位世界历史文化名人(瞿先生)的命运息息相关。袁世凯、杜甫),那里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密里水脉旅游资源的主要载体有:杜甫墓寺、石牛寨、密里水源头。 ①杜甫墓:位于平江县安定镇小田村,面积2552平方米,被国家编着的《中国名胜名胜词典》认定为“中国名胜古迹”之一国家文物局批准,全国唯一的杜甫墓,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千古胜景,诗圣丰碑”。整个陵墓包括杜甫墓、杜文正公祠、杜公祠、浣花草堂、铁坪诗社等,构成了一组极具文物古迹、历史和观赏价值的古建筑群。目前保存有莲花石基、古遗址等文物。刻有唐代铭文的砖。 ②石牛寨:位于平江县东北部大坪乡。历来都是重要的军事要地。因西山山顶有一块巨石形似牛而得名。这是一个面积约十平方公里的丹霞山村。石牛寨风景秀丽,景点密集,分布着90多个景点,可概括为“一牛二龟三关险;四桥五村六线天七怪八”。寺观四十八崖,风光无限”。 ③密水源:位于石牛寨西麓,沿岸是和谐的丹霞景观和田园风光。主要景点有石牛、仙女岩、莲花峡、二指岩、龙戏珠、象鼻岩、弓头桥、天门岩等。 、猴面岩、狮头背、佛像H还开发了岩石、睡美人、鼓石、钹石、关菜石等竹筏漂流项目。 5、红色旅游资源 ①红色事件 平江县是我国“革命摇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革命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重大红色事件都发生在这里,包括:秋收起义(组成部分)、进军攻城(电影《愤怒》的原型)、平江起义、平江惨案、平江起义纪念馆(天岳书院)位于平江县城东北郊约1500米处。原为天月书院。 1928年7月22日,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在这里发动平江起义,一举攻克平江县城,建立工农红军第五军。彭德怀担任司令员,滕代远担任党代表,创造了革命家湘赣边境地区基地。同年底,起义部队转战井冈山,与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四军会师。 1949年7月,这里是解放军与程潜、陈明仁进行和谈的地方,为湖南的和平解放铺平了道路。 1982年,天岳书院辟为平江起义纪念馆。陈云同志题写了“平江起义纪念馆”匾额,并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彭德怀、滕代远同志的故居得到修复陈列,并开设新的文物陈列室。室内陈列有大量文物和平江起义照片。左右厢房为东、西厢房,中间为长方形花坛。左侧主厢房曾是彭德怀的官邸,内有一间门廊。房间里挂着彭德怀元帅的遗像。平江起义旧址广场上建有彭德怀元帅骑马铜像。新馆于2008年建成。 6.驼龙峡“亚洲第一峡”

5.南平市红色旅游市场分析

南平市的旅游景点有美丽的伊山、天然氧吧的芒砀山、避暑胜地、悠闲静谧的西苑庵、邵武独特的丹霞风光、小武夷、千姿百态。岁月古城和平古镇、革命红金坑都是南平市的景点,都是值得一去的地方。这些都是我走过来的。有时间的话可以去看看

6.平江县红色文化调查报告

1

枝江中国人民胜利投降战争纪念馆

枝江中国人民胜利投降战争纪念馆位于胡志明市枝江县七里桥南省.目前占地63亩,主要由投降人员组成。纪念广场、中国战区司令部受降旧址(含受降场地旧址、中国陆军司令部旧址、何应寅办公室、肖易苏展览馆)、中国人民解放军投降胜利纪念馆抗日战争、受降纪念碑林、七里桥旧址等纪念建筑组成。其中,投降纪念馆建于1946年2月,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象征。它是中华民族伟大的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历史见证。是世界六大凯旋门之一(罗马、柏林、米兰、巴黎、枝江、平壤之一)。它是免费的o 凭身份证来访。

周边景点:龙津风雨桥、白铺峡、侗族文化城、天后宫

2、海峡转运纪念馆

海峡转运纪念馆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由烈士纪念馆和红军长征大会旧址恭城书院两部分组成。

通道调兵纪念馆分为战略转移、通道调兵、走向胜利、红色标志四大板块。运用大量图片、雕塑、绘画、实物资料、珍贵文物等展示了长征时期中共中央领导人在通道召开紧急会议的史实。中央红军的行军和部队向通道的转移是由通道会议促成的。作为以及1930年12月至1934年12月四年间红七军、红六军、中央红军经过该通道时发生的一些鲜为人知的人和事,广大干部群众。也是革命传统教育场所。

附近景点:万佛山、皇都侗族文化村、太郎侗寨、龙底河漂流

3.中国共产党湘西第一支部

中共湘西省第一支部于1924年12月经中共湘西区委员会批准成立。是湘西历史上第一个基层党组织,也是湖南省第一个党支部。继1923年冬平江县党支部成立后的第二个基层党组织。支部旧址位于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大桥江乡潘田村高山寨。这是一座土木结构的四合院,古朴而庄严,墙上挂着的党旗鲜艳夺目。

周边景点:西黄山森林公园、滕代远纪念馆、满朝间书院、郝霞坪古村落、九龙湖、

4.粟裕同志纪念馆

粟裕,男,侗族,1907年出生,怀化会同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将军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委、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副委员长。

粟裕同志纪念馆是国内第一座全面展示粟裕同志的专题纪念馆粟裕的生平及功绩。纪念馆设有展厅、陈列厅、贵宾厅和报告厅,馆内收藏陈列了粟裕将军遗物55件和文史资料700余件,生动地再现了粟裕同志光辉的战斗一生。

粟裕同志纪念馆改扩建工程于2014年9月29日竣工,免费向公众开放。

周边景点:高邑古村、王洞古村、粟裕同志纪念馆、鹰嘴界自然保护区、

5.滕代远同志纪念馆

滕代远,苗族,1904年11月2日至1974年12月1日出生于怀化麻阳,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人之一,新中国人民铁路的创始人。

滕代远同志纪念馆距怀化市65公里,距凤凰县城32公里。是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滕代远纪念馆及故居列入湖南省红色旅游13530精品工程,是省市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纪念馆于1986年建成开放。纪念馆陈列了滕代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珍贵历史照片208余幅,展示了滕代远同志的历史功绩和伟大成就。滕代远同志。

周边景点:西黄山森林公园、湘西第一分院、满朝间书院、郝霞坪古村落、九龙湖、

6.向警予纪念馆

向警予,怀化溆浦人,中国妇女运动先驱,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期重要领导人之一,第一位女中央委员。承诺ee成员,第一任妇女部长。

向警予纪念馆由向警予同志故居、向警予同志生平事迹陈列室、纪念碑广场三部分组成。向警予同志出生在这里,在这里度过了少年时代。

附近景点:四蒙丹霞风景区、背山花腰梯田

7沅陵湘西剿匪烈士纪念园

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四十七军在铲除湘西百年匪患方面立下了不朽功绩。为缅怀在剿匪斗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湘西行署于1950年12月26日召开会议,决定将原抗日中山公园搬迁改建为胜利公园。工程于1951年1月1日开工,4月4日竣工。湖南省1988年1月25日,胜利公园更名为沅陵县烈士陵园。同年,又命名为湘西剿匪烈士纪念园,并被列为全国十八个重点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之一。湖南省。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边景点:剑母溪自然保护区、夸父山、凤凰山森林公园、黔中县古城遗址、郴州三塔、无锡湖、龙兴寺、凤滩水电站大坝、

8.湘西剿匪胜利公园

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军挺进湘西。经过15个月的奋战,彻底歼灭了盘踞湘西百年的土匪,湘西22个县解放了,百年土匪被铲除。

1952年,为了纪念r湘西剿匪战斗中牺牲的进化烈士,原辰溪西园公园改为湘西剿匪胜利公园。园内建有湘西剿匪纪念塔、纪念碑、牌坊、凉亭和纪念湘西剿匪胜利史料陈列馆。

附近景点:燕子洞、螺子山、五宝田古村、江东寺

9.新昌战役遗址

新昌战役遗址群(含指挥部旧址、战场旧址、纪念碑、纪念塔等) 地址:荆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新昌镇。

在荆州县城西南43公里的新场镇斗棚坡山顶,矗立着红军长征新场战役纪念碑。 1934年9月19日,红六军军长在西安山里驿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恩昌。纪念碑后面安放着在此战斗中牺牲的红军烈士的遗骸。红六军在老祖宗荆州的长征,留下了战斗的痕迹,流了血,在几个乡镇留下了宣传鼓动标语,至今仍激励着荆州各族人民团结奋进。

附近景点:飞山风景区、地笋苗寨、燕郊侗寨、排牙山森林公园

10.新晃龙溪古镇“春和园”商号

“春和园”公司的另一个商号叫“春和瑞”。贺龙元帅曾在此居住并指挥作战。 1936年1月2日至9日,任弼时与贺龙元帅率领的红二、六军团经过黄州时,驻扎在龙溪口,并在龙溪口“春和园”店举行了一次著名的会议。 。 “龙溪口会议”部署指挥“龙溪口战役”红军入驻后,到处写下“不乱流,不扰民”、“保护民族工业”等标语。他们还上街表演、唱红军歌曲,把龙溪口弄得热闹非凡。何先生还亲自上街扫雪,与群众交谈。临走时,春和源隔壁“吉荣花”盐店老板何定荣认出了他的家人,并送给他一对盐供他自己使用。这件紫红色珐琅茶壶被何老板视为珍品,文革期间他冒险将其保存下来,后移交给省博物馆,成为传统教育的见证。

7.当前平江红色旅游发展现状

1.高邮红色旅游景点:抗战最后一战纪念馆(高邮战役纪念馆)、高邮烈士陵园、华中雪峰大学旧址。抗战最后一战纪念馆开馆以来,已成为扬州地区乃至省内外重要而独特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胜地该省。

2.邯郸市歙县: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和129师2位元帅、3位上将、18位上将、48位中将、数百名领导担任国家重要职务,被誉为中国的第一个第二代领导的摇篮。将军岭位于原刘邓军第129师司令部北角。 1986年后,刘伯承、黄震、徐山上安置了向前、李达、王心亭、袁子钦、赵子越。 1990年10月,邓小平亲笔题写了将军岭的名字。

3. 8月1日南昌起义纪念馆: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中山路西端西马池“8月1日”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旧址原为江西旅行社,建于1924年,是一栋灰色五层楼房,共有房间96间。博物馆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藏有文物2600余件。经过修缮和更新陈列,纪念馆现陈列有历史价值的照片280余幅,文物60余件。还充分利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展示南昌起义的全过程及其伟大的历史意义。 。

4.杨靖宇将军artyred:位于吉林省靖宇县西南7公里的恶河南岸。靖宇县人民为纪念杨靖宇将军,1962年5月在此建木碑一座,1965年又建钢筋混凝土纪念塔,1978年由县人民政府重建,1980年2月23日竣工,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吉林省、靖宇县在这里举行数千人追悼会,隆重纪念杨靖宇将军逝世40周年。

5.抗战最后一战纪念馆:抗战最后一战纪念馆(高邮战役纪念馆,日寇向新四军投降地旧址)是位于江苏省高邮市西河巷70号。是第二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抗日战争纪念设施及遗址一览表。它我是扬州唯一的国家级抗战纪念馆和文物古迹。央视纪录片《东方主战场与最后一战》摄制组来到高邮,拍摄抗战最后一战纪念馆专题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