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冈石窟全景照片

感谢邀请!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是丝绸之路上最神奇、最壮丽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它们是此生必去的终极旅行目的地之一。虽然分属两个景点,但都在敦煌市内。两者相距不到20公里。两个景点一日游正好。早上去莫高窟。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直射进洞里。慢慢逛完景区需要3、4个小时!看完后返回市区品尝当地特色美食并短暂休息。然后下午4点左右进入鸣沙山(晚餐最好带干粮和矿泉水),这样就不会太热,还可以欣赏沙漠上空的日落。如果有兴趣,还可以坐在沙丘上,等待月影映月不去月泉还是看看远处明亮的星星!

一早吃完早餐,我们从敦煌市出发,沿S314公路向南行驶至S217公路。十几公里后,茫茫戈壁中,干涸的荡泉河边,连绵的沙山下出现了一片绿洲。陡壁上,依稀可以看到残缺不全、破败不堪、被洗劫一空的石窟佛龛,无声诉说着辛酸和悲伤!这就是著名的莫高窟吗?

从地图上看,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月牙泉鸣沙山东麓悬崖上,东靠三危山险峻的山峰,南边是雄伟的三危山。祁连山西接辽阔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戈壁草黄沙古塔,风一吹,尘土满天,远方的重量和苍凉让人们气喘吁吁。站在这里,心中顿时涌起永恒的仇恨,一片凄凉。试问古今英雄,兴衰谁主?

三危山是敦煌第一圣地,又名北宇山。三味是史料记载最早的敦煌地名。有学者甚至推测三危山就是老子去世的地方。因为它与莫高窟相对,所以可以将千佛洞的景色尽收眼底。地方志将其列为敦煌八景之首。相传先秦高僧乐尊途经此山时,忽见金光闪耀,如万佛现身,于是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人继续在此筑洞修行,称“莫高窟”,意为“山中高处”。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后人因“莫”、“莫”的通用,改名为“莫高窟”。

现存彩绘洞窟492个。莫高窟,其中开放参观的仅有10个,有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2415尊,飞天造像4000多尊。莫高窟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历史悠久。与甘肃麦积山石窟、山西云冈石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瑰宝”,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石窟。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佛教和石窟艺术宝库。

很多去过那里的游客对这座艺术宝库有着不同的看法,当然,他们得到的答案也不同。有的认为短短2小时的行程,指定的路线,并且能够看到豹子的景点是观光的,不值160元的门票。有人认为精美的壁画和别出心裁的佛像一定会令人难忘。对于大多数游客来说,这只是一个太出名、必须到此一游的景点。莫高窟自元代以来鲜为人知,几百年来基本保留了原貌。然而1892年,一位落魄道士王元禄的到来,彻底改变了这座艺术宝库的命运。

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正是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时候。王元禄无意间揭开了佛经洞的秘密。这座莫高窟最大的灵塔是他的弟子和后裔为他建造的。墓志铭上写着:“当沙子在墙上裂出一个洞时,似乎有光。当墙破裂时,有一个小“洞中,忽有光亮。”其气爽,藏唐经千卷,多古文物,见之为奇,闻之为圣物。

王元禄发现的宝洞就是著名的“藏经洞”。馆内藏有公元四世纪至十一世纪(即五朝十六国至北宋)文献及纸画、丝画、刺绣等文物5万多件。然而,这些奇珍异宝却被一位来自西方的外国人、英籍匈牙利人犹太斯坦因追随唐僧的脚步来到东方取经而骗了。他只用四锭马蹄银就从王道士那里买了两万块钱。很多经文都被骗了!

经洞陈列馆是由莫高窟原下寺改建而成。里面陈列着文物与藏经洞有关的文物,包括失传海外的敦煌遗书、绘画复制品,以及藏经洞。发现和掠夺的历史回顾。回望一百年前的黄昏,夕阳如血,骆驼商队载着大量经书消失在戈壁中。这一刻,斯坦因贪婪的眼眸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那一刻,古老中华民族的文明在流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古老国家的耻辱和悲哀!

可悲的是,从1905年到1915年,有英国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日本人水町菊、吉川光一郎、俄国人艾登堡等,他们相继到来,并获得了大量的成果。以极低价格从王元禄处盗取大量珍贵典籍、壁画,骗购古文献近4万件。偷渡出中国或散落在民间,莫高窟的完整石窟和敦煌艺术遭到严重破坏。

相传,为了避免西夏的入侵和战乱,莫高窟最后一批僧侣用流沙封住了藏经洞,并携带了五万多卷政治、经济文献资料、艺术、宗教等科目。埋葬了。至于王道人,不仅担任了这座千年宝洞的“守护圣人”,还亲手毁坏了这座国宝,敦煌学和西北道教的历史注定要被载入史册。因为他的优点和缺点。

莫高窟南北长1600余米,共五层,最高处达50米。居中国著名佛教石窟之首。是一座集建筑、雕塑、壁画于一体的立体艺术宝洞。尤其是占地45000多平方米的壁画e 引人注目。 “藏经洞”是中国20世纪初震惊世界的重大考古发现。出土文献多为手稿,少数为刻本。文献内容主要是佛经。此外,还有道教经书、儒家经典、小说、诗歌、史记、地籍、账簿、历法、契据、书信、证书等,其中不少是绝无仅有的复制品。这些对于研究中国和中亚历史具有重要的史料和科学价值,著名的“敦煌学”由此而得。

莫高窟的每个洞窟都是集洞窟建筑、彩塑、绘画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最大的洞有200多平方米,最小的不足1平方米。洞窟主要造型有禅宗石窟、中心塔石窟、佛龛石窟、佛塔石窟等。焦油洞、涅槃洞、七佛洞、大造像洞。雕塑与绘画相结合的彩塑主要有佛、菩萨、弟子、天王、权贵等雕像。

莫高窟的壁画大多采用夸张的色彩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表情。其丰富的内涵堪称中国古代佛教彩塑的千年历史。壁画内容丰富,品种多样,从多方面反映了古代社会,为研究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宗教、建筑、服饰、音乐、舞蹈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史料。我国封建社会的民风民俗。它被誉为“墙上的博物馆”、“世界上最长的画廊”和跨越数千年的“图像史”。

在遭到各国土匪的洗劫和掠夺后,我国画家张大千曾两次到敦煌莫高窟临摹壁画。他在临摹壁画时,发现有的壁画有里外两层,于是他把外层去掉了。从内层来看,这种破坏性的做法后来引起了广泛的争议,至今仍在争论中。

张大千剥落的壁画约有30幅。莫高窟第130窟是敦煌最具代表性的石窟之一。洞内佛像高26米,是敦煌第二大佛。张大千的剥离壁画位于入口走廊。他先剥去了西夏壁画的第一层,又剥去了晚唐壁画的第二层,只留下了盛唐时期的残缺壁画。走廊的墙上,清晰可见他剥落的画作。据记载,这座石窟的修建历时29年,平均每年挖深一米。然而张大千短时间内就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典型的壁画被剥掉的洞窟有108窟、454窟等,太可怜了!一代宗师的名誉,彻底被毁了!

敦煌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九层。为九层华盖,又称“北大像”。洞号为96号,该洞开凿于唐初。洞内大佛高35.5米,膝间宽12米。它是莫高窟最大的佛像。第一佛。它位于悬崖溶洞中部,高达崖顶,雄伟壮观。其木质结构呈土红色,峰峦高耸,飞檐错落,铁马叮当作响。其中有高35.6米的彩石泥塑弥勒佛坐像。它是继乐山大佛、容县大佛之后的中国第三大坐佛。

雅高酒店据敦煌遗书《莫高窟志》记载,这座大佛是武则天正圣元年(695年)由灵隐禅师和居士印祖所建。相传,悟照自称是弥勒转世,弥勒是佛教王国三代中的未来佛,是释迦牟尼的继承人。因此,武周时期,佛教兴盛,弥勒佛尤为盛行。这尊大佛虽经过多次重修,已不再是唐代时的原样,但仍保持原样,失去了雄伟的气势,成为了莫高窟的标志之一。

莫高窟第148窟开凿于盛唐时期。是莫高窟的大型石窟之一。据前室《唐陇西李府功德修碑》记载,此洞为敦煌大家族所建。昂王朝。大历十一年(776年)李大彬发掘。正房佛坛上有一尊涅槃佛像,长15米。佛陀右侧卧,丰腴祥和,双目微闭,左手自然放在左腿上。衣服质地柔软光滑,随着身体的起伏而变化,仿佛安详地睡着了。

几千年的积累,被列强文化强盗打着远征考古的幌子利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大量价值连城的丝画、麻画、木版画、各种语言的经文和手写书籍被洗劫一空,成为各国博物馆的藏品。佛经洞的发现,也让敦煌文物像圆明园一样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灾难——我是幸运得到,却痛苦得到失去它?院内古树挺拔,树影婆娑,九层佛堂十八风铃声清脆可闻。莫高窟久违的骄傲似乎在回响,但民族苦难和屈辱的泪水绝不能再流淌!

中午一点左右我们回到市区。吃完午饭,我们在客栈休息了两个小时,就兴致勃勃地进入了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区。敦煌的鸣沙山、月牙泉与莫高窟的艺术景观融为一体。它们是敦煌南线连成一线的“两大奇迹”,也是丝绸之路上最璀璨的明珠。敦煌鸣沙山与宁夏中卫县沙坡头、内蒙古达拉特旗响沙湾、新疆巴里坤鸣沙山并称为我国四大鸣沙山。鸣沙山位于南山南五公里处。敦煌城,因沙声而得名。购买120元门票进入景区后,远远就能看到绵延不绝的骆驼和游客,摇摇晃晃地向鸣沙山走去。

虽然骑骆驼有点心痒,但还是先去了月牙泉。山坳中一潭碧水,形状如新月,如翡翠般镶嵌在鸣沙山群峰环抱的绿色盆地中。金色的沙丘与碧玉般的泉水相得益彰。这就是月牙泉。水与火向来是不相容的,沙漠泉水很难共存,但月牙泉却能在黄沙中生长,犹如一个谜。

“月牙晓”是敦煌八景之一。月牙泉又被誉为天下第一沙漠泉水。这座石碑也是很多千里迢迢游客的打卡地访问这里的英里数。

月牙泉背靠流沙构成的鸣沙山。沙子分为红、黄、绿、白、黑五种颜色。汉代称沙角山、神沙山,金代称鸣沙山。山体东西长40多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主峰海拔1715米。沙岭相连。沙峰起伏。太阳闪耀着金色的光芒。沙子又细又软,像丝绸一样。

月牙泉旁,有雄伟的月泉阁,青砖青瓦,古色古香,雕梁画栋,给人一种历史厚重、斑驳沧桑的感觉。

月牙泉最像初五时镶嵌在黄沙中的一弯新月。泉水是清凉,味甘甜。千百年来,它静静地躺在沙山的怀抱里。虽有狂风沙尘侵袭,却依然温润如玉,不为恩惠所辱。又相传,春天长出的铁背鱼、七星草,专治疑难杂症,吃它们可以长生不老。因此,它又被誉为“药泉”,当之无愧的沙漠第一泉!

望着高耸的鸣沙山,大多数游客并不是选择骆驼出行,而是默默地用汗水换取自己想要的风景,用自己的脚步丈量自己想要到达的地方。我想这也是大多数旅行者的感受:与其为了省力而被绑架在别人设定的路线上,不如用脚底去触摸沙子的刺痛和灼热,去感受挑战。那冒险给我们带来的,并满足我们不可阻挡的欲望!来尝尝征服的快感吧!

鸣沙山的沙形是众多沙漠中最好的。由于月牙泉周围的沙山南北高、中间低,从东边吹进周围山洼地的风就会向上移动。在风的作用下,沙子总是沿着山脊和沙面卷起,所以沙子不会被吹进泉水中,沙山始终保持着脊状和刀刃状的形状,这就形成了沙与泉共存的奇迹。此时已近黄昏,即将西下的红日已经斜斜。金色的余辉铺满了黄色的沙漠,构成了一幅壮丽的图画。

夕阳西下,神奇地展现出它的魅力。这种完全自然的美当然是人类无法创造的。在前对于这席卷而来的华丽震撼,人们似乎只有敬佩之心。剩下的只有崇拜和钦佩。

金光扫过沙丘,依次掠过月泉阁和沙漠绿洲。在绚丽的金光下,沙丘的起伏幻化成明暗的褶皱,华丽又古朴,纯净得让人难以忘怀。

看着夕阳,许多游客聚集在一起,静静地等待日落的最后一刻。眼前的沙丘依然以其蜿蜒的起伏划出美妙的弧线,夕阳的光芒为这幅精美的素描画上了金色的色彩。

为了找到一个完美的观赏日落的地方。小伙伴们急于想抄近路去月牙泉后面的沙山。据说这里的景色天下无双!爬沙山真是一件辛苦的事。不知道和滑竿一起折腾了多少次cksand……抬头一看,只见几位身材曼妙、身材超好的女神沐浴在金光之中!往下看去,是一望无际的黄沙和毁灭意志的沙丘!回首,只剩下两行孤独的脚印,向前走,依然是一望无际的沙坡……

孤独的鸵鸟总是独自奔跑。虽然顽刀已是弓弩的末端,但他仍然迈着大步,赤着脚奔跑。金色的沙丘上,他骑着马踏着尘土,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他的蹄子飞扬,沙子飞扬。他只是让死寂的沙漠复活了:沙漠是孤独的,太阳正在长河上落下!

天空中飞翔的滑翔伞似乎正在奔向美丽的金色夕阳。它没有七彩凤凰飞翔的翅膀,但它有清醒的头脑!这让人想起《特工处》里的结局:周星驰双手转动螺旋桨,刘嘉玲飞过一起进入阳光。一部喜剧能有如此理想化又温馨的结局,也算是它成为经典的原因之一。虽然我无法理解那是什么感觉,但此刻,我至少可以用我的相机捕捉这美好。

我不再休息,只为脚接触沙子的美妙和细沙滑过脚的刺痛。温暖而感性的气息,通过敏感的神经,迅速传入我的灵魂。于是,他用尽全身的力气,冲上了这座高大的沙丘。

我们将到达山顶,一览众山小!与鸣沙山并肩而立,鸟瞰月牙泉!鸣沙山和月牙泉确实是戈壁滩上的一对仙人。 “山因有灵而知歌,水因有灵而秀美”。无论你从哪里鸟瞰登上山顶或在泉水中畅游,你都会为之着迷。确实有“鸣沙山怡人,月牙泉清心”的感觉。不需要人工雕刻,沙泉本身就是大自然的完美奇迹,天才的杰作,充满诗情画意。这一刻,万千毛孔突然迎风张开,多巴胺大量分泌,给我一种毒品般的快感!啊!欣喜若狂!

“鸣沙山夕照,云映月牙泉”的美景定格在你的眼前:夕阳熔金,绚烂的晚霞为大漠拉上高贵的帷幕。红日从沙丘上落下,鸣沙山此刻坚定不移。紧紧地拥抱着月牙泉,她彻底进入了神圣而美好的恋人状态。你会发现,美丽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它需要一个陪衬,而这个陪衬就是爱与爱。沙拳之恨,生死之交!

巡航直升机从上空掠过,螺旋桨气流卷起细沙,沿着沙坡缓缓滑下。那一刻,我仿佛听到了传说中的天籁之音,还有对面沙子的轰鸣声。其声一响,忽如万马奔腾,又如断弦般细腻。虽然转瞬即逝,却足以直达心底。

大部分游客随着日落开始慢慢散去。在他们眼里,这就是最终的结果。但我们留下来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太阳创造的无数奇迹,领略了大自然创造的无数奇迹。我看过无数月牙泉的照片,却从未见过月夜星空下的泉水。因为它被称为新月,所以只有当它与地平线上的新月融为一体时才是最美的。华灯初上,平静的日子ke映照着纯净的夜空。湖边的阁楼以刚毅的线条勾勒出轮廓。一轮新月照耀在舞台上。点点灯火终于点缀了这个宁静又充满艺术美感的地方。图片。见证歌沙落日与新钩月泉的美妙邂逅,这应该是我心爱的大自然给予我的恩惠和补偿吧!

天色很快就暗了下来,夜幕下的鸣沙山又恢复了应有的宁静。琼台玉宇之美,秋波荡漾,唯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才让人沉醉。试想,如果没有这潭碧水,鸣沙山将显得苍凉、肃穆;如果没有背后的金山,这潭碧水就只是一个蓄水池而已。我无法说谁成就了谁,谁创造了谁。我只知道这些都是大自然的恩赐。大自然同时把它们放在这里,供我们欣赏和珍惜。在昏暗的d方舟,自然风形成的沙沟从我眼前滑过,自然利刃划出的沙纹在我眼前张开。我知道他们最终都会被新的风沙掩埋,连同我们粗糙的脚步……夕阳在沙山中歌唱,月亮映在月牙泉里。啊!敦煌!今晚注定无法入睡!

希望回答对没去过或者想去敦煌的朋友有所帮助!

2.云冈石窟高清全景照片

答:云冈石窟的历史背景:

云冈石窟始建于和平初年(公元460年),为北魏文成帝所凿,终于恢复了辉煌。 (公元520-524年),历时约64年。

唐初,云冈开展了部分雕刻工程。

辽兴宗、道宗时期是云冈石窟的复兴阶段;修建云岗寺十座,修复佛像1800多尊。辽末,十座寺庙被战火烧毁。

明代,云冈成为边疆重要地区,石窟再次废弃。

云冈寺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重建。

云冈石窟的特点:

1.该雕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距今约1600年。

2.雕像很宏伟。最大的佛像高17米,其他佛像高10至16米。

3.雕像精美。有印度、犍陀罗、希腊、西方等风格,艺术性很强。

3.云冈石窟风景

最著名的三大壁画

1.第12窟云冈石窟最典型的飞天乐人壁画,因维护困难且不常对外开放,窟主壁顶部e上刻有众多拿着各种乐器的音乐人物。它们栩栩如生,表情各异。看起来他们正在沉浸在一场表演中。就像一场盛大的音乐会。

2.第七窟顶的飞天浮雕壁画。壁画生动活泼,以荷花为中心,盘旋舞动,飘逸动人。

3.第20窟露天大佛顶部雕刻的飞天壁画,壁画犹如佛顶上的明珠,飞翔在空中,姿态威严。

4.云冈石窟全景照片合集

龙门石窟不错

龙门石窟

河南洛阳5A级旅游景区

世界文化遗产< /p>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造像最多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石雕艺术的最高峰”,名列前茅。中国所有国家。大石窟的头部。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龙门是大禹治水而建的,鱼跃龙门的传说也发生在这里。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时期,盛于唐代,结束于清末。历经10多个朝代修建,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长的石窟。施工期间使用了大量彩色绘画,但如今大部分都已褪色。密集分布在沂水东西山的悬崖峭壁上,南北长1公里。有窟龛2345个,造像11万余尊。与莫高窟、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稷山石窟被誉为四大石窟。

龙门石窟的造像多为皇家贵族所建,是世界上唯一的皇家石窟。武则天根据自己的相貌和仪态雕刻的卢塞纳佛像以及在洛阳宫紫微城建造天堂的消息传到日本后,圣武天皇发誓“我也要建造它”,并在奈良建造了东大寺。此外,孝文帝为冯太后开凿谷阳洞,兰陵王父孙在万佛洞造像,李泰为长孙皇后修建宾阳南洞,韦贵妃修建景山寺,高力士修建无量寿佛。为唐玄宗。

5.云冈石窟风景区地图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以西约16公里处的梧州山南麓、梧州河北岸。地理地点化是东经113 20。 ',北纬40°04'。石窟开凿于山上。它们规模宏大,雄伟壮观,东西绵延约1公里。溶洞区按自然山体地形由东向西分为东、中、西三个区。有主窟45个,副窟209个,雕刻面积18000多平方米。雕像最高17米,最小2厘米。现存佛龛约1100个,大小造像51000余尊。云冈石窟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它们是佛教艺术东传中国后第一座由一个民族、一个朝代雕刻而成的皇家风格的佛教艺术宝库。它们是公元5世纪中西文化融合的历史丰碑。 。 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 2001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5月成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

云冈石窟原名梧州山石窟寺,明代更名为云冈石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水水》中记载:“婺州河水东南流,水边有岩石,唯有环蛇及诸洞,比丘尼居住的地方。水转向东流到灵岩。南方山是用石头凿成的。由于岩石结构,确实巨大而雄伟,世间罕见。山堂,水殿、烟寺相对,森林、深渊锦镜,别有一番风味。”为北魏建都时期大型石窟寺文物城(今山西大同),发掘于北魏文成帝复法至北魏正光年间。花了近70年才完成。石窟艺术内容丰富,雕刻精美。它们是当时统治中国北方的北魏皇室集中民族技艺、人力、物力雕刻而成。它们是由一代又一代的熟练工匠创造的。一座佛教寺庙,是东疆最早的大型石窟群。其造像宏伟壮观,具有典型的皇家风格,有别于其他早期石窟。展示佛教文化艺术,涉及历史、建筑、音乐等多个方面。它是东方石雕艺术的精髓,是中西文化融合的典范。它也代表了公元五、六世纪佛教艺术的最高成就。它在中国乃至世界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与印度阿旃陀石窟(1983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阿富汗巴米石窟齐名的中国三大石窟之一。杨石窟(2001年3月12日被塔利班炸毁,巴米扬遗址于200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称为世界三大石刻艺术瑰宝。

石窟始建于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大部分在北魏迁都洛阳(公元494年)之前竣工。造像一直持续到正光年间(公元520-525年)。 。洞内菩萨、大力士、飞天形象生动,塔柱上精美的雕刻,传承了秦汉写实艺术的精髓(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又从隋唐时期(公元581年至907年)的浪漫主义开始。首创,与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之一。

云冈石窟生动地记录了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的马其顿、希腊古典石刻艺术,印度、中亚的佛教艺术到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了中国佛教艺术的发展历程。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过程中的佛教造像。多种佛教艺术雕塑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合,由此产生的“云冈模式”成为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转折点。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的北魏造像,受云冈石窟的影响,在造型上有所不同。格里斯。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中国化)的开端。据文献记载,北魏和平年间(公元460年至471年),名僧昙曜在京师西郊五洲堡主持修建了五个石窟,现编号为第16窟至第16窟。第20窟是当时发掘最早的窟。所谓“昙曜五洞”。其他主要石窟大多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竣工,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

云冈石窟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内容丰富、雕刻精美。被誉为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个奇迹。石窟内有佛、菩萨、弟子、护法神等各种栩栩如生、表情各异的人物;有仿木的风格简洁、造型多样的建筑;有题材突出、剑法娴熟的诸佛。有浮雕;构图丰富,装饰图案美丽精美;还有箜篌、排箫、筚篥、琵琶等中国古代乐器的雕塑,色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

在雕刻技法上,继承和发展了我国秦汉雕刻艺术的优秀传统,吸收、融合了印度犍陀罗艺术的有益元素,创作出艺术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它在中国雕塑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云冈石窟不仅是了解和研究我国古代历史、雕塑、建筑、音乐和宗教信仰的重要视觉资料,也是追溯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实物证据。

一千五百年来,云冈石窟因风化、水蚀、地震等原因,遭到严重破坏。解放前也遭到破坏。据不完全统计,海外佛教石窟被盗。现存佛像1400余尊,至今仍有斧砍痕迹。

6.云冈石窟景区规划

云冈石窟造像雄伟,内容丰富。它们是公元5世纪中国石雕艺术的顶峰,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 。按发掘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点。

早期的“昙曜五洞”气势磅礴,具有浓郁古朴的西方情调。中期石窟以雕刻精美、装饰华丽而闻名。展现了北魏复杂多变、瑰丽的艺术风格。

晚期石窟规模虽小,但人物清瘦俊秀,比例适中。它们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典范,也是“薄而清造像”风格的起源。

此外,石窟中留下的音乐、舞蹈、杂技雕塑等也反映了当时流行的佛教思想和北魏社会生活。

7.云冈石窟图集

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的瑰宝之一。

第一窟和第二窟为双窟,位于云冈石窟东端。洞中央凿有一座二层方塔。后壁雕有弥勒立像。四壁佛像大多已风化侵蚀。南壁洞门两侧刻有维摩诘和文殊菩萨。的浮雕东墙后下部的佛本生故事保存较为完好;第二窟中央有一座方形三层塔楼,每层四面雕有三个楼阁式佛龛。洞内壁上还刻有一座五层小塔。是研究北魏建筑的形象资料。

第三窟

是云冈最大的石窟。前面的断墙高约25米。据说是昙曜翻译塔。开辟出一座弥勒洞室,左右各凿出一对三层方塔。后室南侧和西侧各雕有三尊雕像,面圆,肌肉丰满,花冠精美,衣纹流畅。坐佛高约10米,两尊菩萨立像各高6.2米。从其风格和雕刻技法来看这三尊雕像可能是唐初(公元七世纪)雕刻的。

第四窟

洞中央雕有一长方形立柱,南北两侧各雕六尊佛像,东、南各雕三尊佛像。西侧。南壁洞门上方有北魏正光纪年(公元520~525年)的碑刻,这是云冈石窟最新的碑刻。

第五窟位于云冈石窟中部,与第六窟为双窟群。洞内分前室、后室。后室北壁主尊为三世佛。中央坐像高17米,是云冈石窟最大的佛像。洞四壁布满雕花佛龛和佛像。拱门两侧有两尊佛对坐菩提树上,顶部有飞向天空的浮雕,线条优美。两窟前有五间四层楼阁。现存建筑为清初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建。第六窟平面近乎正方形。中心有一座与洞顶相连的二层方塔,高约15米。塔柱下方称大佛龛,南侧雕佛坐像,西侧雕卧佛像,北侧雕影多宝对面的影多宝坐像,盘足弥勒像。东侧刻有雕像。塔柱四面大龛两侧、洞内东、南、西壁及开窗两侧,刻有释迦牟尼诞生至今的佛教故事浮雕33幅。他的启示。此洞规模宏大,雕刻装饰造型华丽,技艺精湛,是云冈石窟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