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陕西著名四合院

李家大院是清朝至民国时期晋南首富李子的宅邸。始建于清道光年间,位于万荣县燕井村。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并称为“晋商三朵莲花”。素有“乔家看名,王家看院落,李家看好”之说。

1

祖先明朝永乐年间,李氏因饥荒,从陕西省韩城县(今韩城市)逃亡到山西省万全县(今万荣县),苦苦耕耘、耕耘、读书,传承了自己的技艺。后来,他从农转经,创办了企业,成为了当地的富翁。李家以农为本,以商兴业,以商业立业。性格刚毅,以慈善闻名。讲述了一位山西商人白手起家,诚信经商,致富致富,行善天下的故事。李氏家族的发展史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家发展的一个缩影。他们利用传统农业聚集资本,然后转移到商业领域。反过来,封建商人积极进取,成功进入现代工业领域,转变为民族资本家。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家庭经济发展的三次跨越,这在同期是罕见的。李家大院就是这一历史阶段的实物见证。

李家大院里有一面“百善墙”,用不同字体写着365个“善”字,意在要求自己和后人每天做好事。每一天做好事哎呀,永远做好事。经过十多代人的不懈努力,李氏家族已成为晋南首富。世上有钱不仁的人有很多,但李家就是靠做好事发财。

万荣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地方,特别是干旱。一旦发生干旱,万里旱地光秃秃,庄稼歉收,无数人饿死。李家做了很多好事,花钱买粮,搭粥棚,扶贫济困。李家的粥有标准:把筷子插入粥里,不要让它倒下来。李氏第十二代人李廷槐,李氏第十三代人李文杰、李文伟,李氏第十四代人李景秀,都拯救了无数遇难者的生命。李家为燕京村、薛店村的困难群众捐款捐物因婚丧嫁娶;对于特困户的葬礼,李家都会给他们送棺材下葬。

李氏家族高度重视教育,认为“人才是立国之本,振兴教育才能强国富民”。他们教育子孙不要追求名利,而要潜心修身。李氏曾捐资500两白银在高村寺修建托儿所,并捐资1000两白银资助兴办县级小学。李家不仅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而且还尊师重道。院内设有学校和私塾,致力于教育后代。

每年冬至,李家大院都会为老师举办盛大的宴会。家庭主妇穿百褶裙带孩子来玩学校向老师致敬。李家教育晚辈要读经典,不要读死书。院内照壁上有砖雕的“司马光砸缸”图。照壁两侧有一副对联:“唯抱林海,眼下碧波,方能见德”。如果你种下一棵树,保存万卷书,写下浩瀚的海洋,你就会知道写作是你成为人的方式。”

从1928年到1929年山西连续遭遇大旱,李氏“桃”字辈先后向河东十七县各捐款1000银元,向河东抗旱总会捐款1万银元,专项赈灾4000银元。到原籍县、村、薛店村

2.陕西有哪些著名的院落

1.杜公祠(双竹村繁川路,我们西安市长安县爱曲街);

2.长宁宫(蒋介石的西北行宫);

3.高家宫大院(高岳松故居);

4.张学良公馆(西安市北院门144号);

5.王峰故居纪念馆(蓝田县);

6.咸阳李靖故居;

7.浦城杨虎城故居;

8.孙韦鲁故居;

9.于右任故居;

10.习仲勋故居;

11.贾平凹故居;

12.陈忠实故居;

3.西安有什么样的庭院

朱家大院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霍州市北8公里处的许村。东临汾河腹地,西接吕梁余脉。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拥有大型厂房240余间。d.小型建筑物。布局错落有致,雕刻巧妙。椽子、檩条上的油漆历经数百年依然如故,地下通道也历代神秘。堪称民族建筑奇迹。是明太祖后裔的华举。

明太祖朱元璋十三子朱珪,洪武十一年在山西大同府被封为代建王,又称戴王。第1378章)朱训,代王第八子,曾封怀仁王。天顺五年(1461年),被封为霍王。他是霍州朱氏的创始人。朱连科是霍王朱洵第十三代孙,清嘉庆年间在河南、陕西经商。他积累了财富并开设了当铺,成为该地区的首富。早年的时候道光年间,年近暮年的朱连科开始在许村修建朱家大院,未完工就去世了。长子秀伦、次子秀珍继承了父亲未竟的事业,花了五年时间完成了朱家大院工程。

朱家大院依山而建。主楼分上、中、下三层。每层均有出入口大门,各层有台阶和走廊连接。每层主体建筑为坐东朝西的砖窑,建筑周围有回廊。宝霞有四檐柱,额部或浮雕花草鸟兽,或悬挂人物。各院落的窗棂图案均以民间传统婚宴“四盘一锅”为蓝本,但又富有变化,又不尽相同。有建有上院南北两侧各有一间面阔三间的斗笠,外有廊。南房是朱氏家的绣楼。东端房有一个向南开的六角形天窗,位于中央庭院门的顶部。

中院为四合一庭院,南北两侧为窑洞。南侧东端的山洞是中央庭院的入口。如果将窑门关在庭院里,人们很难想象这座窑炉就是庭院的出入口。中心庭院东侧的客厅为山顶复式建筑,前后斜檐,厅内椽檩均彩绘。它历经了170多年,至今依然熠熠生辉、光彩夺目。更奇特的是,主体窑内有一条秘密通道院子的y,据说直通村外的山。有人说,地下不仅仅是一条通道!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朱家园的地下建筑神秘莫测,至今无人敢去探索。

中院大门是主院的正门,外面有棚子,富丽堂皇。门口的拱圈内有砖雕五只蝙蝠飞向门口,寓意“五福临门”。朱家大院的炉烟道设计独特。主院有70多个火炉,全部从最高处冒出烟雾。每个炉子同时生火,互不影响,下院的烟雾也不会遮挡中上院。

朱家园门上的匾额很有特色。钍字体优美而圆润,柔和而有力,有些字符可能比平时更横或竖,或者比平时更横或更少。如上院正门门楣上刻有“极品”三个大字。 “最”是异体字,只是比原字多了一条横线。 “诚”是异体字,即下部写一划,两边各写一划;框内刻有“瞻”四个字。 “湛”字比繁体字少一横一横,而“朱”字则比繁体字多两横一竖。

4.陕西省政府大院的历史

中国的民居素有“北有山西,南有安徽”之说。山西晋中的四合院以幽深富丽着称,安徽皖南的民居则以古朴着称。城市和新鲜感。由于山西地处内地腹地,气候干燥,交通相对不便,所以明清时期保留下来的深宅院落得以完好保存。

四合院的诞生,不可避免地与晋商的繁荣有关。明朝初期,商人通过与国家交换劳动力和实物来垄断盐进口。控制盐铁资源的国家政权以边防军事形势为重,定期或不定期地号召商人运粮。这一政策对于毗邻边境城镇的省份尤其有利。晋陕商帮利用毗邻边境城镇的地理优势,成为全国第一批具有合法身份的官商。

我国商品经济快速发展明代,经济为政治服务的体制为商人与政权搭建了沟通的桥梁。晋商实力的日益增强是庭院社区出现的直接原因。山西商人长期从事盐业和银行账户。明清时期,他们创造了晋商五百年的传奇。随着晋商南下北迁,积累的财富越来越多,根植于人们心中的儒家文化,使得这些云游四海的商人在致富后也纷纷返回故乡,安家立业。

晋商留下了大量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山西的宅院、庭院雄伟、雕琢细致、工艺独特。堪称北方地区民居建筑艺术园林之一。每条小腿荷兰国际集团珍珠。山西四合院占地数万平方米。庭院建筑坚固如城堡,楼高院深,墙厚基宽,防御力极强。有人总结如下:

1外墙高。从房子的外面看,没有窗户的实心砖墙高达四五层楼,防御力很强。

第二,主屋均为单坡屋顶。无论是厢房还是正房,楼房还是平房,双坡屋顶的不多。由于均采用单坡,外墙较高,雨水全部流入院内,寓意“肥水不外流”。

三院落大多呈长方形,东西窄,南北长。院门一般开在东南角。现在向公众开放的几个庭院仅相当于当年的规模,对于今天的人来说,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

山西大院精心构思、设计巧妙的雕梁画栋,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和审美情趣。建筑雄伟,雕琢细致,风格独特,体现了南北建筑文化。这里的建筑木雕、砖雕、石雕一院一厅。人物、动物、花木融为一体,姿态多样,各具特色。它们承载着中国古代的传统习俗,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

建筑大师梁思成在考察山西古建筑后,这样描述晋商大院:“一个村子里,可以有两三间这样的房子,遥遥相对,仍然可以我可以想象当时的傲慢。占地面积之大、外墙的高度、砖木的工艺、楼阁庭院的复杂程度都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一代山西人的传奇历史商贾一砖一瓦都留下了痕迹,厚重的院墙仿佛隔绝了两个世界,这些经过岁月精心雕琢的庭院,都是工匠们手工雕刻而成

5.陕西著名庭院排名

你知道新城广场吗?那是陕西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或者距西华门以东不到一站路。

6.陕西老院

赵家茅位于陕西省东南部榆林市。是榆阳区古塔镇榆兴庄办事处所辖的一个村庄,拥有新建的住宅楼及设施、农业区、季节性水果区、现代商业区等十余处休闲娱乐景点。芦苇区、水上游乐区等,是一处黄土风情与现代风格相结合的休闲度假胜地。赵家猫村不仅有玻璃栈道,还有“榆林第一”的高空滑索。滑索长220米,高36米。还有300米穿越丛林的“十八关”、水上软吊桥、水上划艇。 、浅水游玩、水上钓鱼等娱乐项目。赵家茅风景区的历史文化也非常悠久。 1947年,开国将军王震迁往驻守陕北的老院。还有带有“文革”时期历史印记的知识青年土木,还有富丽堂皇的陕西窑洞、土炕、炭火、石磨等元素。当地比较有名的特产有牛羊肉包子、炖羊肉、糯米粉、土豆擦、薯条等。d糕、黄米包子、肉包子等。 景区内还有果蔬区和环村自行车道。

7.陕西著名学院排名

陕西科技大学的四个学院分别是: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物理与通信工程学院。这四个专业是陕西工业大学的理工科专业。基本上它的主要重点是理工科院校。其中机械学院和电气学院是原北校区的旗舰专业。它是在学校创办时就设立的。

8.陕西高家大院的业主是谁?

科举制度造就了许多状元。从唐代到清代,共有状元638人。诞生的,不仅有文学第一秀才,还有武林第一秀才。中国人讲究一件件、一件件的放松,礼武之道。因此,这里有许多第一秀才的故居、宅邸。例如,在贵州贵阳市青岩古镇,就有第一大学士赵以炯的故居。光绪十二年丙戌进士,为天下最受尊敬的人。

还有江苏淮安第一秀才沉坤。沉坤嘉靖二十年进士,第一等状元,是淮安历史上第一位状元。

王杰是陕西韩城人。被誉为清朝陕西第一名臣、清朝开国第一名陕西状元。

王杰第一状元s大厦现在是一个博物馆。这里古色古香,很安静,游人很少。八个院落相互相连。里面有第一进士楼,还有明清及民国名人的字画。总共有300多件。王杰的状元府堪称园林式单位,有石雕、木雕、砖雕。它也是一个民俗博物馆。金城街进入状元府的巷子。墙壁上绘有清朝科举的壁画,让人身临其境,感受皇帝监考的情景。

王杰状元府博物馆占地​​4000平方米,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即2018年9月28日对外开放并接待游客。事实上,早在1998年,王杰的状元楼就是一座关键建筑。为韩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为韩城市金城街道办事处办公楼。像现在西安北院门的高家大院一样,还有其他单位在里面工作。图片是墙上的壁画。王杰中奖后,朝廷派官员宣读圣旨。

韩城状元府博物馆有八个庭院,十八个陈列室,藏有名家字画300余幅。现在能看到的,比较珍贵的是三代军部大臣王杰及其孙的书法真迹。这是非常珍贵的。至今已保存二三百年。实在是弥足珍贵。韩城古城不乏古迹,但像状元府这样的庭院园林式博物馆却很少见。

9.陕西明清四合院

一条普通的胡同也许因为它的出现而变得充满活力一个名人,自然会在历史的变迁中留下自己的印记。城墙的根源二峡这样的大街小巷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从兴隆巷开始。

从西安文昌门进入,沿着城墙走。左边是著名的碑林博物馆,右边是下马陵。通往下马陵的第一条巷子是兴隆巷。

这条明清时期的南北斜巷,全长仅176米。相传因巷西有兴隆寺,故又称“兴隆巷”,但现在更多地称为兴隆巷。隋唐时期,位于原皇城长安太庙衙门内。唐末皇城改建为新城后,逐渐成为住宅巷。明清时期,位于江门东侧。府城东南角柏树林南段路。

随着时光流转,星辰更替,这条位于城墙下黄金地段的胡同,对很多当地人来说却有些陌生。仿佛是一个被时间遗忘的角落。 。但巷口一栋标准的明清关中房屋和门口的省级文化遗产碑似乎在告诉我们,这里曾经住过的人和发生过的事情绝对不平凡。

此院坐北朝南,占地九分。南北长50米,东西宽12米。建筑布局为三开间三院,临街房、厢房、厅堂、两门,上房一应俱全。

大门为原漆木,门侧立有马桩。两门墩上浮雕有独角兽、蝙蝠、还有梅花鹿。过堂门上刻有牡丹、梅花、宝剑、方鼎;上房门上刻有“梅、兰、竹、菊”的“四君子”。房子上的虎头瓦,庭院里的雕花门窗……二门及其侧门上的砖雕更是精美绝伦,整个庭院充满了古韵。

庭院门楼上的砖雕和房屋的木构件雕刻精美,展现了典型的当地建筑装饰艺术风格。庭院的房屋结构和室内家具都得到了保留。如今在西安很难见到如此完整的庭院了。

这座低调但不平凡的房子是西安易俗社创始人高培智先生的故居——高家大院(高培智故居)。这不仅是一座蕴含文化内涵的关中建筑美学、民俗、建筑、历史等内涵,也延续了一百年前高培智先生唤醒民俗、改变风俗的思想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