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溪茶文化旅游风景区

福建泉州安溪县级茶园总面积、茶叶年总产量、涉茶总产值、销售渠道均创历史新高中国大陆茶叶就业人口、受益人口、农民收入比例。多项国内第一。

福建省气候地理条件优越。是一个具有一千多年制茶历史的茶叶产区。所产茶叶涵盖多个领域,如铁观音、大红袍、银针、茉莉花茶、政和红茶、武夷岩茶等均产于福建。

2.安溪县茶文化旅游

福建农林大学安溪校区位于安溪县舍内乡,地处全国产茶第一县安溪茶乡。拥有全国最大的茶叶产品集散地。有着突出的优势茶产业发达,拥有丰富的茶品牌、茶文化和茶资源,为教学和实践提供了便利。

学院毗邻中国茶博会、茶产业基地。茶学院距高速公路入口仅2公里,距泉州市区仅40公里,距厦门市市区仅60公里,距漳州市区90公里。交通位置十分便利。

3.安溪茶园风景区

1.清水岩 2. 自在仙境 3. 安溪花香源生态茶庄园 4. 安溪龙门森林公园 5. 安溪凤山风景区 6. 致民旅游区 7. 安溪右军农耕文化园 8. 泉州安溪柏树园 9. 洪恩岩 10 .李光地故居

4.安溪茶历史文化

安化黑茶是六大基本茶类之一,属后发酵茶。主要产品有福砖、黑砖、花砖、绿砖n 砖、香煎等产品。古代有部分内销山西、陕西、甘肃、绥远、宁夏、新疆、西藏、蒙古等地。 ,其中一部分被加工并压制成砖。除内销西北各地外,还远销苏俄,尤称“砖茶”。

5.安溪茶园旅游景点

安溪县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晋江西溪上游,夏(门)、张(州)、泉(州)金三角西北部三角区,隶属泉州市。北纬24°50′-25°26′,东经117°36′-118°17′。总面积3057.28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108万人(2008年3月),其中非农业人口137838人。除官桥、湖上、间斗、白来等少数畲族居民外,其余均为汉族,操卯语福建话。安溪是福建省泉州市下辖的一个县,是中国茶叶基地之一。县政府驻凤城镇。南唐五朝时置清溪县,宋时改为安溪县。该县位于戴云山脉东南坡。地形以虎头、石坪为界,可分为:西部(内安西)为戴云山脉主体部分,地势较高;东部(安溪外)以低山、丘陵为主,东南面有几个开口。马蹄形盆。西溪自西北向东南流淌,盆地内沿溪流两岸发育冲积平原,是主要农耕区。西部属中亚热带气候,东部属南亚热带气候。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安溪茶园占地面积约6700平方米公顷,居全省各县市之首。盛产乌龙茶,其珍品“铁观音”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有煤、铁、锰、铅、锌、石灰石、石墨等。潘田铁矿是国家重要的富矿。轻工业以制茶为主。交通以公路为主,新修的张(平)泉(州)铁路已开通至县城建斗。县人民政府驻凤城镇。全县辖24个镇、460个村:凤城镇、蓬莱镇、虎头镇、官桥镇、建斗镇、城厢镇、金谷镇、龙门镇、虎丘镇、芦田镇、甘德镇、奎镇斗镇、西平镇、上清乡、深内乡、白井乡、湖上乡、大坪乡、龙圈乡、长坑乡、蓝田乡、向花乡、桃洲乡、福田乡。有ar19个社区、3个居委会、435个行政村。安溪地处戴云山脉东南坡,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多山,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140座,大多分布在西北部。最高峰太华尖海拔1600米。以五郎山、托斯湖山为界,西称内安河,东称外安河。外安溪地势较低,平均海拔300-400米,以低山丘陵、串珠谷盆地为主;内安西地势较高、陡峭,以山地为主。主要河流为锦江上游的西溪(又称兰溪)。产于桃州、塘底、永春。向东南流,经南安汇入晋江。境内流量105公里。西溪、莒溪西部的府前、白洋等,流量较短,自西北向西南流入九龙江。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外安溪夏季漫长炎热,冬季短暂但不严酷,年平均气温19-20℃,年降雨量约1600毫米;安溪内区年平均气温16-18℃,年降雨量1800毫米以上,无霜期。大约260天,秋季寒冷较早,春季来得较晚。

6.安溪茶山风景区

在银瓶山脚下的峡谷里,可以玩水。水冰凉清澈,令人心旷神怡。

银瓶山森林公园位于广东省东莞市东部谢岗镇,总面积2518.3公顷。

银瓶山自然保护区整个地势南高北低。银瓶山森林公园有石鼓水库、岭南好果园、外星坑孔雀瀑布、双叠瀑布等景点。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茂密,绿意盎然,景色迷人。它是一种稀有的自然资源。

7.安溪茶文化旅游景点电话

答:甘德著名的景点是玉壶寺,位于甘德镇石门村。供奉北宋时期闽南神医吴魁。 2003年6月30日,玉湖宫被安溪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还有甘德石门村、龙头村、情人桥等景点……

甘德镇甘德镇位于安溪西北部,辖22个行政区村和3个镇办事处。安溪甘德镇总人口5.3万余人,荣获“中国第一镇”荣誉称号被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评为“茶叶之乡”。甘德镇被广泛认为是“宝生皇帝”吴真人的出生地。著名的铁观音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