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哪些世界自然遗产?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又名“猿人洞”,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大街。这里是著名的北京人化石发现地。 1921年和1923年,瑞典地质学家安德森和奥地利古生物学家丹斯基发现并进行了试掘。正式发掘工作于 1927 年开始,发现了保存完好的人类下臼齿化石。经过认真研究,卜大胜提出给这个中国古人类起了一个古生物学学名:“中国猿人北京种”。 1929年,中国古人类学家裴文忠先生在龙骨山出土了第一块完整的“北京人”头骨化石,震惊了世界。 1987年12月,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北京猿人共出土头骨6个、头骨碎片12个、下颌骨15个、牙齿157颗以及破碎的股骨、胫骨等。ssils 共有 40 多个个体,男女老幼都有。出土石器材料10万件,以及火灰、烧焦的石头、骨头等。据测算,北京人的身高男性为156厘米,女性为150厘米。北京人属于石器时代,加工石器的方法主要是锤击,其次是砸碎,偶尔也有铁砧。北京人也是最早使用火和捕猎大型动物的古代人类。北京人的寿命较短。据统计,68.2%的人在14岁之前死亡,不到4.5%的人在50岁之前死亡。
2.八达岭长城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县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史称天下九塞之一,是长城的精华,在明长城中具有独特的代表性。八达岭长城是驰名中外,誉满天下。它是最早对游客开放的长城一段。这段长城地势陡峭,居高临下。是明代重要的军事关隘,也是首都北京的重要屏障。八达岭地理环境优越,自古以来就是山西、内蒙古、张家口的重要交通要道。 1987年12月,以八达岭长城为精华的中国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八达岭长城海拔1015米,也是居庸关的前哨。其关城呈东窄西宽的梯形。始建于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嘉靖、万历年间曾修葺。关城有东、西两门。东门上刻“居庸外镇”,为民国十八年所刻。嘉靖年间 (1539);西门上刻有“北门锁匙”,刻于万历十年(1582年)。两门均为砖石结构,台上设有平台。台地南北各有通道,连接关城城墙,台地周围建有垛口。它分为南长城和北长城两部分。南长城有7座敌楼,游客相对较少。北长城有12座敌楼,攀登难度较大。
3.故宫
故宫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它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最雄伟、保存最完好的宫殿。古代皇家宫殿之一。故宫又称紫禁城。五个多世纪以来,紫禁城一直是中国的权力中心。与我它拥有风景优美的花园和拥有 9,000 间房间的建筑群,内有家具和文物,已成为明清时期中国文明的宝贵历史见证。故宫是北京的标志性建筑。自明代迁都至今一直位于此地。 1987年12月,北京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故宫的宫殿建筑均为木结构,黄色琉璃瓦屋顶,青花石基座,并饰有瑰丽的彩画。紫禁城有四个门,正门叫午门,东门叫东华门,西门叫西华门,北门叫神武门。北门神武门对面,有一座土石砌成的景山,苍松翠柏。故宫整个庭院分为两部分艺术,即“前庭”和“后寝”。 “前朝”是皇帝举行隆重典礼的场所,主要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以及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等。 “后寝”是皇帝及其妃子和未成年继承人居住的地方,主要分布在干清宫、交泰宫、坤宁宫、东西六宫等地方。
4.颐和园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新建工门路。它是中国古典园林第一座,始建于公元1750年。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烧毁。 1886年,清政府挪用海军军费等资金进行修缮。两年后,更名为颐和园,作为慈禧太后晚年的行宫。从此,颐和园成为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外交活动中心之一。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也是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 1998年12月2日,颐和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颐和园的主要景点大致分为三个区域:以庄严雄伟的仁寿殿为代表的政治活动区,是慈禧、光绪从事国内、外交、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活动于清末。以乐寿堂、玉兰堂、依云堂等院落为代表的生活区,是慈禧、光绪及其妃子居住的地方。沿廊、后山、西区广大地区,是皇帝后妃休闲娱乐的园林旅游区。在中心轴上位于万寿山南麓,金碧辉煌的佛香阁排云殿建筑群,从湖畔的云辉玉宇牌坊出发,经排云门、二公门、排云殿、德慧殿、佛香阁。 ,最终到达山顶的智慧海,殿宇重重,层层叠叠,贯穿青锁,雄伟壮观。
5.天坛
天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天坛路。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绪年间重修。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皇帝、祈祷五谷丰登的地方。天坛是七谷、圜丘两坛的总称。它被两堵墙包围,将祭坛区域分为内、外两部分。祭坛,分别位于南部和北部。坛内的祭祀建筑集中在内坛,周围有门。连接两祭坛的轴线是一座长360米、宽28米、高2.5米的砖石平台。古称“神道”,又名“海源大道”。又名“丹碧桥”。它象征着通往天堂的漫长道路。 1998年,天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圜丘坛建筑群位于中轴线南端。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神的祭坛。圜丘坛的北面是皇穹宇。祈谷坛位于中轴线北端。主要建筑是祈年殿。还有祈年门、黄干殿、东西配殿、柴灶、坎坎、砖嘎等建筑e.附属建筑有72间连通房和一间神厨。圜丘坛、祈谷坛的附属建筑大多位于东侧。这样的布局使得天坛西坛区域开阔。内坛西天门南面有一座城墙环绕的宫殿,名“斋宫”。是皇帝祭祀前“斋戒”期间居住的宫殿。与故宫相比,天坛是单体建筑,更能凸显天坛的宏伟。
6.十三陵
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镇,天寿山麓,距北京市中心约50公里。陵区四面环山,中间是一片平原。陵前有一条蜿蜒的河流,山清水秀,d 风景宜人。十三座皇陵依山而建,分别位于东、西、北山麓,形成体系完整、规模宏大、雄伟的陵墓建筑群。该墓地始建于1409年,面积40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上规模最大、帝王陵墓数量最多的帝王陵墓建筑群之一。 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因为这里修建了明朝开国皇帝朱棣以及后来的十三位皇帝的陵墓,形成了庄严有序的格局。整体布局,被命名为“十三陵”。十三陵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陵墓又是一个独立的单位。墓葬规格相似。每一座陵墓都依山而建。墓葬之间的距离少则半公里,多则八公里。除位于西南角的四岭外,其余部分呈扇形排列在长岭周围。十三陵在中国传统风水理论的指导下,从选址到规划设计,都十分注重陵墓建筑与自然山水、水流、植被的和谐统一,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
7.中国大运河
中国大运河,又称京杭大运河,古称“汉沟”、“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规模最大、规模最大的运河。古运河与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两大工程。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至涿郡(今北京)。流经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和天津、北京两市,连接海河、黄河、淮河五大水系长江、钱塘江。全长约1794公里,开凿于春秋时期的吴国。隋代大力扩建,与首都洛阳相连,与涿县相连。元朝整修期间,放弃了洛阳,一路带到了北京。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部分河段仍具有通航功能。
中国大运河是中国最古老的运河。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京杭大运河北京段涉及昌平、海淀、西城、东城、朝阳、通州六个区。沿途有百浮泉遗址、昆明湖、广元门、万宁桥、冬不拉桥、南新仓、永新场等。北京通州通桥、通云桥、张家湾古城等因运河而诞生、因运河而繁荣。通州运河公园位于北京市通州区通湖街与芙蓉西路交叉口。河道很长,可以沿着河边走。河两岸柳树翠绿,鲜花芳香。还可以乘坐游船欣赏两岸风景。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