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写某地旅游发展现状?

旅游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

1.它对游客有一定的吸引力,可以使游客获得一定的物质利益。享受和精神满足;

2.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为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的东西才能称为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旅游价值是旅游资源开发的核心。

扩展资料:

因为旅游业主要通过劳务形式向社会提供无形效用,即特殊使用价值,满足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消费。需要。其工业的基本特征是非生产性,故又称无烟工业。从整个旅游业来看,它不是一个经济体c 实现商品流通的部门。它依托旅游资源,利用旅游设施,提供吃、住、行、游、娱、购等劳务活动,满足游客的出行和消费需要。需要。因此也称为无形贸易。

2.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写旅游发展现状?

旅游产业市场结构现状

“十二五”期间,在全面完成旅游产业市场结构的基础上,各项规划目标下,我国旅游业建立了以国民大众旅游消费为主体、国际国内旅游协调发展的市场格局,世界旅游强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国际国内市场开拓、产业体系建设、产业功能释放、产业升级等各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体制机制创新,国家旅游发展战略更加明确。

(一)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

“十二五”期间,国内旅游进一步发展,牢固确立了行业主导地位。旅游消费对居民消费具有主导作用。比重持续上升,为“十二五”期间扩大内需战略、保障我国旅游业平稳较快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5年,中国国内旅游收入突破4万亿元,中国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为10.1%,超过教育、银行、汽车行业。旅游已成为人民群众重要的生活方式,有力促进了人民生活品质和质量的提高。

1. 2006年至2015年市场持续增长

其中,我国境外游客和国内游客数量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2015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高达400亿人次。在保持游客数量稳定增长的同时,出境旅游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中国旅游市场初步形成以国内旅游为基础,国内、入境、出境旅游市场共同发展的格局。

2.旅游效益显现

如图1-1所示,2006年至2015年,我国旅游业收入总体呈上升趋势。到2015年,我国出境旅游收入达到1136.5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达到3.42万亿美元,旅游总收入达到4.13亿元。这些数据充分表明,我国旅游业取得了巨大发展,旅游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逐渐显现。

(2)中国旅游业市场集中度

指标分析 最常用的衡量集中度的指标有:CRn指数、HHI指数和洛伦兹曲线。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拟采用CRn指数作为主要分析工具。该指标通常以排名靠前的企业的销售额占整个市场总销售额的比例来表示,并计划以营业收入来衡量。一般来说,该指标值越高,行业垄断程度越高。同时,它综合反映了一定市场内企业数量和规模的分布情况,是决定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

从表2-1中,旅游行业的行业集中度CR4是通过计算我国四大上市旅行社2008年至2015年的营业收入得出的。数值均小于10 %。据智行市场曹毅定量结构分析的结论是CR4低于30%,因此我国旅游业目前属于分散竞争类型。根据《中国旅游产业统计年鉴》分析可以看出,1990年之前,我国旅游业的市场结构是高度集中的寡头垄断。从上表数据分析可以看出,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一大批旅行社不断涌现,市​​场结构类型逐渐从极度集中的寡头垄断型演变为竞争型。

2.旅游业市场结构存在问题

(一)旅游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缺乏市场竞争机制

我国旅游业处于世界前列在国家保护下,国有企业企业享有经营特权,缺乏激励机制的引入,未能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而且,体制上还存在政企不分的现象。旅游企业还没有真正进入市场,成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实体,制约了企业的自我发展。

(二)规划不科学,环境破坏时有发生

旅游开发阶段规划时,未考虑对环境因素采取专项保护措施,自然文化保护遗产遭到破坏,高能源浪费时有发生。发生。由于资金困难,一些景区在旅游设施方面物质投入很少,无力承担昂贵的工程,只能凑合着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导致设施不齐全。事实。例如,一些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旅游景点交通不便,民航无法直达。铁路经常处于超载状态运行。此外,邮电、传输、信息通讯也不完善。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3.完善旅游产业市场的措施

(一)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设备,完善与旅游服务相关的各类配套设施

全面推进旅游重点建设基础设施项目,包括旅游交通设施、旅游通讯设施、重点城市游客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安全设施、资源环保设施等旅游基础设施。力量建设旅游综合交通体系。加快中心城市、干线公路、机场和重点旅游景区旅游支线建设。

(二)鼓励旅游企业发展,加快旅游企业体制机制改革

1.培育大型旅游集团,支持中小旅游企业发展

积极支持中小旅游企业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企业自主创业优势和就业,为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引导支持中小旅游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自身市场开拓能力,实施中小旅游企业信息化提升工程,加快服务体系建设面向中小型旅游企业。

2.鼓励旅游企业加强品牌建设

引导旅游企业把发展自主品牌作为企业战略重点,支持旅游企业通过自主开发、联合开发、境内外并购等方式发展自主品牌的途径。引导旅游企业通过国际展览、宣传营销、质量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开拓国际市场,提高自主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

(三)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应管理制度,强化旅游规划环保要求

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加强旅游景区管理发展规划与旅游城市关注将旅游环境保护纳入建设规划,在旅游开发阶段科学规划,合理确定旅游景区环境容量,明确环境要素专项保护措施,落实水资源保护、水污染治理、水土保持、大气环境保护等。防护、噪声控制及配套卫生设施需专门规划。

四.摘要

新的发展阶段,我国旅游业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既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我国旅游业已经处于“市场转型期、矛盾突出期、管理提升期”。面临着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的艰巨任务。迫切需要从电子化转型粗放管理向集约管理转变。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升,从满足人们基本出行需求到提供高品质旅游服务。

3.某地旅游发展现状该怎么写?

旅游发展论文一般都是介绍省域旅游,或者说是介绍全国旅游发展情况。首先,你可以引用一些相关的信息。一些关于旅游业发展前景的论文,然后是一些关于旅游业发展现状的论文,然后依次是一些关于行业发展策略的论文,从而添加我自己的理解,然后给发展一个定位旅游产业发展情况

4、旅游发展现状包括哪些方面?

短期内旅游发展只能在省内进行。不过我相信国内旅游即将全面开放,国内旅游市场份额将大幅提升。由于国际疫情影响,不少西方国家未能完全控制疫情,导致出境旅游行业复工延迟。然而,旅游业是人们提高生活水平的美好愿望之一。其增长势头也相当迅速。它与我们现在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相信疫情结束后,旅游业会迅速反弹。

5.如何看待旅游业发展前景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旅游业逐步复苏,旅游企业生产经营好转,旅游投资保持复苏势头。

(一)旅游企业景气持续向好。

旅游业预计将继续发展恢复性增长趋势。但国内疫情防控压力依然存在,接触性、聚集性旅游消费恢复相对滞后,旅游业复苏不平衡、基础薄弱的问题依然明显。

(二)旅游新业态加速演化。

线上化、数字化正在加速延伸至更多旅游场景。旅游大数据平台、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云旅游平台、在线数字体验、沉浸式旅游场景等加速发展。

(三)“七普”数据释放积极因素。

我国有14亿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人口受教育程度显着提高,人口迁移和集聚趋势更加明显。人口数量红利正在转变为人口红利人口素质的认定。作为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4)“一老一少”成为市场热点。

我国儿童人口和老年人口的比例都在增加。在计划生育政策潜力充分释放的同时,老龄化已成为我国长期的基本国情。游学游、亲子游、老年游、健康养生游等市场前景广阔。

(五)幸福产业与旅游深度融合。

人民群众对品质、便捷、定制化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增强,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旅游与幸福产业进一步融合发展。

(六)碳中和促进绿色旅游发展。

实现“双碳”目标将带来结构调整和发展转型形成旅游产业,将促进生态旅游、绿色旅游、低碳旅游等发展。

6.您所在地区的旅游业发展状况如何?

旅游业,国际上称为旅游产业,是依托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主要从事招揽、接待和提供旅游者交通服务的行业。旅游、住宿、餐饮、购物、娱乐六大环节的综合性产业。旅游业务必须由旅游、交通运输、客运和以酒店为代表的住宿业三部分组成。这三个部分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国内旅游市场平稳增长

据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统计,2010年至2019年国内旅游市场持续稳定增长; 2017年国内旅游人数超首次减少50亿,2019年国内旅游人数突破60亿,达到60.06亿人次,比2018年同比增长8.43%。

2010年至2019年,国内旅游总量我国旅游业规模实现稳定增长,旅游业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2010年旅游总收入1.57万亿元,2019年国内旅游总收入6.65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年均复合增长率17.36%,同比增长11.06 2018年以来,我国旅游业对GDP总量的综合贡献稳步提升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贡献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对GDP总量的综合贡献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观察的重要指标名词2019年,中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10.9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5%,创2014年以来的历史新高。从2014年的10.39%到2019年的11.05%,中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GDP稳步增长。

我国旅游业对GDP总量的综合贡献稳步提升。一方面,体现了我国旅游业与国民经济的并行发展。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旅游业为内需拉动经济提供动力。

国庆假期国内旅游市场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国庆八天旅游市场数据,2013年至2019年,国庆假期国内旅游收入逐年增长。 ,但总体增速呈现波动下行态势rd趋势。 2019年,旅游收入突破6000亿元,达到6497.1亿元,同比增长8.45%。 2020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79.0%;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69.9%。

从各地国庆假期接待游客量来看,河南省国庆假期接待游客量位居全国第一。全省共接待游客7234.98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9.09%;江西 接待游客6809.75万人次,居全国第二位;山西接待游客5246.89万人次,居全国第三位。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受疫情破坏最严重的湖北旅游业也迅速恢复。 2020年10月1日至8日,全省共接待游客5228.5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48.29亿元。恢复到去年国庆假期的82.74%和72.26%。

从各省旅游收入来看,2020年国庆假期,江苏、江西、贵州位列全国前三,实现旅游收入512.55亿元、398.81亿元分别为367.21亿元和367.21亿元。

中国旅游业趋势分析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测算,2020年国内旅游预计负增长15.5%,同比下降——同比减少9.32亿人;国内旅游收入增长20.6%,全年旅游收入减少1.18万亿元。 2020年底,全国旅游人数预计下降至50.74亿人次,全国旅游收入下降至4.55万亿元利昂。

但未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以及消费主体和消费观念的变化,旅游需求将不断增加,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前景广阔。因此,前瞻性预测,到2025年,国内旅游人数将突破83亿元。

7.了解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状况

新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起步期(1949~1966年)、停滞期(1966~1976年)、发展期(1966年~1976年)。改革(开放后至今)、特点:初创期为我国旅游业提供了机遇;停滞期对我国旅游业造成了巨大损害;发展期我国旅游业大发展,1.建立2. 健全组织,打破障碍旅游业发展体制,实行政企分开三、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实行股份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