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旅游发展政策(国家关于发展贵州省旅游业的政策)
在遵义会议纪念馆重温革命历史,领略红色文化;参观黄果树瀑布景区刷脸入园,享受智慧旅游的便利;到西江千户苗寨喝一杯“山水流水”,感受苗寨的陶醉与热情;在万峰林上那会村租一辆自行车,徜徉在田园山水间……
参观者在娄山关红军战役遗址陈列馆参观 罗星汉参观时拍摄
自然风光、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贵州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我们要把旅游产业做大做强,丰富旅游生态和人文内涵。”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础。贵州旅游业发展的精神指引
近年来,贵州始终把旅游业作为维护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重要战略支撑。在加快创建“双一流”旅游目的地和建设多彩贵州旅游省的进程中,全省旅游产业呈现出持续井喷、多重突破的良好态势。
供需两旺,旅游复苏强劲
2021年“端午”假期期间,返乡探亲、亲子游等多种出行需求叠加、小团自由行让贵州旅游市场不断向好。根据第三方抽样调查结果初步测算,三天小长假期间,贵州共接待游客1544.0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4.93亿元。
其中,针对传统节日,施秉、镇远、思南等地举办的龙舟赛,已成为端午假期期间一场盛大的民间文化大合唱。青岩古镇、山里江南等景区打造的夜游项目,都繁荣了贵州的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活动。
镇远“端午节”龙舟赛 龙顺伟 摄
旅游消费的有序释放得益于供需双方的共同努力。
专家指出,从需求端看,要继续强化消费激励和消费引导,把扩大旅游消费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结合起来;从供给侧看,要不断丰富和优化旅游产品体系,推动旅游供给升级。 ,以优质旅游供给引领和创造旅游新需求米产品。
贵州充分把握旅游产业“流量经济”、“形象经济”、“眼球经济”特点,多年来深耕国际国内客源市场定期开展各类营销活动,推出旅游包机专列激励、景区门票半价等优惠政策,为旅游业“井喷”发展发挥了显着作用。同时,“十三五”以来,我省累计推出新项目、新业态588个。不断丰富旅游市场产品供给。
文旅携手共筑诗与远方
6月28日晚,全新升级的“夜游黄果树”如期而至。以巨大瀑布为背景,十余种光影互动与再现栩栩如生的表演将贵州的原生态、多元化的民族文化与山水相连,令人眼花缭乱,为游客提供了一场独具“黄果树风情”的贵州民族文化盛宴。
6月28日,游客在黄果树瀑布景区观赏黄果树瀑布夜景。摄影:陈曦
“以前以为来黄果树只是为了看瀑布,但现在我能感受到更丰富的文化。游客马祥对这次夜游非常满意。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贵州旅游已经从“有什么有、有没有缺”的发展阶段发展到“有内涵、有内涵”的发展阶段。 “好坏不分精不精”的阶段,旅游产业逐渐从一味追求数量、规模转向追求品质和品质转型,其中,文化与旅游一次次携手,催生了一系列热门的文旅融合产品。
贵州作为红军长征活动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省份,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被赋予了长征“重点建设区”的使命国家文化公园。今年以来,贵州将红色旅游资源与文化、科技、娱乐等产业融合,设计出体验式、趣味性的“旅游+学习”产品,受到市场青睐。
在铜仁朱砂古镇,千年汞矿因文化旅游的发展,实现了资源依赖的华丽转身。古镇的矿业文化成为无数中老年游客重返青春的旅游胜地。在西江千户苗寨,古老的民族文化与现代时尚生活相结合力力打造一个精彩多彩的山地世界,让每一位游客只要背起行囊,就可以拥抱诗与远方。
一体化发展,展现综合效益
今年30岁的解说员王小野是尧山古村景区的服务明星。 7月1日,王小野在家中接待了著名作家叶欣一行。
“我以前没想到会做这份工作,更没想到我的家乡会成为一个风景区。”曾在广东、江苏、浙江多地打工的王小野,能够在家工作,得益于荔波“文化+旅游+扶贫”的发展模式。
陈辉拍摄罗店大小井美景
在荔波瑶山古村景区,传统村落升级拓展为景区,融为一体瑶族刺绣、陀螺、陶艺等传统技艺都有农民的老房子变成了民宿,农产品和手工艺品变成了旅游商品,组织群众演出队进景区演出,把农民变成了演员。通过这聚焦“吃、住、行、购、娱”旅游六大要素的“五个转变”,让尧山人民在享受旅游的同时,也有了更宽的增收途径。
2014年至2019年,贵州接待游客人数从3.21亿人次增长到11.35亿人次,旅游总收入从2895.98亿元增长到123188.6亿元。特别是2016年以来,文化旅游已惠及112.43万贫困人口,增加了贫困人口收入。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分享了文化旅游发展的红利。
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旅游业产业渗透力大、集成度高、拉动力强。不仅可以通过“旅游+”或“+旅游”模式与一、二、三产业各领域融合发展,形成新产品、新业态;它还可以与文化、教育、科技等社会事业相融合,也有相互交叉、嫁接、综合发展的基础。
当前,贵州正通过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四个轮子并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化”中,“旅游产业化”作为贵州比较优势最明显的“一化”,可以为其他“三化”提供广阔空间,有效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旅游融合发展。城市和农村地区。”贵日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谢念说。
2.国家对贵州旅游的支持和政策贵州旅游景区对省外游客免费开放。
3.贵州省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因为贵州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
4.贵州政府有哪些政策支持旅游业?(一)发挥资源优势,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贵州是全国第一个完成省级旅游资源普查的国家。全球首个专注山地旅游的国际旅游组织——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入驻,实施山地旅游标准化三年行动,着力创建国家全地形旅游示范省。 , 纳特建设体育旅游示范区,抢占山地旅游和全域旅游发展高地。
(二)创新文旅综合业务,培育壮大产业新增长点。 “十三五”以来,贵州共推出新项目、新业态588个。大力实施百个旅游景区建设工程和“1+5100”工程,全省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增至137个,省级及以上旅游度假区37个,国家全区7个旅游示范区、世界自然遗产等地方、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落数量居全国首位。
(三)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大力实施九个旅游扶贫工程,开展“宣传促进消费扶贫”十大行动计划,制定推广乡村旅游管理服务省级标准3项。
(四)宣传推介,招商引资,提升多彩贵州频段形象。充分把握“流量经济”、“形象经济”、“眼球经济”等旅游产业特点,深入开拓国际国内客源市场,讲好多彩贵州故事,构建多维度宣传推广体系和差异化的优惠政策体系。
(五)加大政策纾困力度,促进旅游业复苏。贵州省委、省政府出台实施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复苏和高质量发展十项举措。贵州成为全国第一个有序开放旅游景区的国家科学统筹疫情常态化和旅游市场恢复发展。
(六)加强旅游市场监管,优化贵州旅游服务环境。 “一手抓流量,一手抓质量”。近年来,贵州建设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开展“多彩贵州·满意旅游”活动,依法打击旅游违法行为。
5.贵州发展旅游业的国家政策模型1.旅游资源丰富,自然人文环境独特,发展潜力巨大。贵州旅游资源非常集中。喀斯特地貌和少数民族风情是贵州的特色。两张最著名的名片。全省有开发价值的旅游景区1000多个,其中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57个。级景区。
2.
气候条件优越,四季皆宜旅游。气候对旅游影响很大,直接关系到旅游体验的质量。因此,良好的气候条件会对旅游业产生很大的影响。它极大地吸引了游客。 3、三位一体的旅游模式 贵州的主要旅游类别是:以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为主题的风景旅游。
6.贵州省旅游发展一是资源回流。贵州是一个自然环境特殊的省份。该省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种类繁多的景观奇观、丰富的矿藏和生物多样性。世界人民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构筑了令人惊叹的“文化千岛”。贵州自然、人文、环境生态良好。生态资源应转型转化为生态成果,让更多人共享。
第二是法律。旅游业是一个资源和环境依赖性很强的领域。它注定是一个环保、生态友好的行业。良好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日益成为主要消费取向。旅游业是一个通过创造和传播“真、善、美”,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的美丽产业。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旅游发展,以旅游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构建面向未来的生态旅游产业体系,是必然选择。
第三,发展方向。国家和省的发展战略和决策部署,体现了国家战略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目标、国家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和支持贵州生态省、贵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产业建设。这些为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构建绿色发展、绿色运营、绿色输出的生态产业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
第四是问题引起的。贵州发展生态旅游确实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上帝赋予了我们独特的资源和环境,为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潜在财富。但我们必须看到,我们喜欢谈论的资源环境背后,有一个不可避免的根本性问题,那就是自然、人文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不可恢复性。从旅游行业本身来看,虽然工作过程中确立了“四绿一山”“五边”发展理念,但在旅游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仍缺乏理论和实践的有力支撑。ms的实现方法,还存在很多限制。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7.贵州省旅游发展政策贵州旅游发展前景很好。贵州有黄果树等5A级景区,还有遵义会议会址等红色根据地。 。 。 。 。 。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