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旅游分析表(内蒙古旅游市场调研分析)
内蒙古大草原昼夜温差大、海拔高、气候寒冷,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牲畜传染病的传播。
纯牧区普遍天气寒冷较多,部分牧区10月就已经开始下雪,如内蒙古呼伦贝尔海拉尔。一些地方干旱十分严重。例如,赤峰市敖汉旗气候干燥。
2.内蒙古旅游市场研究分析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是镶嵌在祖国北疆的一颗翡翠宝石。每一寸土地都充满故事,都有遥远的未来;每一片草原都在骚动。历史事件无不萦绕着我们的梦想和向往!
乌审草原
人们更加了解毛乌素沙漠、大寨牧区的乌审召,独桂龙运动发源地,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红色草原,国家能源大动脉豪吉铁路的起点是好勒宝鸡、苏里格气田等。这里,草原通向沙漠,黄龙横亘在绿草如茵,雁飞溅珠,扰乱了鲤鱼的自由,牛羊在田园歌声中自由自在。母亲河支流萨拉乌苏河缓缓流过,你陶醉在马兰花的故乡。人生最美的歌就应该在这里唱响!每个镜头都很独特,每个场景都赏心悦目!心灵的震撼,在绝望的曲折中。大漠草原的春天总是有金黄的秋色!
3.内蒙古旅游资源调查报告内容分类
旅游欣赏类型:美丽的自然风光、著名的古建筑、遗址园林、现代城市景观、山水风光d 河流 主要为牧区和宗教寺庙,以祈福为目的。
知识型:主要关注文物、博物馆展览、科技、自然奇观、文学艺术作品等。
体验型:主要关注民俗风情、社会时尚等、节日、风味食品、宗教仪式等。
休闲类型:主要是文化体育活动、度假疗养、康复保健、人工乐园等。
自然分类< /p>
观赏旅游资源、体育旅游资源、休养(疗养)旅游资源、娱乐旅游资源和特色旅游资源。
其他分类
按照传统的旅游资源概念,我国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民俗风情资源、传统美食资源、文化资源和手工艺品资源,和城市a
按照现代旅游产业资源概念分类,我国旅游资源包括观光旅游资源、度假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以及滑雪、登山等特色旅游资源、探险、狩猎等,以及美食、教育、医疗等特色旅游资源。
魏向东版根据旅游资源的基本属性分为三类: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社会旅游资源
按照质量和水平分类旅游资源概况
扩展信息
资源特征
1.旅游资源多样性:旅游资源类型较多,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历史旅游资源和旅游资源等。当代新的。它们与旅游目的的多样性密切相关。
2.旅游资源的垄断,即n可转移性:人们常把旅游业称为“无形贸易”、“风景出口”。事实上,正是依靠这些各种自然和社会文化资源,才吸引着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不同于其他资源,具有很强的垄断性。
就像世界建筑史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的长城一样,在其他国家是看不到的。正如很多游客所说:“来中国,不去北京,就不算来中国;来北京,不参观长城,就不算来中国”。到北京。”
3.旅游资源的季节性:除了会议、商务等旅游形式外,观光旅游受季节制约最大。在沿海城市尤其如此。每年夏天,前来避暑的游客都蜂拥而至,造成这里过度饱和。吃饭、住宿都有问题g、交通、旅游、购物、娱乐等,多到有人说“花钱”。 “你必须为你的罪孽付出代价并受苦”。
10月到次年5月来这些旅游胜地,游客很少。因此,旅游的季节性造成了旅游业的淡季和旺季。旺季时间越长,旅游收入就越大,反之亦然。
4.旅游资源的民族性: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背景、经济条件,因而其生活方式、服饰、风俗习惯、民居建筑、小吃等也各有不同,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
比如内蒙古草原的蒙古包、西南的竹屋、北方的四合院、傣族的泼水节藏族的浴佛节、侗族的烟花节、彝族的火把节、壮族的歌会等等。在这些盛大的民族节日和活动中,各族人民身着色彩缤纷的服饰,载歌载舞,气氛十分热闹。这些活动对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非常有吸引力。
主要特点
特点1
4。内蒙古旅游现状分析2021年,首都北京,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城市,旅游收入省份第一,旅游资源丰富的景区排名第一在国内,其次是上海和国家金融中心城市,其次是浙江省、江苏省、四川省、福建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河南省、陕西省、山西省、西藏汽车辽宁省、黑龙江省、甘肃省、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5.内蒙古旅游市场研究分析报告建议把握以下视角和维度。
一是人类历史发展视角,从红山文化、萨拉乌苏早期人类,到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发展。
第二是人域交往空间视角。以鄂尔多斯青铜器为例,其广泛分布于从白令海峡到多瑙河畔的整个北部地区。
三是民族融合视角。内蒙古是中原汉族文化与北方游牧民族互动融合的典型和代表过程。它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比较与新疆一样,它有着自己极其独特的文化特色。
四是树立新中国创建过程的红色视角。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两年。其主要创始人乌兰夫是中国共产党党员。
以上观点可为内蒙古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提供参考。
6.内蒙古旅游市场需求分析内蒙古拥有丰富的沙漠旅游资源,有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白河沙漠、库布齐沙漠、毛乌素沙漠等。产品主要为观光旅游、探险旅游、生态旅游、沙漠体育场旅游。最受欢迎的三大旅游沙漠是巴丹吉林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欢迎来到内蒙古沙漠旅游。体验美丽的快乐沙漠中的风景。
7.内蒙古旅游产品市场分析内蒙古自治区旅游资源丰富,风景秀丽。那么内蒙古有哪些特产呢?
1.手肉
手肉,就是用手吃肉。羊、牛、马、骆驼等牲畜和野生动物的肉均可烹调。手裹肉是草原牧民最常用、最喜爱的膳食。
2.马奶
每年的七八月,都是冲泡马奶的季节。蒙古妇女把马奶装在皮袋里,搅拌,几天后就变成了乳脂。分离并发酵成酒。
3.内蒙古奶酪
内蒙古奶酪是由酥油分离出来的酸奶制成的。用小火煮沸后装入布袋中。将酸水挤出,切块干燥。那是奶酪。
4.蒙古馅饼
蒙古馅饼是一种风味面食。这是第一个以当地特产荞麦粉为原料,以牛肉、羊肉、猪肉为馅料。将其用水干燥并烘烤。烹饪方法。
5.烤全羊
烤全羊是当地的特色菜肴。其外观金黄油亮,外肉焦黄酥脆,内肉软嫩,羊肉味香。 。
6.巴林石
巴林石是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的特产。巴林最特别的就是它绚丽多彩的色彩和奇特的纹理。
7.哈达糕
哈达糕是将水、油、糕点擀成皮,裹上干果甜馅,烘烤而成。
8.太和小米
太和小米是内蒙古自治区突泉县的特产。其色泽自然金黄,米粒均匀饱满,米味纯正香浓,营养价值高。
9.扎兰屯黑木耳
扎兰屯黑木耳外观深褐色,背面浅灰色,有光泽,自然卷曲,大小均匀。食用时质地细腻,风味独特。
1
8。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研究1.内蒙古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内陆地区;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广阔;气候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大部分位于半干旱和干旱地区,这是当地生态环境脆弱的最重要原因。河流稀少,径流量小。汛期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有冰冻期。含沙量较高。
2.内蒙古自治区地形由东北向西南斜延伸,狭长。整个地区基本上是一个高原类型地貌区,涵盖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沙漠、河流、湖泊。地貌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土地横跨黄河、额尔古纳河、嫩河、西辽河四大水系。
3.内蒙古自治区土壤分布自东向西变化明显。土带基本由东北向西南方向排列。最东边为黑土带,西边为暗棕壤带和黑钙土带。土壤带、板栗土带、棕壤带、黑壤土带、灰钙土带、风积沙土带、灰棕荒漠土带。其中黑土自然肥力最高,结构和水分条件好,易于耕种,适合发展农业;黑钙土自然肥力第二高,适宜发展农业、农业休息和畜牧业。
4.截至2019年底,内蒙古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辖9个地级市、3个盟。共有23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17个县、49个旗、3个自治旗;常住人口2539.6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72125万元,第一产业增加值1863.2亿元,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6818.9亿元,增长5.7%;第三,工业增加值8530.5亿元,增长5.4%。
9.内蒙古旅游市场研究与分析论文1.体育旅游研究概述体育旅游是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交叉渗透而产生的一个新领域。它不同于一般的观光旅游。单一的体育健身活动是两者的有机结合。也是综合开发的产物体育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既具有产业特色,又具有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潜力。还具有集体育竞技、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特点。行业内,旅行社高度重视海外大型体育赛事观赛市场的开拓;户外运动(旅行)俱乐部注重当地区域市场的开发;近年来,中国国际体育旅游公司等团体也举办了一些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旅游局相继推动体育旅游,致力于体育活动从精英体育向群众活动转变。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致力于推广国内外体育旅游成功案例。同时,很多人都把目光投向了奥运旅游。二、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现状从旅游业发达的国家来看,体育旅游的繁荣只有在体育产业和旅游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出现。长期以来,我国体育部门始终注重竞技体育的发展,而忽视群众体育的发展。政府相关部门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开始大力推行“全民健身计划”。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民健身活动的推广,我国体育产业明显呈现快速扩张的趋势。 1992年至1997年,全国居民文化体育消费指数年均增长5.1%; 1997年全国居民体育用品支出居全国第六位在13项共同基本生活支出之外的13项重要消费支出中,排在首位的是子女教育支出。 、电器、住房、书报、高档服装;以桂林市为例,全市年均体育消费已达4.7亿元。体育产业和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促进了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各地因地制宜开发了多种体育旅游产品,其中著名的青藏高原登山、黄河漂流、东北滑雪、湖北龙舟赛等、郑州少林武术、内蒙古那达慕观赏大会等。国家旅游局将2001年定位为“中国体育健身旅游年”,与地方团体共推出了60项大型体育健身旅游活动。特色和11大类80条特色体育健身旅游产品和线路,让国内外游客充分体验。中国体育旅游产品的魅力一、我国体育旅游的特点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01年中国体育健身旅游活动计划》囊括了我国当前典型、有代表性的体育旅游产品,可以看作是我国体育旅游的一个缩影。根据上述《2001年中国体育健身旅游活动计划》,我国体育旅游产品地域分布特点如下:在特色旅游线路方面,西部地区明显具有绝对优势,有43项。占82条航线总数的50%以上。 ;东部和中部地区分别为25.6%和22%,远远落后于西部地区。从体育事业的发展来看旅游节庆方面,东部地区明显领先。 2001年,入围大型节日庆典活动共有30项,占64项活动总数的46.9%;西部地区占31.3%;中部地区占21.9%,排名第三。从这两类总体数量来看,我国西部地区的体育旅游产品分布最为广泛,以63个产品居首位,占全国总数的43.2%;其次是东部地区,有51种产品,占全国总量的34.9%。 %;中部地区仅有32个产品入围,仅占全国总量的21.9%。总之,我国体育旅游产品地域分布已形成东、中、西部地区广泛分布的格局;东部地区以节庆体育旅游产品为主,西部地区以专线体育旅游产品为主。产品。 2、体育旅游的特点 (1)参与性 游客可以参加一些具有普遍意义、娱乐性和易学性相结合的体育活动,如登山、徒步旅行等,可以使游客强身健体。同时满足他们的个人需求和愿望。 (2)观光:观看奥运会、世界杯、NBA等大型赛事,欣赏各种体育表演,可以让游客感受到力与美的结合、运动的激情、运动的乐趣,从而陶冶他们的情操。 (三)民族性 一些体育旅游项目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如中华武术、传统保健技艺、少数民族表演等。这些都可以让游客享受当地的体育旅游活动。 。 (四)技能 对于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体育旅游项目,如射箭、高尔夫等,游客需要具备一定的技能。d.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只有掌握了运动技能,才能真正体会到体育旅游的乐趣。
10.内蒙古旅游客源市场分析探讨我国自然地理条件对旅游资源形成的有利影响
1.我国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特点
旅游资源不仅是民族地区重要的社会财富,也是我国旅游资源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地理位置偏远、自然环境特殊、民族构成复杂、发展历史曲折,其旅游资源自成一体,具有一些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特色。
(一)内容丰富多彩,有的旅游价值较高
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品种繁多、类型齐全。三大类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综合旅游资源等十余个小类,近百个小类中的大部分都集中在民族地区。其中:有些是民族地区特有的,其他地区没有或很少见的,如登山旅游、喀斯特地貌旅游资源、沙地地貌旅游资源、草原风光旅游资源、天然湖泊旅游资源、珍稀动植物旅游资源等。少数民族资源、民俗风情、旅游资源;虽然有些并非民族地区独有,但民族地区的品种质量和旅游价值远高于其他地区,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如以黄果树为代表的瀑布旅游资源、以桂林漓江为代表的河流风光旅游资源、以四川卧龙为代表的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少数民族特色工艺旅游产品等。
(二)民族特色鲜明
我国现有少数民族55个。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形成了各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色和社会风俗习惯。从物质文化到精神文化,如绘画雕塑、建筑造型、民族工艺、市场贸易、服饰饮食、神话传说、音乐舞蹈、戏曲艺术、节日庆典、婚丧嫁娶、娱乐体育、宗教信仰等、待客礼仪等等,都带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这些富有民族气息和异国情调的风景或活动是其他地区所没有的,形成了民族区域。该区文化旅游资源的一大特色,对游客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三)地区差异显着
不同地区的自然风光色调完全不同。例如e、西北民族地区以沙漠、戈壁风光、雅丹地貌风光为特色;内蒙古地区 以高原、草原牧区风光为特色;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处长白山,冬季有森林、雪原、银树挂景,夏季有火山地貌、山湖风光。云南、贵州、广西以喀斯特地貌为特点;海南以热带风光和海滨旅游为特色。
不同民族地区的文化旅游资源也有很大差异。例如,在民俗方面,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活动和生活习惯。信仰伊斯兰教的人的节日内容和宗教艺术与信仰佛教的人不同;蒙古族“那达慕”大会的时间、形式、内容与傣族“泼水铁”不同拉萨的大昭寺、傣族的竹楼、苗族的村落建筑、藏族的塔楼、蒙古族的蒙古包、洞穴维吾尔族风格的房屋、种满葡萄的庭院等,都鲜明地体现了本民族的建筑风格。各民族地区由于自然资源的不同,形成了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新疆的葡萄干、细羊毛,内蒙古的麦饭石、草原蘑菇,广西合浦的珍珠、花笠,云南的大理石、香烟,贵州的茅台酒、蜡染布,西藏的氆氇、藏羚羊角等。
不同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季节变化不同,如西双版纳、天涯海角、桂林、昆明等地处热带、亚热带,季节性变化较大。变化不是很明显,冬季和夏季游客基本可以游览;而青藏、内蒙古草原以及新疆天池、长白山等地处高纬度、高原地区。像这样的地方只能在短暂的夏季进行。人文旅游资源一般没有季节性,但各民族的重大节日具有很强的时间敏感性。
(四)构成不理想,组合不协调
整个民族地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类存在差异,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子类之间构成和组合不够均衡,影响了旅游资源的价值。
总的来说,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旅游资源不仅全面、多样、丰富,不仅在全国自然旅游资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许多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领先于全国其他地区的同类作品。例如,全国已建立的300多个自然保护区中,绝大多数都在少数民族地区,而类型最有代表性、条件最理想的也在少数民族地区。
相比之下,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旅游资源状况相形见绌。一是年龄不够,缺“古”字;二是内容不够独特,缺少“稀有”二字;三是与历史上的名人联系不紧密,缺少“名”字;第四,规模普遍较小,缺少“宏观”二字。总之历史文化价值不是很高,与地位不相适应自然旅游资源。例如,国务院两次公布的62座历史文化名城中,民族地区仅有7座,占11.7%;两次公布的全国242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民族地区仅有40处,占16.5%。
在自然旅游资源的各个小类、小类中,民族地区的登山资源、沙漠戈壁资源、草原风光资源等在全国都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但“地貌资源”却是著名的“五山”名山,佛教、道教名山、风景名山;水体名泉、花园湖泊、海滨岛屿;生物资源、人工动物园等珍贵观赏植物,数量少,品质不高,不如国内其他植物。区域。而这些,才是最能吸引游客的资源。例如,在顶级技术中全国著名的观赏花卉中,少数民族地区只有一种,那就是云南的山茶花。
文化旅游资源各小类、小类的构成也存在类似情况。民族风情、节日庆典、特色手工艺品等在国内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但大型古工程建筑、古都、大型圣地、园林建筑、古墓葬、旅游文献、美食等都缺乏高价值。资源不如国内其他地区。
(五)开发难度大,开发深度不够
旅游资源和其他资源一样,必须开发才能发挥效益。开发利用是旅游资源实现多功能的前提和条件。其中很多条件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来说还不成熟、不具备。旅游资源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业普遍分布在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游客较少、地区经济不发达、财力有限的地区。此外,景区稀缺、组合分散、地形复杂、建设条件差,进一步加大了开发难度。因此,少数靠近内地、交通便利或靠近大城市的旅游目的地发展得比较好,如桂林、南宁、昆明、张家界、乌鲁木齐、银川、呼和浩特、吉林延边等。未达到旅游效益水平和旅游目的地建设要求,但可达性太差。旅游资源开发困难是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一大障碍,在今后的旅游发展规划中必须引起重视。
11.分析内蒙古旅游营销现状及对策“让游客充分感受内蒙古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29日,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郑洪范在这里介绍了当地情况。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
当天,郑洪范在“十三五”期间内蒙古公共文化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上作上述表示。
郑洪范表示,内蒙古全面落实国家和自治区的各项扶持政策,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条件。特别是统筹疫情防控和文化旅游产业恢复发展,制定了《支持文化旅游产业战胜疫情的若干措施》1.4亿元扶持资金投入社保基金等10项利企惠民举措,推动企业全面恢复
官方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内蒙古预计接待游客6.58亿人次,比“十二五”增长69% ;旅游总收入将达到17272亿元,增长127%。推动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内蒙古亮点颇多。
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郑红帆表示据了解,内蒙古国家艺术剧院制作的大型马舞剧《千古马颂》已累计演出351场,接待观众34万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成功和经济效益,成为内蒙古恩戈利亚独特的文化旅游品牌。
此外,内蒙古还推动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建设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示范单位、示范项目,与体育产业联合成立“东北区域体育旅游联盟”东北三省旅游部门将举办内蒙古国际马术节、越野鄂族·阿拉善英雄会等特色活动。其中,越野鄂族·阿拉善英雄会汇聚约每年接待车辆32.8万辆次,游客约86.3万人次。
推动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内蒙古还瞄准了国际市场。
郑洪范表示,近年来,内蒙古开展旅游国际合作,成立了“万里茶道”国际旅游联盟,发展了20家联盟成员;它也o 举办“万里茶道”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论坛暨旅游博览会。 ;推出“草原之星”、“万里茶道”跨境旅游列车;先后举办中俄蒙青少年旅游夏令营、“万里茶道”自驾大赛、中俄蒙冰雪节、中俄蒙选美大赛。推出7条横跨三个国家的自动驾驶旅行路线; “万里茶道”被原国家旅游局评为十大全球推广品牌之一,满洲里成为国家“边境旅游实验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