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州哪里可以学道教

《三门机》,全称是《三门机玄妙观重建》。苏州玄妙观是著名的道教宫观。始建于西晋咸宁二年(276年)。此后,又多次修建又废弃。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改名玄妙观。名字取自《道德经》中的“玄乎玄,乃万玄之门”之句。元大德六年(1302年),赵孟俯书写并封额。 《重修玄妙观三门》碑原位于正山门内,文革期间遗失。此作品为水墨纸本,长35.8厘米,宽283.8厘米。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2.苏州道教哪里可以学道术

道教。

道衍原名姚广孝(1335~1418),元末明初政治家、高僧。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出家。法名道彦,字思道,自号伏虚子。苏州常州县(今江苏苏州)人。通晓儒、道、佛三家思想,精于诗文。结交宋濂、高启等文学家,并向灵应宫道士奚应真学习道家《周易》、炼丹术、兵法。

3.苏州有道教吗?

康熙二年(1663年),卢高建在崇祯拱桥开店。刚开始的时候,店面规模很小。虽然店主煮了一锅精心烹制的菜肴,但由于店面位置与亭桥东、高桥西两个市场相隔,所以被孤立在中间,是一个“滑溜溜的地方”。商业区的“马路”,生意并不理想。当时的店主姓卢,姓荣堂,虽然是个屠夫,但心地善良,信奉道教。每逢大年初一,上半月,陆荣堂会去附近的神仙寺烧香,寺里的任何活动,陆荣堂也愿意参加,他对当时神仙寺的道士很熟悉,对神仙寺的道士也很熟悉。和神仙寺方丈关系不错。

不过据说有一年四月初,天气炎热,陆荣堂照常开门营业,眼看生意越来越慢了而且速度较慢,难以维持,他不禁心生担忧,此时,一个衣衫褴褛,手脚肮脏,满脸病容的老乞丐,手里拄着一根竹竿,背着背上一卷稿子,路过门口时突然摔倒用一条腿穿过商店。

陆荣棠赶紧出去看了一眼。原来,乞丐身体虚弱,经受不住炎热的天气,中暑了。于是,他和妻子赶紧把乞丐扶进屋里,躺下,将乞丐救活了。忠诚善良的陆荣堂见乞丐病得如此之重,心生怜悯,就让他住在自家门前,请了医生给他上药治病,还把红烧的菜拿走了。每天在店里烹制肉类和蔬菜。招待他。大约过了十天,原本患病的乞丐在店主的精心照料下逐渐康复。

4月14日的前一天,康复的乞丐前来告别陆荣堂。他感谢陆荣棠这些天对他的照顾。现在他已经康复了,是时候离开了。老乞丐为了表达谢意,将他平时捡来的破稿子送给了陆荣堂。你过去常做床上用品。卢荣堂谢绝了,但乞丐坚持要给他。他留下稿件推荐就离开了。卢只是以为乞丐对不起照顾他,就留下来了。点了一些东西以表达谢意,但并没有在意。我只是把稿件推荐塞到门后,继续做生意。

第二天,4月14日,是仙人的生日。陆荣堂早早起床,准备好熟肉,去富士寺烧香取点仙灵,才回来办事。他按照平时的习惯煮肉。当肉快熟的时候,他突然发现厨房里没有柴火,肉还得重新煮。眼看着自己快没柴烧柴了,陆荣棠突然想起乞丐留下的推荐稿就在门后。既然是乞丐留下的,就没有什么用处,好的空间。现在他可以填补这个空白。柴火很急。于是,他接过推荐书,从推荐书上取下一把稻草,塞进了炉子里。炉子里的稿子一点燃,小店里顿时充满了肉香味,香味很快就飘到了街上。许多早起去寺庙拜神的人们闻着香味,纷纷涌进店里,连声说“想得来,想得来”。都喊着要买陆荣堂还在锅里的红烧肉。等到肉完全熟了,锅里的肉就熟了。陆荣堂打开锅盖,顿时满屋都是肉香。越来越多的人涌进屋里,闻着香味。不一会儿,一天卖不完的锅肉就全部卖完了。这时候,屋外依然有人。很多人排队吵着要买肉。

快到中午的时候,陆荣堂送走了没有买肉的顾客,并让他们明天再来。他赶紧忙完店里的活,就去庙里烧香,一一拜神。当他前来祭拜铁拐李时,发现铁拐李身上还留有推荐稿。他这才知道,自己遇到了八仙之一的铁拐李。原来,铁拐李是来给吕洞宾庆生的。他来得早,就化身乞丐,到苏州城里去游览。见陆荣棠心地善良,道行坚定,决定帮助他摆脱困境。

从此以后,陆荣堂每天都会拿出一根木棍,放在炉子里。煮出来的肉很香,附近的中市街和下塘一带都能闻到肉的香味。得益于那天亚神仙的轰动效应,消息传开听说了陆荣堂店里肉的美味,店里的生意开始红火起来。随着生意的红火,陆荣堂干脆将肉铺命名为“陆高建”,扩大了原来的店面,并将店面搬到了闹市区。卢高建的知名度也随之高涨,被誉为“苏州第一厨房”,后来鲁迅、卢文夫等人的文章中也提到过他!

4.苏州道观

苏州玄妙观位于苏州市中心的观前街。始建于西晋咸宁二年(公元276年)。 、《开元宫》,明代吕雄《苏州府志》称“金时名真清道观”,宋时称天清观。故名玄妙观。明代称正义丛林。清代,为避康熙帝玄烨之讳,一度将“玄”改为“元”或“元”,又称“元妙寺”。后来被毁,又被修复。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恢复“玄妙观”旧名。中、西厢房有大小殿堂,连成26间。玄妙观最盛时有殿宇30余座,是当时全国最大的道观。现有山门、正殿(三清殿)、配殿(汨罗阁)、配殿21间。山门雄伟、巍峨,上悬康熙皇帝亲笔题写的“元妙寺”。三清殿为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重修的正殿,面阔9间,进深6间。高约30米,建筑面积1125平方米。宋代木结构建筑。殿内悬有三尊17米高的泥塑和须弥座上的鎏金雕像。中间是元始天尊,两侧是元始天尊。分别是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俗称三清。造像高大庄严,为宋代道教造像中的佼佼者。三清时,道德天君又称太上老君,传为老子李耳。佛像架上有老君石刻,唐代道子悟图,唐玄宗题字,颜真卿手书,宋代石刻大师张云迪临摹。堪称“四绝”碑。是目前国内仅存的两尊老子雕像。古迹之一。三清殿西山墙有60根青石六面大柱。每面都雕刻着一天的雕像,总共雕刻了三百六十个一天的雕像,这就是年数。玄妙观前的街道,名观前街,是苏州主要商业街之一。苏州最受欢迎的地方这不是佛教寺庙,而是道教寺庙。玄妙观始建于西晋,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南宋的三清殿是江南最大的木结构古建筑。殿内供奉的高17米的三清(上清、玉清、太清)雕像堪称宋代雕塑之最。玄妙观内有唐武道子所画的老君画像、玄宗的赞誉、颜真卿的墨宝等珍贵碑刻。

5.苏州道教圣地

1)道观有玄妙观(位于观前街)、玉皇宫(公园)、城隍庙(位于景德路)、穹窿山贞观观;

2)佛教有西园寺、寒山寺、北塔报恩寺(位于人民路)、文山寺、灵岩山寺(木渎镇)、宝山寺(西什)吴中区安岛)、公园内崇元寺、来凤寺、常熟虞山幸福寺、张家港凤凰山永庆寺、双性寺、吴江平望镇小九华寺、昆山海藏寺;

3)其他宗教包括圣约翰教堂、使徒教堂、杨家桥天主教堂、石路太平坊清真寺等。

6。苏州的道观在哪里?

观前街,因苏州玄妙观而得名,是道观前的一条街道。

山塘街起源于白居易从杭州调任苏州刺史时。为了方便苏州的水陆交通,西起虎丘,东至阊门,开凿了一条山塘河。山塘河北岸修筑道路,称山塘街。对于《山塘街》

7.苏州道教

我在沙溪住了几年,特产是猪油米糖。 1.曹奎:明朝ty,云南副使史子典,号沙溪,嘉靖八世,1529年进士,后任监察御史。因纠正王弘不法行为,被贬为随州知县。在为官期间,他不惧权势,也不爱财。他带领全州人民抗击洪水。被誉为“曹优”。由于政治表现出色,他到南京到工部任职,后又调往广州。顺德知县程照向他行贿,遭到拒绝并受到制裁。曹奎被御史项谋诬陷,但因政绩卓著,升任副巡抚,主管临安军务。曹奎一生生活贫困。晚年辞官回乡后,当地百姓以他的名字命名该乡,沙溪因而得名。 2、韩继廷:监事太平天国,字姬,太仓沙溪人。家住镇北横沥河西侧。他自幼失去父母,孤身一人。他是由他的嫂子抚养长大的。清咸丰十年(1860年)夏,太平天国忠君李秀成率兵征讨江南。不仅丹阳、常州、宜兴、无锡相继被歼,而且还占领了苏州。消息传到沙溪,人们惊慌失措。镇上的士绅准备筹粮饷犒赏士兵,却无人发饷。韩某听说后,自告奋勇,愿意承担这个重任,大家也都鼓励他。韩氏领了俸禄,绕道苏州城北犒劳军队,会见忠王。韩请求加入太平军,忠王立即你同意了。从此,韩氏开始取名纪婷。后来汉军又转战苏州、昆山、太仓、常熟等地。他立下许多功绩,逐渐晋升到监察级别。沙溪镇纳入太平天国版图后,每年冬天都需要缴纳粮食,以申请征兵。其中,只有龚、范两家士族拒缴,韩不准拿法抗议。龚、范对韩恨之入骨,等待报仇。太平天国战败后,韩氏剃发乔装,隐居沙溪乡下。龚、范得知此事,向太仓府官举报,被逮捕入狱。韩某遭到贪官百般胁迫、勒索,遭受酷刑。他在本城的周桥上被杀,家产被没收。汉墓位于在横沥河东,沙溪河北岸,近北道源。 3、刘世柱(1874---1934),沙溪中学创始人,名世柱,太仓市沙溪人。 1874年出生于农民家庭,1897年进士,1901年考入上海龙门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进入教育界,致力于教育事业。 1904年创办沙溪镇小学,1914年经申请批准成立太仓县高等小学。学校位于当时的南道院,也就是现在的沙溪中学校址。刘先生被任命为第一任校长。 1921年,县举办县级甲级师范训练所,刘先生任所长。刘老选择了善用人,比如请萧永臣来教,江平锁、王兰亭来教国文,李虎臣来教古典。s、李世敬教物理,卢作霖教农业,王君禄教语文,龚君如教教育等等,以上都是临时选择,学习有专长。我们还邀请学术界知名人士来校讲学,带学生郊游增长见识。从经济上讲,就是勤俭办学、爱校如家、清正廉洁、奉献于大众、受到社会公众的高度尊重。 1923年,师范学校改组,刘先生辞职时,已有千余元积蓄。后来,剩下的钱捐给了公园,修建了一座四边厅。建筑物上既没有描述,也没有名字,可见刘先生心胸宽广。 1923年,刘先生复任太仓县高等小学校长。 1927年调任县教育局督学。期间在任期间,他常年远离家乡,走访各个学校,孜孜不倦地工作。当时,太仓县只有一所中学。刘先生看到各乡镇读书人读书不方便,便提议在沙溪镇兴建一所中学,得到各界人士的赞同。于是向县里请示。但县当局没有答复,理由是教育经费不足。刘先生独立自力更生,不畏困难,四处奔走筹集资金,最终得到各方支持,购地、开工、规划建设。六个月后,一栋新的七开间校舍竣工。 1934年,刘先生因劳累过度,体力不支,病倒了。那年他去世了,享年六十岁。 4、胡端兴(1888---1946):太仓第一位留美学生。他的出身他的名字叫胡殿凯,又名崔石。太仓沙溪人。生于清光绪十四年。幼年就读于沙溪小学,学习成绩优异。当时,清政府正处于洋务运动之中,他提出了“不精研科学,就不能进步”的思想。宣统元年(1909年)入上海建兴公学读书,后进入邮政部门。就读于上海高等工业传媒学院,品学兼优。受到校监唐文治的高度重视,并被教育部派往美国留学。民国二年(1913年)春,入俄亥俄大学学习电气工程,成为太仓第一位赴美留学的学生。三年后,他获硕士学位回国。民国14年,奉交通部之命,参与接管青岛胶济铁路,并任铁路养护部厂务科科长。民国24年8月,任交通大学教务长兼工程院院长。民国二十六年,太仓失陷。驻太仓日军威胁他回太仓主持县政。当他拒绝后,他搬到了法租界,在上海交通大学工作。抗战胜利后,他听说儿子战死在缅甸前线。他非常悲伤和愤怒,导致了喉结核的发作。民国三十五年因医治无效去世,享年59岁。胡端兴热心如此。社会事业。他曾帮助太仓建设两座发电厂,并担任两座发电厂的工程师。战乱期间,他联系县绅筹集救灾资金。 5、吴晓邦(1906---1995):原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新舞蹈艺术的开拓者和实践者。原名吴祖培,字启明,沙溪人。 1916年考入东吴大学附属中学,1919年考入上海池直大学,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至1935年曾三次去日本学习音乐和舞蹈。师从高田苗子、江口高也、宫索子等学习古典和现代芭蕾舞,因崇拜波兰音乐家肖邦而改名吴晓邦。 1931年秋,他在上海创办了第一所现代舞学校。 1935年举办首次个人舞蹈作品演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此后,他一直致力于新舞蹈的创作、表演和教学,先后创作并表演了《旅行员》、《歌曲》、《义勇军进行曲》、《丑秀功》、《饿火》、 《粉丝的思考》等作品100余部。解放后,担任中央民族大学艺术团团长,深入研究曲阜孔庙祭祀乐舞、苏州道教乐舞、江西傩舞等文化艺术。 1957年创办天马舞蹈工作室,制作的《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巷》、《开山》等作品受到广泛好评。 1982年,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舞蹈学硕士、博士生导师,培养了我国第一批舞蹈史专业研究生。吴晓邦同志曾任我会委员第二、三、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长。主要作品有《舞蹈新论》、《舞蹈论》、《吴晓邦艺术实录》、《舞蹈研究》等。 6、卢静石(1907---1982),又名卢志浩,沙溪镇人。太仓。民国十四年初中毕业后,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随后考入上海邮政管理局,成为邮政专业的学生。后来加入国民党,拜“青帮”大佬杜月笙为老人。深得杜氏尊重,历任全国邮政工会主席、中国劳动协会主席、上海市总工会筹备委员会常委、执行委员会委员等职。国民党上海党部常务委员。民国二十一年,协助杜月笙组织弟子结团,创立“恒社”。民国26年抗战爆发后,加入戴笠、杜月笙组织的江浙行动委员会工作队(后改称忠义救国军),并担任第一支队少将司令员。上海失陷后,随国民党赴重庆,任社会部组织训练部部长。抗战胜利后,历任淞沪警备司令部军事司法处处长、社会部驻京(南京)特派员、农业部副部长、农业部副部长等职。工业、项目力报报社社长、上海工人福利协会会长、立法院立法委员。等级相等。在太仓,历任励志社会长、太仓银行、利泰棉纺厂、楼东中学董事。解放前夕,赴台湾,继续在国民党中央任职。 1982年12月在台北病逝。 7、龚树谟(1915---):中国天文学会名誉理事长、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原台长。出生于太仓沙溪。 1936年毕业于上海私立大同大学物理系,同年考入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抗战时期,在中国昆明凤凰山天文站工作。 1946年复员回到宁夏,1948年初赴美国考察。进一步研究。曾就读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密歇根大学,获得天文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1953年秋回国,一直在紫金山天文台从事天体物理研究。 1995年退休,曾任研究员、恒星实验室主任、副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天文学报》主编、中国天文学会主任委员。他参加了许多国际天文活动。 1985年至1986年,每隔76次访问哈雷彗星,2006年返回期间,担任中国科学院哈雷彗星观测研究协调组组长,荣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90年获中国科学院院士称号。龚树模还担任江苏省委常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8、吴知飞:(1929---)男,《解放军报》主编,1929年生于沙溪,江苏常熟人。 1945年毕业于太仓县第二初级中学,后就读于华中建筑大学、山东大学。历任新华社鲁南分社、《鲁南时报》、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新华社分社记者、编辑。 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历任《秦哨兵》副总编辑,《人民前线》编辑,《解放军报》评论部副主任、主任,主编和主编。 1985年当选为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副主席。着有《评论写作漫谈》等。 9、宫保(1936---):北大院长、研究员精科技研究院院长,太仓沙溪人。 1957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历任动力研究所、力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助研室副主任,651设计院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和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 815军研究助理室副主任。 1977年后历任北京新技术应用研究所、北京太阳能研究所研究助理、副研究员、副所长、所长。 1984年后历任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员、副院长、院长。 1982年当选为中共中央十二大代表。 1993年,他被任命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北京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1998年当选为第九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委员会常务委员。 10、谷阿涛简历女,江苏太仓人。 1916年10月出生,196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文盲。新中国成立前,棉纺厂雇用童工,资本家当保姆、农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太仓县沙溪公社红井大队当农民。 1964年10月,中央工作组在红井大队开展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试点运动,成为全国“积极学活用”毛泽东著作的典范。 1963年3月任太仓县贫下委员。中农协会; 1966年10月1日国庆节,谷阿涛在北京天安门城楼受到毛泽东接见。 1967年5月,《人民日报》连续报道了红井大队“学以致用毛泽东思想”的经验。 1968年3月,任江苏省革命委员会常委、苏州区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太仓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沙溪红井大队党支部委员太仓县公社; 1969年4月任中共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70年12月任省第五届党代表并当选为第五届省委委员; 1975年1月,任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76年11月恢复会员身份; 1993年3月出生,太仓市沙溪镇党员代表大会代表。 1994年1月因病去世。 11、张宇豪,1991年出生,太仓双峰人。他在沙溪住过几年。他是当代著名画家、行为艺术家,创立了抽象思维绘画流派。

8.苏州道教在哪里拜弟子?

西山万寿宫

江西道教文化丰富。比如三清山、龙虎山等地都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南昌市西山的万寿宫相对来说不为人所知。

西山万寿宫位于南昌市新建区西南30公里处的西山逍遥山麓。对于外地的朋友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陌生的地方,那么西山万寿宫是供奉谁的呢?为什么在古代那么有名呢?

西山万寿宫始建于东晋麦粒肿。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为纪念道教著名人物徐真君而建。造成麻烦的龙在该地区被制服。

道教认为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许真君所在的西山是第四十福地,所以这里也是许真君的“升天之地”。

至于西山万寿宫,历史悠久,规模宏大。规模。有高明殿、三清殿、老祖殿、兰公殿等,还有小殿12座、7塔、3廊、7门、36殿,规模相当大,不愧是著名的道教宫观。位于长江以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