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海旅游文化特色

青海省简称青海。古称西海、鲜水海、北河羌海。自十六国时期起称为青海。 。藏语称“措温博”,蒙古语称“库库诺尔”,意为“蓝色的湖”。古为西戎之地,汉代为西羌之地。 1928年,青海省成立,省会西宁。它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青藏高原东北部,面积72万平方公里,人口481万。

全省地势较高,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它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是汉、藏、回、蒙古、哈萨克等民族的聚居地。

青海主要宗教有藏族佛教(喇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藏族、蒙古族、土族信仰藏传佛教,回族、撒拉族信仰伊斯兰教。

青海属大陆性高原气候,温差大,日照长,降水少。农业以小麦、青稞、蚕豆、马铃薯、油菜籽为主。日月山以西是牧区,是高原牧区。亩地区草原辽阔,水草丰富。是我国四大著名牧区之一。

该省还是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有野生动物250多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野骆驼、野牦牛、野驴、藏羚羊、盘羊、白羊等。 -唇鹿、雪豹和黑颈动物。有鹤、苏门答腊羚、黑鹳等10种,牦牛超过500万头。

远看如山,近看如平原。游客们就是这样勾画青藏风景的。这是他们从飞机上鸟瞰的印象。当飞机飞近横跨甘肃和青海的祁连山脉时,你会惊讶地看到千丈高山。当飞机飞过界山后面连绵起伏的群山时,你会看到浩瀚的青海湖和浩瀚的柴达木盆地(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令人难以置信,这是一片高原平原。再往南飞,昆仑山、巴彦哈拉山、唐古拉山从西蜿蜒而过。它们似乎离地面仅500至1000米,呈缓坡状,在高原上起伏。山脚下的山谷,是一片草原风光。如果不是雪峰高达雪线(海拔4000米)el),像海上的白头波浪一样翻滚在高原上,人们可能会认为草原是沿海平原上的低矮山丘。土地。

高原上的山虽然没有千尺那么高,但雪线以上都是冰川和雪峰。冰雪融化的雪水渗入草地,长年溢出,形成沼泽和溪流。然后汇聚了数百条河流,形成了黄河和长江。黄河之水像摇篮一样哺育着中华民族;长江之水滋润着中原大地。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东西长约1200公里,南北宽约800公里,面积72万平方公里。境内山峦巍峨,地形多样,河流纵横,湖泊星罗棋布。巍峨的昆仑山横亘在天地间中部,南有唐古拉山,北有祁连山,辽阔的草原起伏,柴达木盆地辽阔。长江、黄河的源头在青海,中国最大的内陆高原咸水湖也在青海,故名“青海”。与甘肃、四川、西藏、新疆接壤,全省行政辖1市、6个自治州、1个地区办事处、47个县。省会是西宁市。有藏、回、蒙古、撒拉等43个少数民族,人口510万。

青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势西高东低,西北高中部低。地形复杂多样,形成了独特的高原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空气稀薄,大部分地区高于海平面。 3000-5000米之间。

这里的资源非常丰富,很多矿产储量居全国第一。已发现矿产120多种,探明储量的有110种。钾、钠、镁、锂、溴、芒硝、石棉、化学石灰石、硅等储量居全国首位。其中许多矿物是国内外迫切需要的。资源。著名的柴达木盆地被誉为“宝盆”,山河中蕴藏着宝藏,戈壁中埋藏着矿产。其中盐湖30多个,探明总储量700亿吨。仅察尔汗湖的盐就可以在地球和月球之间架起一座厚6米、宽12米的盐桥。水能资源是青海能源的最大优势,蕴藏量2165万千瓦,可开发利用1800万千瓦,年发电量770亿千瓦时。青海有瓦天然草原,是我国五个最大牧区之一。可利用牧场面积5亿亩,发展畜牧业具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全省有经济动物400多种,野生植物1000多种,具有储藏量大、品种多、用途广、高原特色鲜明的特点。大多数都可以开发利用,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旅游资源也相当丰富,有“鸟类王国”的青海湖鸟岛、有“高原西双版纳”之称的孟达自然保护区、藏传佛教名寺、四大清真寺之一的湟中塔尔寺等。位于伊斯兰教西北部。东关寺、阿尼玛卿雪山等都是登山旅游的好去处。 “大海的咽喉”日月山、全国最大的人工水库龙阳峡、杜兰国际狩猎场、坎布拉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青海省先后设立了以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为主的格尔木经济开发区、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西宁桥头经济开发区、民和国家经济改革实验区,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青稞、蚕豆、豌豆等,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籽,主要畜产品有牛羊肉、羊毛、羊绒、牛毛绒、骆驼等主要工业产品有电力、原油、原盐、原煤、钢铁及钢材、铝锭、电解镁、纯硅、石棉、钾肥、金属切削机床、水泥、石棉制品、纱线、乳制品、布料、羊毛羊毛、毛毯、皮革等。

青海交通十分便利,航空、铁路、公路四通八达。借助西部大开发战略实质性启动的重大机遇,青海完全有可能超越某些传统发展阶段,实现局部跨越式发展。 。高原儿女愿把友谊的彩球抛向所有前来投资合作的朋友!

自然地理:青海省,简称青海,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中南部。青藏高原东北部,东经89°35'至31°40'至39°19'。东西长1200公里,南北宽800公里,面积72.12万平方公里。

2.青海省文化特色

塔尔寺与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齐名西藏甘南拉卜楞寺,在我国被称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是格鲁派创始人宗鲁巴的出生地。由于其规模宏大、结构完整、交通便利,成为人们参观藏传佛教寺庙最集中的地方和青海省最重要的旅游胜地。壁画、刺绣、酥油花是塔尔寺独有的三大艺术。

3.青海的旅游文化有何特点?

青海旅游注意事项

1.昼夜温差较大:5-25度(4-10月)

< p> 2、由于西北地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日照强度和昼夜温差较大。建议游客携带足够的预冷衣物、水瓶、阳光帽子、墨镜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以及用于户外皮肤护理的优质防晒油。

3.西北部大部分地区位于高原(黄土高原),海拔通常在800米至3000米之间。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大气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70%左右。一般来说,第一次来青岛的游客往往会有轻微的高原反应,这是因人而异的,属于正常现象。团体成员可能会出现轻度头晕、头痛或食欲不振等症状。应多喝水,注意休息,不要活动太多或太急。进行活动时,请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不要勉强自己。建议不要吸烟、饮酒;还请准备好常用药品。患有严重高血压或心脏病的客人请自备药物其他

4.由于旅游目的地自然条件的限制,与内陆旅游发达地区相比,景区沿线的餐厅无论是软硬件设施还是食品质量、口味都存在一定差距。北方大部分地区口味重,喜欢吃辣;但我们会尽力与餐厅协调,满足不同地区不同游客的需求。

5.西北地区幅员辽阔,各景点之间的行车距离较长。要求游客在乘坐巴士前尽量少喝水。游客往返西北旅游要注意休息,分配好时间,以充足的体力参与。旅游活动。

6.西北地区受宗教影响,风俗习惯与我们不同。参观时(如进入寺庙),请记住当地同伴公布的有关旅游目的地的预防措施。在城里时,入乡随俗,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这样做。提及涉及少数民族的政治问题,配合好工作。

★藏族地区: ⑴不吃狗肉、马肉、驴肉。 ⑵未经允许,请勿偷看西藏天葬。 ⑶藏族人民应尽量饮酒、饮茶。如果确实不能喝,应真诚地解释,并取得双方的理解。 ⑷藏族人敬哈达时,需用双手接住挂在脖子上或直接挂在脖子上。无法立即取下。 ★穆斯林民族地区:(含西北地区)、维吾尔族、撒拉族、哈萨克族等十多个民族) ⑴忌食猪、狗、马、骡等非反刍动物的肉及一切动物的血,并且不要吃已经死亡的动物。 ⑵ 禁止吸烟、饮酒。 ★摄影禁忌:寺庙内严禁摄影,偷拍的后果非常严重。有些地方注明付款后才能拍摄。如有需要,请遵守当地法规。拍摄人物,尤其是僧侣和妇女时,一定要征得对方同意后再拍照,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野外拍摄时,切记安全第一,注意自身身体状况,请妥善保管好个人摄影器材,谨防丢失。

7.上下车时,请务必检查好自己的贵重物品,不要将其留在车内或酒店内。

8.旅游景点有很多流动摊贩出售旅游纪念品。如果你不需要购买,尽量不要和这些卖家纠缠。如果需要购买,最好向导游咨询,询问大概的价格。以免被愚弄。

关于购物

1、塔尔寺附近有很多不法分子出售藏刀。他们经常聚集在寺庙门口,恐吓游客购买刀具和其他物品。遇到这些人时,不要对他们的产品表现出任何兴趣,也不要驻足观看,去街道两旁的商店购买你需要的东西。这种情况在其他一些旅游景点也存在,所以需要特别小心。

2.出发去其他景区之前,建议购买足够储备的胶卷、电池、食物、药品等。青海其他城市很少有此类商品供应齐全,即使有也很贵。

3.格尔木等非省会城市工作时间较短。不要用内地标准来预测商店、医院等的营业时间,并留出足够的提前时间。

4.不要购买任何野生动物毛皮、野生藏羚羊角、野牦牛头骨等青海、西藏。这等于是在支持青藏地区日益猖獗的盗猎野生动物行为。事实上,如果你在离开当地时被发现携带这些物品,你很可能会面临很多麻烦。

关于交通

1.青海省公共交通领域存在公私竞争。专线往往更快、更便宜,而且往往有讨价还价的空间。

2.一些交通不便的地区,公交车很少。可以考虑坐公交车。坐公交车的时候,有时候香烟比钱更能解决问题。注意寻找比较可靠的车辆,如军车、邮车等。

出发前准备好物品

1.高原氧气少,最好少抽烟,多呼吸空气。进藏前注意不要感冒。如果感冒了,最好推迟进藏,因为感冒后很难恢复。在高原感冒,严重者会引起肺水肿等并发症。因此,准备一些感冒药和肠胃药是非常有必要的。

2.青海(少数地区)和西藏的气候特点是干燥、缺氧、气压低。因此,进藏前请携带一些外用鼻药膏和润喉剂。片剂可以缓解因干燥引起的鼻咽部不适。

3.由于高原紫外线较强,估计年平均辐射值在每平方米5000-8000兆焦耳之间。因此,宜戴遮阳帽、墨镜、涂防晒霜。

4.大多数人在攀登海拔2000米以上时都会出现高原反应。体弱者进藏前应备好氧气袋,以备不时之需。个人物品:墨镜、防晒霜、运动服、羽绒服、旅游鞋、手电筒、雨具及日常清洁用品。

高原缺氧反应及其防治措施

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从而形成低气压。高原气候特点是缺氧、气温低、太阳辐射强、日温差大、风大、干燥。对于从低海拔地区来到高原的游客来说,由于气候等方面的剧烈变化,超出了人体正常的自动调节极限。在海拔4000米以上,约60%~100%的人会出现急性缺氧反应或疾病。常见症状有头痛、头晕、心慌、气短、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胸闷、胸痛、乏力、面部轻度肿胀、口唇干裂、鼻衄等,危重时血压升高,心跳加快,甚至昏迷rs。有些人会出现醉酒、多说话、步态不稳、幻觉、失眠等异常兴奋现象。

高原缺氧引起的各种症状,医学上称为高原适应综合症。有些是暂时的。只要适应一段时间或者离开高原环境,人体的机能就会恢复正常。有些持续时间较长。据研究,海拔3000米以下一般无症状。 3000米是反应的临界高度。该海拔高度的气候特征(气压、温度、太阳辐射等)与平原、低地有很大不同。当游客到达这个新环境时,身体必须做出一系列的调整才能适应;海拔3000米至5000米之间可出现一系列缺氧症状,但大多不危及生命;海拔5000米是“批判”l 海拔高度”;海拔5000米到7000米之间,身体无法完全代偿;海拔7000米是危险的临界海拔;海拔7000米以上,身体无法代偿,这就是山亡但也有例外,有些人很难完全适应2000-3000米的海拔,出现不同程度的山地缺氧。但登山者仍然可以攀登7000米以上的山峰。

约60%青海省的面积在4000米以上,其中25%在海拔3000-4000米之间,海拔3000米以下的地区仅占15%。因此,游客去青海旅游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从低海拔地区进入高原的游客必须做好全面、严格的身体检查。患有严重心、肾、肺疾病、高血压、严重肝病、贫血者不允许冒险前往高原。如果您只是患有一般疾病,则必须提前采取预防措施,例如随身携带氧气和药物。进入一定海拔地区后出现抽搐、剧烈头痛或有昏迷倾向的人,不宜前往较高地区旅行。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旅游住宿、景区,或者旅游大巴上,应当有高原旅游保健措施,供应氧气和必要的药品,防止发生意外。

(二)开展身体卫生宣传教育工作,让游客做好充分的精神、物质准备,树立克服高原反应的决心和信心,消除不必要的心理恐惧。一般情况下,大约需要两到三天的时间,最长需要五到七天才能逐渐适应。高原环境。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缺氧症状会消失或得到很大改善。有些人使用氧气来缓解高原反应。这样可以暂时缓解不适,但停止吸氧后不适又会再次出现,耽误了适应高原环境的时间。如果缺氧症状不严重,在安静休息时缓解或缓解,最好不要吸氧,以便尽快适应高原环境,获得理想的出行效果。

(3)适应性练习。前往高原前,进行爬山、跑步、打球、负重、行军等高强度体育活动,对机体适应缺氧环境能起到积极作用。进入高原初期,活动不宜过于剧烈,如快速行军、跑步、体力劳动、高原气温较低,气温变化剧烈,一定要及时增减衣服,做好防冻保暖工作,防止因结冰而引起感冒。感冒是引起急性高原肺水肿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调整高原旅游生活。食物应易于消化、营养丰富、含糖量高,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多吃蔬菜、水果,切忌暴饮暴食,以免增加消化器官的负担。严禁饮酒,以免增加耗氧量。睡觉时,枕头要垫高,半卧位最好。

(五)药物防治。为了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力,减少高山病的发生,主要药物有:复方党参片、复方黄芪茯苓、适应原、乙酰唑胺、利尿剂、螺内酯、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等。茎兴奋剂、抑制剂、硫脲及营养补充剂和代谢激素制剂。

进入高原后,如果高原反应症状越来越严重,即使在休息时也非常明显,应立即吸氧并送医院,防止急性高原反应造成不良后果。高原肺水肿。

欢迎关注:

微信公众号:

【灵萌旅行】

来到西北,与宁猛同行就够了!最强导游+高品质旅行定制

4.青海民族文化特色

青海省有6个民族自治州,分别是海南藏族自治州(简称海南州)、海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自治州、海南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是的。有藏、回、蒙古、撒拉等43个少数民族,人口51万。

5.青海人文特色

青海省位于祖国西北部,与西藏、新疆、甘肃、四川接壤。面积72万平方公里。东西长1200多公里,南北宽800多公里。东边是黄土高原的河湟谷地,西边和西北边是柴达木盆地,南边是青南高原。青海省幅员辽阔,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民族众多,有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等。总人口六百万。

6.青海旅游文化特点分析

海拔高,平均2300多米,河流湖泊众多,是三峡的源头河流。矿产丰富,畜牧业发达,地广人稀,经济相对落后,旅游资源丰富。藏传佛教寺庙众多,文化历史悠久。

7.青海的旅游文化有何特点?

从自然地理区划来看,青海是东部季风区、青海南部高寒区和西北干旱区的交汇处。

青海是我国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全省面积72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四位。这里的冰山很高,水源丰富。长江、黄河、澜沧江均发源于此,故有“万河之源”之称。是进出新疆、西藏的要冲,故又称“天河锁钥”、“海藏咽喉”、“金城屏障”、“西域要塞”等美称。rn 地区”。

8.青海省旅游文化有何特点?

1.地形

1.青海省地势总体西高南低东部地区有北、南、高、中、低之分,西部海拔高,向东倾斜,呈阶梯状下降,东部地区是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形复杂,地貌多样,主要山脉构成了全省地貌的基本框架,全省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海拔3000米以下的省份面积11.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5.9%,其中海拔3000米至5000米的省份面积53.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5.9%,占全省总面积的76.3%;海拔5000米以上面积5.4万平方公里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8%。

2.青南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占全省总面积一半以上;河湟谷海拔较低,大多在2000米左右。最高点为昆仑山布卡达坂峰,海拔6851米。最低点位于青海省最东端与甘肃交界处的海东市民和县马场源乡,海拔1644米。

3.青海省地貌东北部和东部被黄土高原和秦岭山脉包围,北与甘肃河西走廊相望,西北为阿尔金山和塔里木盆地,西靠新疆塔里木盆地。南。青藏高原北部相连,东南部通过山脉、高原盆地与四川盆地相连。亲的平原地区文斯面积19.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8.3%;山区面积34.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8.9%;丘陵面积10.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8.9%;占全省总面积的14.6%;平台面积5.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8.2%。

2.青海气候地理

1.青海省地处内陆深处,远离海洋。地处青藏高原,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其气候特点是:日照时间长、辐射强;冬季漫长,夏季凉爽;昼夜温差大,年温差小;降水量少,地区差异大,东部降雨较多,西部干燥多风,缺氧寒冷​​。年平均气温受地形影响,总体分布格局为h北部高,南部低。

2.青海省各地区年平均气温在-5.1~9.0℃之间,一月(最冷月)平均气温-17.4~-4.7℃,其中以祁连托勒最冷,七月平均气温(最热月)5.8~20.2℃,其中民和地区最热。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祁连山、青南高原占全省面积2/3以上。较温暖的湟水东部和黄河流域地区年平均气温在6至9°C左右。

3.全省年降水量总体分布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全省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祁连山年降水量在410~520毫米之间。中部地区的九枝、斑马地区超过600毫米。其中,久治i是降水量最多的地区,年平均降水量745毫米。柴达木盆地年降水量在17~182毫米之间,盆地西北部不足50毫米。其中冷湖是降水量最少的地区。东部农区无霜期3~5个月,其他地区仅1~2个月。三江源部分地区无绝对无霜期。

4.全省年太阳辐射总量仅次于青藏高原。年平均总辐射可达5860-7400兆焦耳/平方米,日照时数2336-3341小时。太阳能资源丰富。

9.青海旅游特色

藏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主要分布于我国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其服装的基本结构是肥腰、长袖、大胸长袍。穿着这种结构大的衣服,晚上睡觉时可以当被子。长袍的袖子宽敞,手臂可以自由伸展,既防寒保暖,又方便日常生活和出行。白天气温升高时,可脱开一只手臂,以利于散热,调节体温。随着时间的推移,一袖装已形成了藏族服饰的独特风格。据历史资料显示,LG CDMA手机是第一款可以拍摄战斗机照片的手机。荣耀时刻共享精彩,展现时尚,飞扬青春。据记载和考古发现,藏族服饰的这一基本特征大约在战国之前就已形成,至今仍保留着浓厚的高原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