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旅游整体成果(助力全域旅游发展)
据南宁市有关部门介绍,《南宁市全域旅游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目前正在向全社会征求立法意见。草案对文化创意旅游产品、健康养生旅游、商务会展节庆旅游、游学旅游、夜间旅游等旅游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作出鼓励性规定,要求各级政府部门有序推进软停车场等行业按照相关规划。硬件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业内人士认为,此举将进一步促进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健康发展,助力南宁加快区域性国际旅游中心城市建设。
2.大力推动全域旅游推动全域旅游产业整合必须立足本地特点。旅游只能作为锦上添花的一种方式,最重要的是产业!最可怕的是行业空心化。最好的是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旅游,然后发展全日制、全方位、全要素的旅游!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旅游与工业的融合!当然,文化因素也是必不可少的。切忌太重视资源,不重视文化!
3.全域旅游创新发展全域旅游示范区标准要求
包括四项基础标准和八项验收标准。四个基本标准是:旅游对当地的影响、对经济和就业的综合贡献达到一定水平、建立了完善的旅游管理和执法体系、厕所革命等公共服务。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建成旅游数据中心。验收标准包括当地政府重视和推动、旅游发展、旅游产品特色、公共服务体系、支撑要素、环境保护、旅游安全、文明文明、游客满意度等八个方面的要求。
(一)推进区域旅游改革创新的力度和效果(130分)
得分点:
(一)推进综合协调体系建设旅游发展机制改革创新(30分)、建立旅游领导协调机制、设立旅游委员会或类似的综合协调管理机构等改革。
(二)综合旅游执法改革创新(30分),鼓励设立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院、工商旅游局等r 类似的职能机构。
(三)推动旅游统计改革创新(30分),鼓励设立旅游数据中心,建立全球旅游统计指标体系,构建数据统计体系。
(四)推动旅游用地政策(含海岛、海域、荒山荒坡利用)改革创新(10分);
(五)推动多规融合全区旅游规划改革创新(10分);
(六)开展景区门票价格改革、导游管理等体制改革等,创建全国旅游改革先行区、各级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旅游专项改革试验区(每项5分,最高20分)等。
(2)关注全域旅游创建和发展(130分)
得分点:
(一)建立推动全域旅游、旅游发展的领导推动机制建立全区域旅游领导小组和其他类似机制(25分)。
(二)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推动全域旅游创建。 (30分)
(三)编制全域旅游规划和实施方案,将全域旅游创建纳入考核,明确职责分工,强化考核监督(30分) 。
(四)召开全域旅游创建推进会并开展相关培训宣传(20分)。
(五)制定全域旅游创建支持文件,设立支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25分)。
(三)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贡献(120分)
得分点:
(一)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地方GDP综合贡献比例(30分);
(二)旅游业的贡献对当地就业和新增就业的贡献(30分);
(3)旅游业对农村居民增收的综合贡献(20分);
(4)旅游业对农村居民收入的综合贡献旅游对财税的贡献(20分);
(5)旅游对脱贫攻坚的综合贡献(20分)。旅游业发展水平和对地方发展的贡献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旅游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超过15%;旅游从业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20%以上;年接待游客人数是当地常住人口的10倍以上;当地农民年纯收入20%以上来自旅游收入;旅游税约占地方财政收入的10%。
(4)旅游产品的特色吸引力和市场影响力(120分)
得分点:
(1)具有鲜明的特色特色及市场吸引力 较强的核心景点(4A、5A、国家旅游度假区等)(30分);
(2)当年接待游客人数、过夜人数及比例游客(30分);
(三)旅游产品和业态的多样性、丰富性、旅游产品的空间覆盖度(20分);
(4)旅游产品的空间组合及不同空间区域的差异(20分);
(5)不同季节旅游产品的时间组合(10分);< /p>
(六)全球旅游品牌整合推广 推广强度和品牌知名度(10分)。
(5)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程度(130分)
得分:
(1)旅游交通覆盖便捷程度(30分) )分);
(2)旅游厕所覆盖便利程度(30分);
(3)旅游集散体系完善程度(20分);< /p>
(4)旅游信息化和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完善程度(30分);
(5)旅游识别系统和自驾服务体系。 (20分)
(6)旅游服务要素配套及旅游+新业态水平(130分)
得分:
(1)旅游住宿配套设施完善程度(15分);
(2)旅游餐饮配套设施完善程度(15分);
(3)旅游购物配套设施完善程度(15分) 15分);
(4)旅游文化、娱乐休闲配套设施完善程度(15分);
(5)旅游交通配套完善程度服务设施(15分);
(6)导游服务配套设施完备程度(15分);
(7)旅游+新开发程度商业模式(40分)。
(七)旅游安全、公民流畅性、秩序性、游客满意度(120分)
得分点:
(1)旅游安全(30分);
(2)旅游市场秩序(旅游投诉、投诉处理、旅游诚信管理等)(30分);
(3)文明旅游水平(30分));
(4 )游客满意度(30分)。
(8)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120分)
得分:
(1)旅游资源遗产保护(20分) ;
(2)生态环境保护(20分);
(3)重点旅游景区最大承载能力确定与控制(20分);
(4)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及绿色旅游认证(20分);
(5)旅游企业节能减排(20分);
< p>(6)环境卫生系统(20分)。 4.加快区域旅游经济发展y用好服务业引导资金,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大力发展商贸物流、现代金融、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支持医疗健康、养老幼托、文化体育等生活服务业发展,培育五个新型现代服务业集群。
加快全区旅游示范区建设,提升景区品质,丰富产品供给,发展生态旅游、休闲旅游等业态,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2020年,旅游收入和游客人数均增长20%以上。
培育假日经济、绿色消费、品质消费,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
5.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意义全域旅游是一种新的旅游方式旅游发展新形态、新理念、新模式。它也是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大趋势,代表着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加快全域旅游发展,对于我市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带动全区旅游业发展?这6个方面可以实现全域旅游!
1.全域旅游发展是一项改革创新工程,重点适应旅游发展两大综合需求(产业综合发展和综合执法需求),改革创新旅游体制,推进综合改革在旅游市场监管、旅游公共服务、旅游产业提升、扩大旅游开放、旅游管理体制和基础制度等方面。
2.到发展全域旅游,规划必须改革创新,而不是遵循传统的规划理念。
3.发展全域旅游,必须树立科学的旅游观
6。推动全域旅游全域旅游是指以大众休闲旅游为背景,以一定区域的工业旅游为依托,通过全面、系统的优化和提升区域经济社会资源,特别是旅游资源、工业旅游运营、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品质等,可以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形成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全域旅游,各产业积极融合各部门齐心协力管理,全市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各景点元素,为游客提供全流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满足游客全方位的体验需求。 “全域旅游”追求的不再是旅游人数的增加,而是旅游品质的提升。它追求的是旅游对于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意义。它追求的是旅游在人们新财富革命中的价值。
“全域旅游”是全景空间的系统旅游。就是在传统旅游中规划现代旅游,在小旅游中规划大旅游。全域旅游强调把全区建设成为旅游区,把全区作为旅游发展的载体和平台,让旅游成为一种常态的生活方式;促进全要素、全产业、全流程、全方面、全时空视角的旅游产业。发展,实现全区旅游景观优化、全区旅游配套、全区旅游治理全覆盖、全旅游产业联动、全区旅游成果共享。人们。
7.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就创新发展而言,全域旅游是发展理念和模式的创新,也是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发展全域旅游,还需要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拓展区域旅游发展空间,培育区域旅游新增长极,构建区域旅游产业新体系,培育新主体、新消费区域旅游热点市场。
全域旅游是促进协调发展、提高发展质量的有效载体。有利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实施、供需协调。有利于推动区域特色发展,促进景区内外协调。
8.关于促进全区旅游业发展的意见第一条是规范民宿经营行为,加强民宿管理,促进民宿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饭店业治安管理办法》、《关于促进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发布的《旅游法》根据《农家乐(民宿)建筑防火指南(试行)》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民宿,是指利用当地闲置资源,经有关部门批准允许开业,以营利为目的,为游客提供体验的小型住宿场所。当地的自然、文化、生产和生活方式。设施。
此办法适用于单栋建筑一般不超过14个标间(或单间)、最多4层、建筑面积不超过800平方米的民宿。超过上述规模的民宿,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管理。
第三条民宿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协调、融合发展、生态优先、绿色环保、改革创新、示范引导、国家标准、地方特色。
民宿建设发展要注重产品特色、服务质量、治理规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一体化的目标。
第四条:打造民宿品牌。
鼓励各区县结合辖区资源特点,以“泉城人家”民宿品牌为引领,打造区县有代表性、有竞争力的特色品牌。
第二章申请条件和联合审查程序
第五条设立民宿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并遵守公共安全、卫生、消防、环保等相关要求,应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一)民宿选址应当符合辖区城乡建设、土地利用、旅游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山体保护等相关规划和要求;
(2)房屋建筑风格应与当地人文资源、村庄环境、景观相协调,结构安全、坚固;
(3)新建、改建、扩建或者现有住宿建筑应符合建筑安全有关规定和工程建设相关强制性标准,依法设计、施工,并经检验合格; (4)有合法的土地使用权或者房屋所有权;
(5)有必要的污染治理、安全防护等基础配套设施,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6 )道路通行条件良好,建筑无地质灾害等隐患影响公共安全的危险场所;
(七)邻里关系和谐,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村规民约,无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六条禁止利用违章、违章建筑发展民宿业。
9.全域旅游带动经济发展全域旅游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互联网+旅游的核心要素是转变观念,实现旅游监管、营销、服务的全面升级。全域旅游时代,旅游行业监管、旅游品牌建设、旅游服务提升、旅游大数据应用融为一体,相辅相成。全域旅游建设主要围绕打造“智慧旅游+宣传”、“智慧旅游+服务”、“智慧旅游+产业”。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