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西湖风景的好段落
青藏铁路的历史与建设:
青藏高原铁路建设始于1958年,当年4月,兰青铁路河口至西宁段开工建设同时从兰州西部河口和青海西宁出发。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于1959年10月建成通车,全长175公里。这是青藏高原历史上第一条铁路。甘青铁路于1958年5月破土动工,1961年3月正式通车。
1957年,青藏铁路开始勘察建设,1960年西宁至海盐段通车。竣工通车。 20世纪60年代,由于国家经济困难,青藏铁路建设一度暂停。 1962年,青藏地区铁路总里程仅205公里。 20世纪70年代中期,青藏铁路建设继续推进。 1979年,铺设轨道至格尔木市。 1981年,一期工程顺利竣工。该段铁路自西宁向西穿越海北、海西两个民族自治州,全长834公里。 1984年5月1日国际劳动节正式通车。青藏铁路一期工程的建成,使青藏高原铁路里程达到1095公里。先后建成大同(佑宁—大同)、柴达尔(哈尔盖—柴达尔)、海湖(基图—海湖)、茶卡(米尔诺—茶卡)4条支线,全长130多公里。 ,专线51条。至此,铁路运输在青藏高原的重要地位已初步显现,但也反映出其分布的过度集中。
2001年2月8日,国务院批准建设青藏铁路。青藏铁路二期工程为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18公里,穿越多年冻土550多公里,海拔4000米以上路段965公里,最高点为唐古拉山口海拔5072米。工程分三期完成:格尔木至望昆段将于2002年11月铺砌;望昆至安多段551.7公里将于2005年底建成。安多至拉萨全长441.9公里的路段将于2006年11月建成。 2007年6月,所有配套设施竣工。根据青藏铁路建设初步规划,西藏自治区内段建设总投资160亿元。建成后,青藏铁路将成为我国海拔最高的铁路d 世界上最长的高原铁路。
青藏铁路采用我国研制的世界首列高原、高山高温列车。船上办公、急救、生活设施齐全。车辆设计安全可靠、舒适环保,可在高寒缺氧环境下正常运行。列车配备高原供氧系统,采用全车厢加氧。该系统可以根据列车内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自动控制制氧机的运行,使空气中的氧气浓度始终保持在人体舒适的水平,克服了乘客的困难。高原反应。对于突发、紧急的病人,车上还设有医疗急救室,可以及时提供诊断和治疗。为了保护青海省脆弱的生态环境ibet高原,车辆配备真空厕所收集装置和污水污物箱。所有废水、污物均统一收集、排放。进气系统为新型结构,可防止风、雪、沙的进入。它不是电气设备。已采取紫外线防护措施。车内设有会议室和食品储藏室。厨房配有微波炉、饮水机、冰箱等现代化厨房设施。车辆还配备了先进的故障诊断检测系统、GPS电子地图、摄像头、视频系统、轨道状态检测装置等。
除青藏铁路外,还有另外3条规划的进藏铁路,即甘藏铁路、滇藏铁路、川藏铁路。据对比论证,青藏铁路在铁路里程、总长度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及线路桥梁、隧道的密度、施工工期和施工条件。青藏铁路的总建设周期只有6年(其他3条线路约30多年),投资额也是最小的。
该项目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开发西藏旅游资源,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西藏旅游收入占全区总收入的5%以上。 1999年,进藏旅游人数达到45万人次,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113万人次。但由于交通限制,目前旅行社组织青藏跟团游的费用非常昂贵。仅交通方面,从成都到拉萨的往返机票就要2400多元。再加上其他费用,一个人如果想参加跟团游西藏,费用往往比出国旅游还要高。这条铁路开通后,前往西藏旅游将非常方便。青藏铁路将按照速度快(列车时速140公里)、大间隔(每50公里一站)、少维护的原则,建设成为安全、快捷、舒适、全天候的高速公路人员。
青藏铁路建成通车:
青藏铁路于2006年7月1日正式通车。首批通车拉萨的城市有北京、成都、重庆、西宁、兰州、随后前往上海、广州等大城市。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大量游客通过铁路前往西藏,享受与以往完全不同的青藏高原风光和旅游体验。
青藏铁路建成后,起自西宁,止于拉萨火车站,全长1956公里,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长814公里。这是第一阶段e 建于 20 世纪 50 年代末至 80 年代中期。格尔木至拉萨1142标段于2006年7月1日正式通车。
青藏铁路穿越高原多年冻土层,最高海拔5072米,创造了高原铁路建设的奇迹。世界。它的建成通车将对促进青海、西藏经济发展、改善当地人民生活、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文化交流发挥重要作用。
青藏铁路沿线景点(格尔木出发):
青藏铁路基本与青藏公路并行,沿途经过多个旅游景点和车站:
南山口、甘龙、小南川、玉珠峰、布冻泉、楚玛尔河、那赤台、五道梁、秀水河、沱沱河、通天河、岩石坪、布强格、唐古拉山、扎江藏布、安多、措纳湖、那曲、当雄、雅八经等,终于进入拉萨市。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