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古称“海棠相国”,位于重庆市西北部,是世界著名的石雕之乡。大足石刻是大足境内摩崖石刻群的统称。共有石刻70多处,造像总数10万尊。其中以宝顶山、北山石刻最著名、保存最完好。

大足石刻创于晚唐,盛于宋代。以佛教造像为主,儒教造像和道教造像并存。它们美丽夺目,真实地体现了外来的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道教文化的历史融合,体现了中华民族忠、孝、廉、礼、义、廉的核心价值观。至今仍影响着中国和世界。是中国晚期的杰出代表作罗托艺术。

1999年12月1日,大足石刻(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石刻五尊摩崖造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特色

大足宝顶山石刻包括以圣寿寺为中心的大佛湾和小佛湾。大型佛教密宗寺院近万座。佛经全部罗列,一代各大宗派几乎都集齐了。毕竟,以“神人化、人神化”的创新形式和精湛技艺,将佛教典故民族化、生活化、世俗化,让各个文化层次的游客都能欣赏、理解。这是大足石刻的精华。在哪里。

位置

宝顶山是位于大足龙岗镇东北15公里处的保定镇,海拔527.83米。

造像

宝顶山石刻是“六代祖传秘印”赵志峰以一代宗师的毅力,在南宋淳熙年间至鹿子佑年间(公元1174年—1252年)历时70余年,修建和建造了一座规模宏大的佛教密宗道场。雕刻雄伟、气势磅礴、充满生机。近万尊雕像犹如一幅画卷,刻在500多米长的悬崖上。前后内容相通,造像皆如出一辙,将中国石窟艺术推向了最高峰。其中千手千眼观音造像被誉为“国宝中的国宝”。北山石刻是大足佛窟艺术欣赏的旅游胜地。图个性鲜明,姿态优美,身材匀称,衣着华丽,项链缠身,花珠簇簇,精致剔透,纹饰丰富。普贤菩萨像被誉为“东方维纳斯”,文殊菩萨像被誉为“东方美男子”,数珠观世音像被誉为“迷人观世音”。因此,北山上的石刻为“中国观音造像陈列馆”。享有盛誉,被公认为“中国石窟艺术皇冠上的明珠”。

位置

大足北山,原名龙岗山,位于大足龙岗镇北1.5公里处,海拔545.5米。

造像

北山石刻位于佛湾,出土时间为唐景福元年至南宋绍兴(892-11)公元 62 年)。雕像崖长约300米,高7-10米。雕像龛密如蜂窝,分南、南、北两段。造像近万尊,题材51个,以佛教密宗为主。其次是三阶宗、经石宗等,与中国早期石窟有所不同。第136窟《轮经》是宋代石刻的精华和代表,堪称北山石刻的“山中之宝”。洞内观音造像造型优美,雕刻精细,栩栩如生,整体布局和谐,保存完好。堪称东方美女大集。石门山石刻的题材主要是佛教、道教故事。是大足石刻中规模最大的佛、道造像区。以道教题材的石窟造像最具艺术特色。作品内容丰富造型、表情栩栩如生。它将神的威严气质与人类的生动表现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其在中国石刻、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

位置

石门山石窟位于重庆市大足市东部石马镇新生村石门山山顶。因有两块巨石矗立其间,形似大门而得名。

造像

石门山石窟开凿于北宋绍盛至南宋二十一年(公元1094-1151年)绍兴之间。造像沿崖凿成,全长71.8米。悬崖高3.4-5米,有12尊雕像和壁龛。神仙、佛人、鬼神等石像居住在一处。它们无一不是精美绝伦,工艺鬼斧神工,工艺精湛。此外,尚存造像记载20件,碑刻8块,碑刻8件。修缮记录,以及文惟一、文居道、简中进等工匠的名字。

石篆山石刻是我国最早的儒、释、道三教融为一体的造像区。尤其是第六号孔窟造像“孔子十理龛”,为世所罕见。石篆山有九组造像,尸体约4000至5000具。其中地藏菩萨造像、老君石窟、第三佛窟、文宣王石窟、文殊窟、鲁班石窟保存完好,其余则模糊难辨。

位置

石篆山位于三七镇佛惠村,距重庆大足区约20公里。海拔444.6米。因山呈环状如“篆”字而得名。

造像

石篆山石刻出土于公元1082年至1090年(公元1090年)北宋元丰五年至绍圣三年)。其中以“哈日皇帝雕像”最为独特。一组具有历史研究价值的石刻。佛龛主壁像哈日皇帝的母亲,头戴凤冠后宫,肩上垂着纹章,面容姣好,脖子上挂着项链,身穿宽袖长裙,身上贴着丝带。肩膀向下压,手臂垂在两侧。他盘膝坐在讲台上,左手抱着一个孩子,放在身前,坐在左膝上,右手捧着一颗吉祥果,放在胸前。他穿着靴子,踩在一张有两个洞的方桌上。主像左右各有一侍女,盘首而立。发髻斜挂在双耳上,身穿双排扣长裙,腰间束胸。在右边的右边墙上女仆,有一个奶妈和两个孩子的雕刻。奶妈头上扎着两个发髻,耳朵披着。她穿着一件开领宽袖长裙。 ,她露出乳房,双手抱着孩子喂奶。孩子天真活泼,真可爱,要么睡得香,要么玩游戏。

大足南山石刻以三清古洞为代表。共有造像421尊,洞的造型体现了道教仪式中卷积法的运用。在我国宋代道教石窟中,此洞雕刻最为精美,具有极高的宗教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位置

南山,古称光华山古时位于大足龙岗镇南2公里处,海拔514米。素有“南山绿屏”之称,自古为大足十景之一。 。

斯塔tue

大足南山石窟开凿于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崖面长86米,高3.5米至10.2米。共有15个龛位。是中国石窟艺术中罕见的规模最大、神仙体系最集中、最完整的纯道教造像。也是大足石刻中最具书卷气的石窟。它生动地反映了公元12世纪道教从早期的老君、“三官”崇拜发展到信仰“三清”、“四禁”、神制明确、神令明确的历史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