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也是著名的海岛风景旅游胜地。如此美丽的岛屿,拥有如此之多的文物古迹,在我国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普陀山位于浙江省杭州湾以东约100海里处。它是舟山群岛的一个小岛。该岛面积12.5平方公里,狭长。南北最长处8.6英里,东西最宽处3.5公里。最高点为佛顶山,海拔约300米。山海之美,就是普陀山的海天风光。无论你在哪个景区、风景区,都会感受到海天一色的浩瀚。虽然海风怒吼,浊浪消散,却并不让人有惊涛骇浪的感觉。他们只觉得这些奇异的景色令人兴奋。 A普陀山是佛教胜地,鼎盛时有寺院82座,茅屋128间,僧尼4000多人。游客在岛上的小路上行走时,经常会遇到穿着袈裟的僧人。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佛教氛围赋予了它神秘的色彩,也正是这种色彩对游客极具吸引力。普陀山不仅以其海阔天空而闻名,而且以其山深林海而闻名。登上山顶,眺望蔚蓝的大海。海面上岛屿漂浮,白帆扬帆。景色极其动人。前人对普陀山作出了如此高的评价:“山与湖合,当胜西湖;山与海合,当举普陀”。将普陀与人间天堂西湖相比较,应该说,这个评价是客观的。主要风景名胜和游览点: 有人文普陀山风景名胜区和游览点主要有: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是现存20多座寺庙、尼姑庵中规模最大的。普济禅寺始建于宋代。是山中供奉观音的主殿,总建筑面积约11000平方米。法雨禅寺始建于明代。它依山而建,周围古树参天,显得格外幽静。慧济禅寺建于佛顶山,又称佛顶山寺。奇怪的岩石。著名的有盘陀石、二桂听法石、海天佛石等。有20多个地方。山海相接的风景洞很多,最著名的是潮音洞、梵音洞。海滩。岛周围有很多海滩,但主要的有百步海滩和千步海滩。千步沙是一个弯曲的海滩,大约3长达数英里,沙质细腻,斜坡平缓。沙面宽阔、柔软。是绝佳的海滨浴场。如果夏天去的话,可以带上泳衣在这里畅游。岛上树木茂盛,景色秀丽,有樟树、罗汉松、银杏、合欢树等树木。沿线有1000多棵大樟树。其中有一棵周长6米、绿荫数亩的千年樟树。还有一种“角树”,它是我国稀有珍贵树种,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普陀山流传着许多关于佛教的民间故事。前往普陀山的旅游服务主要采用上海和杭州的路线。从上海出发,每天有一趟班轮前往普陀山,但旅游旺季期间每天有两班航班。也可以乘坐开往沈家门的班轮,然后再乘坐从沈家门到普陀山的班轮沈家门是舟山群岛著名的渔港。上海至沈家门约143海里,距普陀山约149海里。航程约12小时。船晚上7:30起航,在海上过夜,第二天早上7:00抵达。从沈家门到普陀山的航班大约需要40分钟。从杭州出发,乘坐火车到宁波(车程约4小时),再从宁波乘坐班轮到普陀山,船程约5小时。普陀山面积不大,游览时间一般适合两天。第一天,沿途可参观普济、法雨、慧济三大禅寺及其景点。第二天,西线游览了西天门、美孚寺、盘陀石、二龟石、观音古洞,东南线参观了潮音洞。我们拒绝去观音园、紫竹林、南天门等地方。住宿设施包括相对主要有设施齐全的宾馆、普通宾馆、个体经营的小型宾馆。从上海出发,通常需要 4 天。普陀山十二景 普陀山以山海结合、景色独特、四时变换、朝暮物异而闻名。景点有上百个,可谓风光无限。和其他著名风景区一样,普陀山也有它的“景中景”。历代名人游览普陀山,曾根据自己的感悟,命名为“普陀八景”、“普陀十二景”、“普陀十景”。为《普陀十六景》点赞。明代文学家屠隆有“普陀十二景”诗:梅湾春晓,茶山初雾。古洞的潮声,龟池的冷绿,佛门的清澈,沙地的金黄千步的海洋午后,香炉的绿雾,珞珈的灯火,静室的茶烟,盘陀的黎明,钵的强光。清代丘班编着的《普陀山志》十二景:端鼓圣地、佛名山、二洞潮音、千步金沙、华顶云涛、美岑仙井朝阳、盘陀夕照、法华灵洞中,光照雪,宝塔闻钟,荷花夜满月色。 1、莲花洋 中午过连洋就是莲花洋,莲花洋位于舟山主岛邵普陀山之间,北接黄洋,南接蒲尘水道。因传说日本人欲迎观音像回国,却被海牛和铁莲花挡住路口而得名。清康熙皇帝所著《定海县志》y引述《普陀纪事》记载:“宋元丰中年间,后羿人进贡,见大地奇物,欲将之带至自己国家。铁莲花生长于海、船不能动,日本人害怕,将其退回,故名。“荷花海,是登普陀山上香的必经之路。”当客船驶向大海时,如果赶上晨潮,可以看到海面的波浪微微扬起,像万朵莲花随风摇曳,令人心旷神怡。若遇大风天,海浪滚滚,波涛汹涌,又是一番极其壮观的景色。一位渔民曾唱道:“荷花海风大浪大,无风海生荷花,十里外一朵荷花开,花瓣锋利如狼牙。” 2、端古圣舍利进入B佛教山门,东南约300米处,即段古道头。海滩上有“宽十多米,长百米,小石块依附,大小形状各异的岩石交错分布在两侧”。有的岩石上刻有“团古古迹”等文字,出现在潮浪中。其中,昔日成为天然码头。船到了团古路,却无法靠岸,只好用小舢板摆渡,小舢板长不过一尺,宽不过三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普陀山住持余、莲禅两位和尚集资,用巨石建造了一座长11米、高8米的石塔。宽阔的石板路。 。普陀山客运站建成之前,凡是来普陀山游览的,想要上香、观光的都必须上岸这里。据说有一个嫂子发愿拜佛。几年后,他们凑钱买了一条船,渡过连阳江上山上香。船刚刚停靠在路的尽头,不巧的是,嫂子遭遇了“天贵”潮。她觉得自己不干净,不敢下船进山。嫂子以为她不会有福气进香,就让她在船上等她,她独自上山拜佛。不料,已近中午,潮水猛涨,船与岸分离。嫂子在船上坐了半天,饥肠辘辘,吃不下东西,心里很不解。就在这时,我看到一个看起来像是村妇的人,提着一个饭盒来到了岸边。她一边往潮水中扔一些石头,一边踩着这些石头,径直跑向嫂子的船。她说她姐姐岳父让她把他们带到这里来。 ,放下食盒,离开了船。不久,嫂子上香回来,询问往事。我妈妈很震惊。她突然想起,自己拜佛的时候,抬头看莲花座,看到观音的一件衣服湿了。她恍然大悟,这是佛号。于是,我忙得又进山给观音磕头了。因嫂子曾在码头“短接姑姑”,从此,姑姑在亳州的地方就被称为“短姑道头”。路头旁边,散落的石头随潮水漂浮。相传是皇帝送粮时丢入潮水中跺脚的,故称“端姑圣物”。 3、梅湾湾春晓春晓是指普陀山早春的景色。普陀山又名梅岑,因西边的山湾是又称梅丸,又名前丸。据说这里野生李子很多,庵堂、帐篷里也有很多善于养李子的和尚。宜兴.每到早春,春回大地,野梅在山间绽放,山谷里弥漫着清香,青山绿树倒映着点点红点。风景秀丽,曾被誉为“海上罗浮”。每天阳光明媚、无风的时候,我就站在西山顶上,眺望远处的荷花海。只见渔船竞渡,海鸥聚集,海中波光粼粼,山外青山披上了一层层绿色。它是如此美丽,无法用言语来形容。若遇月夜,枝疏月淡,岛礁朦胧,香气扑鼻,更令人陶醉。 4.盘陀日落“熊猫日落”是指盘陀岩周围的傍晚景色。梅府庵西行不远,可见盘陀石。盘陀石由上下两块石头组成。下层是一块巨石,底宽尖顶。它的周长有20多米宽。上石由中间的突出物支撑,称为盘。高近7米,呈菱形,称陀。上下石块交接处的缝隙如同一条线,明亮清晰,仿佛相连又不相连,仿佛一块石头悬在另一块石头之上。每当夕阳西下,石头上就披满金光,闪闪发光。如果此时人们能登上石顶,环顾山海,那雄伟壮丽的景色“熊猫夕阳”,将成为普陀山的一大奇观。 。 5. 荷塘夜月《荷塘夜月》指前往海印池的月夜景色。海印地位于普济寺山门前。又称“放生池”、“荷花池”。原为佛教信徒放生的池塘。后来,那里种了莲花,称为“莲花池”。 “海印”是佛陀所得三摩地的名称。就如海能印一切法一样,佛的智慧海清澈,能印一切法。海印池占地约十五亩,始建于明代。池上建有三座石桥,中间一座叫平桥;中间一座叫平桥;中间一座叫平桥。北接普济寺中山门,中接八角亭,南接御碑亭。石碑阁、八角阁、普济寺建在同一中轴线上。古老的石桥横亘在水波之上,远处矗立着一条战河,稀疏而雄伟,呈现出一幅美丽的图画。l 精神。真如仙境中的人间宫殿,宏伟而美丽。荷花地三面环山,四周都是参天古香樟。潭中之水为山泉所积,清澈如玉。每当盛夏,荷叶田、池中荷亭在古树、梵文、拱桥、宝塔的倒影映衬下,构成一幅十分美丽的画卷。夏天的月夜,风静天高,明月倒映在池塘上;或微风徐徐,荷花扑鼻。莲花,被佛教徒称为莲花,是圣洁、纯洁的象征。佛教称极乐世界为“莲花国”,并认为极乐世界的人民永远生活在莲花之中。人们相信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但由于受到生死忧虑的困扰,而没有得到佛性。显明了佛性,所以还陷在生死烦恼的泥潭里。莲花“垢而不染,清涟而不邪”,所以佛教用莲花来比喻“佛性”。观世音菩萨是救度一切众生往生莲花国度的“莲花生大师”。 6、法华岭洞 法华岭景观奇特,圆石层层叠叠,形成数十个洞,有的有空间可凿,可穿行;有的有洞,可通行。有的像一个房间那么宽,中间有石像;有的像一个房间一样宽。上满下切,泉水滴流而漏,从石篦中流出,倾泻而下,注入一池。普陀山的溶洞虽多,层次惊人,但这些都是最好的。洞外有“庆大福地”、“普陀岩”、“东南一柱”等碑刻。 7、古洞朝圣洞半沉浸在水里海面深约30米,从悬崖到洞底深达10余米。这里海岸曲折,悬崖峭壁,怪石层层。洞底通海,顶部有两个缺口,称为天窗。潮音洞的入口面朝大海,看上去就像一张张开的嘴巴。日夜受海浪拍打,潮水以飞龙之力、雷霆之声冲入洞口。若遇大风,浪花四溅,泡沫直冲“天窗”。天气晴朗时,洞内出现七彩彩虹,蔚为奇观。据记载,宋元时期,来普陀朝圣的香客,多在潮音洞前祈求菩萨现身加持。明代以后,人们常到梵音洞磕头,祈求观音现身。之间朝圣者中,常有跳崖而死,以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于是,定海县令应绥在岸边建了亭子,亲笔书写了《自我牺牲之戒》,并立碑禁止自我牺牲。 8、朝阳初升,过仙井,登上鸡宝岭,东望。我看到山上有一块岩石倾斜得像一头大象。我伸着鼻子,抬眼望向东海。这就是大象岩。象岩的上侧,还有一座像兔子一样驯服的兔子岩。香岩东面,面海,路转台阶而下,有一天然溶洞,宽不过十丈,却幽深深邃。洞外巨石参差,人山人海。洞临东海,左右有百步沙、千步沙。每当阳光明媚的日子,你都可以清晨在这里看日出和海景。景色壮丽,令人叹为观止。冉冉升起的太阳“巨大如轮,红如红沙,猛然从海底升起,万道赭色霞光洒满海水,没想到它竟如此眼花缭乱”。于是人们将其命名为“朝阳洞”,并在其后加了“朝阳洞”二字。被列为普陀十二景之一。普陀山看日出,先到朝阳洞。朝阳洞也是听潮音的好地方。朝阳洞原有朝阳庵。据书上记载,当你置身于这座庵堂时,脚下的海浪在你的咆哮,就像是万种音乐的交响曲,非常有趣。潭下亭又名朝阳亭,建在朝阳洞左侧平台上,濒临悬崖,濒临大海。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时,霞光万丈,景色优美。宁e、千步金沙 千步金沙,沙色如金,纯净柔软,宽阔柔美,犹如锦叶摆设的宴会,人走在上面不湿身。或下沉。这里海浪日夜抛锚,涛声不绝于耳。海浪在沙滩上嬉戏,像瀑布一样来,又像拖曳一样结束。每当大风大浪时,雷声变成雪花,令人心碎。当你徘徊的时候,特别诡异,奇特的风景难以形容。千步山沙坡平缓,海面广阔,水中无礁石。它常常受到游泳者的青睐。对于夏天来的游客,一定不要错过这个景色,或者在山游之后,赤脚走在上面,让海浪轻抚你的脚。想象。或者在沙滩上静静地坐一会儿,听听潮水的声音。或者干脆换上泳衣跳入水中佛海的海面,让你保持凉爽。当你漂浮在蔚蓝大海的怀抱中时,你的身心也许会慢慢地与大海融为一体。这时,你可能会觉得,你就是海,海就是你……千步金沙不仅白天美丽,每到月夜,美丽的景色都在缓缓移动,微风吹过,声音响起不时有海浪袭来,让宁静祥和的景色更显诗情画意。因此,有人曾将其与旭日雄伟一起称为西沱山景。 10、广西雪峰 广西峰位于佛顶山东南部。又名“莲花石花”、“石屋”。远远望去,翠绿的灌木丛中,峰石巍峨,秀美如荷花,如雪峰。 “广西雪季”是指广西峰雪后的景色,是普陀十二景之一。我很少下雪普陀山的冬天显得宁静而神奇。但如果运气好,赶上大雪,还可以登上佛顶山,俯瞰广西峰。它看起来像是由碧玉制成并覆盖着银子。数以千计的梨树竞相绽放。山峦叠嶂,海低冰冻。云层是水平的。此时此刻,这一幕,你会感觉自己的心清净无染,仿佛置身于洁白无染的佛国净土,无比的舒服。广西峰的雪景不容易看到,但普陀却是佛教圣地。佛门弟子经常来往,或为禅修而住,因此有机会领略普陀山的“雪”景。 11、茶山 苏雾茶山位于佛顶山后,蜿蜒北向西。山峦辽阔,中间溪流众多。而每到日出之前,茶林就笼罩在薄雾之中,有时像丝线,有时像雾气。这一刻,仿佛置身其中,如梦如幻,让人浮想联翩。古时候,普陀山没有居民。山里的僧人自己种菜,吃自己的食物。对于住在山里的僧人来说,种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每逢采摘季节,众僧齐出,山上呈现出“山山争采香芽,清雾云取功”的忙碌景象。明代李同诗)。普陀茶山的茶,因茶树多为僧人所栽,故被称为“云雾佛茶”,因此山僧所讲的“茶山苏雾茶”别有韵味。 12、天门清梵 天门清梵是指普陀山最东端的梵音洞景观。从法雨寺出发,经飞纱岙、香慧庵,即可到达青古雷山。位于普陀最东端。青鼓障插入普陀阳。肯定是因为这里经常受到海浪冲击悬崖的影响,潮水的声音震动着山洞。其昼夜轰鸣如鼓,故又称“景鼓雷”。右古雷山东南端,有一大洞,名达然。该洞由岩石凿成,高数百米。悬崖峭壁险峻。两侧悬崖形成门,俗称梵音洞。在普陀山,很多人向往的神奇洞窟之中,梵音洞的雄伟气势和险峻壁险是其他洞窟无法比拟的。梵音洞山色清贵,悬崖峭壁。洞腰处距崖顶数丈处,有一块横石嵌在中间,如桥一般,犹如青龙口中含玉。有一个石台在两座陡峭的墙壁之间。平台上建有双层佛龛,名“观佛阁”。凡是想要游览梵音洞的人,必须先从崖顶的石阶下去,然后来到观佛阁。据说,在这里观佛,每个人看到的佛都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个人,佛也会根据他的看法而改变,这是极其奇怪的。这里也是梵音洞观潮的最佳地点。佛阁曲折临海,潮潮拥挤洞内。海浪拍打悬崖的声音,如万马奔腾,如龙吼虎啸,昼夜不息,听者皆惊心动魄。佛教信徒来到这里,都非常高兴地在洞口顶礼膜拜,祈求观世音菩萨现身。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这里悬挂着错误的御题“梵音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