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庐山风景区 1996年12月,江西庐山风景区作为自然和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南部,长江中游南岸,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畔。是一座地垒型断块山。相传周代时,匡氏七兄弟上山修道,建茅庐,故名。自古享有“匡庐独秀甲天下”的美誉。山水湖水融为一体,险峻与柔美并存。它以“雄、奇、险、美”而闻名。它是中国名山之一,有雄伟高大的山峰,变幻莫测的云海,神奇的泉水瀑布,还有历史悠久的历史古迹。g 文明史。庐山区长约25公里,宽约20公里。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牯岭街海拔1167米。远远望去,雄伟的庐山就像一座飞临江边的山峰。近看,万千山峰携手相连。望着湖岸矗立的铁壁钢墙,侧望那高耸入云的天柱,正如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诗句:“从高处看去”。一边是岭,一边是峰,远近高低不同,不知道庐山的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处。庐山的地质构造是由断层间隙形成的断块山,周围断层较多,特别是东南部和西北部,东北—西南走向的断层面积较大。啤酒。它们是由于这种断块结构而形成的。山峰奇峰林立,悬崖峭壁,形态各异。有的圆如华盖,有的绵延如长城;有的高耸入云,有的俯视波涛,有的像航行在大海上的轮船,有的像行走在大地上的乌龟。 ,雄伟多样。山区四周悬崖峭壁,谷深谷深。但牯岭街与汉阳峰等山峰相对高度不大,步行距离较小,且山谷宽阔,形成“外陡内平”的独特地形,极为方便旅行。庐山地处亚热带季风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宜人。盛夏时节,它是一座高悬于长江中下游“热海”中的“清凉岛”。庐山年降水量可达1950-2000毫米,九江帽子山以下约1400毫米。因此山上温差大,云雾多,天气多变,变化无常。有时山顶比云还要高。从山下望去,庐山云雾缭绕,时隐时现,犹如仙境;有时山上天黑了,山下却下着毛毛细雨,十分有趣。这样的自然条件使庐山植物生长茂盛,植被丰富。随着海拔的升高,地表水和热量条件呈垂直分布。从山麓到山顶,分别生长着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据不完全统计,庐山有植物210科735属1720种,分为温带、热带7个类型e、亚热带、东亚、北美、我国。这是一个天然的植物园。庐山主要景点有五老峰、三叠泉、含鄱口、庐林湖、大天池、华镜、汝琴湖、锦绣谷、仙人洞、小天池、东林寺、白鹿洞书院、庐山植物园等。 、庐山博物馆等。 牯岭镇是庐山上一座独特的山城,也是庐山风景区的旅游胜地。庐山蕴藏着丰富独特的庐山文化,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庐山风景区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区面积500平方公里。庐山拥有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和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类型,被誉为地质公园。庐山地区地质构造复杂而明显,显示出地壳变化的主要过程。第四纪,庐山山体隆起强烈,许多断层构造形成无数山峰。随着庐山上升,周围相对下沉,鄱阳湖盆地进一步发育,形成鄱阳湖。北部以褶皱构造为主,形成一系列山谷、山脊地貌;南部和西北部有一系列断崖,形成高耸的山峰。山上分布着宽阔的山谷和峡谷,外围发育阶地和谷阶。众多的奇峰、怪石、峡谷、瀑布、怪石等,形成了独特而壮丽的山地景观。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是庐山最高峰。铁船峰海拔950米,像一艘巨轮矗立在悬崖峭壁上。王家坡双瀑布是两条瀑布,气势如两条龙倚天,喷珠倒玉。三叠泉分为三阵,但却是一个也统一为一,高差155米。它在风吹日晒中倒映,千姿百态。庐山是中国古代的教育基地和宗教中心。白鹿洞书院始建于公元940年,位居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宋代大师朱熹提出的教育思想,成为中国古代教育的规范,在世界教育史上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公元391年,佛教领袖慧远创建了中国最早的寺庙园林——东林寺。慧远在庐山停留36年,创立净土法门,使庐山成为南国佛教中心。公元5世纪,南朝道士陆秀晶在庐山创立了道教南天师派。唐代,马祖道在此山创立佛教,称临济宗、未央宗,影响很大。依歌而行唐代,庐山寺庙多达361座。明清以后,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也在庐山建教堂传教。经过1600多年的开发,庐山形成了罕见的五教齐聚一山的现象。庐山拥有保存完好的国际别墅群落。庐山是国内外著名的避暑胜地。拥有英、美、德、法等18个国家建筑风格的别墅600多栋。梅露别墅、原谢尔曼别墅、原威廉姆斯别墅等已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在中国名山中,只有庐山拥有如此大规模的“地球村”。仙人洞:沿锦绣谷步道向西行约500米,即可到达仙人洞。洞系为自然风化石洞,高6米,宽12米,深14米。洞穴的顶部被覆盖着该岩锯齿状如手指,形状如佛手,故又称“佛手岩”。洞外石上刻有“佛手岩”三个大字,刻于南宋宝佑三年(公元1255年)。洞内有一清泉从洞顶岩石缝隙中流出,名“一汤泉”。泉下有一池,周围有石栏。因泉水甘甜,千年不干,故称“洞天玉液”。泉旁的对联“山高水滴万年,岩上清泉万年流”就是对其的写照。直到清代,佛手岩才成为道教圣地,并改名为“仙人洞”。洞内中央有一座石雕纯阳殿,内有一尊吕洞宾塑像。这洞右侧“太上老君宫”是道教创始人李旦的行宫。据史料记载,吕洞宾确实存在。他“曾拜浔阳(今九江)令”,原名李琼。战乱中,四子皆死,仅夫妻二人幸存,遂改名“鲁”,隐居山中,取名“燕”。夫妻俩在洞中修行时相敬如宾,后人称他们为“吕洞宾”。现存的卢贤雕像和祠堂是20世纪70年代后重建的,“他被称为老师或祖先,道家或儒家”。从仙洞左侧拾级而上,两侧高大的松树和杉树并列。前有一圆门,门外三尺有悬崖。岩壁上突出一石,形似蟾蜍,故名“蟾蜍石”。石头缝里,石头里长出一棵松树,ch称为“石松”。当锦绣谷云雾缭绕时,石松时隐时现,恍若仙境。石上的“望飞云”、“恍然大悟”等铭文出自名人之手,堪称点睛之笔。站在石头上,仿佛入云,又像是飞离石头。仙人洞北有一条小路,与锦绣谷步道相连。两旁悬崖峭壁,竹林密布,故名“仙人路”。沿着“仙女之路”行走,可以欣赏到路旁悬崖上的许多镶嵌石刻。著名的有《竹林寺》、《云海》、《山中天堂》、《迎同舟共济》等,在靠近山谷的路边路段,有《游仙阁”和“游仙石”。相传,这里是朱元璋曾住过的地方。明朝皇帝杭氏派使者拜访恩人周殿贤。其中游仙石是一块突兀的巨石,悬崖悬空。从这里眺望锦绣谷全景,极为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