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山的地貌是什么样的?
恒山,又名南岳、寿岳、南山,是中国五山之一。位于中国湖南省中部东南部,地处衡阳盆地和湘潭盆地之间。主要分布在衡阳市南岳区、衡山县和衡阳县东部。战国时期的《干石行经》中就有恒山的名字记载。因震星之翼,位于二十八星座,对应天平、贤君之物,犹如衡器,堪称天地,故名恒山。
恒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佛教圣地。山周围有寺庙、庙宇、庵堂、庙宇200多座。衡山是古代尧舜巡游境内狩猎祭祀社稷、夏禹杀马祭祀的地方上天下地,以求治水之法。恒山的山神是民间崇拜的火神祝融。他受黄帝之命镇守衡山,教民用火,培育万物。死后葬于衡山红帝峰,被当地百姓尊称为南越圣帝。道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中,有四个在恒山。释迦牟尼佛的两颗真舍利藏于恒山南台寺金刚舍利塔内。
恒山主峰有慧眼峰、祝融峰、紫盖峰、岳麓山等,最高峰祝融峰海拔1300.2米。恒山主体位于北纬27°4′-27°20′、东经112°34′-112°44′之间。呈东北-西南走向,北起横山县福田铺乡,南至衡阳县樟木乡。西起衡阳县界牌镇,东至衡阳市南岳区,长38公里,最宽处17公里,总面积640平方公里。
1982年,衡山风景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2006年2月,衡山入选第一批国家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5月,衡山风景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景区被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之一; 2007年8月,恒山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恒山地质特征:
恒山以大块花岗岩为主。由于表层沉积物的侵蚀和强烈侵蚀,大面积的花岗岩裸露。有伟晶岩花岗岩散布岩石中存在较多的石英岩脉,宽度变化较大,最宽可达40厘米。这些纹理加速了花岗岩的风化。基岩上覆的红土含有大量石英砂,证实是由花岗岩风化而成。花岗岩周围的岩石分为三类:志留系奥陶系紫色页岩及砾质石英岩、泥盆系砂岩及页岩、第三系红色砂岩及页岩。从性质上看,砾石石英岩最硬,紫色页岩最软。同一时期的岩层表现出不同的地貌。由于风化气候条件,流水、风、热的风化侵蚀作用,形成了现代恒山独特的景观。
恒山岩体东北部为首次侵入的斑状二长花岗岩,岩体西南部为第二次侵入的白石峰地米岩。引用花岗岩。前者分布在南岳镇一竹榕峰线东侧,出露面积217平方公里,同位素年龄值为12318.7万年。这是早期的燕山入侵。根据其岩性、岩石结构和出露部位,可分为两个岩性带,即祝融峰地区的片麻状斑状二长岩和斑状角闪石黑云二长岩,以及少量斑状黑云花岗岩。后者分布在望峰、白石峰西侧,出露面积233平方公里,同位素年龄值为8012.1万年。这是燕山早期的第二次入侵。岩体东侧与斑状二长花岗岩体呈侵入接触,接触面清晰,倾角25°~80°。岩体南、西两侧与冷家溪群接触,形成混合岩带。岩体可分为两部分,主体部分为二云质花岗岩,边缘部分为混合岩,有较宽的深灰色、灰色、灰白色岩石带,多呈片状、片麻状结构,产钾长石、钠长石和高岭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