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山的形成过程?
南岳衡山即衡山(中国十大风景区之一),又称南岳。它是我国五山之一。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海拔1300.2米,是佛教圣地。
南岳恒山花岗岩包括南岳和白石峰两大岩体。以基底形式产出,为早期燕山岩体。它侵入元古代浅变质岩和晚古生代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中。后被白垩纪和第三纪红层沉积所覆盖,白石峰岩体侵入南岳岩体。
南岳横山花岗岩岩体东西两侧受断裂控制,控制着横山花岗岩微地貌景观的形成和演化。
早侏罗世燕山地壳运动伴随着强烈的岩浆活动。本区南岳岩体和白石峰岩体相继侵入,地面隆起,形成南岳恒山穹顶。白垩纪初期,恒山穹窿持续隆起,白垩纪晚期,恒山穹窿西部部分下沉。第三纪初期,恒山穹顶被夷为花岗岩准平原。当时,地壳略有下降,变成了一个大的内陆湖,沉积后形成了红色岩石系统。衡山已不复存在。该地区第三纪衡阳运动使衡山与红色岩系同时隆起。经过几次间歇性的上升,山体逐渐变高,红色岩层剥落。第四纪以来,恒山不断上升,更加雄伟,直至形成今天的南岳恒山。
南岳恒山是一座高耸于中新生代红色盆地的断块障壁状花岗岩半山。衡阳。气势雄伟,主峰祝融峰海拔1300.2m。南岳恒山整体形状如梭形穹顶,地形呈脊肋网格结构。山体主脊线自北东北走向南西南,中部略向西拱成弧形,是花岗岩穹顶的核心。主脊两侧的山脊呈东西走向,平行,呈肋状。海拔300-1000m,高度自主脊向外呈阶梯式降低。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