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县原名是什么?
九寨沟县原名南屏县,古称阳东。殷商至秦时期属氐羌。据考古调查,除草巢乡、永和乡外,其他乡镇均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址,九寨沟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
1.九寨沟县历史沿革:
大禹时期,属凉州西北。西汉建立后,在川北置广汉县。辖13县,其中滇地路属今九寨沟县境内。典地路的设立,是九寨沟县历史上最早的行政机构,标志着两千多年前,九寨沟县及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就被纳入汉代。领土。
公元566年(元年)北周武帝天和)吐谷浑可汗与龙渠王之子墨昌率众投降北周。北周将地名福州(今松潘黄龙乡),置福州。公元587年(隋文帝开国七年),废登州,置福州。福州由松潘黄龙乡迁至九寨沟县安乐乡安乐村(原名水福州)。
从隋代到唐代再到元明时期,都是福州。城墙在清初“帕那皇帝”的叛乱中被毁。雍正三年,清政府决定设立松潘殿南平营。由于福州城被毁,故在福州以南、西山麓的南屏坝另选城址,雍正七年始建。
南平于1949年12月16日和平解放,1953年建县,1998年更名为“九寨沟县”。
20世纪60年代以前,只有黎族人。九寨沟的公路和各种山路。藏族人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很少与外界交往,所以九寨沟一直默默无闻。
1966年,一大群人进军九寨沟,开始砍伐森林。九寨沟的风景面临着被破坏的危险。
1978年11月30日,有关部门下令停止九寨沟伐木。
1978年12月15日,国务院正式发文,批准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强大熊猫保护和驯养的报告》,批准建立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79年,驻九寨沟的两个林场迁出UT。 1980年,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管理办公室成立。
1982年,国务院批准九寨沟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1984年,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成立。
1990年,入沟游客超过15万人次,其中外宾和港澳台游客7000多人次。
1992年12月1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委员会第十六次大会一致投票,将九寨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1998年6月,更名为九寨沟县,县城为永乐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