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香港甲型禽流感

鹦鹉可感染禽流感。禽流感,全称禽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动物传染病。它通常只影响鸟类,但很少影响猪。禽流感病毒具有高度物种特异性,但在极少数情况下可以跨越物种障碍感染人类。自1997年香港发现人类感染禽流感以来,该病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关注。 2013年3月31日,上海、安徽发现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其中2例因抢救无效死亡。这也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流感病毒新亚型。目前,国内外尚无针对H7N9禽流感病毒的疫苗。

2.香港甲型禽流感病毒

尼帕病毒(NiV)是一种新出现的疾病,可通过动物传播给人类。主要的这种病毒的天然宿主是果蝠。据英国广播公司(BBC)5月21日报道,印度南部喀拉拉邦卫生官员表示,该州已有9人死于该病毒,其中3人已确诊感染尼帕病毒,其他人疑似感染病毒。尼帕病毒是人类和人畜共患病常见的一种新型病毒。它属于副粘病毒科,可引起广泛的血管炎。感染者出现发烧、剧烈头痛、牙龈疾病等症状,对人类和动物造成严重危害。尼帕病毒病(NVD)是继英国疯牛病、台湾口蹄疫、香港禽流感之后又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和恐慌的人畜共患病毒。

3.香港的甲型禽流感是什么?

澳大利亚、意大利、香港、中国、荷兰爆发禽流感分别于 1994 年、1997 年、1999 年和 2003 年2005年主要发生在东南亚,并在欧洲爆发。

除了天鹅、燕鸥、野鸭、沿海鸟类和海鸟等野生鸟类外,还从以下鸟类中分离出流感病毒:八哥、楚卡鸟、麻雀、乌鸦、寒鸦、鸽子、岩鹧鸪、燕子、苍鹭、加拿大鹅和番鸭等。据国外报道,已发现88种鸟类携带禽流感病毒,而老鼠不能自然感染流感病毒。

4.甲型流感是禽流感吗?

鸡瘟学名新城疫,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和呼吸道症状。对人类基本没有传染性;而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表现为发热、鸡冠胡须发紫、爪鳞出血等,有可能通过近距离接触传染给人类。联系。

鸡新城疫和鸡禽流感都是由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它们全年均可发生,以冬季和春季最为常见。现将其鉴别诊断介绍如下。一、易感动物 1、鸡新城疫:由副粘病毒引起。易感动物是鸡。鸡的死亡率比禽流感高。 2、鸡禽流感: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具有流行快、持续时间长的特点。与家禽有一定的互感性。鸡、鸭、鹅等家禽易受感染。 2.临床症状 1.鸡新城疫: (1)呼吸有啰音,有咕噜、喘息声; (2)腿部麻痹、头部颤抖; (3)食欲、饮水量减少,粪便呈绿色。 2、鸡禽流感:(1)头肿大,鸡冠、须发绀,紫绀脚鳞上有斑点; (2)腹泻、绿色或黄绿色水样粪便,死亡率5%~30% 特征症状; (3)有的鸡主要出现呼吸系统疾病,呼吸有啰音,雏鸡呼吸道症状较严重。三、尸检变化 1、鸡新城疫:(1)胃粘膜腺乳头出血; (2)十二指肠溃疡,小肠粘膜呈圆形或枣坑状坏死性溃疡病变,泄殖腔充血出血; (3)盲肠扁桃体溃疡。 2.鸡禽流感:(1)心肌灰白色坏死; (2)胰腺灰白色坏死斑; (3)消化道有与新城疫类似的病变,尤其是胃腺乳头肿大、出血,但与十二指肠新城疫不同,盲肠扁桃体未见溃疡; (4)蛋鸡成熟卵泡囊充血、出血,具体表现为腹腔常见卵黄渗出或破裂、卵泡血肿、变形等病变。 4.鉴别诊断:根据两者的患病情况、临床症状及尸检变化可初步鉴别诊断。另外,可采用红细胞血凝试验进行定性鉴别,即鸡红细胞血凝试验均凝集,山羊红细胞凝集试验不凝集鸡新城疫,而鸡禽流感则凝集。五、防治措施 1、防止病原体侵入鸡群,严格执行消毒制度。消毒剂应选择讲信誉、重质量、杀菌谱广、作用快、无腐蚀性、残留低、使用方便的厂家。如金碘、阿得拉、比科他等。 2、合理制定鸡群免疫程序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可使用鸡新城疫I或IV系列疫苗和鸡禽流感多联灭活疫苗多次强化免疫力,增强鸡群的抵抗力。 3、一旦发现疑似疾病,应及时进行检测、诊断,并妥善处理死鸡。还对受威胁鸡群进行紧急防治,防止疫情蔓延和继发感染。 4.有报道称,在感染这两种疾病的非严重病例中,使用清热解毒药物可以控制死亡。治疗方案以清热解毒、防止继发感染为原则。因此,可以采用克尔维、醒安觉等主要药物进行保守治疗,辅以维生素和抗生素,以保证最大的经济效益。

5.甲型禽流感

是的!禽流感是一种禽流感的缩写。鸟儿都是鸟儿。

它是由甲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家禽(家禽和野鸟)传染病。禽流感病毒感染可表现为轻微的呼吸道症状和胃肠道症状,死亡率较低;或者可表现为严重的全身性、出血性和化脓性症状,死亡率很高。这种症状的差异主要是由禽流感的病毒类型决定的。

6.香港确诊首例由A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病例

它不叫H5N1,H5N1只是禽流感的一个亚型。流感病毒颗粒的外蜡被两类表面糖蛋白覆盖,一类是植物血凝素(即H),一类是神经氨酸酶(即N),H分为15个亚型,N分为9个亚型。所有人类流感病毒都能引起禽流感,但并非所有禽流感病毒都能引起人类流感。在禽流感病毒中,H5、H7、H9均可传染给人,其中H5为高致病性,H5N1为卫生性。卫生部新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传染病,又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禽流感按致病性可分为高致病性和低致病性。 H5N1是一种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1997年,首次从中国香港一例3岁儿童流感死亡病例标本中分离鉴定出该病毒。

7. 1997年香港禽流感

传染性非典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呼吸道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或SARS。

2003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正式确认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是引起SARS的病原体。科学家据说变异冠状病毒与流感病毒有关,但它非常独特,以前从未在人类中发现过。科学家将其命名为“SARS病毒”。 1965年,医学专家采用人胚胎气管培养方法,从普通感冒患者的鼻粘液中分离出一种病毒,并将其命名为B814病毒。随后,哈姆雷等人。利用人胚胎肾细胞分离出类似病毒,代表株命名为229E病毒。 1967年,Mc、ntosh等人利用人胚胎气管培养从感冒患者体内分离出一批病毒,代表株为OC43株。 1968 年,A. Meida 等人。对这些病毒进行了形态学研究。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这些病毒的包膜有冠状状的尖刺,因此他们提出将这种病毒命名为冠状病毒。香港卫生专家已排除与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有关的可能性,并无关联与1997年出现的H5N1禽流感病毒有关。我国于1975年正式将其命名为冠状病毒家族。各国报告的人群抗体阳性率不同。过去,我国冠状病毒抗体阳性率为30%至60%,而前苏联抗体​​阳性率为53%至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