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县重要旅游景观的历史背景(户县人文历史)
1:延安塔位于陕西省延安市东南部。是革命圣地延安的标志性建筑。宝塔所在的山上建有宝塔山公园。
延安塔及其所在山体已成为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遗迹、革命遗址于一体的著名风景区。
宝塔山古称嘉陵山,位于延安市东部,延江畔。从山上可以鸟瞰整个延安城。因山上有一座宝塔,故常称宝塔山。塔山高1135.5米。山上的宝塔始建于唐代,现为明代建筑。平面八角形,九层,高约44米,为楼阁式砖塔。
P雅格达山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标志。中共中央进入延安后,这座古塔成为革命圣地的象征。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将延安塔列为延安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53年版第二套人民币二元券正面为“延安塔山”。 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授予的独立自由勋章的核心图案就是宝塔山。塔、塔山、延河、延河桥整体象征着“延安精神”。
2:小雁塔,位于唐长安城安仁坊建福寺(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又称“建福寺塔” ”,始建于唐景隆年间王朝,与大雁塔相同。保存至今的唐代长安城的重要标志。小雁塔与建福寺钟楼内的古钟合称“大雁塔晨钟”,为“关中八景”之一。是西安博物馆的组成部分,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小雁塔是中国早期典型的方形密檐砖塔。原来有15层,现在有13层。高43.4米,造型优美。它是唐代佛教建筑艺术的遗产,也是佛教的传奇。是进入中原地区、融入汉文化的标志性建筑。
1961年3月4日,小雁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月22日,2014年,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小雁塔被认定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共同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走廊”。 “路网”遗产地之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金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大慈恩寺内,又称大雁塔。 “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从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佛经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有五层,后来加至九层,层数和高度无数。经过多次修改,最终固定在我们看到的七层塔楼上,总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
大雁塔作为唐代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方楼阁式砖塔,是传入古印度佛塔等佛教寺庙建筑形式的典型实物证据随佛教一起传入中原并融入中华文化。它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聚集的标志性建筑,是人们智慧的结晶。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大雁塔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大雁塔被认定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共同申请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走廊” 。 “路网”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4:钟楼,原名鸿门寺钟楼。位于陕西省横山县塔湾镇西南一公里处的红石岩上。据《横山县志》记载:“鸣钟楼始建于元代泰定年间(1324-1328年)”,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鸣钟塔从远处看就像一个巨人。塔整体颜色呈红棕色,几乎与地面融为一体(有陕北“铁塔”之称)。该塔共十一层(据说有十二层),残高27米,底部周长24米,塔砖尺寸为23厘米×5.5厘米×19.5厘米。塔的外观呈八角形,为砖石密檐塔。内部空心以木杆支撑,一至三层用石碑砌成,四至十一层用红棕色砖砌成。它较为完整,棱角分明,依然保持和展现着夕阳的光辉。塔内有精美的礼佛壁画。目前,陕西现存唯一一座元代古塔建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安康报恩寺塔位于安康市资阳县房镇贾家坪村。该塔为楼阁式砖塔,六面七层,高19.5米,基座长2.3米。始建于清朝咸丰年间(1851-1861)。每层楼的两侧各有一个壁龛。每层均用六层带檐平砖砌成,仿木瓦脊、檐角、椽头等,塔的风格独特、鲜明,具有重要的艺术性和民族文化。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法门寺塔,位于法门镇,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法门寺因舍利而有塔,因塔而建寺。它最初被称为阿育王寺。释迦牟尼佛圆寂后,其遗体被火化,成为舍利子。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统一印度后,为了弘扬佛教,将佛陀舍利分为八万四千份,送往世界各国,在阎浮提建塔供鬼神崇拜。中国有十九座寺庙,法门寺是第五座。法门寺塔原为四层木塔,塔下有地宫。除了佛骨外,还有唐皇室捐赠的大量金银珠宝、法器、锦衣等供品。
公元1569年的关中大地震,导致法门寺塔倒塌。公元 1579 年,七明万历元年,神宗赐银数万两建塔,历时三十年才竣工。新建的塔为砖楼式,平面八角,十三层,高60余米。
塔一层有八面,南门有石匾,上书“真身塔”四字。
剩下的四面是八卦:干、艮、巽、坤等文字记录方向。
塔楼一层檐下雕有砖柱、帐幕、斗拱、椽子等构件。
第二至八层檐下雕额梁、斗拱,檐口重叠。
八层以上的楼层只有叠檐,没有斗拱等构件。它们可能是后人重建的。
第十三层已被摧毁d 制成八角形圆盖。该塔由铜覆碗和宝珠制成。
塔内第二层至第十二层共有佛像龛88个。每个佛龛内供奉铜佛像或菩萨像1至3尊,共104尊。较大的看起来像真人,而较小的只有0.2米左右。
塔上造像庄严肃穆,铸造工艺精湛。这些造像构成了一座珍贵的佛教艺术宝库。
1654年,关中又发生大地震,法门寺塔开始倾斜,多次修葺无果。
1976年松繁地震,法门寺塔受到影响。
该塔于1981年倒塌,重建前已挖掘出唐代木塔塔基及地宫。地宫由人孔、平台、地道和石质前、中、后室组成rs。它的形状有点像“A”字。总长度为21米。地宫内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有121件(套)制作精美的金银器皿、法器、佛像、宝函、日用器皿、丝绸等。其中,四佛指这件稀世珍品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7:渭南精津寺塔因建于精津寺而得名。位于渭南市澄城县东街文化中心。始建于南唐,北宋庆历七年修复,为方形九层楼阁式砖塔,高30.26米。塔内空心,塔基周长28米。仿木结构,保存完好。
8:铜川塔,又名“崇兴寺塔”或“宋塔”。位于陕西省铜川市银泰区政府所在地(崇兴寺遗址文化中心)。该塔依山而建。始建于北宋。是一座青砖仿木结构多层密檐式建筑。塔身雕刻丰富,塔顶有铁刹,由翻莲座、翻钵、相轮、宝珠组成。 。宋代建筑风格为六角砖结构,七层,高约15米,每面宽三米多。为仿木结构,飞檐密集,雕刻丰富,造型精美。塔内有梯可登顶。据《陕西通志》载:“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修”。 2013年3月5日,更名为崇兴站大塔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商洛东龙山塔,东龙山大塔,又称“南塔”。位于商洛市商州区城关镇东龙山村。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被列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该塔为九层八面楼阁式空心砖塔。始建于明万历十九年。高31.5米,底座长4.2米。塔有券门,历代多次修葺,至今依然矗立。
10:景明寺塔,位于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东莞景明寺,是一座十一层,高五尺余,方形,实心砖塔,又称“汉中中塔”。塔”。
它是 SC 之一是汉中市的名胜古迹,也是汉台地区最早的古建筑。据《汉中府志》记载:“景明寺始建于明洪武八年(公元1360年),建寺时塔已存。相传西凉庞德曾在此养病。”三国时期的塔。” 1953年修复时,塔顶发现角铁狮子一对,上书“庆元四年(宁宗四年)扬州(阳县)城西街李子照金社”。南宋,公元1198年)”。由此可见,该塔在南宋时期就已存在,其建造年代有待进一步考证。
汉代东塔的结构形式与唐代砖塔的造型基本相似。唐塔多呈方形,造型厚重、古朴;歌楼多为六角形,精致美观。著名的西安大雁塔、开封铁塔、杭州六和塔等,在建筑艺术上都具有时代特征和不同风格,显示了我们劳动祖先的高度智慧和创造能力。
2.户县人文古迹中南镇、殷镇、灞桥镇、秦都镇
西安有四个古镇。这四个古镇还有多少人知道?古称“万人聚会”的,是周至县的“中南镇”、长安县的“殷镇”、咸宁县的“灞桥镇”、户县的“秦都镇” 。
西安市周至县可以说是陕西最古老的县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福地的“仙都塔观景台”和“赵公明财神庙”就坐落于此。
周至县曾有四大镇、八个小镇,其中以中南镇最为有名。其中一个村庄是清代关中路上最大的村庄,那就是斗村。终南镇还有众多人文景观,如终南县衙、鄯善会馆、关帝庙、上清太平宫遗址、龙行寺塔、北斗坛等。
昌东银镇安区被誉为千年古镇,数万人聚集。银镇可以说是长安东部最大的市场“商业王国”。在银镇市场,从针线活到家电,什么都有。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特色菜,比如冷冻猪蹄等。
灞桥市场是西北第一市场,已有数百年历史。每个周日的灞桥市场总是人头攒动。在这里可以看到各种摊位,还有村里养的鸡羊rs 自己。在这里,即使你不买任何东西,你也会被市场的氛围所感染。
西安市户县现已撤县设立户宜区。鄠邑区有一座古镇,名叫“秦都镇”。说起秦都镇,在西安生活多年的人可能不是很了解,但是说起秦都镇,大多数人应该都听说过。最有名的就是“秦镇米皮”。秦镇有许多著名的古村落,记载了许多著名的历史故事。
无论哪个小镇,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周末,全家可以自驾游览城镇,重新找回熟悉的乡村时光。
3.户县人文历史介绍梅皮湖位于西安市鄠邑区老河西岸。这里是秦汉时期的旅游胜地在花园和唐朝。拥有杜甫、岑参、苏轼、程浩等众多文化历史遗迹。许多文人墨客曾在此泛舟赋诗。素有“关中山水甲天下”之称。该湖有“地方”之誉。
该湖发源于中南山谷密水河,在此与湖公汇合。泉水与白沙泉又向北流去。穿过锦绣谷后,汇聚成湖。
4.户县的由来户县的农民画出中国西安这座举世闻名的古都。她以其数千年的历史和文明吸引了世界的目光。秦始皇兵马俑、大雁塔、碑林、高耸的古城墙,无不向人们诉说着一个又一个神奇而古老的传说。西安西南三十八公里处,有一个县,名叫“被文化部评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户县。她以色彩斑斓的农民画而闻名,为西安这座古城画上了厚重的笔触。
户县,户县是一座人口只有50万的郊区县城,如今已经习惯被称为“画乡”,不仅仅是因为户县风景秀丽、风景如画,更因为户县几乎人人都热爱绘画,而且大多数人都喜欢画画。画家是农民,他们不仅画画,还创作名画。农民画已经走出西安、走出陕西、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在户县,提起农民画,人们就会想到李凤兰、刘志德、罗志坚、范志华、刘志贵、王景龙等,在他们的带领下,户县又涌现了2000多名职业农民画家。一手拿着画笔,勾勒出美丽的图画水库他们画土地,画庄稼,画他们的猪狗牛羊,他们的农家院,他们的生活!!
农民,在一些人眼里,似乎就是落后和无知的代名词。说起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们黝黑的脸、布满老茧的手、破旧的衣服,很难将他们与绘画艺术联系起来。但如果有人还这样想象农民画、户县农民画家,那你就错了!只有亲眼所见,才能真正感受到户县农民画的迷人魅力,真正领略户县农民画的风格!
户县农民画脱胎于传统的剪纸、刺绣、民间艺术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不断完善、创新、升华、成熟。已逐步走出户县,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它已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农民画之一享誉全国,被视为中国乡村文化建设的典范。 1988年,户县被文化部正式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
40多年来,户县农民画经久不衰,充满活力,成果丰硕,共创作作品3万余件,其中1500余件作品在国家级刊物发表,428件作品在国内各类美术展览中获奖,4500余件作品受邀到48个国家和地区展出。地区,并在国际上展出了 18,700 多件作品。友人和国外博物馆收藏。户县农民画已走进中国的千家万户、人民大会堂、国外的许多家庭和公共场所,甚至被作为礼物赠送给外国元首。
如果山不高,就会有神仙。水不深则有龙。恩的精神。户县或许得益于古城西安悠久的历史和文明。这片土地上生长的民间艺术也得到了它独特的滋养,吸收了外来文化的精髓。从一出生就特别充满活力。这在户县是如此,这在户县的农民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户县农民画的表现手法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它用鲜艳的红、紫色彩色,夸张的描写,深刻的主题,简洁明快的风格,勾勒出户县美丽的田园风光和栩栩如生的农舍。生活、热闹的劳动场面、欢乐的节日庆典,充分体现了现代民间艺术的特点。户县农民不是用手作画,而是用心作画。其构图、色彩、造型、图案、纹样都能清晰地表现出户县农民画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时代,还具有更多的文化意义。具有现代艺术气息,也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户县农民画就像优美的西方民歌一样,表达了中国农民对新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他们歌颂着日新月异、美丽的家乡。它们洋溢着三秦农民的纯朴、善良、豪迈情怀,闪耀着现实的美丽和理想追求的绚丽色彩,她所取得的辉煌声誉和伟大成就凝聚了众多画家的汗水和心血。
户县农民画的出现是一个奇迹。他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万千人,毫无疑问在中国现代文化殿堂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他是中国西安户县农民。在县文化史上写下了前所未有的辉煌一页。
5.户县历史人物罗姓很少见,但名人却不少:
【罗昂】:(生卒年待定),四川三原人。明朝著名大臣。明嘉靖(公元1524年)桂微进士,升河南布政使、右副都御史。
【罗尊】:(生卒年待定),小号景颇;陕西泾阳人。明朝著名大臣。明嘉靖年间,济丑科科(公元1566年)进士,升四川布政使、尚宝庆。
【罗育人】:(生卒年待定),罗尊之子,名少景;陕西泾阳人。明朝著名大臣。有官员到大理寺评议此事,其子罗献书举人。
【罗迁】:(生卒年待定),河北涿州人。明朝著名大臣。杜尔明洪武年间,任前都御史。明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被明太祖朱棣杀害于宫外。
【罗守义】:(生卒年待定),字光普;四川三原人。明朝著名大臣。明代宣德仁子克(公元1433年)升人为官。
【罗明】:(生卒年待定),四川三原人。明朝弘治年间著名的进士。
【罗任重】:(生卒年待定),重庆垫江人。明朝万历年间著名进士。
【洛商起源】:(公元?~1392年待考),山东枣强人。明朝著名的孝子。
【罗宗刚】:(生卒年待定),甘肃靖远人苏。清朝咸丰年间著名大臣。
现代名人
【罗江生】:(1938年至今),甘肃秦安人。著名教育家。
【罗明贤】:(公元1948年至今),甘肃白银人。著名基础美术教育家。 1980年毕业于甘肃省张掖师范学院艺术系,现任甘肃省靖远师范学校美术教研组组长、高级讲师、甘肃省美术家协会理事。
【罗志坚】:(1954年至今),陕西省户县人。著名民间艺术家。现任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省农民画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主席户县农民画院院长、户县农民画陈列馆馆长。长的。
【罗树刚】:(1955年至今),辽宁沉阳人,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中央办公厅主任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曾任《求是》杂志社政治部主任、副秘书长、副秘书长、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局长。 2000年4月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秘书长。 2008年6月接替纪秉轩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成员中共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罗小凤】:陕西绥德人,1935年1月参加革命,跟随王震将军多年。复员后,任陕西省公安厅劳动改造局副局长。因长期积劳成疾,于1956年10月18日病逝,享年三十八岁。
6.户县文物古迹草堂寺
草堂寺位于陕西省户县龟峰山北麓,距西安约50公里。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该寺始建于东晋末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东临风水河,南临终南山龟峰、观音、紫阁、大顶等山峰。风景很美非常高兴。草堂寺内松柏参天,翠竹温柔,楼阁精致,意境深邃。
西安朱雀国家森林公园
朱雀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西安市户县南部东老河上游,北侧秦岭梁,距西安市74里,距咸阳市75公里。总面积2621公顷,景区5个,景点105个。
西安祖安碑林
祖安碑林又名祖安石刻,位于西安市祖安镇北部。县城,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南约40公里处。现存石刻文物80多处,其中碑石55块,其中多为元碑。多为池首龟落或芳芙。
扩展信息
户县,隶属于陕西省西安市,原名户错1964年简化为户县。户县地处关中平原腹地,南与世界地质公园秦岭终南山脉接壤,北濒渭水。素有“中国第一绘画之乡”、“中国诗歌之乡”、“中国鼓乐之乡”、“钟馗故里”等美誉中外。 ”、财神爷“刘海故里”、“财神爷之地”。户县风景秀丽,现有新石器时代周代遗址25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较著名的文物古迹有周王姬陵、周文王所在地枫泾等。建都秦惠文王公阳宫、汉陈平墓、楼经寺、西晋孝惠帝行香园、后秦鸠摩罗什译经。重阳宫,元代全真道教祖地,明代有华阳寺、拱术殿、大观楼等。石刻较多,重阳宫碑林、文庙碑林有已建成。其中较珍贵的有元代书法家书写的《赦御衣碑》和姚绥法书写的《重阳仙录碑》。新开发的旅游带已初具规模;其中,高关旅游区集观瀑、戏水于一体。朱雀森林公园、太平森林公园以原始森林为基础,山水融为一体。此外,雅尖高尔夫俱乐部与九华山、阿古泉牡丹园、清凉山、望仙坪等景区初步形成了以观光、游览、娱乐休闲、避暑疗养、宗教文化为一体的山水旅游线路。以草堂寺重阳宫为轴心游览。有以东朝鲜农民画村、户县农民画展览馆为重点的农民画风情游,以渭河示范园为主的生态农业游。
7.户县历史沿革决岛村
决岛村名称的由来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绝道村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老子修性成道的地方。 ,一个出现和重生的圣地。故名绝道庄。
下马厂
明朝永乐二年,张、倪、童三姓从山西洪洞县(苏三解职地)迁来。在这里建立一个村庄,并在周围建造建筑物。土城名包子。康熙年间,又建村。与“包布子”同名的村南。为了区分这两个村庄,他们被称为上村和下村。此村排在最后,故名“包布子”。清同治十年,直隶总督李鸿章调淮军驻扎于此。因该村北邻马场,故名“下马场”。
上马厂
清康熙七年,邢姓由献县邢家屯迁此村,取名包子。同治十年,直隶总督李鸿章调淮军驻扎于此。因村南毗邻马场,故名“上马场”。
大户庄
据查,明朝永乐二年,山西省洪洞县的“周、张、李、申”四姓来到这里建立一个村庄。当时,这里杂草丛生,荒无人烟。当发现一只病虎时,村民们围攻它,大湖村因此得名。
神山寺
建村于明崇祯十五年。村北地处南运河拐弯处。泥沙本来应该堆积在这里,却被暗流带走了。村民们认为这是神圣的沙子,于是建造了一座神圣的沙庙。始名神煞寺,后演变为神山寺。
渡口
经查明,永乐年间,浮陀河穿村而过,经鲍家嘴流入南运河。村民张三又来此摆渡,取名“渡口”
大遁渡鸽刘
据查,明朝崇祯年间,这里曾是一个大平台,还有一群鹅和猪亿世倒下并被杀。陈雀屯的名字由来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明朝永乐年间建村时,发现“红禅寺”的柱子上刻着“陈雀屯”三个大字。故名陈雀屯。说法二:宋末元初,这里有陈氏兄弟,武功高强,喜爱打抱不平,被村民尊为神兽。后来他遭到陷害,村民们为纪念兄弟修建了红禅寺。
大小盘古
相传大禹开凿徒骇河治水,发现盘古墓,于是修建盘古宫,修葺盘古墓。留下一百人守在盘古殿后面,形成一个村庄,大约有封住了大盘古。留下100人看守盘古墓后,就形成了一个村庄,名叫小盘古。
五牛庄
清末,傅、李在此建村。因相传“老君野路过此地,拴了一头黑牛”,故名五牛庄。牛庄。
丰台堡
发现永乐年间,赵姓来此立村,村西有土台子一座。据县志记载:每逢除夕夜半夜,老人们都会上台观天,看是否有好收成,故将其命名为“丰台堡”
王福庄
明朝永乐元年,王福、王祥两兄弟从山西省洪洞县来到这里立村。因兄弟不和,王祥迁居今黄骅县,并以他的名字命名为王福庄。
双塔刘士隐屯
明朝永乐二年,大名都尉(二品)刘士隐奉命在此屯兵。因战功卓著,被封为镇南将军,镇守京城南部。驻守瀛海(静海)的门,奉命就地建村。该村被明成祖封为刘士隐屯。因建有两座砖塔,故改名“二塔刘屯”。解放后,称刘士隐屯。
代官屯
明永乐十年,村名刘士隐屯。简村原名“特务屯”。原本是刘士银屯代管理西边土地的地方。当时,文官马云义(二品官)与刘士隐一同前来。朝廷规定,每二级军官可以占有三鞭地(快马三鞭的长度),文官可以占有三箭地。马云义不会射箭,就让刘诗音替他射。马家的地靠近刘家的地西边。马云逸搬走后不久,土地就出租给佃户,这里逐渐形成了村庄,于是改名为“代官屯”
东西王营
明建文二年,王氏在此设村。燕王北迁时,屯兵建十二连营。村北有一个营,位于连营中部,名东王营。刘氏在连营西立村,取名西王营。
塔寺庄
元代,魏、姚、王、韩四姓建村。村东有一座宝塔d 村西卧佛寺。因四姓建村,故名汉四塔,归魏尧王所有。后简称塔寺庄
东西爱辛庄
相传宋代名将杨六郎与王怀奴作战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王家将杨六郎打下马,逼他成亲,问:“你爱奴婢吗?”后人立村时取名“爱奴庄”,后演变为爱新庄。而且因为有两个自然村,东边的一个是东爱新村,西边的一个是西爱新村。
前后牛笔头
明朝永乐年间,周氏兄弟从山西省洪洞县迁居青县城,后又迁居此地。财产并建立村庄。据说宋代名将杨六郎在此布下牛阵,克敌后将牛圈了起来。建村时,取名牛圈头。又因牛圈头将两个村子分隔开来,前面的一个叫前牛圈头,后面的一个叫后牛圈头。
曹庙
明初,张王等姓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此立村。因附近有一座寺庙,是一位姓曹的和尚所建。建村时,取名曹家庙,后改名曹庙。
木门门
汉太祖五年,庆县置神狐县。汉武帝元朔三年,刘德王之子刘敏因封核功,被封为神狐侯,改封神狐郡侯。委员会。木门因古代有一棵大树而得名。张商英宰相说:“请打开木门,让江水东流。”明朝永乐年间,至今称木门。
东空城
据记载:宋代时曾在此建有军需城。建成后的许多年里,它不再被称为“空城”。明永乐二年,曹氏奉命从山西来到此地侵占产地,立村。该村位于孔城之东,故名东孔城。
十王殿
明朝永乐年间,一场洪水过后,王氏在两人之间发现了一尊无头石像,并为其建庙。建村时,他以此命名。石王庙。后来清朝乾隆皇帝出使时也路过此地。江南,改“庙”为“堂”,后演变为十王殿。
张尔庄
明成化二十三年,兴吉氏张氏被选为太子妃。弘治帝当年即位,被封为孝宗孝廉皇后。据说,张被选去北京时,路过此地,并被竖起耳朵。建村时,据此传说,取名“扎儿庄”。后改名“张二庄”,后又改名张二庄。
胜官屯
清朝道光年间,王氏由李振吉屯迁此设村。因距李振吉一里,故称伊里屯。民国十年,军阀军队在此驻扎,师长曹英将其改名为“胜官屯”。
现庄
有两种说法:探出了咸庄村名的由来。第一种说法是,这个村子是神仙画的,名叫仙人村。俗称“贤庄”。说法之二:明代,一名太监在宫中被诬告“贪财、受贿、建造仿宫”。钦差大臣调查发现,他的母亲仍然靠纺纱为生。为了纪念。名贤庄。
大孝子墓
明初,宣氏、于氏建村。村里有一个人守夜三年了,特别孝顺。此人死后,村民们为了纪念他的孝心,将村名改名为“孝子墓”。后来,村子逐渐扩大。改名为孝子墓。
小孝子墓
清朝顺治年间,戴以新戴氏十世祖在此设学任教。他死后,人们效仿大孝子墓,为他立了笛子作为纪念。 ,命名为雪朵子墓。俗称小孝子墓。
十里屯、八里塘、八里庄
这三个村名的由来尚未查明,但已发现类似的村名。北京有一条著名的酒吧街“三里屯”,因距内城3里而得名。
8.户县历史文化【西安文化】西安历史文化 西安传统文化 西安旅游去哪里?西安有哪些旅游景点值得一去?西安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3100多年的建城史、1100多年的基本建设史。它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著名景点有丰豪都、秦咸阳宫、特尔兵马俑、汉未央宫、长乐宫、隋大兴城等。 那么除了这些旅游景点,西安还有哪些景点呢?下面文章为大家整理了西安旅游景点清单,告诉大家去西安旅游哪些旅游景点值得一去,西安有哪些好玩的旅游景点!
西安生活文化
方言文化>>
陕西方言由关中方言、陕北方言、陕南方言三部分组成。狭义上的陕西方言仅指关中方言。关中方言分为陕西西府方言(宝鸡、咸阳西部)和东府方言(西安、咸阳大部、渭南、铜川)。陕西是中国历史上朝代最多、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地区。其方言也各具特色。 【西安话】
节日文化>>
啥西安有哪些特色节日活动?西安有哪些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中国的民族众多,因此各民族人民的风俗习惯也各有特色。除了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的四大节日外,每个民族地区还有其他不同的节日,这些节日对他们来说都非常重要。同样的节日,有不同的侧重点。那么西安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西安有哪些特色、大型的节日呢? 【西安节】
婚姻文化>>
你知道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西安有哪些婚俗吗?你知道西安婚礼的特点吗?在西安结婚应该准备什么聘礼?西安有风俗,男方必须送女方四件礼物,其中包括“心”“肉”、“莲菜”、“烟”、“酒”,这些都是结婚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那么西安还有哪些婚俗呢?【西安婚姻文化】
饮食文化>>
提起西安,脑海中总会浮现出古老、历史、故事、传统等词语,西安的饮食文化充满了浓郁的西北风情。西安的众多美味小吃是游览西安的一大享受,肉夹馍、羊肉包子、凉皮、荞麦面、葫芦头、烧烤、羊血汤等都是很多人都熟悉的当地著名美食.【西安饮食文化】
西安禁忌>>
西安的生活习俗有哪些?西安生活中有哪些禁忌?西安人的日常生活中还是有很多忌讳的,比如从邻居那里借了药壶后,就不能还给别人,以免给药壶主人带来疾病。缝制或缝制纽扣,请勿将其与缝制纽扣一起佩戴在身上。人们相信,如果你佩戴它们并在身上缝上纽扣,就会被误认为是小偷。那么西安人还有哪些生活习俗呢? 【西安禁忌】
西安特色文化
半坡遗址文化>>
半坡文化,中国原始新石器时代的文化仰韶文化属于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是北方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 1952年在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村发现,陶器上发现有22个符号,可能是一种原始文字。那么半坡文化属于什么社会呢?半坡文化遗址有哪些? 【半坡文化】
户县农民画>>
户县农民画源于民间,是剪纸、壁画、年画、和陕西关中地区的刺绣尚延边用简单的绘画语言,详细而生动地记录了汉族壮观的农村生产劳动场景、热闹的节日场景和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 【户县农民画文化】
蓝田普化水节音乐>>
蓝田普化水节音乐在陕西省蓝田县普化镇流传千余年佛事、行善、祭祀专用的民间吹奏、打击乐。在水陆寺院等大型佛教活动中,击鼓、鼓乐助兴、营造气氛。蓝田普化水节音乐的形式由僧侣和民间乐师传承至今。 【蓝田普花水节音乐文化】
北张村传统造纸技艺>>
北张村传统造纸是当地的传统手工艺ft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北张村。据说东汉时期,蔡伦因他人的错误而受到牵连,朝廷欲将他逮捕并押往京都受审。蔡伦不忍屈辱,在他发明纸的地方和封地龙亭县服毒自杀。蔡伦家族的成员也受到牵连,纷纷逃命。有的逃到安康,经子午道翻越秦岭。当他们北上走出秦岭时,他们将当时最先进的植物纤维造纸技术传授给了北张村一带。 【北漳村传统造纸文化】
西安民间艺术文化
秦腔>>
秦腔,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始于西周。它起源于西府(核心区为陕西省宝鸡市旗山、凤翔),成熟于秦。秦剧又称乱弹,流行于我国西北的陕西、青海、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其中,宝鸡的西府琴腔最为古老,保留了许多古读音。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打击乐器,故又称“梆子调”,俗称“桄桄子”。 【秦腔文化】
西安鼓乐>>
西安鼓乐,又称长安古乐、西安古乐、西安鼓乐古代音乐。它是在西安(古长安)及周边地区流传数千年的汉族大型民间鼓乐。它起源于隋唐,历宋、元、明、清。它至今仍保持着相当完整的曲目、简谱、结构、乐器和演奏形式,是中国发现和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间音乐类型之一。到目前为止。 【西安鼓文化】
梅胡戏>>
梅胡(鄠)是陕西省汉族地方戏曲之一。又称“秦腔”。也称为“读乐”。相传因发源于太白山麓的梅县、户县而得名。梅胡始终立足于劳动人民生活、工作、爱情、婚丧嫁娶等方面的浪漫情调,演唱素材和演唱形式丰富。 ,唱出了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唱出了普通人的愿望和爱好。 【梅湖戏文化】
周至道情>>
道情是弘扬道教教义、服务道教的民间歌唱艺术。最初宣扬的是道家修身养性、修身行善的理念,也就是道教所说的“开悟”。周至道情的特点是:细致、婉转、悠扬、悠扬、活泼、繁荣。其中“波”(集体拾音)是其他剧中少见的,使演唱更加生动活泼。 【周至道清文化】
西安建筑文化
西安建筑特色>>
西安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有哪些?西安是中国西部的一座古城。古城形成之前,这里就是传说中的大木荒野,荒野辽阔,猿猴咆哮。最早的居民居住在高高的树枝上筑巢,史称“潮氏”。 “又朝家族”和“又贤家族”应该是西安最早的居民。无论是巢居还是窑洞,他们都影响了西安人千百年来的居住观念。那么西安的传统建筑风格有哪些呢? ? [建筑文化]
西安宗教文化
西安寺庙/庙会>>
西安宗教文化作为几千年来在中华文化发展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宗教,历经周、秦、汉、唐等朝代的兴衰,宗教在陕西的传播和演变源远流长。其中慈恩寺(大雁塔)、建福寺(小雁塔)、大兴山寺、青龙寺、兴教寺、法门寺等宗教文化景观,因其水平高、历史悠久,在中国宗教史上,甚至在世界宗教史上都占有崇高的地位。 【庙会/庙会文化】
9.户县人文历史简介陕西风俗历史悠久、影响广泛、种类繁多。春节前后,买年货、贴春联、贴门神、贴花、放鞭炮、扫尘、洗澡、祭灶、祭祖、熬夜、拜年等各种活动。新年祝福全部开始。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全国不同地方,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是不同的。
1.秦腔、秧歌、民间锣鼓、皮影、泥塑等蜚声海内外。它们与陕西悠久的历史文化一起,形成了陕西旅游的独特魅力。
2.秦剧,又称“乱弹”,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对京剧、豫剧、晋剧等影响较大,唱腔高亢激昂,粗犷豪放。
3.碗碗调流行于北魏大荔县、河阳县。音乐优美,歌声细腻。多用来唱爱情等“文艺戏曲”。伴奏乐器以碗、月琴为主。
4.梅湖流行于梅县、户县。演唱风格委婉、细腻、优美、动听,深沉深受群众喜爱。
5.皮影,又称“灯影”,是用上等的驴皮或牛皮精心雕刻出生动的人物、动物等剪影,由人工操纵配音的一种民间艺术。在关中地区很流行。 。
6.陕西剪纸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形式。在全国风格各异、各具特色的剪纸艺术中,古朴古朴的陕西剪纸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受人们喜爱。 。
10.户县历史文化发展概况陕西省的戏曲种类繁多,几乎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戏曲类型。
说起陕西比较有名的戏曲流派,无疑是秦腔。这是毫无疑问的。当然,从种类上来说,还有万万枪、眉户、阿公枪、商洛花鼓、陕南汉雕欢欢、陕南道情、面戏等。歌剧等。
秦腔
中国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源于西周时期的西府地区。成熟于秦代,秦剧又称乱弹,流行于我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其中,宝鸡的西府琴腔最为古老,保留了许多古读音。
因其以枣木梆子为打击乐器,故又称“梆子调”,俗称“黄欢子”。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非传统音乐。物质文化遗产盘点。
秦腔演出的剧目包括神话、民间故事和各类公案剧。
比较著名的剧目有《春秋笔》、《八义图》、《紫云宫》、《何氏碧》、《慧风扇》、《玉虎坠》、《》林骨床”、“马《鸳鸯被子》、《射九日》、《哭长城》等。秦剧融入了中国神话和历史的题材,千百年来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 p>
梅胡
陕西省主要剧种之一,又称“梅娥”或“糊涂”,其曲调悠扬悠扬,具有令人着迷的艺术因其韵味而得名。其贡曲以小调、小调为主,俗称“曲剧”,文人常称其为“清剧”。
现代梅胡分为东方梅胡和东方梅胡。东路梅湖流行于华阴市、滑县,民间有“通州的梆子布阳线,尔化的梅湖天下传”之说。户县,因“梅湖”而得名。
弯弯腔
弯弯腔是陕西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俗称“邓万强”、“软二强”。前者是因为小铜碗。因锣鼓节和皮影灯笼而得名;后者因主乐器阮弦而得名。它采用板腔结构,歌词通俗典雅,音乐悠扬轻快,旋律细腻严谨。
这一流派起源于陕西省华山北麓的华阴、华县地区。它的形成和成熟是在清初。历史剧目历来以皮影的形式表演,深受民间喜爱。
商洛花鼓
商洛花鼓,俗称花鼓子、地蹦子,流行于陕西商洛地区。它们是民间地方戏曲,是中国陕西省商洛地区特有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融合了商洛民间艺术的特点,其唱法主要以商洛地方语言为主,故称“商洛花鼓”。商洛花鼓艺术形式丰富多样,音乐曲调流畅优美,历史悠久。它在研究戏曲音乐的发展演变中发挥着“活化石”的作用。
通州梆子
通州梆子,陕西地方剧种之一,是现代秦剧诞生的基础。形成于以大荔县(原通州府)为中心的陕西省关中东部十余县。基本形成于明代嘉靖年间。因伴奏乐器用枣木板敲击关节,发出“桄、桄”声,故名“桄桄鲁ANT”或“框子”。后来为了区别于其他梆子剧种,原称“通州梆子”。
一般认为通州梆子是通州梆子。老秦剧,是秦剧的起源,对所有秦剧流派的形成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以西安为中心的中路秦腔(即西安乱弹)形成后,称“东路秦腔”,其他省份称“西秦腔”、“西调”、“陕西梆子”、“鄯善”。
当然,以上还不足以体现陕西丰富的戏曲文化。欢迎大家补充和指正。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