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峰县旅游攻略

五指山最高峰“二指”,海拔1876米,比五山之首泰山高出300多米。

山势险峻,攀登更是困难。有一座天然巨石建成的“天桥”。相传神仙仙女常来桥上嬉戏。第二峰之后就是第三峰,原本是五指山的最高峰,后来被雷劈了。然后是四峰、五峰。这五座山峰的山顶虽然相隔,但实际上是有山相连的。置身山中,可看到云雾缓缓掠过,仿佛置身仙境。登山小贴士 1、登山最佳时间是11月至次年4月。最好避开5月至10月的雨季。雨季,五指山路况较差气候炎热,行走困难,山蛭特别多。 2、山上缺水,登山前一定要准备充足的水;因为来回爬的时间比较长,所以最好准备一些干粮来补充体力。五指山旅游区专线客运服务:候车点在五指山市汽车站。班车每天早上6:30至下午5:00从五指山旅游区(水漫乡)发车前往五指山市。列车于上午8:30至下午5:00从市区站发往五指山旅游区(水漫乡),往返航班共15班。往返票价22元,单程票价11元。经过毛(阳)水(满)的道路为五指山水满-毛阳(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公园)-五指山市专线。沿途经过漂流点、天湖渔场、毛阳镇、驼峰林。公园;通过t经南(胜)水(漫),是五指山市-南胜镇-五指山旅游区专线,途经海南菠萝蜜树王、血封喉树·南胜镇、五指山生态旅游景观公路、千岛湖一路上有三兄弟的荔枝树和李村苗寨。  建议游览时间:2-3小时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五指山不是封闭景区,可以随时进出。

2.五峰县附近旅游景点

周边景点有:

三峡瀑布、百里黄、车溪、西寨果等景点。长阳房山、五峰柴埠河等,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以夷陵区为例。有三峡世家、三峡大坝、百里黄、三峡瀑布、大老岭森林公园、西寨果国家森林公园等著名避暑胜地。这些景点大多海拔在1000米以上一级,是避暑休闲的绝佳风景区。

3.五老峰风景区旅游攻略

五老峰风景区位于山西省永济市。以五老峰、古铺洲为中心,包括黄河滩、王官峪、龙头山、云仙阁等。有景区6个,总面积300平方公里。五老峰位于中条山。因五座山峰相互倚靠,形似五个老人而得名。五老峰史称东华山。是北方道教名山。海拔1809.3米。它有陡峭的山峰,需要攀登。属丹霞地貌。山上洞深,寺庙众多,双瀑布。它曾经是一个旅游景点。 《余乡县志》记载:“王官峪,地名。在王官古城之侧,故以其名。”

《余乡县志》记载:瓦关谷有关谷十大奇景:“天柱撑天,东瀑飞流,怪石喷雪,奇石珠帘,百零二圆,明镜映天,古古”。秀秀亭,溪水映翠,点石成金。“恐龙化石”。登上西瀑布之巅,探索深不可测的深渊,捕捉令人迷惑的地下迷宫世界——黄沙溶洞。景区内奇峰怪石千姿百态:“石佛坐岭、金龟望月、二人行礼、狮子观瀑、石抱青柏、人面石情侣、关公”等。龚刀痕……”

正是它历来备受游客关注,主要是因为晚唐著名诗人、诗词评论家司空图曾隐居于此,使王官峪闻名于世河东又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余乡县志》记载,山谷旁有其祖先​​的别墅。这里依山傍水,泉水林立,石亭林立,绿树环绕,景色独特。当我们根据编年史的记载寻找它的遗迹时,早已迷失在历史的变迁中,无影无踪。进入山谷,有一条石路依山而上,蜿蜒曲折,给人“曲径通幽”的感觉。谷内有天柱峰、东西瀑布、一溪清流、奇峰珠帘、镜映天、白儿盘山、秀秀阁、三照堂等自然风景区和古建筑遗迹。五老峰风景秀丽,生态环境优美,动植物种类繁多。独特的喀斯特地质地貌,创造了许多罕见的奇观,雄伟、险峻、奇异、美丽、仙气。 《水经注》云:“群峰被云拔起,孤标突出,覆盖群峰表面,群峰翠柏掩映,清泉充顶。”山上有泉眼9个,洞窟12个,洞窟362个。鼎盛时期,关安寺有寺庙64座。目前,景区配套设施齐全,有可容纳100余人住宿、餐饮、会议的三星级酒店云峰阁;惊险刺激的滑梯、高空滑索和索桥;以及轻松便捷的登山观光索道。 ;这里有锦绣谷,一个集纳凉、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美丽风景区,被誉为“北方水乡”。

五老峰由玉柱峰、东锦屏峰、西锦屏峰、棋盘山、太乙峰组成,海拔1993.8米。马最高峰玉珠峰,又名云峰、灵峰。或如一根直插云天的玉柱,或如翩翩天官佳人下凡。在全国名山大川中,玉珠峰独树一帜,被称为天下奇峰。另外四个山峰排列在四个角上。远远望去,就像五个彬彬有礼的老人坐在堂上聊天,故称“五老峰”。这里山峦叠嶂,古树茂密,各种生物覆盖了整座山。花红草绿,山清水秀,景色非凡。故有“北有五台寺,南有五老赏景”之说。

主峰玉柱峰,石壁凿刻,形似玉柱,直插云霄。又名“云峰”、“灵峰”。游客需要沿着链条爬上去。峰顶有一片3000平方米的平地,由北向南升高。有南天门、灵宫​​、菩萨殿、修士殿、千子殿、祖师殿等建筑遗址七大文化景点。

以玉珠峰为中心,左有东锦屏峰,峰腰建有药师洞;右为西锦屏峰,峰下有雷公洞;北有太乙峰,有五老殿。 、玉皇殿;南为棋盘峰。还有五指峰、笔架,有的甲峰等大小山峰31座,有的摆姿如仙,有的仰视猿猴,有的高耸入云,如椽笔,或如横列的笔架,倒映着珠光宝气。翡翠玉石,栩栩如生,总面积50平方公里。

有寺庙64座,洞窟12个,泉水9个。仙人洞、L等洞穴埃宫洞、水源洞、马蹄印张果老洞幽深幽静,形态各异。它们对于地质学、成因学、气象学、水文学、生物学和其他科学分支以及考古学非常重要。具有研究价值。泉水纯净甘甜,源源不断。有明岩泉、玛瑙泉、芙蓉泉等,还有一碗神奇的泉水,只有碗大小,却能源源不断地舀起,涌出而不溢出。这里山清水秀,遍地翠绿,还有松波、云海、奇石、奇崖、青松、流泉、瀑布等景观,呈现出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游客来到这里仿佛置身于一幅神奇的画卷之中。

山上的古建筑遗址中有南北朝的石佛像、塔楼的绳纹砖等。宋代的方瓦、明代的彩色雕塑人物、大量的石刻,都说明了五峰山的古老。这里自古以来都是游客流连忘返的地方,也是佛、道教徒修行、打坐、居住的场所。 “山后日尽,黄河入海;欲看千里之外,更上一层楼。”鹳雀楼是我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其旧址位于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郊黄河之滨。它因有时栖息在其上的鹳而得名。

鹳雀楼始建于北周(公元557--580年),毁于元初。北周将军宇文护护河外之地,筑成层楼。由于其宏伟的建筑、雄伟的结构和风景秀丽,唐代不少人留下诗篇。 “白日翻山,黄河入海,欲看千里之外,更上一层楼。”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登楼赏景永留的诗句,至今流传海内外。该建筑历经唐、宋、宋三代,元初(公元1272年)毁于战乱。

1997年12月,鹳雀楼改造工程在黄河岸破土动工。经过几年的建设,主体建筑于2002年9月26日竣工并向游人开放,并建成了新鹳雀楼。仿唐造型,四檐三层,总高73.9米,总建筑面积33206平方米。充分体现了唐代的神韵和艺术的魅力。“欲看千里之外,更上一层楼”的理念。

鹳雀楼风景区位于永济市西南20公里处。景区规划面积3300亩,现有面积1640亩。景区以鹳雀楼为中心,古典园林环绕,形成“四区十二时”的空间结构,是国家级旅游景区。

景区内部陈设鹳雀楼于2004年7月底落成,陈设以黄河文化和河东文化为主题,时代跨越中华五千年,用多种形式展现黄河风格最早的发源地人类文明。在这里你不仅可以体验登高望远的最高境界,还可以领略华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在不久的将来,鹳雀楼将成为人类文明的瑰宝。del 弘扬民族文化。普救寺位于永济城西12.5公里处,始建于唐代武则天时期。原名“西永清源”。因中国古典戏剧《西厢记》而闻名。寺内的佛塔始建于隋唐时期,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明朝在位三十四年毁于地震。七年后,明世宗下令重修寺院,并重建寺塔。 1920年,寺庙不幸再次遭受火灾。 1986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开始拨专款修缮普济寺。迎迎塔是在原基础上重建的,共13层,高50米。当时有诗赞道:“色彩如飞虹,从四面八方飞向天空,迎风而去。”十三层冲天,琉璃塔冠天下。由于人们对盈盈爱情悲剧的同情,他不顾佛教规矩,根据口口相传,将其改名为“盈盈塔”。舍利塔原名,后人已无从知晓。

迎迎塔,为世界奇观之一。与北京天坛回声廊、四川石琴、河南蟾蜍楼并称四大回声建筑。迎迎塔的声学效应最为显着,其回声机理主要在于三个方面:

1.塔的内部是空心的。如果站在塔的中层听上面的人说话,由于声反射效应,声音似乎是从下面传来的;

2.塔檐上的复杂结构具有反光效果。 ;

3.墙壁反射。天坛回音廊y主要由墙壁反射。因此,敲击石头、围着塔拍手,都能听到清晰的巨响回声;随着位置的变化,这只青蛙从空中或地面传来的声音回声也会发生变化。

4.五峰县旅游景点分布图

六连山位于万宁市万城镇以北60公里处。因六峰相连,蜿蜒曲折,故古有“峰峦叠翠”之誉,是万州八景之一。六莲岭风景独特。从岭脚仰望,周围群峰鳞次栉比,巍峨挺拔;看远处六座山峰上飘落的雾气,看上去就像是六座山峰。姑娘气质优雅,风姿绰约。这里树木茂盛,水草丰富,热带雨林风光浓郁。是海南省不可不提的天然植物王国e.更奇妙的是,六连山内还有无数深邃的石洞。古代这里是鹿、麋鹿情侣的聚集地。

这里是革命战争时期琼崖革命经过23年的武装斗争建立的革命根据地。这里是海南革命的风景名胜区。为纪念海南人民在大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党和政府在六连岭南麓修建了六连岭革命烈士陵园。 1961年五峰下有革命烈士纪念碑和烈士纪念亭。还。海南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5、五峰旅游地图

酉水和沙河是攸县的两条主要河流。酉水、沙河以王岭为骨干向南、北流,形成攸县。 “有山东西向,南北开口,中间有丘陵。”“申”字形微东倾斜。

攸县以长沙、湘潭为门户。北接粤桂要道,东接广西,是连接江西、浙江的枢纽,西是通往衡、贵州的捷径,因有“西关门户”之说。唐人苏师道在《司空山集》中说,攸县“南岳东隅,云阳福地,潇湘胜景,天下巍峨”。 ”概括了攸县的地理特征。

攸县的总体地貌特征是:中部为“萝卜头”状丘陵平原,中部延伸出褶皱断裂区。东西部呈阶梯状的丘陵平原部分为山脉,东部地形t自东向西递减,由高山到低山再到丘陵;西部地势自西向东递减,从中低山变为丘陵、丘陵。呈东西两侧群山环抱、丘陵镶嵌、中部地势低洼的形状。县内最高山为乱山、银坑、太和仙,东与茶陵县毗邻,海拔1404.9米;最低的是中部地区鸭塘铺的桐坝村,海拔只有69米。

根据地壳构造变化的强度、性质和形态结合,可划分为三个构造区:

东部为强烈褶皱断裂隆起区。东起白城市全康村婆婆岩、泉塘山村赖志岭——老曹洞子前、桃园兔子坪——鸾山银坑与山地交界处的太和县隆起带黄凤桥地区扫帚状隆起带(即以广寒寨大、小寨为扫帚,雷带石、曾皮岭-牛皮湖-金城山为扫帚),由于褶皱紧密,隆起内形成高山区域;断裂的发育促进了山脉的形成。地势较为陡峭,切断了山脉的连续性,形成了攸县独特的山势陡峭、峰峦叠嶂的景观。

中部为断陷盆地区。县境中部,以大通桥、新市为中心,东以山关—酒堡江—辽公铺—莒田地区为界;西有黄土岭新河周家坞-平阳寺。以龙泉—尧山厂形—大通大桥黄沙大桥—石羊塘八合冲—桃水地区为界;南北长70公里,东西长20公里。这个“胡萝卜头”状区域是狭长的断陷盆地。

西方是f隆起和折叠区域。西面的东面被断陷盆地隔断,西面、南面、北面的地壳以褶皱和断层为主。

攸县山险奇,攸县水清澈秀美。群山环抱,水水交织,形成了县城的江南风光。宋代太学博士彭天翼回信宋徽宗说“鸾山配风岭,金水围银坑”,可谓游夷山水的佳话。

山峰挺拔

幽县的山脉是罗霄山中段武功山西南端的延伸。全县东部、东北部、东南部、西部山脉均发源于江西莲花与湖南茶陵交界处的太阳山。山ns 沿着县边界延伸。东北部主要有偶公山、泉塘山、风侯山、武功山、甘孜山、太阳山、大鸟山、霹雳岭、鸭花岭、依依岭等;北部主要有太平山、甘棠山。 ;西有炎仙岭、明月岭、凤凰岭。

边境山脉延伸至县内,形成天子山、高猴岭、东岳山、四空山等残山。由于地质褶皱,连绵起伏的山峦中涌现出许多高耸挺拔的山峰,形成了攸县山区的雄伟景色。

攸县山地面积859.2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2.25%。海拔在300米至1404.9米之间。全县有海拔800米以上山峰113座,其中千米以上山峰26座,主要分布在东部、东北部、东南部等地。又在县城西边。例如,婆婆岩、大药商、罗小岭、兔子岭等地与江西莲花接壤;茅胡里、大河县、雅玛王壁、杨柳县与湖南茶陵接壤;长岭、广寒寨与江西凭祥等地接壤,山地海拔均在千米以上。其中与茶陵接壤的大河县,海拔1404.9米,为全县最高峰;其次是与江西莲花接壤的兔子坪,海拔1217.4米。

从边境延伸至县城的山脉中,最高的是蓝村、乱山、草波交界处的小五仙,主峰海拔932米。黄凤桥、白石、草波交界处的金城山海拔909米。其他如九步河的军高嘴、紫云峰,白石汶水的大井头,四空山的天子山、毛岸等,海拔均在800米以上。米以上。此外,还有许多高大无名的山峰,混杂在大峰之间。

由于山峰突兀,形状各异,所以峰、岭的名称也多种多样。以山形命名的有风岭、乱山、鹤岭、大鸟山、崖尖山、马鞍山、马头岭等。山名则以人名代替,如:偶公山、四空山、炎仙岭、大川山、圣寿​​山等。山上有一定的特产名称,如甘棠山、紫母岭、白石岭等。用一定的传奇故事代替山名,如灵龟峰、紫林峰、大壶岭等。 < /p>

几乎每座山峰都有一个传奇故事,构成了游仙山峰的神奇色彩。现选取县内名山、名峰、名岭、名村介绍如下:

欧公山位于白石镇东北部全康村,距白石镇70公里。我是县城。位于江西省攸县、萍乡、莲花县交界处。观点。群峰巍峨,其中婆婆岩海拔1161米,大岙海拔1134米。为什么叫欧公山呢?相传明朝初年,有一群土匪盘踞山中。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当地百姓叫苦不迭。后来出现了欧阳威等勇士,立志为人民除害,一举铲除这群恶匪。为了纪念欧阳威铲暴平民的功绩,人们将这座山命名为“欧公山”。欧公山属武功山西南脉。县志记载:“县龙始祖于此”。分为铁卢坑、五马会湖、太平山、嘎嘎恩塘山,重岩谷绵延近30公里。

甘棠山因生长甘棠树而闻名。今称广汉村。位于县城东北50公里的黄凤桥镇北广汉坪村。村庄分为大村和小村。主峰大寨海拔1088.5米,小寨海拔822米。古称“两峰通天”。广汉村是“分龙之地”。村东流出的水全部流入酉水,汇入梅江。从村西北流出的水,经紫母岭向西北流,到达黄土岭汇入北江,止于醴陵铁河口。与泸水并用。

子母岭因梓树而得名。该山位于山关与黄枫桥交界处镇距县城55公里。右北乡广汉村中部,地处岭北。山脊上下各5公里,是前往右北乡旅游的必经之地。一是困难又危险,附近居民砍石开路,方便过往的人。现在有高速公路穿过。

排山又名排山,因山势绵延如排排,长达5公里而得名。位于湖南敖乡东部,距县城100里,与黄凤桥镇南广志村毗邻。

千牛岭的山峦横亘,就像人走过一头牛。是湖南省敖乡沙洲里村与酒埠江镇东塘村的分界山。山上有郁郁葱葱的竹林,绵延10公里,与P艾山竹林。是湘东竹林产区之一。

太阳山位于印江畔,距县城65公里,与江西省莲花县接壤。它是武功山南北走向的西南脉的主轴线。因山势极高,似与太阳相连而得名。在太阳山,无论何时何地,阳光都亲吻着山峰。其中金子岭,形似“金”字,高耸入云,山下有石涛岩。民国二十一至二十七年(1932年)是湘赣苏区游击活动的中心。

鸾山位于鸾山镇,距县城50公里。其形似舞动的鸾,故名。 “乱峰峰”是古代“右江十景”之一。

小舞仙子在曼的交界处江、峦山镇位于兰村,距县城60公里。庆余解读《小武山》诗曰:“梯径藤蔓引,飞云雾落。看烟蒙翠,石波交相辉映……只有迹寥寥无几,石路多少人扫过?”

香山以山高、风大、清香而闻名。位于夏天与乱山镇交界处,距县城40公里。上面有香山寺,禅门联曰:“法风扫佛寺;禅门开锁,明月常可见。”还有彭祖庙,以山的高度来比喻长寿。洪特树在《黎明登香山》诗中说:“但看我来时的小路,云海又浓又蓝,坐久了,香气扑鼻,晚风飘渺。”

大鸟山距县城50公里。东江乡位于今鸾山、银坑、茶陵县交界处,与大河县交界处。山顶有奉先寺,是唐代淮东人彭氏归来后所建。淮东有一个官,有一个神,名叫奉先,最为显赫。归来后,在山顶立庙祭祀。”因有大鸟飞过,故名。

磁峰山位于东乡县九步江镇清初祖慧禅师开寺,法孙文山玉波禅师在山顶建寺,禅宗气派雄伟。

飞龙山位于东岳牟东乡县黄枫桥镇恩田村,兰村毗邻燕山。山势起伏如龙,故名。最高峰为中段牛皮湖,海拔545米,龙头岭主峰579米,龙尾山基峰347米。地势险峻,可通往白石、兰村乃至江西凭祥等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十二月,凭祥公祝泰、黄凤桥何祖乐等人,动员葛老会百余人,占据飞龙山为据点,以应对革命党人组织平、刘、李武装起义。

司空山,原名麒麟山,因山形似卧麒麟而得名。位于莲塘高乡跃龙村、养神关村,距县城20公里座位。南朝为官司空所住的张巴羽曾在此山修道,白天升天,故改名司空山。四空山属于武功山的南支。这里山峦叠嶂,泉水清澈。周围有36峰、18溪、13沟壑,最高峰茂庵海拔791米。四空山面积5.2平方公里,山峰奇峰,景色秀丽。楠溪江自东向西流出,拐了十八个大弯。俗称十八“鱼吧”。两侧山峰有的巍然耸立。有的高耸入云,有的揽臂环抱,有的威势如奔腾。山上竹木茂盛,鸟语花香。主峰前有龙潭,潭水清澈如镜,泉水如珠。;一侧是凤尖,相传梁天监时期,凤凰常在此鸣唱。下面有一个石坑,是炼丹池;东麓有养生寺。最壮观的是宋代太学博士彭天翼曾到此游历,并赋诗赞道:“历仙家旧墟,清净妙妙,不忍让”。蓬莱。”清人陈廷燧在《望日观山》诗中说:“遗憾地望着仙山,白日里高耸云间的蓬莱在哪里。我一般从头到尾一路问。” ,三十六峰对峙,流水浮花归洞口,清风随客上天台,若见松林中的路琼,我会毫不犹豫送他一杯酒。”

据同治《游仙年谱》记载,司空山内的建筑有寺院15座、庵堂16座、楼阁12座、石室12间、书院2所,还有著名的药洗池和司空故居。现为道教胜地。

圣寿山位于黄枫桥五经村,距县城50公里。原名乌金山,盛产煤炭。此名是后五代楚王马殷所赐。

紫云山位于县城东北60公里的高江境内。旁边就是灵龟岩。岩石里有一潭水,里面有两只白龟。每次出来时,常见紫云飘于其上,故名紫云山。灵龟寺就在它的前面。

太华山位于黄土岭镇昌化村,距县城60公里。清初,易公圣刘宾的《重游泰》华山”太华山曰:“枝干塘,地连平里,横跨三城。在其他山中,它是出类拔萃的。距离大约有十英里。左边是天平寺和库。麦庵右侧有玉泉寺、金华寺,均在其脚下。东西两条小路,蜿蜒的石板路,古松掩映,一步一脚印,抬头一看,越走越高,看得越远……”

凤凰山因常在其上飞翔的凤凰而得名,位于县城西北60公里的尧山乡与鸭江桥镇西界,地处衡山与株洲(县)交界处。明月山与炎仙岭,构成县城西北的天然屏障,明末镇将黄巢驻兵山上。

炎仙山因太霄衍真人修道成仙而闻名。位于雅江桥镇雁湖村,北临明月山,西南临凤凰山。三座山峰犹如蜗牛。

雅江桥镇高峰村位于明月山县城西北45公里处,与醴陵、株洲接壤。主峰海拔860米。因山峰高耸,“月出光辉”而得名。面积6.4平方公里,左临观音山、炎仙山,右临连绵起伏的山峦。峰脊“圆如月”,山腰为森林带,地质为花岗岩区,并含有铀矿,目前开采量较少。

明月山地势险要。太平天国西王萧朝贵率起义军从这里北上;民国七年(1918年),刘基法国护国安凡率部追击军阀张敬尧的东行、北行部队;民国十六年(1927年),革命党人发动了著名的“右北暴动”。

大川山因唐代大川禅师而得名。位于县城黄土岭镇银泉村,距城北50公里。据古籍记载,唐代广德年间(763年—764年),福建僧人良居来到山上,建慈云寺并居住于此。据《五灯慧苑》记载,石头西迁的继承人是潭州大川禅师,住大川山。日本绘制的《唐五朝湖南地方禅图》也有“大川山”之名,位于攸县境内。疑似良觉和尚就是大川禅师。

五峰山有五座山峰。五峰村位于南部边境芦田镇东部位于攸县、安仁、茶陵三县交界处。雷公山主峰海拔622.8米。山腰有一庵,名“碧云”,现已荒废。

鸭尖山位于县城南20公里的芦田乡境内。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茶陵陈明启侵占家乡。宜祥之子蔡尚贵告官。县令陈璞与周木珠进行了调查。该山属幽关,幽县人周廷深在其上建玉壶寺。有一座纪念碑。县人蔡来义撰《崖尖峰记》说:“崖尖峰不如五峰,陡然层层拔起,故以峰名”。崖尖山四周悬崖峭壁。它在芦田东北部孤寂而雄伟。

马鞍山是位于县城西10公里的鸭塘铺乡南部。毗邻渭水,连接衡东。其形似马鞍,因而得名。山顶海拔175.2米,土壤呈红色。清嘉庆丙子年间(1816年),县令赵兴在山脊马鞍正中建有“凌云”石塔,直指蓝天。登上塔顶,幽横边境风光尽收眼底。

杨柳山位于莲塘坳东的巨溪村。属武功山南脉,与茶陵相连,毗邻两江燕王墙。山脉由北向南延伸,坡度76°,由砂、页岩构成。土壤黄棕色,上有灌木,下有林带。最高峰为杨柳仙顶,海拔e 为 1017 米。山顶原本有一座尼姑庵,但早已毁坏。

金峰山位于县城北40公里的平阳庙乡平前与平双村交界处,海拔250米。 “金峰夕照”是平阳寺(沙村)八景之一。

云泉山位于县城东北50公里处的和田境内。山北为醴陵,南为攸县。北江自凭祥城西三峰流入攸县,跨长桥,绕麻城,在啸田汇蓬江,绕云泉山,入醴陵南。云泉山被誉为北江、蓬江的关键。刘祖牧在《云泉山笔记》中说:“云光出秀,泉声溪中,古松新新,岁月新绿”。山上“石壁巍峨,古刹耸立,绿树丛中,时有烟霞,千姿百态。”登此山,东望紫云峰、广寒寨群山。

灵龟峰古称宝宝峰,距县城东郊1.5公里,有一座孤峰。峰顶。其山形如龟出洞,坐于上游,故名。县人常于3月3日、9月9日外出登山。山上有灵龟峰寺。峰脊,供奉真武大帝和观世音菩萨,寺院四周古木参天,苍翠欲滴,古书赞誉其为“梅城第一峰”、“友谊古胜”。峰顶,涞水河西流;山上她的身边,白毛岛的风景很美。前人在此留下了许多碑刻,都保存在县志中。 “春天桃花开最好,惊涛骇浪吹雪山”。每当“泉水出”时,正是这里观浪的好时节,清康熙县令陈朴在《南云八景》诗中就列出了“观风观涛”。 ”为八景第一章。

紫林峰又名麒麟山,距县城30公里,分田地。相传汉晋时期,有两位仙人格苏渡过紫林,入山修行。后人因见紫林游山吃饭而闻名。赵永言诗云:“紫林吉祥春风暖,白虎丹成夜月光。”

石龙峰i位于莲塘澳乡跃龙村,距县城15公里。是四空山三十六峰之一。有石蜿蜒如龙,故名。

鹤岭位于县城东20公里的银坑。是四空山三十六峰之一。其上空不时有白鹤飞翔,故名。宋代彭天翼曾隐居于此。

风岭岭形如风。县境东北部白石镇丰塔村,以分水岙、江西莲花为界。元贞初年(1295年),县人谭元在其下建凤山书院。幽州教授陈康祖有记载。 “风岭朝霞”是“右江十景”之一。

油党岭又名油婆岙,位于县城以北40公里的湖南岙乡。顶部有聚仙台,可坐4人。相传,所有的诸仙云集于此。平台上有一池,泉水源源不绝,甘甜可口。

马头岭形状如马头。位于县城北35公里的旺岭镇荷叶塘村。北宋年间,县令陈伯从江西迁居攸县。

直头岭的形状像一个头。上运桥镇老头岭村。

猿湖岭位于王岭镇红石村。民国初年,在此设立私立园湖小学。

紫鹤岭位于新市镇回龙村,主峰高度132米。

白石岭以白石闻名。泸田镇压尖峰西北,山上怪石林立,有的形似牛马,有的形似龟。

芙蓉村位于中江县东南15公里处。县。从前有一个陌生人,名叫钟东云,住在寨上的尼姑庵里,聚集了佛教徒。数百里之外的人们纷纷前来朝拜。再往东五公里,有铁钉岩,与茶陵接壤。这里是重要的军事要地,也是历代居民聚集的地方。

凤凰村位于凤凰山顶。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县人刘皇保守山。癸未(1643年),张献忠率农民军击败尤,黄堡弃村而去。湖南抗清主帅何腾蛟召黄朝轩到凤凰山。露营抗清。清顺治定亥三月(1647年),清军抵达幽州。黄朝轩投降,被杀。余部依山固守,全军覆没三年后被清军攻陷。

广寒村因高耸入云的广寒宫而闻名。甘棠山脚下。村庄宽数英里,周围都是居民。元代,士兵在此避难。民国三十八年,国民党残军邓哥以此对抗解放军。

攸县的溶洞大多属于石灰岩层,是由于地壳隆起、褶皱而形成的。著名的有:

天蓬岩因天蓬真人、石室禅师驻足修行而闻名。广寒寨山麓,洞深沟壑,中间有龙潭,泉水无尽。明代蔡怀亭曾在山寺读书。

花岩在草波。相传延贤大会至此,有白鹿衔花而来。nds,因此得名。明代鸿胪寺首席大臣刘熙有诗一首。

甘棠岩位于湖南省敖乡下龙村毛皮。山势如狮,岩石如狮口,洞内宽阔,足以容数百人。一块石头像舌头一样伸出来。舌头旁边有两个洞。上面小,下面大。这是深不可测的。一股泉水涌出,冬暖夏凉。甘棠寺建在岩内,祖师殿位于狮舌之上。

灵桂岩在紫云山。这块岩石可容纳数百人。岩石内的水池里藏着两只白色的乌龟。七星岩位于炎仙岭,炎仙修炼之处。这里有炼丹井,有无尽的泉水。岩壁上有一首诗,为颜贤所作。

中谷岩位于九堡江镇木塘,距九堡江镇30公里县城。毗邻宝相寺。岩石宽十余丈,日照深沉,石壁泉水流淌,阳光金黄。左边墙上有一个水池。岩前有两山,形似钟鼓,故名。天台山蒙仙寺前还有钟鼓岩。

银针岩又名仙针岩。宝相寺右侧。这里是新市镇平江村。

玉门洞位于县城东北70公里的白石镇浮图冲。草波河从这里流过,又从罗浮河(即酉水河上游)流出。

金仙洞位于草波仙花岩下。里面有佛像等奇怪的雕像。洞内有曹溪水流,行十五里至玉门洞即可见。

海棠洞位于草波,是道士朱玉琢修炼的地方。它的命名是因为春秋两季,洞前海棠花盛开。

桃源洞位于峦山镇桃源。内有石池、石床、石马;前面有一座古塔,是一个旅游景点。

皮家洞位于乱山镇皮家村,又名水源洞。宋代隐士皮文通曾居洞旁,其诗至今尚在。明代《一通志》云:“中有一丘,真人禄代传。”

白龙洞位于草波。洞内分上、中、下三层。洞阔而深,洞内有洞。洞内有各种钟乳石。

攸县在其悠久的历史中,上演了许多历史传说。仁人志士们用这些历史传说为地名打上了历史的印记。